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一位同学神情颓丧地来找儿子,诉说心中的苦闷。他们也不避讳我,坐在客厅里就扯开了。我也得以了解一二,归结为一点:对他爸爸很不满意。
这让我非常意外。他爸爸我也算是认识的,很成功的一位父亲啊,我们在家长会上见过几面,一看就是事业有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见多识广。孩子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好爸爸,无不艳羡他;就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自愧弗如,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为榜样。这样优秀的一个爸爸,孩子怎么还会不满意呢?
儿子的同学忧郁地说:“正因为他太优秀了,才让我喘不过气来。”
这叫什么逻辑?
儿子的同学摆出了一大摊苦经——
爸爸是农村出来的,从爷爷辈起,我们家就没一个人读过书认得字,爸爸是我们家,也是我们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可是轰动整个山村的大事件,全家人都以爸爸为豪。说实话,我也挺佩服爸爸的,他那个时代,考大学本来就不容易,何况家里生活又那么差,学习条件又那么差。可是,他不该老是拿这事来压我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现在的生活比我那时候好很多倍,学习条件比我那时候不知道强多少,因此,不管怎么说,你总不能不如我吧?我从农村走向城市,完成了一次跨越。你可不可以跨出国门,弄个洋博士回来?”
“这给我多大的压力啊。”儿子的同学叹着气,无奈地摇着头,“不单是这个,他什么东西都喜欢拿我和他比。我的英语不太好,他先给我买了随身听,又买了MP5,还买了一台微型DVD机,以及一大堆英语碟片读物。虽然这些东西给了我一些帮助,我也非常感谢他为我所做的这一切,但我的英语仍然没多大提高。爸爸开始不高兴了,经常板着脸对我说:‘这么好的条件,你都学不好英语,太不像话了!想想当年,我连本英语词典都买不起,还不照样学会了英语,虽然是哑巴英语。不管怎么说,你至少得比我强吧。’”
“叔叔,您说说,凭什么我就一定要比他强?”儿子的同学一脸憋屈地看着我,继续发泄着心中的不悦,“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谈到未来面临的就业问题。我爸爸在一边听着听着,忽然当着我同学的面,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我也是农民出身,可是,我凭着自己的努力,不但进了城,念了大学,成了公务员,还当上了副处长。你将来不管怎么样,至少不能混得比我差吧?’我的同学听了他的话,一个个面面相觑,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错,他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可是,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而且,为什么要我一定要超过他,难道他当上了副处长,我将来就一定要当处长局长才行吗?再说,我对从政一点兴趣也没有,根本不存在可比性啊。”
听着儿子同学的诉说,我大致听明白了。儿子在一边附和道:“其实我爸爸和你爸爸一样,也喜欢拿他自己和我比。”我诧异地看着儿子。儿子撅着嘴巴说:“别的不说,我只举一个例子。我的语文一直不太好,尤其头疼的就是作文了。你是不是老是拿你和我比,说什么你的文章都能四处发表,有的文章还上了语文阅读理解考试题,为什么自己的儿子,连个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
儿子没说假话,我确实对儿子的作文不满意,我也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儿子身上寻找那些比我强的地方。作为父母,我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过自己,比自己这一代有理想,比自己这一代有能力,比自己这一代有出息。难道这有什么不妥吗?不然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怎么能够一代比一代强呢?
可是,从儿子和他的同学来看,他们显然对我们的一厢情愿并不买账。相反,过多的比较,反而让他们厌烦,甚至逆反。
正踌躇着怎么和儿子他们沟通,儿子的同学忽然说:“其实,我也有比我爸爸强的地方,前不久刚刚举行的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获得了二等奖,而我爸爸,至今连怎么上网发邮件都不会。”
我拍拍他们的肩膀。我赞成他们的观点,你们可以不比自己的爸爸强,也不一定什么都要超过自己的父母,但你们同时应该知道,你们身上,一定有超过你们父母的地方。
孩子,我认同这样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