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6513900000001

第1章 天涯何处是神州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上空乌云密布。

甲午之役,蕞尔岛国日本竟然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东方堂堂的天朝上国——中国。

经过这场战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虎狼之国,都看透了大清帝国虚弱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贪婪之性毕露,趁人之危,落井下石,更加变得有恃无恐,纷纷争先恐后地扑向了中国,疯狂地在中国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时间,满天阴霾,中华民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蚕食鲸吞,已效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沉重地笼罩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青年的鲁迅,在20世纪初年,饱含悲愤地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喊出了当时千百万爱国者的共同心声。

中华民族在危难中!

祖国在危难中!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只有奋不顾身地起来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才能赶走列强,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火山正在爆发,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新生元素开始萌芽。这就是,以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的的革命党人,作为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逐步登上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从这时候起,西方殖民主义者用炮舰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频频挑起事端,不断发动与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一个又一个极大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发展、尖锐和激化,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不能不促成日益发展壮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全国性的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前17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成为人们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腐败清政府的统治容忍到一定限度的一个分水岭。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的战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人们对此还可从综合国力落后的角度来理解与原谅清政府战败的话,那么,经过中日甲午战争,一向学习中国文明的东邻小国日本都能这样轻而易举地战胜自谓天朝上国的中国,这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爱国者的觉醒,使他们对清政府的统治开始变得日益不满起来,从此产生了变革政体的强烈要求。

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日本人取得了在中国所有通商口岸自由开设工厂的权利,还要中国支付二万万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战争的结局及其割地、赔款的条约,使得中国更加贫穷和落后,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蒙受了奇耻大辱。亲身经历了这场事变的吴玉章曾经这样写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甲午战争结束不久,世界历史又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动:垄断资本在英、美、法、德、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相次取得支配地位,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如果说,在商品输出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容许别国在中国市场上同自己并存,依靠工业力量进行自由竞争,运用自己的工业优势来压倒对方的话;那么,到了资本输出的阶段,它们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投资利益,就要求独占,并且要求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再容许别国来与之进行自由竞争。因此,以1897年底德国在沙俄怂恿和支持下强租胶州湾为起点,列强立刻掀起了一个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这个瓜分狂潮中,租借地方面:德国强租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沙俄则强租旅顺、大连,英国强租威海卫,又强租九龙半岛、香港附近各岛屿以及大鹏、深圳二湾。

在划分势力范围方面,英国紧紧地控制着长江流域;沙俄积极地把它的势力伸入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法国控制了云南和两广;德国控制了山东;日本控制了福建。他们异口同声地扬言要瓜分中国。美国则由于在远东力量的不足,没有取得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所谓“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的谋取权益的办法。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疯狂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

谭嗣同满怀激愤地写下过这样的诗句,表达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如果说,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表现出了中国上层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新的民族觉醒的话,那么,震撼世界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就更表明直接承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重压的中国广大下层民众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坚强意志。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活动,加剧了中国亡国的危机,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运动。

1899—1901年,华北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义和团运动为标志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反帝爱国行动,吓倒了原来以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外国侵略者。这使列强一致认识到:中国民气坚挺,瓜分中国只不过是白日做梦而已。为了有效地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也为了使清政府成为它们更驯顺的工具,全世界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组成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侵华联军,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把以义和团运动为核心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绞杀在了血雨腥风之中。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流亡西安。

当我们翻开20世纪历史的第一页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欣喜的场景,而是一幅幅令人惊心动魄的悲惨画面:

中国的首都北京正被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他们在北京杀气腾腾地颁布戒严令,实行分区管制,对中国爱国民众进行大肆屠杀和洗劫。在天津,八国联军建立了所谓的“临时政府”,并且不时地派遣军队到直隶北部各个地区进行讨伐与扫荡。单是1900年12月12日到1901年4月底,这种“讨伐”就连续进行了45次。这种占领状态一直延续到1901年9月,在清政府完全答应列强的全部无理要求、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后才告一段落。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支付赔款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拆毁大沽炮台;在北京成立使馆区,由外国军队驻扎防守;由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重要地区,也由外国派兵驻守,等等。清政府在条约中还承担了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活动的责任。在这个时期,沙皇俄国的军队还一直准备进一步吞并中国的整个东北地区。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中国人民感到极大的痛苦与愤怒,空前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坚定了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意志和决心。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军队开始陆续撤兵,民族矛盾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了一些缓和。清政府也开始全面实行新政,力图振兴与刷洗耻辱,阶级矛盾也好像已经大大缓和下来。但我们如果深入细心地观察一下当时的历史,就会看到:民族危机与亡国危机不仅没有缓和,就总的方面来说甚至是向着更深、更尖锐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说,1901年以前,帝国主义列强虽然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攫取了各种投资的特权,但一时还来不及直接从事大规模的投资活动的话,那么,到1901年以后,它们就以空前的规模来实现这种投资的特权,来消化、巩固和扩大前一时期获得的侵略成果了。

短短几年间,各国列强就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到处建筑铁路,开掘矿藏,设立租界,经营航运等,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列强各国在我国的东北、西藏、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还展开了激烈的倾轧斗争。

1900年的侵华战争中,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世界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地联合起来,结成了八国联军,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但是,这种联盟一开始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冲突甚至是尖锐的斗争。在庚子之役中,他们在华的矛盾就已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英、俄在直隶和英、德在长江流域的矛盾都已剑拔弩张,达到了相当紧张的程度。战争结束后,它们之间又以各种形式继续展开激烈的斗争。

英国,这个原来在华享有最大权益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面继续紧紧地控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一面以印度为基地,向西藏和西南其他各省扩张侵略势力。

沙皇俄国,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的对华侵略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野心勃勃地向中国的东北、蒙古、新疆和西藏扩张势力。沙俄的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宏大的计划:为俄国夺取满洲,把朝鲜并入俄国,还想把西藏并入本国。

日本和美国,也都垂涎欲滴地觊觎着东三省丰富的资源。

德国除控制山东外,还竭力要插足于长江流域。

法国除在财政上支持沙俄对华扩张外,也把触角伸向中国的西南各省。

所有这一切,都交织成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列强在华争夺权益的狰狞的画面。

当时,列强矛盾最集中的焦点,无疑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在这里,几乎集中地表现出了沙俄、日本、美、英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沙皇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执行着积极南下、东进的方针。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898年旅顺、大连租借权的取得,使沙俄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1900年的侵略战争中,沙俄公然出兵占领东北。在战后,它又竭力逼迫清政府签订变相出卖东北的密约。在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下,这个阴谋没有实现。1902年4月,沙俄与中国订约,同意将俄军分期分批撤出东北。但到1903年4月,原来规定的第二期撤兵期限届满,沙俄不仅不肯履行条约,反而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要挟条件。10月,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在呈沙皇的有关满洲问题备忘录的结论中明白提出:要“把北满归并俄国”。

同沙俄争夺中国东北的主要对手是新起的日本军国主义。

东京流行的一般意见是:与俄战争是早晚的,不可能避免。并且许多有势力的政治家,早主张对俄国来一个先下手为强,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日本朝野的这种打算,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支持。它们企图利用日本的军事力量排除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为它们自己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谁都看得出来,1902年1月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是一项共同反对俄国的同盟条约。1904年1月,日本不宣而战地对驻扎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一触即发。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在中国的东北境内进行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与无力,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战争一直进行到1905年9月《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方告结束。战争的结果,东三省的北部继续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东北的南部则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从此,中国东北处于日俄两国的分别控制之下。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对西藏抱着极大的野心。1903年12月,俄国的《新生活报》写道:

英人决计使西藏屈服于自己的权势之下。他们已嫌印度小了,因而想把它的疆界向北方扩展。由于期望以后独占长江流域,所以英人正抓紧时机,处心于对中国“尼罗河”发源所在地区内猎取权利的保证。

同年11月,《俄罗斯荣军报》引述德国报纸《科隆日报》的意见写道:

自欧洲各国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以来,中国南部即受到大英帝国的垂涎,万一这个天朝大国遭到正式瓜分,华南各省必然归属于英国。在那种情况下,西藏即应成为联结英领印度与归附英国王笏的华南各省之间的环节。

1903年冬,英国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当地民众进行了英勇的抗击。1904年7月,西藏的江孜在经过两个多月激战后,被英军攻陷。8月,英军攻陷拉萨。但是,在西藏民众的顽强抵抗下,9月23日,英国侵略军不得不被迫全部撤出拉萨。英国侵略西藏的企图未能如愿以偿。

与此同时,在长江流域,英、德两国也在展开着激烈的角逐。

英国一向把长江流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随着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在海外,它也迅速成为同英国竞争的主要对手。1900年以前,在长江流域的航运利益中,德国所占的比重不足10%,但1901年就达到16%,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1904年,正当英国在西藏从事武装侵略时,德国军舰佛微赐法特兰德号强行开进鄱阳湖,声称“德国水师拟借鄱阳湖为操练之所”。德国这个军事举动引起了英国极大的震动。英国政府立刻也派出军舰紧随德舰之后,驶至鄱阳湖口。接着,美、法两国军舰也声称准备开进鄱阳湖。一时,长江流域呈现出一触即发的战争紧张局势。

同一时期,法国也在向中国西南各省积极地伸展势力。1902年,上海的《大陆报》说:

法国将自安南建筑铁道,直接云南、缅甸之境,又自云南通四川,通湖南,与长江航路作一大联络。而当其开试炮舰航路时,则在宜昌以至重庆之间耳。似此,法国已自划其利益范围之疆域矣。

1904年,法国又要求川省铁路敷设权,严重威胁着中国西南各省的主权。

当时,英、日等国的报纸上,完全无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公然讨论着对中国采取“分割”政策还是“保全”政策的问题,毫不掩饰地暴露出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严重地激化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亡国灭种的惨祸,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面对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怎样才能将中国从极端危殆的局势下挽救出来,已经成为一切爱国者日日夜夜苦思焦虑、寻寻觅觅、苦苦探索的中心议题。他们探讨一切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是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中心议题来寻求答案的。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壮大,都与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