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列子臆说(中册)
66218300000003

第3章

刚才说《力命》这一段的点题,在古代作文的方法,点出来这个题目的作用。现在接着几个故事来了。

条件相同 际遇不同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并行也,而人子诚;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者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居则连,出则结驷。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过朕邪。”

上面这一段有很多同样的文句,我们提要点,不需要一句一句讲。北宫子与西门子,是两个人的代号,在古代都是姓氏。我们晓得中国的姓,不只百家,有万家之多,有姓西门、东门、南门、北门的,有很多怪姓。我们现在所晓得的,在台湾统计下来,从大陆来的同台湾原有的,已经有几千个不同的姓氏,有些姓我们根本没有看过。有些姓氏,宗族比较衰一点,不过都还存在。

北宫子有一天对西门子讲,我同你“并世也,而人子达”,我跟你同一个时代的,而人以为你显达;“并族也,而人子敬”,而我的家庭同你的家庭都是世家,都是大家族,而别人当你是世家公子,态度恭敬;“并貌也,而人子爱”,我们两个相貌也差不多,而一般人却敬爱你;“并言也,而人子庸”,我们两个人同样说话,而人以为你有信用;“并行也,而人子诚”,你我的德行都差不多,你也没有比我高到哪里去,而人以为你诚实;“并仕也,而人子贵”,至于阶级地位嘛,我们也差不多,而人以为你高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别人晓得我们家里都有田产,古代是以农业立国,耕地多,而人以为你很富有;“并商也,而人子利”,我们家里都做生意,钱财又多,而人以为你得利多。“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因为我喜欢保守一点,穿粗布的衣服,吃嘛,也是粗饮食。拿北方来讲,吃点窝窝头啊,锅盔啊。我的家庭节省,住的房子也不太好,出门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走路。你嘛!“衣则文锦”,穿的衣服都是最讲究的;“食则粱肉”,吃白米饭、鸡鸭鱼肉;“居则连□”,住的房子几十层,几十栋;“出则结驷”,出门有几部车子,前呼后拥。“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你平常的时候,有看不起我的意思。“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一起在政府里开会的时候,你看到我好像理都不理,很傲慢。“请谒不相及”,请客啊,你从来没有发过帖子请过我,有什么会议你也不通知我。“遨游不同行”,到世界上环游,你也没有约过我,“固有年矣”,我们俩这种情形很多年了。“子自以为德过朕矣”,你认为你的一切都超过我吗?有什么了不起啊!北宫子就这样质问西门子。他们两个本是好朋友。

作风不同的结果

西门子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

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中途遇东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偊而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宫子言其状,东郭先生曰:“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曰:“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

西门子曰:“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予语之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将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

“西门子曰”,西门子答话很简单,他说你讲了半天,“予无以知其实”,你问我什么理由,他说我也讲不出一个理由,实在很难说。但是有一点——这两句青年同学统统要注意了,“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这是一个要点。他说你做事啊不对,给自己画了一个范围,自我约束得很厉害,又节省又内向。而我呢?我对人对事很达观,就这一点差别。这就是处世最重要的人生哲学,所以做事谨慎,处处小心,并没有错。不过,处处小心,在太平盛世,社会安定,要想保持祖宗留下来的财产,这样做是对的。创业不行,创业是“造事而达”,非常通达。他说就凭这一点,“厚薄之验欤”,我跟你两个的差别、好坏就在这里。“而皆谓与予并”,他说你样样跟我一样,家世一样,财产什么都一样,但是做人绝对的南北极两样。结果你认为跟我还是一样,“汝之颜厚矣”,你这个脸皮好厚啊!西门子就骂北宫子,你大概是厚黑学李宗吾的徒弟,脸皮太厚了。

“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北宫子听了这个话,答不出来了,实在如此嘛!这两人个性不同,造成各自的命运不同、遭遇不同。所以人生一切的遭遇,究竟有命运没有命运,一切是自己造的。所以北宫子听了以后,自己觉得真的完蛋了,低着头回来了。“中途遇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家常常提到的。

“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偊而步,有深愧之色邪?”他说你啊,到哪里去了?偊偊是形容词,两条腿拖不动了,好像风湿病一样,一步一步拖着走。他说看你走路低着头,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很惭愧的那个样子,为什么?“北宫子言其状”,北宫子告诉他,刚才在西门子那里碰了钉子。

“东郭先生曰”,这位老前辈东郭先生年纪比较大一点,他说“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他说你受了气,一脸难过的样子,我为你打抱不平,你不要难过,我陪你去,我们再到西门子家里去,我要给他讲。他见到西门氏说,“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他说你为什么侮辱北宫子啊?侮辱得那么尖刻,“固且言之”,你把道理再讲一遍给我听听。

西门子听了,就把北宫子与他自己的对话,向东郭先生重复说一遍。注意“世族、年貌、言行”,一个人在社会上要站起来,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古今中外一样,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你看出来竞选总统的人,像肯尼迪的家族,一二百年来形成的;汽车大王福特、洛克菲勒这些人,他们都是形成一个世族。古今中外家世问题影响很大。一个人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他成功的几率就差了,所以世族、年龄、相貌、人品、言行——说话同他的行为,都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特殊的人不靠这些条件可以闯出来,那是天下的英雄了,普通人差不多都脱离不了这个范围。西门子对东郭先生说,北宫子认为样样跟我一样,“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但是他所遭遇的现实环境,却比较低了,而且只是保有祖宗留下来的财产,现在财富也没有增加,同我两样。所以我告诉他,你要了解这个,就是前面说的这几句话,所以我骂他脸皮厚。

非作风也 是命运也

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

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

北宫子既归,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怛也哉。”

“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这也同佛家唯识的道理完全一样,妙不可言,又如同陆象山说的,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东郭先生怎么讲呢?他说好,根据你刚才的说法,你所讲的厚与薄是两个东西,本事、学问、知识等一切是才能;德是他的品性,个人的人品。他说照你所讲,才德形成了厚薄,你跟北宫子两个比较起来,依你看来现象有厚薄,你认为是才德的原故,所以有厚薄。我现在要告诉你啊,这与现象的好坏没有关系。“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他说北宫子人品好,好人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只是八字不好,运气不对。“汝厚于命,薄于德”,你呢?命好,但做人很差,你的品德很不对。“汝之达,非智得也”,你今天的得意,并不是你智慧的成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北宫子一辈子好像没有什么出息,但并不是因为愚笨,“皆天也,非人也”,是命运的原因——这里承认有个命,命运和遭遇不同。他说结果啊,“而汝以命厚自矜”,因为命好,自己认为了不起,骄傲;结果他被你骂得低着头走路,他笨得要死。其实你是命好而已,而他的道德比你高,各有长处,但“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结果他自己还惭愧得很。你们两个都不对,“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他说你们都不懂天地间有个真理,真理是什么?不可知,佛学叫做不可思议。

所以常常有人问,什么是命?我经常讲两个笑话。古代的笑话很多,《笑林广记》啊,各方面记载的都有。以前有一个地方官,坐在大办公室里要批公文,这个官位是钱买来的,他不会写“七”字,向另一边弯;旁边站的那个勤务兵,比他认字还多一些,就说大老爷啊,你这个七字写错了。他就把笔一丢说,格老子,我七字不好,八字好啊!你七字会写又怎么样?还不是给我当差。所以“七字不好,八字好”就是命,一点办法都没有,命也。

第二个道理,问这个命是什么?只能说四个人上牌桌,每人都有输钱的可能,个个没有赢钱的把握,关键就是那一张不可知的牌,不晓得哪个时候到了谁的手里,那个就是命。到了他手里,他成功了,你本事再大,学问再好,也没有用。这一张牌上帝也做不了主,对于命谁都没有办法,所谓“固然之理矣”,就是这个道理,佛家称之为定业。

“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西门子被东郭先生骂到这里,他就说,先生啊,好了,好了,你不要说下去了,我再也不敢骂他,不敢乱说话了。

“北宫子既归”,东郭先生这一段话救了北宫子,所以他一回来啊,非常高兴——“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虽然穿在身上的是破衣服,觉得比穿皮袄都暖和;“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吃那个粗饮食,觉得比什么营养都好;“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住那个矮房子啊,他觉得比高楼大厦都舒服;“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弄一部破的脚踏车,他觉得比福特的汽车还神气。所以一辈子不管什么光荣,也不管别人怎么想,人生过得很痛快,一句话,“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生在世,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所以一切在于自我,因此他建立了自我的信心。

由于这件事情,他回家态度改变了。“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他说这个家伙睡觉睡了很多年,“一言而能寤”,听了我这一句话就醒了,“易怛也哉”,好啊,这个人,现在变得那么坦然。这个就是人生境界,不是禅宗的开悟,不过也差不多;禅宗的开悟,许多都是言下顿悟,就是这个味道。

真正的朋友

下面一段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我先说一说,中国历史上讲朋友之间的交情,都以管鲍之交做标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过,可是《史记》在《列子》之后啊,所以《史记》也可能是用《列子》这些材料做参考的。

第二点我们讲中国的伦理学。伦理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秩序、一个规范。我们中国讲伦理有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分类。君臣是古代的说法,就是长辈与后辈的关系。古代这个“君”字不一定指皇帝哦,所以君字照篆字的写法是个拐棍,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年纪大了,拿个拐棍,年高德劭,有资格,可以为君,可以做领导人,后来专门用于做皇帝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大家都了解。曾经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跟我谈过这个事,他说你们这个《大学》《中庸》,我非常佩服,可是缺乏一个社会问题。后来我告诉他,所谓齐家就是社会,不是现在两夫妻的小家。中国讲家庭,是几代同堂、几百人在一起的大家族,所谓齐家是齐那个家,那就是社会,朋友也就是社会。

讲朋友这个朋字,就是两串钱,或者宝贝,挂在这里,“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所以朋友这一伦非常重要。一个人啊,有时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子讲的话,只有对朋友可谈,兄弟姊姊都没有办法讲,痛苦烦恼的心事只有向朋友诉说。但是这种朋友哪里找啊?我说朋友很多,将朋友分类,有经济上的朋友,可以借钱的;有些人你跟他好得要死,但是不要问他借钱,你只要跟他借一毛钱,交情就完了;有些是政治上的朋友;有些是点头之交的朋友,街上看见点个头,也是朋友,多得很。

真正的朋友啊,只有两人,一个死掉了,一个没有生,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一个人得到一个知己啊,死了都可以,可见知己难得。是好兄弟的,不一定是知己的朋友,没有办法谈心,两夫妻也没有办法谈心。人家说夫妻意见不同是“同床异梦”,我说胡扯,世界上哪有同床做一样的梦!同床一定是异梦的嘛!这也说明人与人之间心性很难沟通;真正沟通了,够得上是朋友,也很难。所以历史上只有管鲍二人是知己的朋友,朋友一伦是十分贵重的。很多青年同学有笔友,通信也是朋友,我说三年五年最长了。通信时的好朋友,一见了面啊,不到三个月,完蛋了,因为理想中的都是好的,现实中的都是坏的。所以我们就了解,管仲跟鲍叔牙何以是千古朋友的榜样!这一段也代表了力与命的问题。

相知 相友 相合作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雠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

这一段故事翻译成白话就很精彩了,如果穿插起来拍成电视剧,可以演两个月了。“管夷吾”,管仲单名仲,夷吾是他的字,“鲍叔牙”,鲍叔的字叫叔牙。“二人相友”,这一段说管仲跟鲍叔牙两人朋友“甚戚”,重点在这里,感情好得很,“同处于齐”,两人都在齐国。齐王的儿子,都有接王位的希望,“管夷吾事公子纠”,管仲支持齐国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这两个人虽然是好朋友,一个帮老大,一个帮老二。“齐公族多宠”,就是齐桓公的父亲,有很多妻妾,儿子也很多。“嫡庶并行,国人惧乱”,领导政治的这个君主,妻妾不分大小,这样一个混乱的家庭,所以全国的老百姓已经判断齐国会有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管仲帮公子纠逃到鲁国去,“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莒是山东现在一个小县。我们现在常说“毋忘在莒”,就是这个“莒”。果然这个老王一死,政变起来了。

“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过不了多久,一位大臣公孙无知,看齐王家庭没有人接位,自己想来当国君。公子纠和小白,都得到消息了,哪个先回来就接王位了。所以“二公子争入”,二人都抢着回来,在路上碰到了,两兄弟就打起来。管仲帮这个公子纠,“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在莒县路上,管仲拿起弓来,一箭想把公子小白射死。问题在这里,现在讲到命,“射中小白带钩”,刚好射在皮带的铜环上,打不进去了,这不是命吗?结果小白先进齐国,自己当国君了,就是齐桓公。“小白既立,胁鲁杀公子纠”,小白威胁鲁国,把他的哥哥公子纠杀掉。帮助公子纠的是召忽、管仲两人,召忽当忠臣就拔剑自刎死了;管仲不肯死,被鲁国抓去关起来。齐桓公已经当了国君,写公文要引渡管仲到齐国来,非杀掉他不可。

你看这两个朋友,“鲍叔牙谓桓公曰”,管仲做了囚犯,戴上了手铐,从鲁国一回来,马上就要杀头了。鲍叔牙告诉齐桓公说,“管夷吾能”,他说管夷吾的才能很大,“可以治国”,可以帮助你,做宰相治国家。这个齐桓公一听,他说你老兄怎么搞的,“我雠也”,他是我的仇人呀,一箭几乎送了我的命,“愿杀之”,我就想把他要回来杀掉的。

注意啊!你们天天讲什么企业管理啊,想当工商领袖、政治领袖的要注意,“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他说一个好领袖不计私仇,没有私怨,但问是不是人才,看能不能替国家做事。私怨算什么?你又没有死,你已经当了国君,还记这个小事吗?你要找一个人才多难啊!这是历史上的名言,“贤君无私怨”,做人也是一样。我经常骂你们同学,尤其女同学们,一点小事都啰里啰嗦,还能做大事吗?做大事也是无私怨,你们年轻人要想成大功、立大业,这个度量养不成功,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多大的度量,就成功多大的事业。你看鲍叔牙这个时候多得意啊!齐桓公靠他保进来,当了国君,当然对鲍叔牙言听计从。第一句话就是“贤君无私怨”,你不能杀他,你要想治国平天下,非找他不可,他能帮你。

第二,注意哦!“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他说你要知道,他当时保你哥哥的时候,当然为你哥哥尽忠,看你是敌人;等于我帮你一样,我当时也想把你哥哥杀掉啊!人各为其主嘛,他既然能够忠心帮助他老板,如果你把他收服了,他也能帮助你,这个道理你不懂吗?“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鲍叔牙说,除了管仲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助你成霸主。“君必舍之”,你必须要放掉他,不能杀他。

齐桓公后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用了管仲。齐桓公在历史上是窝囊国君,什么都不能,又好吃好玩,是一个花花公子,就是用了管仲、鲍叔牙,他就成功了。实际上只用了一个管仲,像他那么一个花花公子,能当领袖就是因为懂话、听话;只要是对的,他就听了。“遂召管仲”,马上把管仲从鲁国引渡过来,“鲍叔牙郊迎,释其囚”,鲍叔牙很了不起,一听到管仲回来,虽然已做到了部长以上,还是跑到飞机场老远在等了,等到管仲来到,马上把手铐打开。齐桓公在门口欢迎他,“桓公礼之”,给他行个礼,马上封官位,“而位于高国之上”,高国是齐国权威最高的,也就是当宰相了。

“鲍叔牙以身下之”,你看看鲍叔牙这个朋友,管仲这一条命都是他救的,管仲穷的时候,吃饭都是靠他。这个时候,管仲在他的推荐之下,当了宰相,鲍叔牙则是“以身下之”。看到他就行礼,看到管仲坐在上位,他绝不敢坐在旁边。这个你们做朋友的注意,要是你们一定在旁边推他一把,喂,老兄!再不然就是老管!鲍叔牙不是这样,这个地方就是值得你们学习了。像我有两位朋友,当年一起都是少将,一位升了中将,两个人本来是好朋友,出去的时候,该在一起嘛!却一个走在前面,一个就站在旁边。我说这就是他的成功,你们懂吧?朋友是朋友嘛,阶级不同,代表国家的职位,公事上他要这样。如果到私人家里,骂架都可以,但不能给人家看见的啊!在公事上,鲍叔牙处处以属下自居。

“任以国政”,因此这位花花公子的国君,什么都不管,一切交给管仲,而且还不称他宰相,也不叫先生,“号曰仲父”,这个名位大了,这个名不是官位,仲是管仲的号,父是代表男性,大丈夫,是对他的尊敬。像刘备对诸葛亮,是朋友相处;齐桓公对管仲,不是朋友相处,是以老师对待,自己是学生的姿态。

中国历史上的名言“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这三句名言什么人说的?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用师则王”,能够谦下于人,把人才当老师看待,则可以称王。“用友则霸”,像刘备用诸葛亮以朋友相处,所以只能守一个小小的局面称霸。“用徒则亡”,用学生,不讲了,下面文章有。这三句历史上的名言,古今中外历史,都没有违反这个原则。因此说“桓公遂霸”,齐桓公遂在当时国际上称霸,领导一个时代。

前无古人的管鲍之交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一段是有名的历史上的文章,也是名言,但是你们仔细研究研究看。“管仲尝叹曰”,这个尝就是平常自己感叹,跟朋友们讲,“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他说我们合伙做生意,赚了一点钱,我就多拿,给他的少,“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并没有怪我贪心,他晓得我很穷。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办到了,你们做得到做不到?你们大概一毛钱都要争得脸红了,两毛钱就流鼻血了。“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托我干的事,我没有一样给他做好,鲍叔没有怪我笨,他只说我运气不好。“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他说我三次当公务员,三次都被赶掉,鲍叔不觉得我不对,晓得我运气没有来,时间没有到。当我做军人,去服兵役作战时,“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每次都打败仗逃回来,鲍叔没有认为我窝囊,他晓得我还有一个老母在,我不敢在前方战死,我死了,我妈妈怎么办?所以,打不过只好开溜逃回来。只有鲍叔可以原谅我,别人都笑死我了,那么没有勇气。这一次政变当中,公子纠失败,跟我一齐共事的召忽也自杀,但我没有自杀,为什么?我认为自杀对国家天下没有贡献,做个小忠小孝而已;我要大忠于天下,不愿意死,只有鲍叔懂得我,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就叫管鲍之交,还没有完,这还不算数哦,精彩的还在下一次,且听下文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