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6812700000006

第6章 低调做人的印象特征(3)

另外,恼怒易发火也容易伤身。人在极度愤怒时,恶劣情绪会导致使人体内分泌发生剧烈变化,产生大量的荷尔蒙或其他化学物,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哈力斯特在华盛顿心理实验室作过一个实验,用玻璃管插入冰水中,试验者向管口呼出之气遇冰会凝集于玻璃管中。心理正常者呼出的凝集液透明无色无毒,而暴怒者的凝集液中含有毒素,呼出一小时的凝集液可毒死多人。

恼怒易发火也容易树敌。

不要轻率动怒,置自己或别人于不顾。记住,你反驳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对你不满。

如果你是一个易于愤怒却不善于控制的人,建议你不妨设立一本愤怒日记,记下你每天的发怒情况,并在每周作一个小结。这会使你认识到:什么事情经常引起你的愤怒,了解处理愤怒的合适方法,从而使你逐渐学会正确地疏导自己的愤怒。

与世无争实为与世大争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话的意思是说谦让的美德。它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独食,要拿一部分与人分享。如果你经常这样想,经常这么做,那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所谓谦让的美德也绝非一味地让步,要知道,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时候你是让了一步,退了一步,但这可能就是你的进步。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凡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在你跳入职业生活的第一天,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你必须时时请教别人,这时候,如果你的态度不够虚心,不够耐心,就容易受到别人的白眼,或是很不到客气的待遇。如果不经心,犯了一点错误,更容易招致不满的批评。这时候,如果你火气太大,或者自命不凡,一定对于这些现象难以忍耐,因而破坏了同事的关系,同时也就会使自己的工作更不顺手。

如果犯了错误,只有坦白地承认,并且立即用心加以纠正,即使偶尔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不要斤斤计较,要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对你不客气的人,可能在初来时,也被别人欺负过,只要自己将来不学他的样,不对新来的同事采取不客气的态度就行了。

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先去熟悉工作,先去熟悉环境,其他的事情,暂时可忍就忍,对工作和环境熟悉了之后,就没有那么容易受人欺负、受到愚弄了。

假如有别的同事把一引起本来不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你尽量地把它做好。第一,反正你在办公时间总要做事的,只要是公事,只要不妨碍你自己份内的工作,就不分彼此一律照样做。第二,把这些工作当成一种学习的机会,多学会一种工作,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会有好处的。第三,这是跟同事接近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倘若某同事把自己应做的工作交给你,如替他做一个表格或发一个函件,如果你很乐意地接受下来,并很认真地替他做好,这样彼此都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你大可不必在开始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事就使自己和别人都弄得不愉快,以至妨碍了以后的相处。

再者,对同事要待之以礼,一般的公司都以金字塔型的组织形态,来表明上下的职责和分配工作的范围。但是在我国有点特别,就是年纪的大小之分;不论其职务是什么,年纪较轻的人,一定要尊敬年纪较长的人。

尤其在历史较久的公司,往往有元老级同事,元老的资格是不容易得到的,他工作的年限长,所任的职务高,在公司中始终是重心所寄托的人物。元老的工作经验比他人丰富,在这个公司中,他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一切过程,他知之最详,往事历历,如数家珍,某事如何成,某事如何败,此中曲折无不明晰,而一种事业的演变,及如何演变成功以至有现在的局面,自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以后的形势如此,不难于演变中得其梗概。元老不但是一部活的历史,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南针。

假如你想到某种地方,想对某种事有所改进,谁知你所提出的方案,正是他从前实施过的,行不通的理由何在,也惟有元老能够根据经验做出分析和解说,虽然他主张比较缓和,而他稳健、老成持重,自有他的特点。基于这种特点,即使你的学历比元老高出汗出,且军富力层但你也要变下腰来。你对于元老的指示,要表示诚敬的接受,使元老对你产生好印象,然后你才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书本上所读不到的,如果要亲自去摸索,也须时日。

此外,你在一个公司工作久了,总不免和同事们有了私人来往,发生私人间感情,也会有些私人间的纠纷与嫌怨。于是,你很容易陷于这样的境地:对于你所不喜欢的人,在公事上也不跟他好好地合作,甚至还故意和他为难。相反地,对于你时常来往而有感情的同事,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好友,因而就在公事上,也给他们许多“方便”。即使在公事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你也不加纠正,甚至还替他隐瞒。

应该说这两种作法在外事技巧上都是不合适的,具有操作是对于一个同事,如果私下里有什么不愉快的冲突,无论是多么不喜欢这样的人,但在工作上,我们还应竭力和他保持良好的关系,绝不在工作上故意和他为难。相反的,要在公事上关心他、帮助他,有什么困难,设法帮他,诚恳地、和谐地替他解决,同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如果你能在工作上,做到绝对地认真负责;对各种业务非常熟悉、老练;对同事做到诚恳和善,同心协力,对下属谦逊,和善如果你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就可以说是已经站稳了脚根了。

这样,你在公司里,在同事间,就已经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威信。人人都知道你很负责、能干,对同事很好,人人信任你,尊重你。即使有人想说你的坏话,造你的谣言,损害你的名誉,人家也不相信他,反而会支持你、同情你,孤立那些无事生非、别有用心的人。

日久天长,许多同事都团结在你的周围,有工作找你计划,有困难找你商量,有什么纠纷也找你调解,有什么有关公共福利的事情也会推选你出来负责,你在公司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固。

4.不满不溢谓之低调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里,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呻吟语》中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把心满气盛、卖弄才华视为待人处世的大忌。

月盈则亏,人满则缺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他讲话别人都不愿意听,为什么?因为他的表现狂妄,令人不舒服,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失掉了在他人心中的威信。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时,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自卑感,由羡慕而生嫉妒。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多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或许你会说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压抑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其实不然,这里所讲的收敛恰恰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现实生活中,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的人大有人在,但他们最终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锐气殆尽,甚至一事无成。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但不要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锋芒毕露,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跟他对一次话,便会有受到一次奚落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他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誓言,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不仅奠定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广受各国人民的敬仰。

你要是比别人多一些本事,不一定要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旁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从另一方面讲,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不会认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你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必须学会谦虚,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受到欢迎。对此,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一点点碘——-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卡耐基的论述无非是在向我们提出一种警示:即使是有点本事的人,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只不过是他比别人更幸运一点而已。与人合作交往还是平和一些,放低一些调门为好。

自觉无知胜有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长处。你知道的越多,就应该越谦虚,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知道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传说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拜,看到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

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了。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欹器装满水就如同骄傲自满的人那样容易倾倒。因此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也如同苏格拉底一样,声称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一次,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过谦虚了?”笛卡儿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对,对,你的解释真是绝妙!”问话者连连点头称是,赞服这位学问家的高见。

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你觉得这奇怪吗?一点儿不奇怪,笛卡儿的比喻十分形象。知识多者,在于他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也就是知道自己无知。而无知者,在于他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无知呢?

人类世界浩瀚几千年的文明史,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比之下就如同沙漠里的一粒沙。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无所不知。只有愚蠢的人才会那样妄自尊大、自鸣得意。

莫里斯·斯威策说过:“骄傲自大的人喜欢依附他的人或馅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丰收的稻子总是弯腰向着大地。无论在任何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评价得多么高,你永远都要清醒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