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江湖
6798400000056

第56章 由自己 (2)

其实这道理还是王阳明说得实在,他在《悟真录》里有一则“谕俗四条”,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说一个人多做好事,不但亲戚朋友喜欢他,街坊邻居也会喜欢他,连鬼神都会喜欢他,而一个人要是尽做坏事,不但亲戚朋友讨厌他,街坊邻居也会讨厌他,连鬼神都会讨厌他,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别看王阳明平时尽说一些玄而又玄的深刻哲理,可这番话却实在得很,说《周易》里这句名言没有那么玄,说的其实就是老百姓身边的生活小体会。

你是信袁了凡的,还是信王阳明的,都由你自己。

关于这句名言,最后再说一个读音问题。我前边讲过,“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话都是押韵的。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唯独这句话押不上韵,从结构上看很不合理。嗯,这是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可能性最高的答案是:“庆”字在当时是和“光”、“常”、“殃”它们押一个韵的,只是后来读音变了。

这个疑问宋朝人就有,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音韵的学问是从南朝沈约创建了四声开始搞起来的,后来随着佛教的流传(主要是因为音译梵文的咒语,想想郭靖背的那个《九阴真经》),这门学问越来越精深,可考察古代的押韵,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

沈括举的例子就有坤卦里的这几句话,大家仔细看这里的“庆”字:

例句一:西南得朋,乃以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例句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沈括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没答案,我就更没有答案了。

读音问题看上去是个很小很小的问题,不过它也是一种了解《周易》的可用线索,前边讲过的对乾坤两卦“用九”和“用六”两个爻辞的怀疑就部分地因为这两个爻辞跟其他爻辞不押韵,这就让人猜了:可能原本《易经》并没有这两句爻辞,这是后人出于某种目的给加上去的。

我们接着看《文言》下一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句话暴露了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政治生活,有臣下杀掉君主的,有儿子杀死老爸的,简直乱到家了。孔子当年对这种状况深表忧虑,所以一再主张恢复周朝初年的礼制,让各阶层的人各安其位,“正名”也是这个目的,你既然是臣下,那你就做臣下该做的事,如果你僭越君权了,我就会质问一声:“这些事是你该做的吗?”如果“名”真的都能“正”了,社会也就安定下来了。孔子当年还没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参考,我们就可以透过两千多年的史料得出结论:大到治国,小到管理一家公司,如果要搞什么“德治”,要靠管理者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靠他们自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谁不知道修桥补路是行善,杀人放火是作孽啊,这还用全国上下掀起多大的学习热潮啊?学归学,做归做,如果利益巨大,监督巨松,惩罚巨轻,这就是赤裸裸地鼓励大家去杀人放火谋私利呢。我们读读《左传》,会看到那年头满是“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勾当,难道这些“臣”和“子”就不知道自己是在为非作歹吗?那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啊!

不过大家也别把以往的时代想得过于恐怖了,牟宗三当年讲解《周易》,谈“卦之德方以知”的时候说过:“权力斗争的时候也要有相当的限制呀。以前的大皇帝政治斗争起来谁也不让谁,但它有一定范围。李世民争皇位的时候把他的兄弟都杀掉了,但与老百姓没有关系呀。这只与跟他有政治冲突的那几个人有关系,跟其他人没有关系,跟儒、释、道三教也没有关系呀!他杀他的兄弟,那是争皇位。现在政治斗争牵连很多……”牟老师这话虽然过于乐观了些,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适用于春秋时期的,越到后来,就越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情了。顺便一提,“卦之德方以知”,“知”字通“智”,晚明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其中一人姓方,名字就叫方以智,正是脱胎于此。

再看《文言》,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种重大悲剧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正是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的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应地,如果真要解决这种问题,最好别等到冰冻三尺的时候,而是一看到地面上刚刚结霜就早作准备。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并不见得就是什么特异功能,或者是靠算卦算出来——你如果走路踩着霜就知道将来会冰冻三尺,那你为什么就没可能预知几十年后的社会发展呢?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具备这手本领的不乏其人,别说中国人行,外国人也行。F.A.Hayek早就做到了,虽然他从来没研究过《周易》。

回到《文言》,下一句:“‘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这是解释六二爻的爻辞的,把“直方大”好好发挥了一回。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是后儒非常推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自己的个人修养要做到内心端正(这是对内),待人做事要有原则(这是对外)。“敬”这个字很神奇,不大好解释,大体来说,就是要有恭敬之心,要拿自己当回事。接下来,做人如果做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份上,也就不会有太多犹豫不决的问题了,自然“不习无不利”,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是阐发六三爻的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说坤卦所象征的阴柔虽然是很好的,但要收敛自己,甘做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事要自己来干,风头要让领导去出,这是大地之道,妻子之道,人臣之道,虽然风头全给了天(丈夫、领导),但自己也能落些好处。

女同志可能该有意见了:这不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吗?可我们要知道,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就是这个样子啊。还别说古代中国,就连当代西方,又何尝真正男女平等了?女作家JaneSmiley问过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在黑暗房间里独处的女人是不是女人?”

这话得琢磨一下才能明白,她的意思是,女性是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女人只有作为“男人身边的女人”时才有意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藤缠树的关系,所以,“在黑暗房间里独处的女人是不是女人”这个问题就等同于“没有缠着树的藤是不是藤”。

当然,个案并不说明问题,可贝姆性别角色调查表(BSRI)可是心理学的权威工具,它在当代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调查结论是完全支持Smiley的那个问题的。我们还是接受现实吧,直到另一个母系氏族社会来临。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这是阐发六四爻的爻辞的:天地变化,草木茂盛,天地闭塞,贤人隐居,爻辞所谓“括囊,无咎无誉”,大概是说要谨慎吧。

《文言》的作者很老实,最后一句“大概是说要谨慎吧”(盖言谨也),意思是说自己对这句爻辞也拿不大准。连《易传》有时候都拿不准《易经》的意思,两千多年后的我不就更拿不准嘛。

《易传》拿不准《易经》的意思,这在《周易》里可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子,而且,有时候《易传》明显把卦爻辞的意思解释歪了,十篇《易传》之间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周易》是本很难读的书啊。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句是阐发六五爻的爻辞“黄裳,元吉”的,前边已经介绍过了。回忆一下:“黄中”说的是黄色的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