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告诉我一件他们小区发生的事情,是关于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的:
孩子叫董艾,刚刚七岁,他天生聪明,就是有些淘气过度。
有一次,董艾和小区里的小伙伴玩捉迷藏,一下撞倒了小区门口的一个水果摊。立刻,水果滚了一地,还摔坏了许多。小贩当然不乐意,于是找到董艾的妈妈秦菲,让她包赔损失。秦菲十分干脆,让小贩算好多少钱,然后做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她说,事情是董艾引起的,所以责任得让董艾自己来承担,让他每天放学后去给小贩帮忙,直到赚够赔偿的钱为止。
结果,董艾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小区门口帮助小贩卖水果,才赔上了小贩的损失。而在这一星期里,好多小伙伴走过小区门口时,都暗暗笑话董艾是“超级小水果贩”;许多大人也对董艾指指戳戳地议论,纷纷谴责这位“不近情理”的母亲。
是呀,不就是几十元钱嘛,值得让孩子如此辛苦还丢人现眼吗?许多人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私下打听:董艾的母亲是不是后妈?
这位母亲的行为貌似很不靠谱,但细细思忖,却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在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其实也让孩子体验了一下生活,让他明白做小生意的不容易。这就是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高明之处。看似残酷、不近情理,其实是一个做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现在的许多孩子,大多生活在富足而温暖的家庭,家长给予他们所能给的一切,看似很幸福、很温暖、很富足,但其实,他们是最苍白的一代。他们缺乏锻炼,缺乏磨砺,更缺乏爱心。许多家长,都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许多家长只是片面地把优秀理解成为只要学习好,就能搞定一切。因此,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给孩子请家教,送孩子进补习班,甚至有些孩子在一个暑假里,竟然进了四五个补习班。这些孩子像走马灯一样去接受各种知识的教育,却从没有哪一个学习班是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进行一次“做人”的教育。
看似是关爱孩子的一生,但却把孩子拴在一条永远也跑不到头的学习战车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把孩子从人生起步开始就搞得疲惫不堪,难道这是爱?事实上,在忽略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同时,孩子的折辱教育更是奇缺。
像董艾的母亲,在教育上应该算是一位智者,至少,她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责任。这样的孩子,责任心会陪伴着他走过一生。而孩子从小没有被太多的宠爱包围,他就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存在,不会那么自高自大地以自我为中心。
那些生长在山上的小树,或者野外的丛林,它们没有被人为地专门培育,经常遭受风吹雨打,但它们的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即使把根扎在没有土壤、没有水分的岩石缝中,也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些树木,生命力顽强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照顾它们,没有人去关爱它们,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它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反倒磨炼出了超出园林中其他同类的生存能力。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风吹雨打、雪打霜侵,其实是一种最厚重的爱。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爱,才让它们的生命力格外顽强,才使它们得到更多的锻炼。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样的生命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坚强得能抗得住各种打击和折磨?但只给孩子温暖和富足,不让他们体验折辱,那他们就永远像园林中的树木和花草。孩子就如一棵柔嫩的小苗,需要温暖的阳光、细柔的轻风,同样,他们也需要磨炼他们意志的困境和磨难。
看一个孩子优秀与否,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许多离家求学的大学生,在假期回到家里,带给父母的不是久别的思念,也不是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些父母喜欢吃的食品或者小礼物,他们带回来的是大包小包待洗的衣服。看到自己辛苦养育了那么多年的孩子这样对待自己,相信哪个父母的心里也不会有幸福、甜蜜的感觉,但这是谁的错?作为父母,是不是该好好地反思一下呢?
一个孩子若没有优秀的素质,说重了其实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存在着某些缺陷的“病态人”。而造成孩子们病态的原因之一,正是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疏忽了“折辱”教育。只有太过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生存之本的东西,结果就本末倒置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本节的开始。后来,我还无意间看到了董艾和他的妈妈。董艾和她的妈妈秦菲一起,被邀请到电视台做一期儿童节目。参加这期节目的孩子很多,只有董艾脱颖而出,各方面的才能都远远超出了其他小朋友。
主持人问秦菲是如何教育出这么一位优秀的儿子,秦菲的母亲语出惊人:“在情感上,他是我最亲近的人,但在教育上,我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
此语一出,全场哗然。秦菲接着说:“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缺‘爱’的孩子,父母给予得太多了,当爱成了泛滥时,其实是一种严重的欠缺。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给予。可当被给予得太多的时候,孩子就只变成由别人摆布的木偶。我的孩子,在他没有能力挣钱养家的时候,我提供给他住、吃、穿。但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须得他自己来做。”
虽然人们对董艾母亲的教育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但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母亲,因为在她看似残酷的教育后面,是一位母亲最深厚的温情和爱。
让孩子学会摔倒后自己爬起来
案例:
郑新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和妻子程燕一起打理公司。因为忙,八岁的儿子郑帅就让爷爷奶奶全权照看。优越的家庭条件,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孩子,那真是宠爱得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说一,爷爷、奶奶绝不说二;孩子说自己饿了,就是深更半夜,老人家也赶快从床上爬起来给孙子整吃的,尽一切能力满足孙子的愿望。两位老人觉得,这样做才算对得起一直忙于工作的儿子和媳妇。
一次,母亲生日,郑新和妻子特地从公司赶回家给母亲过生日。看到父母回来了,儿子郑帅不管爸爸才刚刚到家,就要爸爸去给自己买一只百富马足球。郑新刚刚到家,劳累不说,也不能丢下满屋子的客人去满足儿子的心愿。他便对儿子说:“乖儿子,等下午吧。”没想到,郑新的话音还没落,儿子就突然大发脾气,蹦跳着发飙,指着郑新的鼻子哭叫:“你不是我的亲爸爸,你不是我的亲爸爸。”哭叫中,他还把刚摆上餐桌的菜给打翻在地。郑新看看满屋子的客人,又尴尬又生气,揪住儿子就是一顿痛打。于是,大人叫,小孩哭,好好的一个生日宴会,让一对父子冤家搅了局。
其实,郑帅的问题和现在许多小朋友的问题一样,骄傲狂妄、目无尊长。但要把这些现象归咎于孩子,那更是家长们的失误。因为孩子出现现在这种状况,完全是家长教育失败的结果。因为工作忙,不能亲自照顾孩子,总觉得欠了孩子许多东西,就免不了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些补偿。于是,家长就用钱和礼物来不断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想要什么,哪怕再难,也要想方设法给孩子。这样长久下去,当然会让孩子养成骄横无礼、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因此,亲情欠缺,就用金钱来弥补,是最不应该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孩子正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长久的亲情冷漠会让孩子在亲情关爱方面出现心理偏差;如果再在物质上毫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我要,就能得到。他从没有品尝过被拒绝的挫败滋味,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挫败”这个概念。所以,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困境,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去积极思考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实际困难;相反,却会用歇斯底里的言行,或者偏激的行为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长此下去,孩子的心理就会向畸形发展,严重影响孩子走上社会的各种应变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点击网上每天的新闻,有关富家孩子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什么富二代街头装扮乞丐寻刺激、富二代为寻开心撒钱玩、年轻恋人街头开车互撞只为寻开心……这些人都很富有,但他们怪异的举止却让人们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这些都充分说明,再多的物质关爱其实都抵不了亲情关爱教育。只有在亲情关爱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才会健康,人格才会健全。
挫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修炼
现在的孩子,大多一出生就被父母千娇万宠地宠着。父母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委屈。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富足,在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上,很多父母是有求必应,甚至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
这样做不但会扼杀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不知道现实生活的复杂和艰辛。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离开父母的庇护后,他们接触的陌生东西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困惑、缠绕,就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和解决。折辱教育,正是让孩子学会应对困难和绝境的一种心理训练。
常言道:温室里的花卉经不得风吹雨打,提倡折辱教育,就是适时地让孩子走出“温室”。
折辱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
折辱训练,可以让孩子明白事理,学会理解和尊重。
折辱训练,可以让孩子明白生存的艰辛,学会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然而,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折辱。因为生活的富足,父母总是想着自己从前受过的种种苦难再也不能出现在孩子身上,所以,尽可能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愿望。其实,这样做恰恰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