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6811000000012

第12章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难为用,有才无德必成殃(1)

我们可以借助彼得原理演绎的层级组织学来分析: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爬到自己力所不即的职位上去。组织中的人在靠什么往上爬呢?表面上看,人们是靠才能爬上去的。其实这样说只答对了49%,还有51%的道德功夫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字一撇一捺,撇为首笔,长而高,昭示德者为先;捺为次笔,短而低,昭示才者居后。有道德缺陷的人,迟早会从攀爬的梯子上跌下来,不但致祸自己,还会殃及社会。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所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始终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从德与才的关系看用人标准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

(1)正确把握“德才兼备”的含义

这是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干部,还要坚决调整下来。当然,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

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2)正确把握“以德为先”的含义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首先要把握好干部的德。

《决定》在总结党的选人用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德的共同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干部德的重点:

一是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领导干部必须忠于党的事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把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开展斗争。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决定着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决定着工作观、政绩观。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只有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为个人谋私利,只有把自身的价值实现和人生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办好事。

三是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面对困难、勇挑重担,出现失误、敢于负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是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在目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方面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干部能做到办事公道、为政清廉、待人平等、律己,严格,自觉抵制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样的干部在德的方面才是过硬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既要贯彻到考察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中,又要体现在教育干部、培养干部、管理干部中,真正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要把干部德的培养与修炼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立德。用准一个干部,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甚至败坏党的风气。选人用人要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要让那些品德高尚、能力出色、实绩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公认的干部受关注、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品德低下、能力平庸、不干实事、不敢负责、作风飘浮、群众信不过的人,没有市场、没有位置、没有地位,真正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以育德。干部教育培养要把育德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常抓不懈。把干部德的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要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当前,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三,实施严格管理监督以律德。一方面,干部要严以律己,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始终以党的纪律、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慎微、慎独、慎友,自警、自省、自励。

另一方面,组织上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纠正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在干部思想波动、接到群众反映、班子出现不团结等问题时,及时提醒打招呼。要加强对干部执行政策、纪律、制度等各种规范的督促检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党的规范的严肃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对干部的约束和警示作用。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对干部监督的强大合力。

2.莫以权大制胜,当以德高为赢

为官品德当先,才能做一个好官。

此乃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谛。那些钉在耻辱柱上的贪官昏官,无不属丧失品德之流,倘若他们能守住品德的底线,或许也就不会有可悲的下场了。

宋史中记载一个故事:宋代官至吏部尚书的张盳,先前与当朝丞相寇准、南阳的张覃,一同投考大名府,乡试后,众人都说张盳的名次将在张覃之上。张盳闻知后,就上书给大名府,说:“张覃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颇负盛名,有古人风度,拿我的文章与张覃的文章比虽然相近,却不知张覃的品德比我高出很多很多啊!”遂力荐张覃为解元。他还说,读书人应以品德为第一,否则,就不配是读书人。

品德当先,绝非文人专利。为官者,尤需这点。套用张盳的话,可以这样说:“为官当以品德为第一,否则,就不配是官员。”为官品德当先,才能做一个好官。此乃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真谛。

那些钉在耻辱柱上的贪官昏官,无不属丧失品德之流,倘若他们能守住品德的底线,或许也就不会有可悲的下场了。

为官品德当先,信仰坚定、敢当责任、长存爱心、善良贤达、诚信坦荡、谦逊豁然、淡泊自律,体现出的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这种气质、精神、境界,既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在的美。它让你在缄默中辉煌,在平凡中闪亮。

1966年4月1日,******总理到地震严重的河北邢台慰问受灾群众。周总理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受灾群众发表慰问讲话,突然发现群众是迎着风口坐的,就说:“听我口令,向后转。”然后命令司机掉转方向,开到群众面前,一个人迎风而立,群众则可背风听他讲话了。周总理的这种美德,就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干部群众,展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民的好总理”的高尚情怀。

为官品德当先,必崇尚优雅,远离庸俗。下基层调研在意有多少人相陪、接待是否高规格,特别关心在电视、报纸上“露脸”有多频繁,庸俗;攀比谁的办公室占得大,坐的小汽车更高级,出国次数更多,庸俗;炫耀自己的权势有多大,穿着的名牌有多顶尖,抽的香烟价位有多高,庸俗;以为自己是“孔明再世”,自命不凡,一味“清高”,唯我独尊,庸俗;见矛盾、困难就避,见利益、好处就上,庸俗;对上级唯命是从,对群众指手画脚,庸俗;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庸俗;迷恋酒场、舞场、麻将场,无所作为,昏昏度日,庸俗。凡此种种,与优雅相去甚远,不足为之。

为官品德当先,学习不可放松。要向书本学。读书让人充满智慧,从容自信。品德是知识修养的造化。“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满腹经纶的领导干部,大凡遇事能表现得有气度涵养。更要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身上有许多优秀品德。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与群众打成一片,就会从群众身上汲取优秀品德。为官品德当先,小事不可小视。品德往往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你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你的社会交往是否彬彬有礼,你的生活情趣是否高雅,都在向人们展示你的品德。两个人如果才干、智力、阅历、脾性都相似,哪个平时品德优雅,就会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让品德当先成为一句空洞言辞,那就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吧,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为官品德当先,修养不可丢弃。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情趣健康。只有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才能走好为官之路而不误入歧途,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官常以此自警,并身体力行,可谓之不负于官职。品德当先,就可保证让自己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应守的本分!

3.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

很显然,在有良心的官员们看来,自家最大的脸面,就是为群众谋利益,否则就是丢失了脸面。

一个为官者要想知道自己有无官德,不妨对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一代领导者查一查,这对培养自己的官德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志曾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儿子陈元回忆父亲的往事时,谈到了这么一件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陈元正在读中学。一天,他发现父亲有一阵子不去公园散步了,感到很奇怪,因为这是****特别喜欢的休闲方式。这可以让他更贴近百姓便于了解百姓的心声,可现在怎么闷在家里不出去了呢?于是,他问爸爸。爸爸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他们。”原来,****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群众吃不饱饭,他觉得自己没做好工作,没尽到职责,深感愧对群众,所以连到公园散步都不去了。

按说****完全有理由去做正面回答:出现经济困难,乃自然灾害造成,非人力所能抗拒,我已经尽力了。群众吃不饱饭,实在怪不得我。倘这样想,内心也就可以毫无不安了。但****不。用他的话说:“我肩上挑的是6亿人民的生活,我得对得起群众。”而正是因为他作为官员心里总想着对得起群众,所以一旦认为有对不起的地方,便会觉得没脸去见群众了。很显然,在有良心的官员们看来,自家最大的脸面,就是为群众谋利益,否则就是丢失了脸面。

在乎脸面,是人应具有的最起码的羞耻感,也是做人的一种底线。可以说没有多少人不在乎脸面,只不过所在乎的情况有所不同罢了。

有的人,为了取悦于人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虚荣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维护身份和地位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让别人能够高看自己一眼而在乎脸面;而更有的人,为了掩盖自己丢人现眼的所作所为,仍死命地维护自己的脸面。

也有的人,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在乎自家脸面,珍惜这种脸面,为群众尽心谋利了,他们觉得最有脸面,否则,便觉得没了脸面,就像****那样。

更有的人,宁肯不顾自家脸面,也要主动承担过失,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向群众道歉。已经卸任多年的******副总理吴仪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一位女性高官,吴仪平日里十分在意自己的容貌和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