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经之真伪
佛陀多罗传
佛经翻译在中国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讲《圆觉经》,在讲《圆觉经》之前,首先跟诸位提一下,有关这本经在台湾第一次印行的故事。
事隔三十多年了,一九四八年,我首次从南京来到台湾,当时带了很多佛像、佛经,打算碰到适合的朋友就送,让佛经留在台湾。结果,到台湾一句话都听不懂,在基隆的旅馆住了三个月之后,又把佛经带回去了。
一九四九年二月底,又到了台湾,也同样在皮箱里,放了些佛经。直到一九四九年底,从各路来台的人很多,尤其是从四川重庆、西康来的老朋友,都来到我那在基隆的“招待站”。那时候,我家每餐吃饭席开六桌,我内人及煮饭的,都累得受不了;晚上睡觉时,在日本式的榻榻米房子里,到处睡的都是人。
那个时候我到街上逛,看见书店里摆着的,都是一些日文书,找不到几本中文书,好的《四书》买不到,佛经则更谈不上。
我的一位老同学朱镜宙先生,也来到了台湾,也住在我家。有一天他告诉我,有一件大事要做。我说什么事?他说不得了,台湾连一本佛经都没有。我说岂止没有佛经,连普通书都缺乏。他说我们要做一件功德,办个印经处。我说好呀!你去搞!你去搞!因为他是章太炎的女婿,做过财政厅长、银行董事长,地位高,名气大,做了很多事。
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愁眉苦脸回来,告诉我说,台湾印经处搞不起来。我问为什么?他说钱不够。我心里想,你老哥身边的黄金拿几条出来,不就成了吗?但是,此话不能讲,虽然是老同学,人到了某个阶段,不能随便开玩笑。我顺手把抽屉一拉,将里面所有的钞票抓出来,对他说都给你够不够?他赶紧数,大概是两千多吧!我忘了,那时黄金一两是二百二十元。数完,他高兴得把手举起来说,够了!够了!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台湾印经处这下开成了!
我说,好了,你赶紧到台北去办吧!我再问:你第一部印什么经?他说唉呀!这又难了,佛经不晓得到哪里找?我说你等着、等着!送官送到县,送佛送上天,我的皮箱里还有几本佛经。一翻,《圆觉经》,好不好?好,就印《圆觉经》。
以上是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所以,今天我手里拿着《圆觉经》无限感慨,天下事之因缘多奇妙,想不到三十年后在此讲《圆觉经》。
大经之真伪
我平常不太喜欢讲《圆觉经》,为什么呢?这真是一部大经,太大了。若分科判教的话,则归入最大的华严宗,华严宗是中国唐代以后新兴的佛教宗派。其根本经典《华严经》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佛教的大宝库,所谓“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的重点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确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真是太大、太直截了。所以,我平常很少讲《华严经》及《圆觉经》。
再说,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圆觉经》讲的是一乘圆教,没有所谓大乘、小乘之分,只有“见性成佛”,而且是无所偏的圆教。
但是,清末民初很多学者,认为这本《圆觉经》是伪经,因为当时的学术注重考据,疑古之风盛行。中国的学术思想,在近三百年来,偏重于考据实证之学,这是因为清朝的知识分子,看到明代讲理学谈心性,最后把国家都亡掉了,所谓“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修养好有什么用?所以,清代以后之学风,转为重实践及考据。到了清末,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疑古之风盛行。当时梁启超等说《圆觉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伪经。他认为这是后代的得道高僧所伪造,不过,假亦假得好。妙的是佛经里文字最美的便是这二经一论。
《圆觉经》是否就如梁氏等所说,是后代大禅师所伪造?不见得。我可以说这的确是真正的佛法。《圆觉经》与《楞严经》,应该说是佛教的无上密部,只因为《圆觉经》、《楞严经》的文字实在太美了,而一般佛经的文字没有那么美,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是伪经。
下面我们来看翻译这本经的佛陀多罗的传记。
佛陀多罗传
《宋高僧传》卷第二记载:佛陀多罗,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注:唐称迦湿弥罗,今新疆西南部克什米尔地区,盛产绵羊)。赍多罗荚,誓化支那,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此经近译,不委何年。且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救之形迹,莫究其终。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经本一卷,后分二卷成部,续又为钞,演畅幽邃。今东京、太原、三蜀盛行讲演焉。
《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罽宾国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佛陀多罗,中文的意思是觉悟救世,他是北印度罽宾人。罽宾是国名,唐朝称为迦湿弥罗,在新疆的西南边,现代称为克什米尔,当地盛产绵羊。佛陀多罗带来梵文佛经(古代印度人,把佛经写于多罗树叶上,称为多罗荚),发愿将佛经弘扬到中国来,他到了洛阳白马寺,在那里翻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至于来了多久才通晓中文,以及哪些人帮忙翻译,都无从考据,所以后人怀疑是伪经。
近代指称这部经是唐朝翻译过来,但是,不晓得何年翻译出来的,由此可见,此经自古就有人开始怀疑了。但“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为了弘扬佛法,我们务必仔细甄别此经是否有错误之处。但是研究的结果,不须怀疑,此经所阐释真如的道理,一点也不偏差,“真诠不谬”。既然是真正的佛法,那又何必一定要确知何年何月所翻译的呢?站在护法的立场,只要此经大义无误,不须过于在考据上钻牛角尖。佛陀多罗这位高僧,最后何时离开中国,到哪里去了,都没有资料可查考。
唐代大和年间,禅宗的圭峰宗密禅师,将《圆觉经》加以整理注疏,著成判解经本一卷,或分为二卷成为一部书。圭峰禅师后来又继续著述,阐扬《圆觉经》深奥的道理。宋代时,东京汴梁、山西太原、四川三蜀一带,都盛行讲演《圆觉经》。
另外根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的记载,唐高宗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罽宾国的佛陀多罗,在白马寺释译了《圆觉经》一卷。
佛经翻译在中国
在此,顺便向各位大略提一下,佛经在中国翻译的慎重情形。
诸位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一位外国和尚,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在十六国时代,秦王苻坚为了请鸠摩罗什到中国来,派出了二十万大兵,消灭了两个国家。在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只有中国才会有这种事,为了请一位学者,一位出家法师,居然派出二十万大军去接护,中国文化就有如此气派。
派去接鸠摩罗什的大将姓吕,接到了新疆,准备进入国境时,听到秦王苻坚已经失败,他遂在甘肃自立为王,称为西凉。鸠摩罗什在西凉待了好几年,等到西凉亡了,才进入中国长安。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以前,与中国军队相处了许多年,所以,他的中文已有了根基。再加上皇帝对他的供养与器重,他的中文当然好。而且,当翻译佛经时,参加的人很多,不是他一个人。方法是由他讲一句,其他人讨论再讨论,字字斟酌,往往为了一个字,讨论了几个月,才确定一句佛经。
再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拥有三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出家,集合了全国有智慧、有学识的人才,而且还包括了基督教的传教士。玄奘法师甚至将祅教的经典也翻译了,有一部《摩尼竺天经》,不是佛经,那是祅教的经典。玄奘法师还不只如此,他把中国的《老子》翻译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因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贵重。不过,现代的中国人,也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文化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各位手上拿的《圆觉经直解》,是明末四大高僧莲池、藕益、紫柏、憨山之中的憨山大师所著。憨山是他的号,法名德清,道德文章好得很,《梦游集》是他一生之著作。另有《憨山大师年谱》,希望大家详加研读,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们更应细读,看人家如何读书,如何出家,如何修行,如何成道。
憨山的母亲很了不起,对儿子读书督课甚严。他年纪小被母亲逼得紧,便问母亲为什么要读书,母亲说:考功名做官呀!他问:做什么官?怎么做?母答:从小做起,最高可到宰相。又问:做了宰相,然后如何呢?母亲答说:最后就是罢官(退休免职的意思)。他说:那有什么意思?一生辛苦,到后头罢了,做他何用?有没有可以不罢的?母亲亦觉得此儿思想特殊,就告诉他说:那你当和尚好了,行遍天下,自由自在,努力修行的话,还可以成佛做祖。他一听,好!做这个好!所以,十二岁的时候,他妈妈就把他送到庙里。
他的祖师亦了不起,看这个小孩骨气不凡,为他请了许多名师,教他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诗、词、古文等等。他的祖师一直培养他,并没有马上要他出家,而且要入世或出世,随他自己的意思。到了十九岁,他才要求祖师为他披剃。各位看看古人的胸襟气派,不像现在,一进庙里就把你的头剃得光光的。
他的一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宗教等各方面,贡献都非常之大。他后来当了国师,连明朝的皇太后都皈依他,万历皇帝没有儿子,皇太后急死了,皇帝没有儿子很严重,请憨山主持法会代帝求子,恰巧生了太子。皇太后对他倍加尊重,同时也因此而牵涉到宫廷政治,曾经被贬到广东地区。在那里,他复兴了曹溪六祖的道场,岭南的佛法也因他而弘扬开来。
这本《圆觉经直解》,是憨山大师所注解,在此奉劝诸位多阅读他的注解,不仅可以通达教理,同时也可充实学问,因为学佛做功夫的道理都在其中。
以上是对《圆觉经》的译者佛陀多罗,及注者憨山大师,所作概略的介绍。至于此经题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暂时不讲,等全经讲完之后,再回过来解释。现在我们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
如是就是这样。我闻,我听到。一时,某个时候。这是佛弟子当年结集佛经时,记性第一的阿难,将释迦牟尼佛所说过的话,凭着记忆原原本本地重讲一遍。为了征信于在场五百位已得神通的大阿罗汉们,每一部佛经,开头都是“如是我闻”,表示是我阿难听到佛这么说的,并不是阿难自己随便说的。“一时”的道理以前我已说过很多,此处不赘。
“婆伽婆”
婆伽婆,梵音,亦名婆伽梵,是佛之果号。翻译佛经时,从来不翻,而只是译音,因为中文没有相等的字义。英文则叫作Bhagavan。
婆伽婆这个名称包含六个意义:
一、自在:证了道,成了佛,一切自在。假如一身都是病,痛苦不堪,烦恼多多,这样就不自在了。
二、炽盛:功德炽盛,智慧炽盛。《般若经》上说菩萨之功德如孔雀食毒。孔雀鸟吃了蜈蚣、毒蛇等百毒后,不但不死,羽毛反而更艳丽更漂亮。大菩萨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魔法、外道等一切法门悉皆深入,而且愈深入,般若智慧愈广大。所以,《大般若经》上亦说诸佛菩萨之智慧如大火炬,无论好的如黄金、白银、金刚钻,坏的如臭袜子、烂东西等等,丢进大火里,全被烧得精光,化为火焰光明。
三、端严:端正而庄严,无量相好。举手投足,任何动作都中规中矩,令人钦敬。
四、名称:名称普闻,天上天下,无所不知,因为佛是人天之师。
五、吉祥:大吉利,大吉祥。成佛是真正的大吉利大吉祥,不是世间普通的吉祥。
六、尊贵:佛称世尊,此“世”不只是指人世间,还包括物质世界、众生世界,乃至佛菩萨世界,所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婆伽婆有此六种意识,只称大自在或世尊,均不恰当。因此,一真法界的《圆觉经》,翻译时为避免以偏概全,“婆伽婆”只好译音不译义。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
佛在哪里说这部大《圆觉经》呢?譬如《楞伽经》是在锡兰岛上楞伽山所讲,《楞严经》是在中印度一个国家的首都所讲;又如《华严经》则不是在人间讲,而是在色界天上讲。那么,《圆觉经》在哪里讲?不在天上,也不在人间,是在自性中讲。
“神通大光明藏”是自性境界、大光明定境界。真正证了道,自然进入此大光明定中,同时也得大神通成就。此神通不是变幻魔术,而是大智慧大般若。此神通更不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因为这五通是小神通,鬼神都有。另有第六通——漏尽通,鬼神所无,唯有大阿罗汉才有。佛当然六通具足,然而此六通尚非佛境界,佛之大神通比此六通更为广大。
大光明藏是人人具足的自心本性,亦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的大光明境界。此光是常寂光,无相之光,永远清净。
三昧正受,三昧是梵音,三昧就是正受。正受是真正得大定,正定的境界。禅静入定有八万四千不同的境界,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亦是八万四千境界中的一种。但是,唯有大彻大悟成佛之后,才有此三昧正定。也就是说,一切凡夫将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之后,才进入正受三昧的境界。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并非一两个佛有如此境界,任何一个佛成就以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有此境界。任何一个凡夫众生,自己本身本来就具备这个境界,只是没有悟道,没有证道。只要证了道,一定进入此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所谓佛佛道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光严是光明庄严,住持是永恒不变保持,住持正法,亦谓护持正法。除非悟了道,才有资格称住持,称护法。后来禅宗丛林中,也尊称寺庙之大方丈为“住持”。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以上所说是佛之境界,但是,假如众生一念清净,也一样可以进入此神通大光明庄严境界之中。此境界人人具足,本来就有。不只是人,就连猫、狗、牛、老鼠乃至小小细菌等一切众生,本身都有此境界。
一般众生为什么不能达到此清净光明境界呢?因为住在无明黑暗中,不能自悟自性,不能清净,自性光明被障碍了。被什么所障碍呢?因为一切众生昼夜始终沉没在“散乱”与“昏沉”两个境界中。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都在散乱中,所谓散乱包括善念、恶念、无记(不善不恶),普通谓之妄想。不散乱的时候便落入昏沉,晚上睡觉是大昏沉,打瞌睡是细昏沉。人生就在此两个境界中,不是散乱,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散乱与昏沉合起来谓之妄念。有此妄念,所以不能清净,自性光明就被障碍了。
为什么要坐禅、念佛、念咒、观想?就是要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不散乱又不昏沉就是戒,心中没有善念,没有恶念,也没有无记,一片天真,这是真正的持戒,也就是定;因为没有散乱没有昏沉,也就是慧,因为就在清净般若智慧觉地之中。那么,又如何能达到此清净觉地呢?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若能把握住这段经文,《圆觉经》不需要讲,已经讲完了,再讲就是多余,再讲就是第二义。以下我们姑且作多余的讨论。
严格说来,学佛坐禅之真正目的,乃在于求得身心寂灭,而不是为了头痛、肾脏病等各样病痛,或是去除烦恼,逃避现实等等。一般人学佛打坐都是“垂老投僧,临死抱佛”的心理,不然就是像做生意贪求好处。
那么,身心如何寂灭呢?现代人不要说寂灭,得止就很难了,平时我们的心不在散乱就在昏沉中,念佛愈念愈烦,打坐愈坐愈乱,如何寂静得了?注意!不只是“心”要寂灭,灭掉一切烦恼,灭掉一切妄想,“身”也要寂灭。心寂灭还可以想象,“身”如何寂灭得了?这个肉体之躯处处给我们障碍,你念佛可以三天三夜一心不乱,可是你三天不吃东西,便饿得受不了,而且打起坐来,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不能安详,此身如何寂灭?
要达到清净觉地,必须要做到“身”“心”寂灭,才可以进入自心本性的清净觉地,才可以了解到,我们的自心本来在神通大光明藏中,也就找到自己的自心本性了。不只是心要寂灭,身也要寂灭。纵然你修到心能寂灭,但是身未必能够如此。所以,我近年要各位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指示,赶紧修不净观——白骨观。必须走这条路,“身”才能得寂灭。否则,无论什么气脉、明点,单身法、双身法都没有用。因为末世的众生业力重,哪有可能修成这些法门?非修不净观、白骨观不可,千万注意。
平等本际,修持达到身心寂灭以后,更进一步就是平等本际。西方希腊哲学亦提倡政治人权之平等,释迦牟尼佛则更彻底提出一切众生平等,不管你有地位没地位,有钱没钱,受教育没受教育,四肢五官健全不健全,都一律平等。连狗呀!猫呀!牛呀!猪呀!也都和人一样平等。甚至连诸佛菩萨也一律平等,如文殊师利菩萨及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仍现菩萨相度众生。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早远劫前即已成佛,他的徒弟当教主,他化身为菩萨,辅助徒弟教化众生。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只要达到身心寂灭,清净觉地,一念圆觉以后,都一律平等。没有说过去佛比我早在几千亿劫前成佛,我现在成佛,功夫不及他吧!没有这回事,只要你悟了道,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一律平等,这是形而上道体的平等。什么是本际?此际不是国际,不是人际,这是一切众生自性根本,一切佛法根本,“本”是指形而上的道体,任何三世诸佛与一切六道众生在形而上的道体上,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别的。
修持做到了身心寂灭以后,才能达到平等本际。到了平等本际,自然是圆满十方。在诸佛菩萨自性平等本际里,没有一处不清净,没有一处不圆满。圆满就是没有缺陷,没有渗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充满十方,无所不在。东西南北上下谓之十方,充满整个空间,超乎空间,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隅,不是固定于某一处所。
“不二随顺”,不二就是唯一,一真法界,也即是圆觉境界,干净处有佛,不净处有佛;天堂有佛,地狱有佛;善人心中有佛,恶人心中有佛,一切众生性相平等,此谓不二法门。出世是圆觉,入世亦是圆觉;成佛是圆觉,众生亦是圆觉,无处不圆觉。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到此不二境界,自然就是净土。既不散乱,亦不昏沉,一念清净,真正净土现前。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这部经是大经,佛说此经时,与十万个大菩萨在一起,此十万大菩萨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举出十二位菩萨名号,《圆觉经》是释迦牟尼佛答复此十二位菩萨所提问题的经典,所以大陆上的圆觉寺,一进门便供着这十二位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与其眷属小菩萨们都同样进入三昧,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中,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大小菩萨都一律平等,都无我相。无我才能平等,大家无我,同一法界。
现在各位看看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有没有道理?读经要用第三只眼——慧眼,用脑筋想想看,此为思惟修。《圆觉经》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已经告诉我们佛法大乘道的修法。第一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成就,悟了道智慧成就以后,就要起“行”。光想自己修,不入世,不修菩萨行,那是不对的,所以古人骂禅宗容易流入小乘偏空之果,非菩萨道也,这骂得也不无道理。但是,达摩祖师的禅不同,有理入及行入,理入智慧成就以后,须入世修菩萨行。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之后,接着便是大行大愿普贤菩萨。
但是入世可不容易,必须手眼通天,千手千眼,手是手段方法,眼是智慧方便,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大乘菩萨无论魔道、妖道、鬼道、外道、小乘道无所不通,法门无量誓愿学,因此才能有很多的方便,才足以摄受折服各种不同的众生。这就是普眼菩萨的道理。
有了普眼菩萨的境界以后,修持才能达到金刚藏菩萨颠扑不破的境界。金刚藏的意思一是不为外界所迷惑动摇,再则是粉碎外界的邪魔歪道。
再以后是未来继承佛位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在欲界天的中心——兜率天为天主。兜率天与我们一样声色犬马,五欲俱全,吃喝玩乐样样都来,并不清净。但是,其中有座内院,摒除一切声色犬马,弥勒菩萨在此说法,《瑜伽师地论》便是弥勒菩萨在此内院说的。印度的无著菩萨夜晚入定上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早晨出定,作记录,如此写成一百卷之《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下一生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剃光头,以出世法表相,现出家相成佛。
要如何成佛呢?必须先得到清净智慧,有了清净智慧,才能威德自在。如文殊菩萨于释迦牟尼佛上座即将说法时,引磬一敲说:“说法竟”。释迦牟尼佛一句话未说,又进去了。文殊菩萨此时说了两句话:“我为法王,为法自在。”这就是大威德大自在,然后就是辨音菩萨,辩才无碍,法音清净。辩才无碍,必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由多生累世说法之功德而来。并且还要净诸业障,我们的业障可并不那么容易消除,《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业障不是一下子去得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地消。业障除净以后,才能普觉圆觉等妙二觉,等同于佛。成了佛之后如何?是否就不来了呢?不,还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像贤善首菩萨所代表的意义。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相,代表着十二种法门。看懂了这十二位菩萨的排列,才有资格来研究《圆觉经》。
好,下面好戏要开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