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法则
6812100000010

第10章 中层领导的讲话法则(1)

讲话,是领导者的专利。讲得好,可以把似乎不可信的东西变得让人自愿接受;讲得妙,可以使本来含糊不清的现象变得清晰可见;讲得准,能把游离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因此,领导讲话水平高,魅力无穷。

一名非常有建树的已经退休了的老领导说:“当初,在做总经理时,我最擅用的武器就是‘讲’,独享的权利也是‘讲’。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我都能讲。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可能具有我这样的特权。因此,我非常珍惜这一权利,也非常善于利用这一权利,并且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是一位老领导的经验之谈,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层领导都应该潜心修炼的境界。

3.1中层领导讲话的基本要求

领导公务活动通常采用报告、讲课、动员、座谈、访问、表扬、批评等方式进行。而采用这些方式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都需要有较好的口才。工作中的语言表达也是一门艺术。如果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能使人受到较强的感染。无论是同别人交心,还是用道理去说服人,都要靠嘴一字一句去表达。如果口笨舌拙,词不达意,那是达不到目的的。

话说好了,耳朵听着顺,心里想得通;话说拧了,热心能变凉,好事能变坏。有些人不懂得“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在工作中经常因讲话不得法而不能奏效,甚至适得其反。从这一点上说,就是要把话说好,就是要“能言善讲”,“能说会道”。中层领导的语言表达,一般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3.1.1情理交融,声情并茂

中层领导讲话时,要把声调、表情、遣词用语所要表达的内容配合起来,一致起来。例如,在讲到爱护集体利益的行为事例时,以高兴的感情,使用称赞、欣赏的词句,就会使大家在认识到这种行为能给集体带来好处的同时,产生一种荣誉、向往、羡慕的体验;在讲到不守纪律的行为事例时,以厌恶的感情,使用指斥、责备的词句,就会使大家产生一种羞耻、鄙视、不满的体验。这样就会有感染力,号召力,使听者有了鲜明的情感倾向,甚至给人摩拳擦掌的鼓动作用,去改正自己的不好行为,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3.1.2手势姿态,巧妙配合

中层领导讲话作报告,要把口述的表达、手势的动作和板书的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根据需要,做一个恰当有力的动作会给人留下永久不忘的印象。有些用多少话也说不清的内容,在黑板上几个字一写,就一目了然了。

3.1.3吐词清楚,通俗易懂

中层领导讲话的基本前提,就是使人听得清、听得准、听得懂。口音准确,吐词清楚,通俗易懂是要注意加强这一基本功的训练,要尽量运用群众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众口难调”,讲话的人要照顾多数,尽量说普通话,不然,别人听不懂,仍然是在做无效劳动,达不到期望的目的。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简洁精练、详略得体、语短意丰,对于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3.1.4流畅清晰,表达准确

这是口头表达的基础。这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常见到一些同志,很有才华和见解,但一开口,却语塞言滞,真是满腹经纶难以说清,说着费劲,听着着急;也有的讲起来口头禅很多,打乱了自己正常语流;有的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妨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

纠正语病,提高表达能力,只要下一番功夫,是可以办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以雄辩的口才,劝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就是这一位伟人,原来讲话时却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他曾因口才不济,一次在下院演讲,只讲了一半就败下阵来。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讲演诀窍,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总结出演讲“节奏、措词、比拟和中心”四要素。功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终于成为“世纪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还特意请来教师,指导自己发声,使讲话更加悦耳,更富有魅力。

3.1.5言简意赅,切忌冗长

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反映了对“逢会必讲,一讲就长,没完没了,空洞无物”的某些讲话者的厌烦,中层领导特别是中青年领导更应引以为戒。实事求是地讲,与老同志比,中青年干部在阅历、经验、知识和生活的积累等方面,略逊一筹,如果讲话内容不实,且一讲就长,更容易杂乱而空洞给人以乏味之感。有人认为,讲话时,显得分量不重,就不易引起重视。因此,为了加重分量,突出效果,就反反复复,多次强调,不厌其烦,一一列举,说起了“车轱辘话”,开起了“中药铺”。殊不知,过犹不及。冗音赘语,淹没了重点和主题,逻辑混乱,往往使听者不得要领。

有几种情况,讲话万万长不得。联欢、庆祝、娱乐、礼仪性活动的开场白,在场人的兴奋点不在于听人说教,决不可不合时宜发表长篇大论;露天集会,群众精力不易集中,滔滔不绝,只能适得其反;临近午、晚,时间很紧,要理解别人心情,尽力精练压缩自己的谈话;座谈、对话、了解群众意见更要讲短话,少讲多听,让别人有更多的表达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话在实而不在长,语在精而不在多,要努力提高讲话的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强讲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凝缩性很强的哲言、成语。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简洁精练、详略得体、语短意丰,对于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3.1.6注意场合,有的放矢

黑格尔说过:“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能力,否则他的语调就会由于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向往的实践效果。”讲话的目的是让人接受,一定要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人代会、党代会、劳模会等大型会议讲话,如果只见稿不见人,照本宣科,几面薄纸犹如一堵墙,隔断了自己与下属们感情的交流,就会极大影响讲话的效果。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古今中外口才巨匠,皆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个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是长期积累、锻炼的结果,重要的是,说自己的话,少说套话。

中层领导干部都有做好工作的急切愿望,这种愿望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往往易表现为讲话过急、过冲,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和工作对象的关系。领导就是服务,讲话也是一种服务的形式,要平等、谦逊地与别人交换看法,决不能有居高临下之感,这样,才会把自己急于做好工作的愿望,通过得体真诚的表达,变成被下属们所接受、所理解的共同意愿。

3.2中层领导讲话的风格与类型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个个都要交际;只要不是哑巴,个个都要借言语的媒介向他人传递信息。仅仅是有的传递得多,有的传递得少;有的善于传递,有的不善于传递而已。在这些传递中,绝不可能个个都使用同一的方式和同一的手段,他总要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这就出现了言语交际中风格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如此,听话人才能区分出“这一个”和“那一个”,才能感受到交际中的独特魅力。倘若没了风格的多样性,那么交际言语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于交际是十分不利的。

风格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所赋予的特质。它并非人的主观意志,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支配。这就需要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予以充分的注意,并能有效地把握。

要把多种多样的风格纳入某些有限的类型,这是很困难的,也未必科学。

但如依据一定标准,概括地指出一些讲话人具有某种风格倾向,这也无不可。由此,我们只能对讲话风格的类型大体作出如下划分:

3.2.1明快平实的风格

明快平实就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不隐瞒闪烁,不矫饰做作,不华艳渲染,朴实自然,直截了当。

这种风格,是讲话者真实思想的反映,其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通俗易懂,有最广泛的接受者。无论哪个阶层、哪种地位、哪种教养,都能很好地听下去。故俗谚有“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之说。在交际活动中,这种风格最适宜于无文化或文化低的接受者。

彭德怀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贯明快平实的讲话风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试举其《彭德怀自述》中的例子:

1959年庐山会议上,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针对当时“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向中央主席******写了一封信,结果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纲领”,是“阴谋篡党”。一位同志劝他认错,他说:“是非曲直有人断,事久自然明吧。”那位同志又劝他写份书面发言,他说:“现在很疲劳,一时写不出来,也写不清楚。”那位同志又说:“你讲意思,叫秘书记录并加以整理,然后给自己再去斟酌,这样比较严密,也比较深刻些。”他说:“没带秘书,只带来一个管军事电报的大尉参谋,他写不了这类文章!”

明快平实的讲话风格,绝不可视为浅薄单调、不懂技巧。其实,没有丰富的阅历和修养,是很难如此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善讲话者,语言更明快朴实。苏东坡就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方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老舍在他的《学生腔》中也谈道:“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着用几个‘伟大’,并不是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便起好作用。”“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他说的虽是写文章,讲话又何尝不是如此?

3.2.2简洁干脆的风格

简洁干脆就是用最少的言语传递最明晰的信息。讲话不罗嗦,干干脆脆,可以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必说第二句。宋·苏海在《策略第一》中说:“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第34回中,宝玉被父亲贾政打得通体鳞伤之后,有三个与他有关的女人去探视他。先是袭人说:“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接着宝叙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最后黛玉说:“你可都改了罢!”三人中,黛玉的话就显出简洁干脆的风格,彼时彼清,仅此足矣。而袭人和宝钗就显得罗嗦些。故尔,在袭人叙说了之后,宝玉都懒得答腔。可当黛玉刚一说罢,宝玉马上有了反应,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可见简洁干脆的言语更富交际效果。

在我国领导人中,****的言语就具有非常简洁干脆的风格。(《****文集》

(1926-1949)中,收了他的讲演、报告。讲话、发言16篇,没有哪一篇不显出简洁干脆的风格。比如他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于1939年9月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作《论干部政策》的讲演,就很有这个特点。一开头,他就开门见山地说:“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接着讲道:“我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以下便紧紧围绕这十二个字,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地讲得清清楚楚。最后他说:“我的讲演完了。”毫不拖泥带水。

与明快平实一样,简洁干脆并非讲话者积累不足,而是讲话者善言语的表现,是其丰厚的生活、知识积累的精选。如果一个人胸中没有充足的事实、现象、语词的蕴蓄,他主观上再想简洁、再想干脆,也无能为力。

3.2.3锦心绣口的风格

锦心绣口就是词藻丰润、语句多姿,浓墨重彩,绘声绘色。这种讲话风格,融信息传递于柔美愉快之中,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勃发认同、倾心的情趣,使言语交际更能达到目的。所以《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郭沫若在这方面是一位身体力行者。他说过:“语言除掉意义之外,应该要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一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抑的区别。要在适当的地方用有适当感触的字。”1978年3月30日,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抱病所作的闭幕词,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全篇总共才1000多字,但美词丽句却比比皆是。如:“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百般摧残,横加迫害”,“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其结尾是:“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些铿锵有力,节奏强烈的言语,使人听了情绪激昂,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