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62

第62章 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

兴国县苏区干部池煜华,结婚三天,即送丈夫李才莲当红军。她一边盼夫回家,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公婆。在最后一次相见的时候,李才莲花尽身上所有的钱财买了一面小镜子送给池煜华,并对她说:“煜华呀,不管别人说什么,哪怕是别人说我死了,你都不要相信。要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要相信我一定会回来接你的。”后来丈夫牺牲,她并不知情,一直痴情盼夫70年。

1920年,9岁的池煜华嫁给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李才莲随后进了村小读书。在老师的带领下,李才莲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1929年春节前夕,年仅15岁但已是共青团江西********的李才莲在祖母操持下,与池煜华圆房。圆房后池煜华才知道丈夫是共产党的“大官”。婚后第三天,即大年初二一早,李才莲便要告别蜜月中的妻子。池煜华心中虽有千个不愿,但为了丈夫的理想,只好含泪挥手。

丈夫走后,池煜华也参加了革命,并历任****杨殷县委巡视员、****熬原区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长等职。其间,李才莲有几次从千里之外转战到兴国县,曾去信约池煜华赶到兴国县城相聚,可惜由于交通、通信不便等原因,池煜华收信后,早已过了约会时间而未能如愿。三年后,即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池煜华终于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她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思念,步行来到宁都县看望李才莲,并先后见到了******、******、李富春、蔡畅等****高级领导人。******告诉池煜华:“我过去总觉得李才莲长得文质彬彬,读过书,有文化,能说会写,组织能力又强,办事果断有魄力,还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不是出身地主,就是出身富农。直到看见你一身补了又补的衣服,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才相信他确实是穷苦人家出身。”第五天,李才莲出于工作需要,婉转地要求池煜华:“带着家属干革命不方便,你还是回老家干支前工作好。”刚见面又要分别,池煜华不禁泪流满面。

时任江西********的李富春获悉,为让李才莲夫妻有更多的团聚机会,决定调池煜华到苏区政府土地局工作,并由蔡畅在一张****江西省委的便笺上亲笔写下了调令。由于那时兴国县境内流行瘟疫,且缺医少药,回家办理调动手续的池煜华不幸染病,长时间卧床不起。到1934年,仅李才莲的弟妹便死了5人,整个家族也有12人得病,死去11人。池煜华虽大难不死,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已经被迫长征。红军长征前夕,李才莲因布置撤退曾经回到兴国县城。虽然形势万分紧急,但李才莲念及夫妻之情,曾匆匆捎信要池煜华在一周内来兴国县城,并明确告诫:“估计一周后白军将占领兴国城,你就不要再来了。”只可惜又一次阴差阳错,这封信几经周转,到池煜华手中时早已过了一周。这也成了李才莲写给池煜华的最后一封信,并被池煜华保存了一辈子。事后,池煜华虽不能去兴国县城,但她四处打听李才莲的下落。一次,她听说游击队在与敌军打仗,便冒着危险赶了过去。见到满地血肉模糊的尸体,她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一具一具地翻看,直到没有看到李才莲才松了一口气。池煜华前后历时一年,跋涉万里,几乎寻遍了整个赣南山区。当时,赣南各县到处张贴着一份内容大致相同的悬赏布告:“谁获得共匪首犯项英、陈毅、李才莲……其中一颗人头,即可持人头到县剿匪总部领取5000块银元的奖金。”因此,池煜华家经常被人窥视,企图抓获李才莲,甚至有人干脆打起了池煜华的主意,想把池煜华以45块银元卖了。池煜华一再反抗并声称:“你们敢卖我,我就当场死给你们看!才莲总有一天会回来找你们算账,为我报仇的!”

1949年8月,四野十八军解放兴国。池煜华闻讯连夜跑到县城寻找丈夫,虽然结果令人失望,但她仍然坚信:“胜利了,才莲该回来了,他一定不会抛下我的!”从此,池煜华又积极投身革命工作,长期担任茶园区教富乡妇女主任,1954年至1966年连续担任兴国县人大代表,并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省“四化”建设先进个人、原赣州地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以及县乡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当然,她也一直不忘四处打听丈夫李才莲的下落。直到20世纪初,已30多年没有到过兴国县城的池煜华,在县城和老红军一起瞻仰烈士陵园时,才在重修的纪念碑牺牲红军名单中,意外发现:李才莲,红军高级将领,1935年2月下旬,苏区留守红军分九路突围后,在瑞金铜钵山区被敌人包围,被叛徒所害,壮烈牺牲,年方21岁。

池煜华又被称为是红土地上的“望夫石”,数年间夫妻俩聚少离多,相见的日子不过11天。池煜华始终坚信丈夫对她所说的话,每天对着送给她的小镜子梳妆打扮,每天踏着自家的门槛守望着丈夫归来。2005年,池煜华因病逝世,她带着对丈夫的那份执著,带着那无限的遗憾静静地走了,而陪伴老人的只有那面小小的镜子!

(高永鹏 黄 霞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