书城励志3分钟励志小丛书:习惯
64934400000004

第4章 行动至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动的意义

如果你想寻找快乐,如果你想开发潜能,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积极行动,全力以赴。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潜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行动,潜能就会被开发;不行动,潜能就会被埋没。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笛斯瑞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行动起来才会成功

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的态度,行动能带来回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喜悦。通过潜心工作得到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这么说来,如果你想寻找快乐,如果你想发挥潜能,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积极行动,全力以赴。

每天不知有多少人会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记住,要切实执行你的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都要真正身体力行,否则就永远没有收获。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而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无限的满足。

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如果有,马上行动。

你要是制定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并认真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行动,你就跟下面这个人一样。有一个人一直想到北京旅游,于是制定了一个旅行计划。他花了几个月时间阅读能找到的各种资料——北京的艺术、历史、哲学、文化。他研究了北京地图,定了飞机票,并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他标出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

安东尼·罗宾说过,行动是化目标为现实的关键步骤。这个人的朋友知道了他对这次旅游的安排后,到他家做客时问他“北京怎么样?”时,他却回答:“北京是不错,可我没去。”

朋友惊讶地问道:“什么!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准备,出什么事啦?”

“我是喜欢定旅行计划,但我不愿坐飞机,受不了,所以待在家里没去。”

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无论如何都不能代替身体力行的实践。没有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

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过。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这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日文。于是天皇下令,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人手一份。这篇短文的原作者是哈巴德,文章最先出现在1899年的《庸人》杂志,后来被收录在卡耐基的一本成功学书籍里。

短文是这样写的: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麦金利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

“怎么办呢?”总统说。

“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加西亚。”有人对总统说。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他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险重重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他在什么地方?他是谁?还活着吗?怎样去?为什么要找他?给我什么报酬?

——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罗文为利希特这句名言做了最好的注脚:“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是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的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

“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

发挥潜能需要行动

“劳动创造了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即人的潜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中逐渐被开发。这个论断被广泛应用在成功学上,即“行动创造了人”。

行动发挥潜能。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潜能几乎是无穷的。行动,潜能就会增加;不行动,潜能就会减退。行动促使潜能发展,潜能的发展必然又带来更大的行动。

在《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坐在橄榄车上,给门徒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分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问他们:“你们是怎样使用那些银子的?”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马上去投资做生意,很快又赚回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

主人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

主人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说:“你这个懒惰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要回他这一千两,给了那个有五千两的仆人。

埋没钱财,就是浪费。第三个仆人不善于行动,也就是对潜能最大的浪费。所以说行动创造财富,行动会使你走向成功。那么马上行动吧,现在就开始行动。

永不停止时刻追求进步

一个积极的成功者的特征,就是他能永不停止、随时随地地追求进步。

一杯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同样,一家经营得很好的商店,店主如果不时刻做更好更新的改进,他的业务也必定会逐渐地衰退。

一个积极的成功者的特征,就是他能永不停止、随时随地地追求进步。

成功的人深惧退步,害怕堕落,因此他总是自强不息地力求改进。一件事做到某一个阶段,决不可停止下来,而应该继续努力,以达到更高的高度。一个人在事业上自以为满足而不再追求进步时,便是他的事业由盛转衰的开始。每天早晨,我们都应该下定决心:要力求在职务上做得更好些,较昨天当有所进步;晚上离开办公室、工厂或其他工作场所时,一切都应安排得比昨天更好。坚持这样做的人,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其事业必定会有惊人的成就。

永不停止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断改进的雇主,会感染他的雇员,使得雇员们也养成行动的习惯以改进日常的工作。如果雇主能通过这种做法来激励自己的雇员,促使他们自觉地努力,那么,这样的雇主在他的事业生涯中相当于获得了强有力的同盟者。

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常同外界接触,常同其竞争者接触,应前往模范店铺、商场、展览会以及一切管理良好的机构团体参观访问,借鉴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美国芝加哥有一个成功的零售商,他利用一星期的假期,去参观访问国内的大商场,由此他得到了改良自己商场的办法。在此之后,他便每年到东部做旅行,专门去研究几家大规模商场的销售方法和管理方法。他认为,这样的参观是绝对必要的,否则,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做下去,必定会走向失败。他说,他的商场经过几番改进后和以前已大不相同了。以前从未注意的缺点,比如货品的摆设不能吸引顾客,雇工工作的不认真等等,经过对优秀同业者的参观,便一下就发现了,引起了他极大的注意。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比如改变橱柜的陈列,辞退不忠于职守的雇员等等,这样做以后,店内的气象焕然一新。

一个从不出自己店铺的大门、不同别人沟通的人,对于自己商店中的营业、店员的缺点,往往是盲目的,往往对各种问题都无法察觉。所以,要使自己的店铺发达,惟一的方法就是使新的光线进入店铺,就需要经常去看看同行的做法,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往往可以作为改进的借鉴。

人的身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活泼,是因为人体的血液时刻在更新。同样,从事商业的人,应该时常吸收新鲜的思想,获得改进的方法。惟其如此,他的事业才能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直至成功。

那些老是待在一个环境中的人,必定要走入失败的迷途。他们往往对现实状况心满意足,对存在的缺陷又毫不察觉。对于这种种缺陷,他们如果不变换自己的环境,是绝对发现不了的。

一个旅馆的经理,在他踏进另一家旅馆的刹那间,便会注意到许多自家旅馆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所看到的值得改良之处,一定要比那些在旅馆中终年不外出的主人在一年之内看到的更多。

大多数人的弊病是,他们认为,要改进自己的事业,必须整个地改进。他们不知道改进的惟一秘诀,乃是随时随地求改进,在小事上求改进,即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实,也只有随时随地求改进,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如果把这句话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你一定会有所功效:“今天我应该在哪里改进我的事务?”

立刻行动的魔力

克服任何一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有一次一个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得愈久就愈害怕,愈没有信心。”

“等待”甚至会把人折磨得神经兮兮。有的播音员在面对麦克风以前总是满头大汗,一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就都没有了。许多演员也有这种经验,他们都同意治疗舞台恐惧症惟一的良药就是“行动”,立刻进入情况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恐怖与不安。

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我常常跟推销员在一起,他们经常怯场,即使最老练的推销员也难免。他们为了克服恐惧,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来培养自信与勇气,这样根本没有效果。克服这种恐惧——任何一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写出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你看,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的确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用‘精神力’。”他说,“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当然有时候没有在纸上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状态以后得来的。 ”

每一个行动前面都有另一个行动,这是千古不变的原理。先使心理平静安详,思想才能发挥作用。

有一家推销机构的经理解释他如何训练推销员用自动反应的方式工作而获得很大成就时说:“每一个推销员都知道,挨户推销时心理压力很大,早上进行的第一次拜访尤其困难,即使资深推销员也有这种困扰。”他知道每天多少都会遇到一点难堪,但是仍旧有机会争取到不少生意。有的人认为早上晚一点出去推销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多喝几杯咖啡,在客户附近多徘徊一下或做点其他事,来拖延对客户的第一次拜访。

“我用自动反应的方式来训练新人。我向他们介绍,开始推销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立刻开始推销,绝对不能犹豫不决,不要顾东顾西,不要拖拖拉拉。最好是这么做:把汽车停好,拿着你的样品箱,直接走到客户门口,轻按门铃,微笑着对客户说声‘早安’,并开始推销。这些都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动进行,根本用不着多想。这样你的工作很快就可以熟悉起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拜访时,就可以驾轻就熟,你的成绩也会很好。”

心动不如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希望什么,就主动去争取,去促成它的发生。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了目标,需要的就是马上行动。固执于细节,你将一事无成。

成功者不是一个只有梦想、只做计划、只擅空谈的人,他是行动者,是一个会把梦想和计划付诸行动的人。一旦他们下定了决心,就会马上行动。他们懂得成功必须依赖行动,能力、教育和知识这些东西,只有当你已经开始行动的时候,才会助你一臂之力。

心动不如行动。希望什么,就主动去争取,去促成它的发生。每个人都无法指望别人来帮助我们实现愿望,也不能指望一切都已经成熟,然后轻松地摘取果实。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彻底打消这样的念头。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有一些前景非常好的发明,有的在生意上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然而,他们总是迟迟不肯行动,以致最终都被别人抢了先机。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不要在心理上总对时机有一种依赖感,外界的条件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有了目标,需要的就是马上行动。固执于细节,你将一事无成。

一个人有了创造力、智慧和才华,却不去使用,这可以说是对人的潜能的最大浪费。

不要被困难吓倒。行动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坚强,使他一步步地提高。过去的失败不能算什么,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成功并不是招手即来的事情。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有决心克服沿途的各种阻碍。这些阻碍迟早都会到来,他必须有毅力、有恒心,而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目标,才能冲破险阻,到达目标。

找出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找出你的目标,而后,义无返顾地完成它。不要逃避,不要放弃,要始终如一,坚守目标。要把一切艰难和挫折当作使自己更强大、更坚定的机会。只要你不放弃尝试,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要做一个敢于行动的人,要把眼光放到最终的目标上,要自己决定前进的道路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就把你的热情、你的活力都投入其中。要心无旁骛,目标集中。

要随时准备做出艰难的决定,要从日常生活最细小的事情上做起。重要的不是行动有多浩大,而在于是否去行动本身,是否能够坚持,直到目标完成。不要经受不住各种诱惑,中途放弃。

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再接着往下一个目标努力。

事实上,成功的最大阻碍来自一个人的惰性。如果我们希望控制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控制我们,那么,就必须克服惰性,必须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着还有明天或将来,那就会一事无成。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来讲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可以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人人都认同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确定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但只有少数人才真正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他们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储蓄。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度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真的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钱,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存到钱。 ”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钱。现在他们觉得“存钱与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实施一个对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如果想,马上就开始。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会一事无成。

勇于去尝试

如果不去尝试,你将永远不知道你能做些什么。的确,尝试是成功的秘诀。

如果真的去尝试,你就能够成功。不错,只要你能勇敢地尝试,那些曾把你打败、整惨、击倒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处理、安排、克服。世界上完成丰功伟业的人中,以各种情形来说,只有极少数是超级智慧型的人。但是,他们都有一项优秀的特点,使他们勇往直前,即他们勇于尝试。如果不去尝试,你将永远不知道你能做些什么。的确,尝试是成功的秘诀。对待问题和困难的态度,是控制和征服它们的最重要因素。

专门撰写励志文章的克米·陆克报道说,有一所大学组织了一个研究计划,以探讨成功公式的因素,结果找出四项:智商、知识、技术、态度。根据陆克的说法,“态度”惊人地占了成功因素的 93%。重要的是,采取一种决心行动的态度,绝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退缩,勇往直前,你就会成功。只要你去尝试,你就学到了所有成功的秘诀中最重要的一项。

事实上,那些精通“尝试”技巧的人,也许并没有什么过人才华,但他们能够在一生中有所建树,有时候甚至取得惊人的成就,因为他们都是大无畏和击不倒的竞争者。他们完全无法接受庸庸碌碌的生活,或停止追求那似乎是难以捕捉的十全十美。

已故的勃蓝奇·李基所著的论述美国棒球的《美国钻石》,是此类书籍的经典佳作。书中最为精彩的是对美国棒球史上那些伟大球员的评估,和对造成一位顶尖棒球手特质的训练的描述。

李基所选的是有史以来——至少到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名球员,一个是何纳斯·威格纳,另一个是泰·卡布。前者是匹兹堡棒球队著名的游击手,后者是底特律球队不朽的投手。

他称呼卡布为“一场必胜球赛不可或缺的选手”。李基说,卡布并没有一只了不得的手臂,为了弥补自身不足,他几乎是日夜不停地练习从外野投球。他的目标是,使球第一次碰地时,沿着表面抛出,而不是减速跳回。也就是说,要对旋转和适当的轨道有充分的控制。“有没有人,”李基问,“曾听说过一名棒球手,主动去单独承受那样辛苦的练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培养出了一种准确、高超的投掷技巧,以及正确的旋转方法,使他变成了最伟大的外野手。”卡布在外野投球的时候,从来不跑第二步。他在什么地方抓到球,就在什么地方投出。他的想法是“打击的人正以全速跑着,我跑5尺的时候,他已跑了15尺”。他成了棒球高手,因为他总是努力使自己尽可能变成一架十全十美的棒球机器。李基称他为“棒球最热心和最辛苦的学习者——在攻击和防守方面都是最伟大的十全十美者”。他一生中的平均打击率是三成六七,以及难以相信的892次盗垒纪录。

奇格·奇格勒是推销会议上最受欢迎的激励演说者。在他那本迷人的《在顶点再见》一书中,他说了段有关泰·卡布的故事,再度说明了这个“永远尝试”的原则如何造就了棒球界一个不朽人物。

当卡布上了一垒,他会踢踢沙包,显然这是一个紧张的习惯。直到他从球场退休下来,这个秘密才传出来:踢的力道足够的话,卡布能够使沙包移近第二垒足足两寸之远。他想,这样做,可以增加他盗垒或在击中球时,安全冲上二垒的成功机会。竞争,竞争,竞争——利用这种分毫必争的精神,努力去尝试,最后终会创下纪录。

尝试当然不能只是一时冲动,而必须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做到了这点,那么目标就会达到,目的就会完成。继续——继续——继续——这就是成功的三点公式。然而不幸的是,太多人继续的时间不够就厌倦了,或被一种徒劳的感觉挫败与征服。

因此,他们就这样放弃努力,不再尝试。“没有用的,我放弃了。”他们如此说,并相信了最终的失败,因而中途放弃。但往往是,假如他们再努力坚持一会儿,他们花了那么多工夫去追求的东西,就会到手了。雷蒙·艾德曼引用威廉·卡摩隆的话说:“最后的拼命努力,往往就是胜利的关键。”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从前一个寻金的人的。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挖地,寻找一堆他确定是在那里的黄金。一天又一天,他挥舞锄头,流着汗水。但最后,“他被失望侵袭了”。他生气地把锄头往地上一丢,并收拾东西离开了。许多年之后,那只把柄锈了的锄头被人发现,而且,它离金子只有六尺之远。坚忍不拔,绝不退缩,勇往直前——这才是成功的答案,也是获得成果、达成目标的积极原则。

怎样提高自己的“行动能力”

不管你是经营事业、推销产品、研究科学或是在公司任职,在各行各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都包括“行动的能力”,也就是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社会上成功的人非常多,这些人成功的真正原因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那就是“行动的能力”。不管你是经营事业、推销产品、研究科学或是在公司任职,在各行各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都包括“行动的能力”,也就是做一个能够自动自发的人。光是有好的构想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好的构想,但是能够积极实行,也比有很多构想而不去实行来得好。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行动能力”呢?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在工作单位里,同事之间都喜欢保持一点儿“距离”,这种“距离”常常表现在做事情上。除了干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外,对于分工和责任不是十分明确的事情,大家都喜欢“礼让”,总觉得“这种事情不能由我一个人做,功劳或责任也不会归我一人头上,还是让别的人来做吧”。也有的人认为:“我何必要出风头儿呢?”还有的人考虑:“我做一次不要紧,万一让其他人养成懒毛病,以后这种事不就全让我做了吗?多吃亏,不做!”

大家想法各异,但做法都一样:假装看报纸不出头。其实,多做事情一定会让自己吃亏吗?

小王刚从学校毕业,被分到某企业办公室。起初,大家都挺“照顾”他,小王也觉得初来乍到应多干一些事,对擦桌子、扫地、跑腿之类的事都挺积极。时间一长,他发现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干这些事,觉得挺亏的,但后来一想,这些事总得有人干吧,如果都不干岂不是会引发更多问题?吃亏就吃亏吧,反正也用不着费多大的劲儿。

一年以后,小王被调到经理办公室当秘书。对此,小王挺吃惊的,论资排辈也轮不上他呀。经理揭开了谜底,说:“我就喜欢不怕吃亏的人。你和有些人不一样,能够抵住压力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说明你有奉献精神,也有胆量。企业的发展需要你这样的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界巨子哈默到前苏联考察,他发现这里的人们都不愿意生产日用品,连最基本的铅笔生产厂家都十分有限,于是他办了一家铅笔厂,并引进先进设备。结果,工厂年利润达上百万美元。20世纪50年代,美国石油业起伏动荡,许多石油公司纷纷破产或将资金转向其他行业。此时,他接管了已濒临破产的一家石油公司,并不惜花大量的人、财、物去开采石油。这一次因为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行业,他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高潮。

干别人不愿干的事,表面上看很吃亏,实际上却增加了自己成功的机会,至少在这一行业里你的竞争对手会少得多。只要你能抓住机遇,竭尽全力将它做好,一定会取得成功。

比别人提前一步

提前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比别人早一点儿做好准备,等到机遇来临的时候,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或者未雨绸缪,提前为抵御风险和困难做必要的准备,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提前一步的行动常常被那些没有远见的人认为是“多此一举”“没事找事做”,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中的重大作用。当你提前行动时,要相信自己的眼力和决定,不要因鼠目寸光者的讥讽、嘲笑或劝告动摇信念。有许多人正是因为这一动摇,改变了以前的主意,而错失大好良机。记住,他们不会为你的选择负责任,只有自己才是责任的承担者。他们的意见只能是参考,相信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认为提前行动很容易吃亏,他们认为如果机会不来或风险未出现,做准备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吗?这种想法看似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他只考虑了一种情况。这只是那些行为消极的人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而已,他们总会为自己不行动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人们常说有备无患,往往做准备花费的成本要比失去的利润或损失要小得多。

当然,我们在做预测时,应该慎重做好行动的决定。提前行动绝非是盲目的,而应该做好周密的预测和计划,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最好做

人们常有一种说法: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不做。似乎只做与目标有直接相关的事情,就能将效率提高一样。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有可能遗失一些隐藏的、有间接关系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一定场合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害怕浪费时间,多做一些相关的事情。

大多数人做事是让我做什么或我应该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比如上司下达一项任务,考察目前某一商品的价格,绝大部分人非常服从命令,只调查价格,或许有一小部分人会调查与价格有关的其他信息,如价格的涨幅、相关物品的价格或市场行情等等。而后者得到提升的几率比前者大得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信息,能为你在以后重新获取信息节省费用。倘若遇到紧急情况,这些额外信息更会派上用场。所以,多做一些事情绝非浪费。

在对未来无法预测的情况下,多做一些相关事情可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或当事件发生后能将损失减到最低。

在美国内战前期,有一位做粮食生意的商人,看到战争即将开始,便收购了大量的粮食存储在仓库里,同时,他觉得药品在以后一定很奇缺,于是又购入了大量药品。果然,战争开始后,国内各种商品短缺,特别是药品,这位商人因此发了财。情况不确定,风险也就更大,更有必要做一些相关的事情,即使以后事件并未发生,也总比发生后遭受损失要好得多。

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况下,做比不做更好。不做意味着完全没有机会,而做至少还有一半成功的机会。你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你习惯在一月一号下决心的话,不管决心是什么你都实现不了,尽管你会着手去做,但一般只能坚持到三号或四号,这时大脑开始毫无例外地回忆起失败的经历。比如你下决心每天早起40分钟出去跑步,你也许会坚持两三个星期,但从未成功的记忆判了你的死刑,原因只是“一直都是这样”。

如果你希望与众不同,那么从现在开始吧,如果不是马上采取行动,至少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为将要发生的变化打好基础。

如果没有勇气离开海岸,你永远不会发现新大陆。把为什么必须现在就开始的原因写下来,把对你有利的所有的东西都列出来,这会使你解决问题的信心随着不断取得的成绩而加强。随着你的自我评价的上升,行动将变得更有意思,整个过程也更激动人心,你会变得更有热情、更自信、更快乐。

你将发现,人们注意到了你的这种新信心。这种内在财富来自于你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并相信自己的目标会实现。所以,从今天就开始吧。

扫清持续行动的障碍

行动贵在坚持,半途而废意味着放弃成功,坚持不懈是意志顽强的表现。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坚持到最后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扫清持续行动的障碍。我们应该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坚持走自己的路。

猴王领着一群猴子去泰山看日出,它们爬到半山腰时,一大部分猴子因害怕满山遍野的荆棘,就沿路返回,猴王怎么劝都不听。等爬到四分之三路程时,猴子只剩下了一小部分。最后到达山顶的,只有猴王和几只猴子。

此时,旭日东升,景色十分壮观,只有猴王和那几只猴子才领略到了日出的美,而那些半途而废的猴子只能望山兴叹了。

行动贵在坚持,半途而废意味着放弃成功,坚持不懈是意志顽强的表现。可是有时候人们的表现却如同上山观看日出的猴子,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而成功的往往就是这极少数。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坚持到最后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扫清持续行动的障碍。

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马克思有一段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怕劳苦而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行动的道路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也许会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包括你在做计划之前预计到的,以及始料不及的未做任何准备的困难。未来是很难把握的,在你做计划的时候,不可能将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全部预计到,也不可能为这些困难做好一切准备。所以,我们应该在行动的时候就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

有的困难来自于外界环境中与你计划完全相反的变化,有的是出现的一些阻碍事情进展的问题,还有些困难出现在自己身上,比如身体健康问题、情绪问题、思想波动等等。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该怎么办?人们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被困难吓倒,选择放弃或改变方向;而另一种态度则是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西方有一句谚语: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这种坚持不仅是对困难的忍受,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行动,克服这些困难。坚持并不意味着不采取任何行动,消极等待困难自动消失。坚持需要积极的行动,而不仅仅是忍耐。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从此被困难打败,一蹶不振甚至放弃。意志坚强者不会放过任何成功的机会,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克服这些困难,直到成功。

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行动的过程中,困难并不是使人们放弃的惟一原因。面对别人的意见,人们常常徘徊不定,甚至自愿放弃。

所谓“人言可畏”,“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别人的唾沫可能将你淹死,不过,这只是可能,关键在于你能否从闲言碎语中勇敢地走出来,摆脱外在的压力。当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褒贬不一。你该听谁的呢?当然是听自己的。

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

小马准备过河时,它问老牛:“河水深吗?”

老牛告诉它:“很浅,还没有没到膝盖。”

当它正准备踏入河中时,听到小松鼠大叫:“别过去,河水很深。”

小马回去问老马,老马告诉它:“深不深,还得自己亲自去试试。”

结果,河水不浅也不深。

这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很深的寓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你一味地依赖别人,别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放弃行动,那么你只能失去成功的机会。

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只是根据他们的经历产生的,是否适用于你,你还应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走自己的路,坚持下来,摆脱别人的干扰吧。

当然,这不是说让你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在行动中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