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江湖
6798400000050

第50章 什么是“朋” (2)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意思是:坤很伟大啊,顺承天道,生养万物。坤卦所代表的大地非常厚实,负载着地面上的一切,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所谓地大物博。母马是属于阴性的,这点和大地一样,而且还能在大地上撒开了猛跑。君子出门,先开始迷了路,后来顺着道儿又回到正路上来了。向西南走会遇到同伴,向东北走会失去同伴,这是大有好处的。无垠的大地既安稳又坚固,人的修养如果也能到这份上,那是非常好的。

这段的重点在“万物资生”四个字上,联系一下乾卦的《彖》,是“万物资始”,也就是说,乾(天)创造了万物,坤(地)养育了万物。

这段《彖》全是四个字一句的,我有时会担心这里边会不会有一些以辞害义的成分。也就是说,即便有些文字完全没有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增删,就是作者当时写作的原貌,有没有一种可能,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够高,文章又有比较苛刻的体裁限制,所以会写出病句来呢?

他写了病句,自己能懂,同行能懂,当时的一些聪明人稍微动动脑筋也能猜出来,可后人就不懂了啊。我们冥思苦想地研究某个句子,说不定这个句子本来就是个病句呢。

别以为只有我们普通人才会写病句,古代不少大文学家也写病句。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气大吧,称得上是最著名的一篇骈文了吧。咱们看看里边有这么一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这是骈文里一组标准的对句,骈四俪六嘛,“杨意不逢”是四个字,“抚凌云而自惜”是六个字,一共构成一个上联,“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接的一个下联,工整极了。但问题是,“杨意”是个人名,这个人其实不叫“杨意”,而叫“杨得意”,但文章里如果写成“杨得意不逢”,那就坏了骈四俪六的规矩;下联当中,“钟期”其实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那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钟子期,为了照顾文章格式,钟子期也被少写了一个字,成了“钟期”。王勃假如是个现代社会里的播音员,把领导的名字也给这么省略的话,这可就是天大的政治错误了。再有,这种对人名的简略在古文里简直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

前几天我还为类似问题伤了一回脑筋,那是看到唐朝诗人李峤的一首诗,题目叫《檄》,是说檄文这种东西的,后四句是“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当时一看,马上能判断的是这四句全是用典,都是和檄文有关的典故,可最后这两句“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是用的什么典故,到底什么叫“曹风”,什么叫“陈草”。后来终于想通了,“曹风”是说曹操的头风,曹操不是有头疼的毛病吗?华佗还曾要给他做开颅手术,这个病就叫“头风”;“陈草”说的是陈琳,当年袁绍和曹操打仗,陈琳为袁绍写了一篇檄文来骂曹操,这篇檄文写得很是犀利,曹操读着读着就出了一身大汗,连头风的症状都消失了。这样看来,“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写得还是很流畅的,可把这个典故简化成“曹风”和“陈草”,这也实在太隐晦了吧!

这种情况是很多的,这不由得不让我怀疑,在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而很难索解的文献里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呢?眼下这个《彖》就很可疑:那么早的作品,文字那么规整,讲的又是很玄妙的东西,难道就全没可能出现“杨意”和“曹风”这种语言吗?

接下来看看《象》: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可是《周易》里边一等一的名言。

这个《象》是《大象》,是解释卦辞的,这个“大象”和elephant可没关系,它是区别于解释爻辞的《小象》的。

这句话虽然非常著名,可很少有人能说清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解释是:这是强调坤卦“顺”的意义,坤表示地,所以这也是在说地的特征是“柔顺”。“地势坤”也就是“地势柔顺”。

可是,让我们想想生活常识,地势真的“柔顺”吗?

如果地势真“柔顺”,登山运动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从古代诗词里看看,有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还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都不是好走的道儿!

这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乾坤相对,乾卦代表刚健,坤卦代表柔顺,可坤卦的象征物大地却怎么看怎么也不柔顺啊!

古代专家们认真研究了这个课题,得出的结论是:“地确实不够柔顺,可地是承着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确实是柔顺的。我们觉得不顺的那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指地形——地形不顺,这不假,可地势却是柔顺的。”

还是不大好理解是吧?我理解古人的意思是,我们先要把地分成“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从地势上看,地是被天骑在头上的,也就是说,天一直骑在地的头上拉屎撒尿(你可以把打雷下雨看成老天的拉屎撒尿),可大地对此毫无怨言,默默承受而已,这难道还不够柔顺吗?

古意,“形”字偏重于“外形”、“形象”,“势”字偏重于“趋势”、“姿态”,所以,说地形不柔顺但地势柔顺也并非没有道理。

也有人研究说“势”字在这里当“静”讲,和乾卦的“天行健”联系起来,就是“天行健,地势坤”,标点的点法应该是“天行,健;地势,坤”,“健”通“乾”,所以再推一步就是“天行,乾;地势,坤”,再推一步就是“天动为乾,地静为坤”,这也是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

有人看出疑点了没有?既然这里“天行,乾;地势,坤”是对应的说法,作为和“势”字对应的“行”就不应该读作“形”,而应该读作“航”,也就是说,大家都念习惯了的“天行(读‘形’)健”其实该是“天行(读‘航’)健”,所谓“天行”不是说天的运行,而是指“天道”,这里的“行(读‘航’)”当“道路”讲。而且,“天行”在蛊卦和剥卦的《彖》里也出现过,从押韵的规则推论,都是应该读作“航”的。

不过,我估计如果真有人读成“天航健”,马上就得有十几万条短信一起指责他读错了。

姑且存此一说好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往下,“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德”字无论是当“特性”讲,还是当“思想品德”讲,都讲得通,是说君子要效法大地的柔顺和负载万物的特征,要宽厚待人,要有包容心,也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再和乾卦对应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联系起来,这样意思就完整了,君子既要效法天,也要效法地,既要自强不息,也要厚德载物。翻译成简单的现代语言就是:既要有毅力,又要有包容心——嗯,是不是很有些励志书的味道?

下面该看看坤卦的爻辞了。第一爻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出门脚下一滑,低头看看,哦,有霜,天冷了,看来再过些日子就该天寒地冻了。

《象》的解释是:“‘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这个解释大体不差,当你看到“地上霜”的时候,仔细看看。嗯,确实是霜,不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说明阴寒之气开始露头了,发展下去的话,阴寒之气渐渐积累,寒冬就要来了。

这和前边讲过的“见几”是一个道理,霜在这里就是寒冬的“几”,你看到了这个“几”,又知道季节变化的规律,那你就能够推测出未来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当然,“履霜,坚冰至”,这只是一个比喻,告诉我们见微知著的道理。可如果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你在算卦的时候给自己算到了这个坤卦初六爻,以这个爻辞你该怎么判断自己未来的吉凶呢?

这倒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爻辞也没说是吉是凶,你如果真遇到这一爻,就按着爻辞的意思自己琢磨好了,大体上也能够琢磨出来。比如你计划要抢银行,一切都准备好了,晚上在家喝口小酒放松一下,打开电视,没想到正好看见新闻里说明天开始要搞“严打”。这下你可有点儿慌了,银行到底还抢不抢呢?算一卦吧,结果算出来的就是这个“履霜,坚冰至”,那你就应该想到,新闻里的那段报道就是你“履”到的“霜”,还是放弃原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