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6812700000037

第37章 在高与低之间走好人生路(4)

不巧,已经过了营业时间。总理就让警卫人员高振普进去先看看,问问还卖不卖饭。高振普走进饭店,看到没有顾客吃饭,只是饭店的服务人员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高振普问一位服务员还有没有饭吃,一位年纪较大的师傅对他说:“有几位?先进来坐下再说。”高振普刚要转身去请总理,就听有人喊:“总理来了,总理来了!”周总理进了饭店,大家抢着与总理拉手,饭店的负责同志请总理上楼,周总理对他们说:“很久没来你们这里了,今天我带几个人一起来吃顿饭。他们都是从北京来的,有的没到过你们饭庄。”其中的一位负责人说:“欢迎,欢迎。请总理和同志们先坐下等一等,我们马上备饭。”周总理问:“有什么菜?”他回答说:“有西湖醋鱼,叫花子鸡没有了,现在做来不及。”周总理和蔼地说:“有醋鱼就可以了,这是你们的名菜,再配两个菜就行了,不要搞多了。我们就这几个人,搞多了,吃不完,浪费。”饭菜很快上来了,周总理一边吃一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述他过去来饭店的情景。当吃到西湖醋鱼时,饭店负责人问总理味道怎么样,总理称赞道:“这种做法很好,味道鲜美。”接着,总理询问了西湖的水质情况,他一再强调,要保持西湖水质的清洁,保住这西湖醋鱼的美味名声。

吃过饭,高振普去结账,回来后周总理问他付了多少钱,他拿着发票对总理说:“10元1毛。”周总理说:“太少了,这样他们会赔光的,再去加钱。”可饭店的负责人推辞不再收钱。

周总理说:“你不收钱,我就不走了。”于是饭店又收下10元钱。周总理看到高振普拿着第二次付款的发票,才起身下楼。高振普小声问一位服务员,其他客人吃这一餐饭,需要付多少钱。服务员回答要30元左右。

在回住所的车上,周总理批评道:“他们这种做法不好,应当按照实际价格收费。看上去他们是对我们好,实际是帮倒忙,这种风气什么时候才能改呀。我看付了20元钱也不一定够。”于是高振普就把了解到的实际价格告诉了总理,周总理听后,严肃地说:“你告诉他们,以后不准这样做,你再去补交他们钱。”因为下午还有别的事情,高振普没能去饭庄补钱,就把10元钱交给了省接待处的同志,请他们转交。

不久,高振普收到了“楼外楼”饭庄寄来的信。信中叙说了接待周总理的愉快心情,特别是总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处理这件事的认真态度,他们深受教育。随信还附了一张当时做菜的用料清单和价格表,全部费用为19元多一些,再加上加工费,3O元足够了。高振普拿着这封信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笑着说:“这就对了,不能搞特殊。”周总理没有一点“老爷”的架子,走到哪都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称赞。

从******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低调做人与高标处世的完美结合。凡是尽心尽力于这种结合者,其人生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人生天地必然恢宏而壮丽。

4.由低而高是成功处世的二元方程

大凡低调做人者,往往都是高标处世的典范;大凡高标处世者,往往都是低调做人的大师。既能高标处世,又能低调做人,其成功也就有了充分而可靠的保障,二者的有机组合当为人生最完美的方程式。

放下身段更能提高身价

对于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来说,放下身段能和大家一样平和相处,非但不失身份,反而更能引起大家对你的尊重。比如说公司的上司或老板经常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经常与员工在一起,在员工食堂就餐,就更能使员工实心实意地追随,更愿意听老板的指挥。

帕尔梅首相在瑞典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领导人。他虽贵为政府首相,但仍住在平民公寓里。他生活十分简朴、平易近人,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帕尔梅的信条是:“我是人民的一员。”除了正式出访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帕尔梅去国内外参加会议、访问、视察和私人活动,一向很少带随行人员和保卫人员。只是在参加重要国务活动时,才乘坐防弹汽车,并有两名警察保护。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人们发现他竟独自一人乘出租车去机场。1984年3月,他去维也纳参加奥地利社会党代表大会,也是独自前往的。当他走入会场,没有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在插有瑞典国旗的座位上坐下来,人们才发现他,都啧啧称赞不已。

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是帕尔梅为人的重要特点。帕尔梅从家到首相府,每天都坚持步行,在这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里,他不时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有时甚至与同路人闲聊几句。帕尔梅同他周围的人关系处得都很好。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别人,毫无高贵者的派头;帕尔梅一家经常到法罗岛去度假,和那里的居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那里的人都将他看做朋友。他常常独自骑车闲逛,铡草打水,劈柴生火,帮助房东干些杂活,彼此之间亲如家人。

帕尔梅喜欢独自微服私访,去学校、商店、厂矿等地,找学生、店员、工人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他从没首相的架子,他谈吐文雅、态度诚恳,从没有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深得瑞典人民的爱戴。

帕尔梅平易近人,他同许多普通人通过信件建立了友谊。他在位时平均每年收到1.5万多封来信;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为此他专门雇用了4名工作人员及时拆阅、处理和答复,做到来者皆阅,来者均复。对于助手起草的回信,他要亲自过目,然后才能签发。这一切都使他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日益高大,不像许多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可望而不可及。帕尔梅首相府的大门永远向广大人民开放,永远是人民的服务处。在瑞典人民的心目中,帕尔梅是首相,又是平民,是领导人,又是兄弟,朋友,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放下身段,决不会使高贵者变得卑微,相反,倒更能增强人们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众这块沃土之中,哪能不根深叶茂,令人敬重!

低基调做人源于高标准立世

我们强调低调做人,决不是要人低标准做人,要知道,不论身处哪一个社会层面,都可以成为高标处世的典范。

伊丽莎白二世刚继承王位时,所遇到的第一位英国首相便是年近8旬的邱吉尔首相。邱吉尔自己曾经担心和女王能否合作得很好,在首相眼里,女王还是个毛孩子。然而,经过几次会面和交谈之后,邱吉尔彻底改变了态度,因为他发现,这位年轻的女王不仅懂政治,而且分析问题也相当透彻。邱吉尔不止一次地赞叹道:“一个多么迷人,多么聪慧的少妇啊!”女王每一次和首相会面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王听得非常认真。女王在听首相的汇报时,大多数情况下不轻易用语言表示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将自己的某些想法、建议强加给首相、强加给政府。伊丽莎白二世有着非凡的自制力,她对自己的感情的控制能力是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的。她自幼养成的这种低调而内向的性格,使她在几十年女王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的作风。

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一国之主,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但她却喜欢朴素和自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女王的衣着上,还表现在女王对生活的追求上。当有人问她喜欢哪一种人的生活时,女王回答:“一个住在乡间,拥有很多马和狗的妇人。”正因如此,女王常常穿上厚厚的棉袜和结实耐用,但并不时髦的鞋子在田野、乡间跋涉。在繁忙的工作、政务之余,女王经常去打猎、钓鱼,追求她所喜爱的乐趣。

女王对普通人的平常生活的向往,有时似乎不被人理解,但女王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却非同寻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女王保持着自己国家的尊严和王室特有的高贵,而许多场合,女王的日常生活与那些普普通通的英国家庭妇女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一次,一个人看到女王在厨房亲自动手剁肉时,完全惊呆了,竟然不知道如何称呼女王才好。因为在这个人的心目中,“神圣”的女王还用得着亲自到厨房动手剁肉吗?女王经常以普通人的心态对待生活、投入生活,普通人所有的一切,在女王身上都有体现。

王室的生活是富有的、豪华的,甚至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女王自己拥有的特制的豪华衣服可以装满5个房间,但她除了必要的场合之外,都是穿已经有了点磨损的衣服:一件旧了的夹克衫,一条斜纹软呢裙,一双普普通通的靴子。

1948年,当女王的长子查尔斯王子诞生后,人们发现,小王子所用的吊床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旧吊床;而这位王子所用的婴儿车也是旧的,是王子母亲和姨母玛格丽特公主小时候用过的旧婴儿车。女王是当今英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政府的各级官员、首相都是她的仆人,但女王除了用得体的行为证明王室的尊严外,都是低姿态地与人民保持平和的关系,其结果,她更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女王曾说过:如果什么时候,英国人民不需要国王了,我们会悄悄离开。然而,尽管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英国人民还从心里需要“国王”。

跻足山顶上,依旧尘世间

给自己的事业设定一个更高的标准,然后摸爬滚打,全力以赴,待到功成名就,是否就完事大吉了呢?没有,还有一个回归低调做人的过程。既能高标处世,又能低调做人,才能真正算得上圆满的人生。一个人不管爬得多高,也依然不能脱离尘世,也依然饱食人间烟火。所以,即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成就,也依然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常人。

香港的陈清伟先生写了一本很生动的《成龙及他的电影》。他说:“在数十年前,大家都讲书香世家,讲富贵世家,以成龙这样的出身,在那个年代,肯定不容易被接受。但今日完全不同了,低微出身,力攀高位,正是现代都市的美梦。成龙就圆了这样一个成功梦。”正如中国哲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成龙的成功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

成龙原名陈港生,因为他是在香港出生的。他父亲是香港法国领事馆的低层职员,因为转到澳洲的美国领事馆工作,不能带小孩子一起去,成龙6岁多就被送到京剧泰斗于占元处寄宿学艺。成龙7岁时,父亲到了澳大利亚;一年多后,母亲也到了异邦,每两年才回港一次,留下成龙一个小孩子在香港自求“生存之道”,由此成龙走上了自主的道路。

根据成龙回忆,他跟随于师傅学艺的时候,60来个小朋友挤在一起食宿,共同使用一个洗手间;他们是不刷牙的,因为没有时间;穿鞋一个星期也不脱下来,恶臭难当;每个孩子头上都长满了癞痢疮;他们好像孤儿一般,每隔若干时间就排队去领取红十字会分发的那些米、奶粉等救济品。这班小学徒,每天清晨5时起来,一直练到半夜12点。因为太累了,要争取睡眠时间,所以不刷牙,也不脱鞋脱袜。5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一个成长中的小孩着实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成龙练压腿时,就架着腿打瞌睡;人家念书的时候,他就坐在教室后面睡觉。

童年让成龙受到了许多锻炼。

于师傅是位“严师”,时时打“高徒”,每个都打,天天都打,只有过年过节时才稍微“收手”。成龙与他的师兄弟洪金宝、元彪等人,时常在街上闯祸打人。因为他们刮光头,被很多人视为不吉利,语出挑衅并向他们掷石头。这正好让这一班“光头仔”有一个发泄愤怒的机会,于是,他们会一窝蜂地拥过去将“挑衅者”打得头破血流。

为了替师傅赚钱,成龙等人在邱德根经营的荔园游乐场表演,一做就是数年,1年365天,天天不停。17岁,成龙正式满师。他曾说过:“刚满师时,在潜意识中对父母有点不高兴,他们为什么到澳洲去了不理我?其他师兄弟,每个星期,至少也在两个星期内,就有家人来探访,带他们出去,而我则没有。”这种潜意识的怨恨感、被遗弃感,会令一个普通人产生自卑而终生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自怜自悯,怨天尤人,但成龙没有这样。相反,他的成名,是由于他《醉拳》系列影片中那些“童年往事”式的辛酸练功场面触发起观众的投入感,激发起观众高昂的“斗志”。成龙由此走上了自创和挑战自我的道路。

成龙辛酸的童年至少年期,他的父母、师傅,都可以说是生命交给他的“酸柠檬”。但他不埋怨,他那苦中寻乐的性格令他“戏剧人生”般地发挥创作力,在《笑拳怪招》、《师弟出刀》等影片里,将痛苦的童年戏剧化为受恶人欺侮,苛刻的师傅演变为老顽童式的恩师——-他将“酸柠檬”精心制成为可口的“柠檬汁”,使他平地一声雷,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受欢迎的武打明星。

陈港生之所以“成龙”,是因为他不为童年背景所挫,不受少年艰苦所折,自我奋发,不知不觉之间,替自己塑造了一个“自我创造”的性格。

希尔博士说:“勇气就是跳离恐惧那一步。”对成龙来说,他凭着勇气跳离了不知多少恐惧,拍出那些脍炙人口的高难度动作镜头;他屡次受伤,仍然坚持冒险向死神挑战,树立起独一无二的风格,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龙的影片,是激发勇气斗志的娱乐片,也是现身说法,教人发挥潜力,克服“不可能”障碍的教材。

成龙说:“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己。”他又说:“这是我的人生,拍戏要拍得最好……吃饭也要弄得最好,这样社会才有进步。以前认为自己是明星,骄傲过,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可一世。慢慢的,我开始感到自己还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而已。”成龙已经完成了由高标向低调的转化回归。

真正有身份、有地位、有成就的人,因为站在了人生的高处,其境界自然比常人更高一些。他们将高标处世与低调做人合二为一,水乳交融,为后来者提供了良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