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想办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发觉自己情绪激动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比如,迅速离开现场、找人谈谈心、散散步等。
(4)学会使用心理换位法。也就是说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通过心理换位,充当别人的角色,可以让你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与思想,不仅有利于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还可以消除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
(5)学会用升华的方法来控制情绪。所谓升华,就是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例如,当你的工作业绩不是很理想时,可能会情绪低落,但是如果你不甘心落后,振作精神,奋起直追,就可以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行动。
No.3适应能力
会开车的人一定都知道一个常识:新车要想达到最佳的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的身上。不管你是一名刚走出校园、跨入职场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在职场中跳过几次“槽”的老手,要想让自己获得一番成绩,首先就要拥有一种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只有具有这种能力,才能让自己做出一定的成绩。
当你在学校的时候,人际关系是简单的,学习任务是固定的;可是,一旦进入职场,处在公司的人文环境中,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比较复杂,工作任务也会越发的烦琐。过去掌握的书本上的知识,在职场中不一定能够用得着,这时候你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公司的要求。在种种不适面前,有些人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情压抑,有的甚至产生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
症状一:好高骛远
有些人,特别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一毕业就可以得到高薪,一毕业就会受到公司的热捧。很多这样的人都没有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对自己提出的期望值过高。在现实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时候,当现实和他们的目标出现偏差时,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李铭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之后,他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可是,毕业之后,他只找到一家中等私营企业,而且从事的还是自己不喜欢的销售工作。李铭觉得,这个职位距离自己的目标实在是太远了,很灰心。他每天都得过且过,不但工作起来没有劲头,就连公司安排的销售培训也不去参加。
上司很快便觉察出了李铭的异样,觉得他不能专心工作,迟早是要离开公司的,所以重要的工作也就不交给他了。平时,只给他安排一些收发、打印之类的小事。李铭看到,自己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公司居然只给他安排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很不开心。试用期一过,李铭便主动离职了。
症状二:心态不稳
对大多数刚刚进入新公司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安下心来,主动学习,积极解决问题。可是,有些人却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只知道一味地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心态极为不稳定。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不受欢迎的。
王莹是一名会计,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图书公司做会计。两年之后,王莹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从业经验,便向当地的一家有名的会计公司投递了简历。幸运的是,王莹一投中的!王莹很开心,因为有了新的工作岗位,不仅意味着薪资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各项福利也更加优厚了。
到新公司上班之后,刚开始,王莹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挺新鲜的。可是,没过一个月,她就有点不耐烦了,她对男友抱怨说:“现在,我感觉自己像台机器。每天一进入办公室,不是做财务情况统计,就是做工资统计,有时候还会被领导安排去帮忙……像个打杂的,忙得要命,还不如原来的那家公司呢。”
男友劝她说:“你以为工资是那么好拿的!高工资是和相应的工作成正比的。拿的工资越高,工作量越大,压力越大……”对此,王莹的心理很不平衡,没干3个月就辞职了。
症状三:贪图享受
有些人在进入职场的时候,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误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就该享受了。所以,进入职场之后,他们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由散漫,只知道享受。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白养一个对公司没有用处的人,这样的人势必会被职场淘汰。
张倩毕业于南京某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应聘到一家公司工作。张倩觉得枯燥的大学生活结束了,现在到了自己该享受的时期了,于是,就没有将自己的工作当回事。正式上班之后,张倩不是经常迟到,就是经常寻找各种理由旷工。主管每次向她询问工作的进度,她总是说:“我今天肯定把工作做完,不会影响进度。”
可是,每天上班的时候,张倩不是偷偷地和网友聊天,就是给同学发短信,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太上心。老板和主管发现了之后,都非常恼火。试用期一过,张倩就被炒鱿鱼了。
症状四:自命不凡
一个人拥有了高文凭,不一定就会有高素质。有些具有高学历的人,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向别人请教。他们觉得自己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向比自己学历低的人求教是自掉身价。他们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同事不敢接近。这样做,不但很难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想要有所进步了。
吴欣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进入一家报社担任记者,因为缺乏工作经验,为了寻找新闻线索,她每天都像一只大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可是,什么也撞不着。看到自己很难完成正常的采访任务,吴欣感觉压力很大。
一位朋友提醒吴欣:“你可以向报社里的一些老同事请教啊?”可是,吴欣却回答说:“我自己是堂堂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低声下气地问别人,太掉价了。”吴欣没有接受朋友的建议,因此,工作上也就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由于吴欣一直都没办法正常开展工作,刚刚过了试用期,就被报社辞退了。
有些人在刚刚进入社会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情况、新环境,导致心理失衡,严重者还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因此,为了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在就业之后就要迅速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职场文化,及时度过这段“磨合期”。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新人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都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而且,第一次接触新的工作岗位,难免会出现差错,这是很正常的。作为职场中的新人,首先要学会心理适应,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有节奏的工作,不要轻易在一些小挫折面前灰心丧气、缩手缩脚;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犯类似的错误。
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后,每个人都会产生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在熟悉的环境中,人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安全感。当环境变化之后,这种安全感就会消失殆尽。重新进入一家新公司,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过程,因此适应难度相对较大,磨合期比较长。在新的安全感出现之前,就会觉得很不踏实。这就对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新进入一个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业务、融入团队,并进入状态。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将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向别人寻求帮助,单靠自己摸索,只能让自己在实践中匍匐前进。任何一份工作,仅仅依靠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在这个重视团队精神的时代,首先就要适应团队的领导。
在当今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苏辛德尔·辛格是“谷歌”亚洲及南美地区的副总裁,他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以快速的环境适应能力取得胜利。”
辛格主要负责“谷歌”在亚洲及南美地区的销售事务,除此之外,还掌管着“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检索和渠道管理。
在10年的时间里,辛格先后经历过5次升职、8次岗位调动,但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败,而是迅速地适应新环境。
辛格认为:“我之所以会成功,就在于这种快速的适应能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中,绝对不能缺少这种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适应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个人步步提升实力的后备力量。辛格正是靠着这种优秀的适应能力,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适应期。通常,进入新工作岗位的人,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角色定位不准、对工作不熟悉、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之间的转化问题、不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恐惧心理等。因而,就会出现某种不适应。这时候,就要细心留意,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果断的手段加以制止;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严重者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要想让自己在新公司里快速站稳脚跟,人际关系是一道不得不过的槛。到一个新公司后,不仅要让领导认可你,更要让同事认同你。初来乍到,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办理,因此,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也不管你以前从事的工作有多重要,在新的环境中都要放下架子。只有把姿态放低一点,遇到事情多向同事请教,才能学到东西,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让自己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中。
适应新环境、寻找并建立新的感情寄托,对刚刚进入职场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不过,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是一件倒霉的事情。对你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它会促使你去勇敢地面对未知与挑战,从而转化为一股成长的动力,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活力四射。
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总是希望能通过一些“小窍门”来帮助自己迅速“搞定”。可是,要知道,别人所谓的“窍门”对你来说并不一定适用。你只能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时间长了,你就会体会到这些方法给你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小窍门。
只有你能够沉下心来,不断地去学习、去尝试,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不懂得在生活中学习,就会让自己处于迷茫之中,不仅会耗费你的大量精力,还会对你的情绪产生影响。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也可能摆不平、乱了套。要想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就要不断地让自己获得提升。这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使外部环境变好了,你的内心依然会有问题。
No.4沟通能力
每年的9月到10月,是职场人士“跳槽”的高峰期。虽然有些人也会考虑到年终奖等因素,对自己心仪的岗位采取观望态度,但是良好的待遇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也促使大量的职场人士勇敢一“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跳”过去了,就像是鲤鱼跃过了龙门!
“跳槽”的魅力是巨大的,就连那些在职场打拼了几年的经验人士也纷纷加入到了“跳槽”的大军中。可是,这些人虽然已经在过去为自己找准了工作的方向,但经过几年的职场打拼之后,却依旧两手空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沟通能力。
32岁的小霍已经在职场上打拼了10个年头。虽然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经验也很丰富,可是现在仍处于求职状态,到底是为什么呢?看看他的经历,或许你就会明白了。
毕业后,小霍应聘到一家IT公司做市场推广专员。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做就是3年,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职位也从专员升到了经理。
当时,小霍主要负责销售一体化系统的市场推广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对物流有了一些认识。小霍意识到,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行业,于是,便改变了自己的目标,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朝着物流的大方向发展。
小霍认为自己以前的岗位职责比较偏重于市场营销方向,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定位,便主动递交了辞职申请。然后,他拿出全部精力,考取了物流方面的资格认证。小霍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完成职业目标的第一步。
考取证书后,小霍应聘到一家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物流部经理。他在那里一共工作了两年,主要负责公司物流部的策划、组建和业务开展工作。可是,由于小霍不善于沟通,造成了大量客户的流失,领导对他渐渐不满起来。
虽然如此,领导依然很器重他。可是,小霍却觉得这家企业的发展前景一般,为了让自己能够到一个上升空间大的企业任职,小霍再次辞职。
接下来,小霍先后应聘到几家公司,可是,每次都是做不到两个月便辞职。小霍觉得自己向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与人交往越来越吃力。现在,小霍正在从事的工作是他找到的第六份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谨小慎微的说话方式,使小霍非常厌倦。他实在忍受不了了,再次辞职。
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职业瓶颈,给小霍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沟通就像空气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没有了沟通,就像失去了空气一样,会令人窒息;不善于沟通,也会为自己的前进之路制造众多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