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案件与刑律历史纵横谈
6804600000002

第2章 千古疑案(1)

秦始皇的模样

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庄襄王子。因出生于赵都邯郸,又名赵政(一说秦与赵同祖)。公元前247年5月,其父病卒,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由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佫专擅国政。公元前238年,行冠礼,始亲政,旋即镇压佫叛乱。次年免吕不韦职,任用李斯为相,分派王翦等将军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十年时间,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并确定了以“三公九卿”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组织,自为“始皇帝”。又下决心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防御工事,并修建了驰道、直道和在今滇黔一带的“五尺道”,加强了全国的陆路交通。同时,他还派兵北击匈奴贵族,南定百越诸地,又筑长城,开灵渠,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焚烧了秦纪以外的列国史籍和民间收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著作,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四百多名。秦始皇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严刑峻法,赋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不堪其苦,致使秦帝国二世而亡,并没有实现他想传之万世的美好打算。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自古以来人们对其褒贬不一。褒者,誉其为千古一帝;贬者,斥他是少有的暴君。然而不论怎样看他,秦始皇首创大一统封建帝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煞的。他的雄才大略和荡涤天下的能力,也是任谁都难以否认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大诗人李白的这一名句,勾勒出了秦始皇扬威奋武、扫荡天地四方的高大形象。“一箭射大鲛,裂岸鸣惊弦”、“东岳留胜迹,西华挽强弓”,有名的和无名的诗人,写了不少涉及这位始皇帝的诗句,从中似见他的威猛高大,气势更是凛凛不凡。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有的还把他描绘成英武无比的军事统帅。有一部电影,甚至把秦始皇装扮成了驰骋疆场的战将,纵马扬刀,亲手将对手砍落在马下。绘画作品中的秦始皇同样腰粗体胖,高人一头,而且英姿勃勃,不可一世。总之,人们心目中的秦始皇不仅本领天下无敌,相貌也一定俊伟不凡。

不错,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位始皇帝性情暴烈,刚愎自用,“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遗憾的是他不是搴旗斩将的统帅,没有带过一次兵。更让人失望的是秦始皇相貌丑陋,身形猥琐,甚至带点残疾,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样子。

关于秦始皇的形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这样看来,秦始皇的长相真是无法让人恭维:“蜂准”,说白了就是马鞍鼻,鼻梁明显凹陷;“长目”是眼球向外突出,即民间所说的“鼓鼓眼”;“挚鸟膺”,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系典型的软骨病症状;“豺声”,则表明这位始皇帝生有严重的气管炎,久咳不愈而致使嗓音沙哑难听。秦始皇的这些相貌特征表明,他是典型的软骨病患者,身体发育不够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出现了扭曲。胸、鼻的畸形,又造成了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经常发作,有时还会发一阵“羊痫风”。由此可以推断,这位扫六合、平天下的一代伟人,不仅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不像个正常人的样子,他还被多种疾病纠缠,使其脾气暴躁,性情乖戾,待人“少恩而虎狼心”。

秦始皇果真是这副尊容吗?不少人明确表示了怀疑态度。

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载,尽管是权威史料,然而也只是传达了尉缭之语,属于第二手材料。尉缭的话是否可信,同样说不大准。他是战国末年魏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名缭,不知其姓,因官居国尉,故称尉缭。秦王政十年(前237)进入秦宫,帮助策划统一六国的大计,提出了用金钱收买别国豪臣,打乱其原来部署的重要意见,被嬴政采纳。可是时间不长,他就同嬴政闹翻,慌忙偷偷逃逸,从此不知所终。尉缭是个游士,不懂得医学,对于人体的观察和判断都不见得准确。而且尉缭与嬴政关系紧张,从最后一句来看,明显具有咒骂、诋毁和贬损的味道,难保不会有歪曲或夸张成分。而且,尉缭的这番话是在什么场合下讲的,这一材料是怎么来的,司马迁都没有写明。所以,尉缭对于秦始皇相貌的描绘,不可轻易相信。同时还要看到,秦始皇身处风云变幻难测的战国时代,短短一生屡遭刺杀,他的行踪比较诡秘,见他面的人甚少,他的病更是朝廷的高级机密,就是司马迁先生也可能被蒙在鼓里,尉缭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其次,从秦始皇的实际活动看,他的身体一定不错,根本不像有软骨病、患气管炎的老病号。比如,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至三十七年(前210),十年之内五次出巡,赴陇西、攀峄山、登东岳、上琅邪、临碣石,路途坎坷,行程万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医疗条件,就是贵为皇帝,被人侍候得十分周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恐怕也难支撑下来。又如,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至之罘(今山东烟台市),见巨鱼,射杀一鱼。”(引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既为巨鱼,并且亲自射杀,说明秦始皇能拉大弓,有着很强的臂力和很高的射箭技术。倘若他的身体真如尉缭所说,怎会有这样的壮举?再从“图穷匕首见”的史实来看,秦始皇也决非一个软骨病人。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密派壮土荆轲刺杀嬴政,当匕首从督亢地图中露出时,荆轲的左手已紧紧抓住嬴政的衣袖,右手中的匕首随即刺来。嬴政大惊,赶忙躲闪,居然把衣袖给挣断了。他想拔剑自卫,可是来不及了,只得绕着柱子与荆轲周旋。结果,这位刺客不仅没能刺杀嬴政,反被他拿剑砍断了左腿,又重创其身八处,荆轲很快丧命(事见《战国策·燕策三》)。这件事也说明秦始皇的身体不错,假如他形销骨立,或者举止失措,恐怕难以挣断衣袖,也不可能与刺客周旋,早已成了刀下之鬼。

再次,从秦始皇的工作情况看,他的身体不会很差。《史记》记载,秦始皇勇于任事,敢于负责,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才算。尤其是统一六国后,百废待举,万事俱兴,不知有多少重大决策要他决定。仅阅批文件一项,工作量就大得惊人。据《史记正义》载:秦始皇当政时期,“言表笺奏请,秤取一石,日夜有程期,不满不休息”。当时没有纸张,文件全写在竹木简上,秦始皇要看完一石文件才休息。秦时一石为120斤,日以继夜要看完这么多的文件,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秦始皇不仅身体很好,而且精力过人,在办公之余还亲自检查社会治安工作。三十一年十二月一天夜里,他与4名武士化装成老百姓在咸阳巡行,突然间冲出几个要抢劫的暴徒,秦始皇率武士们反击,刺杀了这几个家伙。可见他身强力壮,武功也可能不错。毋庸讳言,这位始皇帝怕死也是出了名的。他接受卢生的建议,为使自己的居处无人知晓,下令在咸阳附近二百里的范围内,在已建成的二百七十座宫殿间添造复道和甬道,命令各宫殿设帷帐,置钟鼓,住妃嫱。他在众多的宫殿中穿梭往来,夜不虚度,若是身体不好,能应付得了吗?

此外,从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来看,它们的主人也不会矮小瘦弱。以一号俑坑为例,六千件陶人、陶马威风凛凛,雄伟壮观,武士俑个个体形高大,肌肉丰满,英姿勃发,雄伟劲健,身高均在一米八左右,有的高达两米,俱为典型的“关中大汉”。以此推断它们的主人,该是八九不离十的样子。

从以上种种情况来看,秦始皇的形貌应是威猛高大,英武潇洒,并且他还身怀武功,精力过人,处变不惊,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能承担繁重工作量。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曾推论嬴政的形貌相当漂亮。也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出生在秦地,他的母亲赵氏是出了名的美人,按照子肖其母的生育规律,嬴政的长相不会很差。而且他的生活条件不错,肯定不会营养不良,因而他应是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的西北大汉。至少他应是常人模样,而决非是发育不良、长相寒碜、身形难看的多病之人。

秦始皇的长相果真这样乐观吗?有的专家学者不同意这种推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理由:

第一,《史记》对嬴政长相的记载大致不错,尽管司马迁所记不是第一手材料,但毕竟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秦始皇形貌的文字,除此尚无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记载。司马迁是个善于描写人物形象的高手,《史记》中所写的人物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鲜明的三大特点,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近百个。有些尤重外貌和神情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如写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咇颜、膝挛”等等。使用文字不多,却是面目活现,形象生动,且各有特征。像秦始皇这种重量级人物,司马迁当会认真对待,不会仅凭道听途说即轻易落墨,因此认定司马迁所写的秦始皇形貌是可信的。

第二,秦始皇性情暴戾,易发脾气,这正是他多病缠身,心境不好的结果。他幼年时随同父母在赵国为人质,为了逃避追杀,东藏西躲,寄人篱下,食居不安,很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软骨病症。又因为鼻部和脊椎骨弯曲变形而呼吸不畅,故讲起话来如同“豺声”,一旦发起“羊痫风”,更是把人吓死。再从秦始皇喜欢侏儒来看,他的身形也难说高大威猛。比如,他在统一六国之后,曾打算扩建苑囿,西起雍、陈仓(今陕西凤翔、宝鸡一带),东至承谷关(今河南灵宝蒌北),面积广阔,东西千里,一旦实施这个计划,耗费资财可想而知。周围大臣惧于秦始皇的虎威,谁也不敢谏止,惟有其好友侏儒优旃敢于说话。他开玩笑说:“您的这个计划太好了,这么大的苑囿,多放凶禽猛兽,就没有人在此出没,若有强盗从东方来犯,让麋鹿出动就把他们全顶跑了!”秦始皇听罢大笑不止,立即打消了这个荒唐主意。据记载,他身边的侏儒不止优旃一人,他们均与这位爱发火的皇帝相处得很好,这也说明,秦始皇因为自己身材不高,长相不佳,特意弄来一批侏儒以做陪衬,如果他是一个身心很健康的人,断不会和这些人结为挚友。

第三,秦始皇五次出巡,并不能证明他的身体有多好,因为他有豪华的车坐,有骏马可骑,跋山涉水不费气力。而且所到之处,刊石立碑,自我张扬,正是以此掩饰他的形秽。再从他逃脱荆轲追杀来看,他连自己的佩剑都拔不出来,可见其武功如何。如果不是御医把药袋砸向荆轲,恐怕他难逃活命。再说,逃生是人的本能,即使身体再弱,也决不会引颈就戮。另从御医随时携带药袋来看,秦始皇很可能是长期病号,否则不会把这玩意儿拿上朝堂。至于他每天要看一石竹木简书文件,这也不奇,必定有人给他搬运,甚至会读给他听。这些与秦始皇的形貌没有必然联系,因而不必给他加上英武潇洒、高大奇伟之类的溢美之词。

至于那些秦兵马俑,众所周知是以写实的手法,用高人、大马组成的大军阵,来反映当年秦军统一六国的磅礴气势。这些陶俑的形象当然要健壮端庄、高大威猛,不能因为秦始皇其貌不扬,身材难看,这些陶俑也要照着他的模样去做,也不能由陶俑的模样去推断他们统帅的尊容。这种机械的类比不仅毫无根据,也很不严肃,甚至有些滑稽可笑。

总起来看,还是要相信《史记》对于秦始皇形貌描绘的,不能以习惯的思维定势去想象。司马迁先生也说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成大事业者未必一定威武英俊,而坏蛋恶人也非就是鼠目獐头。从历史上看,有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身材就很矮小,而且长相也不漂亮。如传说中的大舜,身高不及常人,皮肤又黑又粗。又如春秋时齐国大政治家晏婴、孔子门生子羔、汉代丞相蔡义、文学家王粲、晋代大学者山涛等,身材都很矮小,有的近于侏儒,照样做出了非凡业绩。不仅文臣学者有此实例,鏖战沙场的将军也有矮人。如春秋时鲁国大将臧纥、汉代将军严延年、三国时魏国名将乐进等,个头远远不及常人,长相也很丑陋。然而他们上阵搏杀,个个武功非凡,常把高大雄壮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可见阎立本身材、长相与一个人的业绩没有必然联系。更何况秦始皇贵为天子,一呼百应,手底下又笼络了一大帮杰出人才,谁敢说他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