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经过砀山。这是陇海线上的一座小城,很多火车都不停靠,包括我乘坐的这个班次的列车。列车呼啸而过的时候,甚至连月台上的站台名都难以看清晰,但我的心,还是怦然跳动了一下。当年我的一位大学室友,就是来自这个小城的。每年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他都会用网兜背来一大袋的梨子,包括周围寝室的同学,每人分一个。那梨子,又大,又脆,又甜,他告诉我们,这是他家乡的特产——砀山梨。
因为这位同学,我记住了在偏远的皖北,有一座小城叫砀山,盛产梨子。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对这座县城唯一的了解。大学期间,他几次邀请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可惜最终都没能成行。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省城工作。我知道,也许这辈子我可能都没机会去这座小城走走看看了,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我对它的好感,因为在这座小城,曾经有一位与我同寝室四年的同学。
一个地方给我们留下印象,可能是因为我们去过,留下过匆匆的脚印,也可能是因为在地理课或新闻上看到过,留下了一鳞半爪的记忆;可能是因为别致的美景、风味独特的小吃,也可能是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它吸引……还有一种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有某个人,一个和你一样普普通通的人。经常是因为知道了某个人,才知道在遥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座城市,或县城,或小镇,或乡村,而它的名字,可能在此之前,从未听说。
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其名声之大,不言而喻,但是,每次别人和我说起这座城市的时候,我的眼前浮现的,并非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而是一个留着一字胡、总是笑容满面的人。他是我认识的一位写小说的朋友,在全国的小说笔会上遇到过几次,相谈甚欢。我相信如果有机会去义乌,我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去逛小商品市场,而是打电话给他,约他见见面,喝杯茶,聊聊天。是他,一个爱好文学的普通人,让我与这座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市有了某种联系。
关注或喜欢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一个人。我有个亲戚的妻子是河南遂平县的。以前从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因为这层亲戚关系,我知道了河南还有这样一个小县城,偶尔听到遂平的消息,我都会关注一下。有一次家里的卫生间漏水,从家政公司请了一个水电工来维修,说一口河南话,于是问他老家是哪里的,他告诉我是河南遂平县的。真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骤然觉得,与他亲近了很多。我告诉他,我的一个亲戚,也是遂平的呢。话题多了很多。
有一天,忽然接到来自长春的一条信息,关切地问我:你们那儿是不是地震了?你有没有事?她告诉我,刚刚在网上看到说杭州有震感,怀疑是地震了,立即就想到了我,所以问候一下。她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平时我们只谈一些稿件的事,此外就没有过什么联系。她的问候,让我觉得无比温暖。我告诉她,没有地震,是误传。一个普通的作者,因为住在杭州,所以,当远在千里之外的她听说杭州有震感的时候,首先想到了我。也许在她看来,杭州除了有美丽的西湖之外,还有一个她认识的作者呢。
很多外地的朋友告诉过我,每次从萧山机场乘机或转机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有个朋友就在这里工作、安家落户。他们中的很多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甚至都没有联系我,但是,只要来到杭州,或者路过杭州,都会想起我。
他们就这样将我与杭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近千万人口的杭州,我只是沧海一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在他们心中,我和杭州又是如此密不可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啊。
虽然你很普通、很渺小,但一定是因为有了你,有的人才记住了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你怎么能小觑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