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6812700000015

第15章 低调做人是最老到的养精蓄锐术(1)

人人都有在社会上充分展示自我和张扬自我的愿望,但对自我的展示和张扬要基于足够的能力和能量。人常说:“要想人前显贵,须得背后受罪”、“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在“背后”和“台下”的艰苦磨砺和低调历练,是不可能“一飞冲天”和“一鸣惊人”的。

1.忍而不发,等待来时

社会越是发展,竞争就越是激烈。而这竞争一方面靠本事,一方面也靠做人的姿态;没本事固然难以赢得竞争,光有本事而没有合适的姿态,也可能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学会藏巧于拙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厌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的方法。

唐初的重臣李,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上的地图、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而李密降后又反唐,事未成就却落得个“伏诛”的下场。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

“服鄀,与旧僚使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的一种愚忠,实际李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士”,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人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心理,尤其是迎合了人们普遍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最易表现出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做人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身用晦的做人之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用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这一切皆得益于低调做人的韬晦之功。

善于瞒天过海

表现低调些,不仅仅包括做人,也更包括做事。做事情过于张扬就会泄漏“事机”,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过早地把目标暴露出来,并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

1973年10月6日,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当采取突袭手段的埃及军队把以色列军人打得蒙头转向的时候,以色列190旅旅长阿萨夫·亚里古终于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指挥部命令亚里古率领190旅,向埃及军队展开反突。以色列人动用“王牌”了。

不到关键时刻,以色列人是不会动用190装甲旅和亚里古将军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M-60坦克还是美国国民警卫队的主力坦克,它的坚强的装甲、冲刺的速度,凶猛的火力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还是那么有威力,性能远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军队的现役坦克之上。而在1973年,可以想像M-60坦克应该是怎样一种性能先进的装备了,以色列陆军190装甲配备了120辆M-60坦克,而以色列军人的素质也堪称一流,训练之严格,举世罕见。尤其是作为整个以色列陆军骄傲的190装甲旅,训练真是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精锐的武器,强悍勇猛的士兵,还有阿萨夫·亚里古这员以凶猛善战著称的悍将作指挥官,装甲190旅所向披靡,前几次中东战争已经证明了190旅几乎是无敌的,它是以色列军队中公认的“王牌”!

而这时以色列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因太过分地宣扬M-60坦克的威力和190装甲旅的实力,使埃及方面早就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用导弹伏击的计划。等待190装甲旅的将是灭顶之灾。

而此时,亚里古得意地想像着,他的部队像一根粗大的、烧得通红的铁钎,一下子就把垂死抵抗的敌人刺出一个大窟窿,然后又会变成一把力大无比的铁钳,把敌人活活夹扁……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绝对在德国人之上,亚里古相信自己的坦克部队就是犹太人的“魔鬼之师”,而他,又是犹太人的隆美尔!

“咚!”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传来。

“报告指挥官!我们遇到埃及人,一辆坦克中弹起火,我们已经开始反击!”其实,亚里古的“王牌军”还没出动,埃及人就已经破译了以色列军队的密电。这要归功于埃及的特工人员,他们搞到了以军通讯的密码。在以色列人亚里古进攻的命令电报被埃及军队截获后,通过破译密码,埃军对亚里古的行动已经事先知道了,埃军总部根据亚里古进攻的一贯作法,判断亚里古的进攻路线,于是把陆军第2师派到亚里古的必经之路,进行阻击。

在坦克进攻中,如果有其他兵种的配合,对付敌人是很有效的。坦克是有力的进攻武器,但是反坦克导弹也不是等闲之辈,美国、苏联和欧洲各国都开发了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的发射架很矮,导弹又短又粗,发射出去后由操作手像玩电子游戏机一样控制导弹的方向,一条细细的导线连着导弹和控制台,而这些导弹的弹头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它们会先烧化坦克的装甲,然后钻进去爆炸。真是坦克的克星!

反坦克导弹呼啸着飞出去,加农炮开始吼叫,爆炸声响成一片,一辆坦克冲过了埃军最靠前的阵地,碾碎了一门加农炮,一辆埃军坦克被可怕地炸掉了炮塔,像一个没有头的战士,孤零零地瘫在那里。埃军士兵落荒而逃,刚跑几步就被M-60坦克上的机枪打死。与此同时,一枚反坦克导弹拐着弯飞了过来。M-60坦克迅速躲避,但是来不及了。导弹正撞在坦克炮塔的一侧,“轰”一声闷响,坦克被烈火和烟雾吞没了!其他的M-60坦克也遭到很大破坏,又有十几辆坦克被击伤、击毁。其他坦克只好倒车向后开去。

此时,亚里古已经被击毁、击伤了30辆坦克!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埃军的反坦克技术,后悔三次进攻,每次投入兵力太小!真是小河沟里翻船!亚里古暴怒起来,脸红到脖子,“全体坦克,上公路,成一字形追击!”这个命令好像是阿布萨德事先给亚里古将军设计好的,现在亚里古精确地执行了阿布萨德的安排,急于捞回面子的亚里古完全上当了。

所剩的85辆M-60坦克驶上了公路,开足马力向前追击。

在追击的最初几分钟,亚里古觉得十分顺利。他忘了一切,忘了戒备,忘了观察公路两侧的地形。

离公路200~300米的沙丘中,阿布萨德的士兵们已经埋伏很长时间,将军曾亲临这里,和参谋一起,对每个反坦克导弹射手的发射位置作了精心安排。

不长时间后,伏击部队发现亚里古的全部坦克都在他们的射程之内了。

当第1枚导弹呼啸着而来的时候,亚里古只当是太阳的反光,但是一声声巨响告诉他埃及人已经在最有利的地形上向他发动了导弹攻击!

闪光惊醒了亚里古:“全体主力,开出公路,向右侧射击,冲击!”但是一切都晚了。埃及人的火力异常猛烈,平均每分钟就有85枚导弹击中M-60坦克,一字形排在公路上的坦克根本来不及掉头,无法还击,无法逃脱,只有等待埃及人的导弹把它们击毁,像活靶子一样任埃及人射击。

直到爆炸声变成了枪声,一群埃及步兵的冲锋枪抵到他的后心,亚里古都不愿睁开自己的双眼。他被俘了,他的85辆坦克一辆不剩地被击毁在公路上,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0分钟内。

以色列军人的荣誉,以色列军队引以为“骄傲”的“王牌军”,在这20分钟内,彻底完蛋了。

亚里古无奈地举起了双手。

以色列过早地把秘密泄露了出去,而埃及人又善于瞒天过海,对190装甲旅指挥官和战术都了如指掌,最终将它全部歼灭。可见韬晦之功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成事之道。人在顺境时可凭韬晦保身,在逆境时也可凭韬晦制胜。

羽翼未丰要学会耐心等待

过早的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时,要懂得收敛、让步,低调处之,不可四处张扬。《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全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拥兵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乐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低调策略,这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低调做人,善用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2.静中用心,暗中用劲

在一个群体或团队中,人人都希望自己首先“迈出众人行列”,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社会竞争又暗藏着一个悖理的法则,这就是“枪打出头鸟”,或“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一个羽翼未丰的人积贮的能量尚不够,是万不可轻易崭露头角、过早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保持低调做人,只有首先学会当“孙子”,日后才能理直气壮地成为资深的“爷爷”。

在暗中修炼自己

世上成功者之所以成为成功者,就因为他们深谙“待机而动”和“伺机而起”的妙用。在机会未到或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们绝不会轻举妄动,而且还远不止于此,他们还会设法把自己的“头角”埋住,绝不让自己露出峥嵘之姿、出头之相,而是藏锋敛迹,暗中修行,竭力避免陷于无益竞争,那样,不但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弄不好连自我保全都做不到。

北魏节闵帝元恭,是献文帝拓扑弘的侄子。孝明帝时,元义专权,肆行杀戮,元恭虽然担任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总担心有一天大祸临头,索性装病不起。过了一段时间,又对外说得了喉疾,连话也说不出来了。那时候,他一直住在龙华寺,和谁也不来往,就这样装哑巴装了将近十二年。孝庄帝永安末年,有人告发他不能说话是假,心怀叵测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元恭听了这个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来。没过几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师。关了好几天,由于抓不到什么证据,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杀了孝庄帝。那时,坐镇洛阳的是尔朱世隆。他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声望又不怎么高,便打算另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的成了哑巴。于是便派尔朱彦伯前去见元恭,摸清真实情况。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见到尔朱彦伯后开口便说:“天何言哉!”十二年的哑巴说了话,彦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