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不可无岳飞
6550600000066

第66章 《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形象

在真实的历史上,岳飞本是一位很讲民族大义,处处以祖国利益为重的英雄人物,绝不是唯唯诺诺,唯皇帝之命是从的愚忠的奴才。但是岳飞故事中的愚忠言行是怎么来的呢?

岳飞冤死二十年之后,宋孝宗赵昚为之平反昭雪。由于当时广大军民非常关注岳飞抗金的故事,说书场上,这一类的故事极受欢迎。由本朝人说本朝故事,当时叫做“说新话”。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说: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有一个著名的说书人王六大夫擅长讲张(浚)韩(世忠)刘(錡)岳(飞)故事,“听者纷纷”。说书人为了吸引听众,常常在史实的基础上编造一些情节,也就是作一些艺术加工。在这些编造的情节里,难免会掺进一些岳飞愚忠的言行。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说书人自己的脑袋里就有帝制时代的臣民意识,会在编故事的时候流露出来。二是在官方公布的文件里,为了掩盖君臣之间的矛盾,常常把岳飞说得处处屈从于皇帝,使人看起来就显得岳飞有些愚忠。

这种情况在南宋时期并不严重,因为宋代对民间说书与演戏的管理还比较宽松,说书人没有编造过分愚忠情节的必要。从孝宗赵昚开始,南宋各朝的君臣都很推崇岳飞,不会丑化岳飞。在南宋的说书场与戏院里,把岳飞描绘得过分愚忠令人反感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比较之下,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专制、残暴的王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不是残暴,就是昏庸,他们对臣民的要求是绝对服从,没有什么道理可说。爱国明理的君子每每蒙冤受屈,无德无能只知道尽愚忠的奴才却能平步青云。

皇帝不相信文武官员、知识分子、广大的老百姓,只以太监作为心腹,把锦衣卫、东西厂等国家特务机关都交给信得过的太监掌管,所以冤狱遍地,朝政日非。正因为尽愚忠的行为受到鼓励,所以在那时候,什么稀奇古怪不近情理的愚忠故事都会出现,传说中的许多岳飞的愚忠故事也都产生于此时。后人谈到岳飞的“愚忠”形象,常常归咎于钱彩的《说岳全传》,此书虽然成书于清初康熙年间,但是其中的许多故事都是流传已久,主要是在明代形成的。此书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由钱彩编次、金丰增订,两位作者生平不详,是在历代岳飞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写成,流传甚广。据清代《禁书总目》记载,此书在乾隆年间曾被查禁。在这部八十回的章回小说里,就多处描写了岳飞的愚忠言行,令人反感。以下试举几个例子:

先看《说岳全传》第六十回中的一段话:

万(俟卨)罗(汝楫)二贼看了大怒,喝教左右将岳爷衣服去了,把鱼胶敷上一层,将麻皮搭上。一时间,将岳飞身上搭了好几处,便问:“岳飞,招也不招?”岳爷道:“你误了军粮,打了你四十,今日欲陷我于死地。我死必为厉鬼,杀你二贼!”二贼大怒道:“你性命只在顷刻,还敢胡言!”吩咐左右:“与我扯!”左右一声答应,就把麻皮一扯,连皮带肉去了一块。岳爷大叫一声:“痛杀我也!”霎时晕去。左右连忙将水来喷醒。万俟卨又叫:“岳飞,你若不招,叫左右再扯。”岳爷大声叫道:“罢罢!我如今就死了也罢!我那岳云、张宪,不要坏了我一世忠名才好!”那二贼听见此言,直吓得汗流浃背,把舌一伸,就吩咐掩门。左右答应一声“吓”,就把门掩了。二贼假意起身,请岳爷坐了,说道:“下官看元帅的供词,尽是大功。我二人本欲上本保留元帅,奈是秦丞相主意,此本决难到得圣前。方才元帅说有公子并贵部张宪,何不修书一封,请他到此,上一辨冤本,下官二人就好于中帮助,不知元帅意下如何?”岳爷道:“甚好!甚好!即使圣上不准,我亦情愿与这两个孩儿同死于此,方全得我父子二人忠孝之名。”随即写了一封家书,交与万俟卨,万俟卨吩咐仍送进狱中。

这两个贼子就带了岳爷的招状,忙到相府通报。秦桧命进私宅相见。二人进来见了秦桧道:“门下小官,奉太师爷的钧旨,连日勘问,岳飞受了多少严刑,今日写下一张供状在此。”就双手呈上。秦桧看罢,大怒道:“那厮如此无理,何不一顿就打杀了他!”万俟卨道:“太师爷不知,岳飞写了此辞,小官即要加以严刑,忽听他大叫道:‘我死之后,岳云、张宪这两个孩儿,不要坏了我一世忠名方好!’小官倘打杀了他,那岳云、张宪有万夫不当之勇,领兵前来,不要说我与丞相,连朝廷也难保!为此小官忙掩了门,向岳飞假说救他,骗他写书叫岳云、张宪来上辨冤本,特来呈与太师爷定夺。”秦桧看了大喜道:“这是二位贤契的大才。”就同进书房中去,唤过惯写字的门客来,将岳飞的笔迹,照样套写更改了数句,说是:

奉旨召回临安,面奏大功,朝廷甚喜。你可同了张宪,速到京来,听候加封官职,不可迟误。

写好封好,即差能事家丁徐宁,星夜往汤阴县去哄骗岳公子、张宪到来,只望一网打尽。这里就委万、罗二贼在监内另造十间号房,名唤:“雷”“霆”“施”“号”“令”“星”“斗”“焕”“文”“章”,专等监禁家属人等。万、罗二贼辞出,即去建造号房。

从这一段话看来,不仅情节过于荒唐,不近情理,而且说岳飞“情愿与这两个孩儿(张宪、岳云)同死于此,方全得我父子二人忠孝之名”,这不是把岳飞说得过于自私了么?怎么能为保自己的一世忠名,竟让自己的部下作这样无谓的牺牲!

再看《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中的一段话:

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面红耳赤。岳爷道:“为着何事,这等惊慌?”倪完料瞒不过,只得跪下禀道:“现有圣旨下了!”岳爷道:“敢是要去我了?”倪完道:“果有此旨意,只是小官等怎敢!”岳爷道:“这是朝廷之命,怎敢有违?但是岳云、张宪犹恐有变,你可去叫他两个出来,我自有处置。”倪完即唤心腹去报知王能、李直,一面请到岳云、张宪。岳爷道:“朝廷旨意下来,未知吉凶。可一同绑了,好去接旨。”岳云道:“恐怕朝廷要去我们父子,怎么绑了去?”岳爷道:“犯官接旨,自然要绑了去。”岳爷就亲自动手,将二人绑了,然后自己也叫禁子绑起,问道:“在那里接旨?”倪完道:“在风波亭上。”岳爷道:“罢了,罢了!那道悦和尚的偈言,有一句:‘留意风波。’我只道是扬子江中的风波,谁知牢中也有什么‘风波亭’!不想我三人,今日死于这个地方!”岳云、张宪道:“我们血战功劳,反要去我们,我们何不打出去?”岳爷喝道:“胡说!自古忠臣不怕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何足惧哉!且在冥冥之中,看那奸臣受用到几时!”就大踏步走到风波亭上。两边禁子不由分说,拿起麻绳来,将岳爷父子三人勒死于亭上。

时岳爷年三十九岁,公子岳云二十三岁。三人归天之时,忽然狂风大作,灯火皆灭,黑雾漫天,飞沙走石。

后人读史至此,无不伤心惨切,唾骂秦桧夫妻并那些依附权奸为逆者。后人有吊岳王诗曰:

金人铁骑荡征尘,南渡安危系此身。

二帝不归天地老,可怜泉下泣孤臣!

在这一段话中,写岳飞亲自动手,把张宪、岳云绑了然后去接旨,实在太不近情理。

再看《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中的一段话:

且说牛皋对众兄弟道:“大哥被奸臣陷害,我等杀上临安,拿住奸贼,碎尸万段,与大哥报仇!”众人齐声道:“有理,有理!”当时吩咐连夜赶造白盔白甲。不数日造完。众将带领兵卒,三声炮响,浩浩荡荡,杀奔临安而来。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莫不携酒载肉,一路犒军,人人切齿,个个咬牙,俱要替岳爷报仇。

大兵不日行至大江,取齐船只,众兵将一齐下船渡江。这一日,真正风清日朗。兵船方至江心,忽然狂风大作,云雾迷漫。空中现出两面绣旗,上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但见岳爷站立云端,左首岳云,右首张宪,众人见了,个个在船头上哭拜道:“哥哥阴灵不远,兄弟们今日与哥哥报仇雪恨,望哥哥保佑!”岳爷在云端内把手数摇,这是叫施全回兵,不许报仇之意。那牛皋令速速开船,众兵卒将船摇动。只见岳爷怒容满面,将袍袖一拂,登时白浪滔天,连翻三四只兵船,余船不能前进。余化龙大叫道:“大哥不许小弟们报仇,何颜立于人世!”大吼一声,拨出宝剑,自刎而亡。何元庆也叫一声:“余兄既去,小弟也来了!”举起银锤,向自己头上噗地一声,将头颅打碎归天去了。牛皋见二人自尽,大哭一场,望着长江里扑通一声响,跳下去了。众兵将道:“元帅既不许我等报仇,可将兵船回岸,一齐回乡去罢。”此时便把风篷掉转来,把船拢了岸,大众纷纷地散去。

只剩了施全、张显、王贵、赵云、梁兴、周青、吉青七个人,还有三千八百个常胜军不动。施全道:“你们为何不散?”众兵士道:“我等受大老爷莫大之恩,难以抛撇。目今虽遭陷害,我们想那奸臣少不得有个败坏之日,那时我们得到大老爷坟墓之前拜奠拜奠,也见我等一点真心。如今情愿跟随众位将军做些事业,所以不散。”施全道:“只是我等无处安身,怎生是好?”吉青道:“不如依旧往太行山去驻扎,差人探听夫人、娘儿们消息,再图报仇,何如?”众英雄齐道:“此言有理。”七位英雄带领三千八百常胜军,竟奔太行山而去。有诗曰:

死生天赋忠贞性,不让田横五百人。

当时羞杀秦长脚,身在南朝心在金。

在这一段话中,说牛皋等人从太行山起兵,要“杀向临安,拿住奸贼,碎尸万段,为岳飞报仇”。这时岳飞已经成了神,青天白日在空中显圣,硬是逼他们回去,不许他们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

再看《说岳全传》第七十回中的一段话:

且说施全在太行山,日夜思量与岳爷报仇。一日别了牛皋,只说私行探听。离了太行山,星夜赶到临安,悄悄到岳王坟上,哭奠了一番。打听得那日秦桧在灵隐寺修斋回来,必由众安桥经过,他便躲在桥下。那秦桧一路回来,正在疑想:“我与夫人所为之事,这疯僧为何件件皆知?好生奇怪!”看看进了钱塘门,来至众安桥,那坐下马忽然惊跳起来。秦桧忙把缰绳一勒,退后几步。施全见秦桧将近,挺起利刃,望秦桧一刀搠来。忽然手臂一阵酸麻,举手不起。两旁家将拔出腰刀,将施全砍倒,夺了施全手中之刀,一齐上前捉住,带回相府来。列位看官,要晓得:施全在百万军中打仗的一员勇将,那几个家将那里是他的对手,反被他拿住?却因岳元帅阴灵不肯叫他刺死了奸臣,坏了他一生的忠名,所以阴中扯住他的两臂,举不起手来,任他拿住,以成施全之义名也。

且说秦桧吃这一惊不小,回至府中,喘息未定,命左右押过施全来到面前,喝问道:“你是何人?擅敢大胆行刺?是何人唆使?说出来,吾便饶你。”施全大怒,骂道:“你这欺君卖国、谗害忠良的奸贼!天下人谁不欲食汝之肉,岂独我一人!我乃堂堂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岳元帅麾下大将施全便是。今日特来将你碎尸万段,以报岳元帅之仇。不道你这奸贼命不该绝!少不得有日运退之时,看你这奸贼躲到那里去!”秦桧被施全千奸贼、万奸贼,骂得做不得声。随叫拿送大理寺狱中,明日押赴云阳市斩首。后人有诗赞之曰:

烈烈轰轰士,求仁竟不难。

春秋称豫让,宋代有施全。

怒气江河决,雄风星斗寒。

云阳甘就戮,千古史斑斑。

在这一段话中所说的施全行刺,历史上实有其事。不过真实的施全并非来自太行山的民兵领袖,而是宋廷殿前司所辖禁卫军的军校。他行刺时秦桧是乘轿上朝,而不是骑马回家。他当时手持斩马刀冲上前去,未能砍中秦桧,只砍断了一根轿柱。施全被捕之后,秦桧亲自审他。他慷慨陈词:“天下人都要抗金,都要去杀金贼,只有你不肯,所以我才要杀你!”这些话义正词严,在那万马齐喑的时代,足以振奋人心。但是《说岳全传》的作者却唱出了另一种调子,他说:“列位看官,要晓得,施全是在百万军打仗的一员勇将,那几个家将哪里是他的对手,反被他拿住?却因岳元帅英灵不肯叫他刺死了奸臣,坏了他一生的忠名,所以阴中扯住他的两臂,举不起手来,任他拿住,以成施全之义名也。”《说岳全传》一书把岳飞的形象糟蹋到这种样子,实在令人难以容忍。可以说,在清代官方介入纪念岳飞的活动之前,一些民间艺人早就创造了岳飞的愚忠形象。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自从乾隆本人介入纪念岳飞的活动以来,民间纪念岳飞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所写的一篇《岳武穆论》成了对岳飞这位历史人物的宣传大纲。此文的最后一段话虽然不免为岳飞的形象蒙上了一层愚忠的阴影,但就全文来说,对岳飞的赞颂还是比较得体的。这一段话是:“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分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桧之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独不知为高宗者果何心哉。”作为一个金人后裔、满族的皇帝,他能够说出这样一段话,已经算是很不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