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高于一切
6811100000035

第35章 恪守道德,勿须提醒——让遵守道德成为习惯(2)

4.信义是价值永恒的信条

守信成为惯例,即便到了紧要关头,也绝不废止。故此,信义无价,终于在敌我力量多寡悬殊的危难关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谈古论今,凡成就大事者都是取信于人的人。今天,我们要成就大业,当然也不例外。只有养成践约守信的习惯,才会在事业合作中取信于人,才能够成就大事。

三国时,蜀汉建兴9年,诸葛亮用木牛运输军粮,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费曜、戴陵、郭淮诸将领,率大军直奔祁山。面对着兵多将广,来势凶猛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于是命令部队占据山险要塞,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紧要时刻,蜀军中有8万人服役期满,已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乡。魏军中有30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蜀军会在这8万老兵离开后更显单薄。众将领都为此感到忧虑。这些整装待归的战士也在忧虑,生怕盼望已久的回乡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估计要到这场战争结束方能回去了。

于是不少蜀军将领进言希望留下这8万兵,延期一个月,等打完这一仗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帅三军必须以绝对守信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民。”“何况这些兵士早已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终日倚门而望,盼望着他们早日归家团聚。”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所有准备还乡之人在意外的同时也是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纷纷说: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高昂,磨拳擦掌,准备痛歼魏军。

诸葛亮在紧要关头不改原令,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他运筹帷幄,巧设奇计,在木门道口设下伏兵。魏军先锋是一员勇将,被诱入木门埋伏圈中,弓驽齐发,死于乱箭之下。蜀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魏军大败,司马懿被迫引军撤退。

犒劳三军之时,诸葛亮由衷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

诸葛亮取信于士兵,宁使自己一时为难,也要对士兵、百姓讲信义。一次欺诈行为可能会解决暂时的危机,但是这背后所隐伏的灾患比危机本身更危险,对此,诸葛亮是深深了解的。透过这件事情,不难发现,对士兵守信已经是诸葛亮的一贯做法,多少年如一日,成为不可违背的定规成例,即便到了紧要关头,也绝不废止。

故此,信义无价,终于在敌我力量多寡悬殊的危难关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经济活动中,欺诈的行为也许能为你获得一时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你也失去了所有人对你的信任,没有信誉的人,在社会中你会长期的难以立足,也不会有人愿意和你共同合作,你还会有什么成功呢?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克服困难,信誉为重。忍住欺诈之心才能让人佩服你,倾其所有为你效力。信义在私交中也好,经商、治国中也罢,均是排在第一位的。

总之,践约守信是成大事的必备要素之一,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欲成就大事所必需的。

5.廉以修身,俭以养德

清廉自守虽贫而荣,贪污受贿虽富犹耻。人的美德在利益面前有时可能也会变得很脆弱,这就需要一种始终不渝的信奉与坚守。

清廉,是古往今来君子为官的道德操守。但是清廉难免生活拮据,为了保住这份清廉,他们便厉行节俭,用一种低消费的水准,来帮助自己对清廉的坚守,其用心可谓良苦,其精神可谓高洁。的确,翻开史册,这样的好官、清廉之官比比皆是,代不乏人。他们的以俭助廉绝不是一朝一夕即行了事,而是坚守一生,成为他们终生不废的生活方式,从而令他们的道德操守抵达了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送给子罕一块玉,并强调所献的是块宝玉,而子罕却表明自己“以不贪为宝”,坚辞不受。

俗话说:“官不打送礼的。”但南北朝时期,顾协的一个门生,送钱给顾,却被顾责打了20棍。

人们常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盅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收礼受贿,就要为人家的请托营私开方便之门,这等于给自己设下违法犯罪的陷阱。只有清白廉洁,不收受分外钱物,才能做到自觉守节、守法。

于成龙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从知县、知府直做到巡抚、总督,秉公执法,兴利除弊,政绩斐然。《清史列传》记载:于成龙“凡亲戚交游相托者概行峻拒,所属人员并戚友间有馈赠一介不取”。由于于成龙对“馈赠一介不取”,所以对请托营私之事才能“概行峻拒”,始终保持端严的操守,从而赢得康熙帝的称赞:“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我们的祖国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他们当中有的主理财务多年,整天和大宗钱财打交道,却纤尘不染;有的掌管人事大权,面对不断的请托送礼却从不动心;有的负责审批紧俏物资,闻风而来的行贿者却休想用钱、物打通他们的关节……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而清白廉洁,自觉守节、守法,却使许多廉政为民的人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清廉自守,并非都是为官者之事。为官者应清廉自守,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应清廉自守,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工作权限,都不应以自己所负责之事,去向被服务者索取财物。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地做到清廉自守,自觉地抵制形形色色不良风气对自己的侵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损公肥私、贪污受贿,乃是各种腐败现象中影响最恶劣、最有破坏性的不道德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清除之、杜绝之。

隋代王通认为:“廉者常乐无求。”就是说清廉的人终日快乐是由于他们不想求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若无求品自高。事实确是如此。纵观古今,凡清廉自守之士,均不贪不求,以俭助廉,以俭养廉,可以说,持身俭朴,是清廉自守的前提。

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在衣、食、住、行上处处都要注意艰苦朴素,“以俭养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思想觉悟,树立雄心壮志,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用在事业上,“俭以养德”。

俭的对立面是享乐。享乐对于人生来说,是最危险的东西。虽然,它没有牙齿,但可以吃掉你的理想;它没有双脚,但可以勾引你走向歧途;它没有烟味,但可以熏黑你的灵魂……享乐的生活犹如醋酸,能腐蚀灵魂的钙质,会使人坠入深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经验教训。

古时,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就纣王做象牙筷子一事的分析和推断,令人深省。箕子认为,纣王用的象牙筷子跟泥碗是不能相配的,一定要使用犀角美玉制成的杯碗;使用象牙筷子、玉制杯碗,必然不肯食用粗劣的食物,那就要用杯碗盛上豹胎这类精美高级的食物;食品和食具如此高级,必然不能穿着粗布衣服住在茅草棚下面,那就一定要换上一套高贵的衣服,住上高楼大厦。

纣王的行为印证了箕子的预言。纣王因暴虐昏庸、挥霍无度,致使商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

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饱受磨难的苦孩子。

提倡清廉节俭,是为了保障国家长富久安,不致因奢靡之风盛行而败亡。同时也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及一切公职人员不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提供一份保障。让以俭助廉的道德操守成为我们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被子子孙孙永世相传。

6.学会用自律竖起道德的标杆

一个自律的人是会受到大家尊敬的。不管你如何有名,如何有才,都需要遵守秩序和纪律。

高尔基是前苏联的大文学家。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人品和文品为世人做出表率,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年冬天,莫斯科远郊的一个小镇上,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一个阴冷的下午,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剧院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镇民们穿着厚厚的大衣,高高的皮靴,脖子上绕着又长又宽的围巾,连同嘴巴一块儿裹住了。妇女头上扎着羊毛头巾,男人则戴着毛茸茸的皮帽。看不清每个人的五官,只看见一双双眼睛和一只只鼻子。他们在排队买票,城里话剧院这次到镇上演出的是高尔基的戏剧《底层》。恰巧,高尔基外出开一个文代会,回来时冰雪封住了铁路,火车停开,所以就在这个小镇临时住了下来。这天他散步经过小镇戏院门口时,发现镇民们正排队购买《底层》的戏票,心想:不知道镇民们对《底层》反应如何?趁着回不了城,不如也坐进戏院,观察观察镇民们对该剧的意见。高尔基排队买了票,他刚回身走出没多远,只听身后有追上来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一位男子跑了过来。那男子跑到高尔基跟前,打量着,谨慎地问道:“您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同志吧?”

“是,我就是。您——”高尔基好奇地问道。“我是戏院售票组的组长。刚才您买票时,我正在售票房里,我看着您面熟,但您戴着围巾和帽子,我一下子不敢确认是您。您走路的背影,使我越发感到您可能就是高尔基,所以我跑过来问问您。”

“噢”,高尔基和蔼地笑了。他握住售票组组长的手说:“现在,您认出我了。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嗯,没什么。只是,这钱请您收回。”售票组长从衣兜里掏出钱递给高尔基。

“这是为什么?”高尔基奇怪地问。“实在对不起,售票员刚才没看清是您,所以让您花自己的钱买了票,现在我来退回给您。请您多包涵!”

“怎么,我不能看这场戏?”高尔基愈发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