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6862800000044

第44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6)

三、夹景——屏蔽次要景观,突出主体景观

夹景是为了突出主体景观,视线左右两侧的较平淡的景观,往往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只留下中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远景,使主体风景点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映入游人的视线,这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主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夹景能起障丑显美、突出重点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园林景观的互相映衬

在园林游览中,当登上亭、台、楼、阁、榭时,可观赏对面的堂、山、桥、树,同时在堂、山、桥、树等处又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对景。

当两个景致遥遥相对,相隔一定空间时,对景的手法可使游人分别站在两处,均可观赏到对方景色。使园内景物之间的互相呼应与联系,这是平面构景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应用较多的造园方法。因为中国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局在全园的主要部位,由于水的反射和倒映,于是环水的景致往往形成彼此的对景,岸边的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与水面互相辉映,水面倒影与岸上景色虚实结合构成的自然美景,就是对景手法的运用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观构成规律,环水布景,形成丰富而不显拥挤的景致环境。

当然,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目的是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如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也是叹为观止,这一仰一俯,足见造园者的独具匠心。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景不像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构成景观要遵循自然,往往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形成对景的距离要适当,太近给人局促、僵硬、不自然的感觉;太远由于视力所限,往往达不到观景的效果。

五、框景——园林美丽的画框

框景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真实的自然风景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进入画境。在远景视线中,容易使游人产生美好的错觉,把框外的自然风景视为挂在墙上的一幅风景画。

框景属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框景使种种景物构成一幅幅天然图画,通过框景可以优化审美对象,把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如上海豫园三穗堂与仰山堂之间有一瓶形门,门外的花木却巧妙地成了瓶的装饰,这种构思常使人拍案叫绝。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最典型的佳作,透过一门可观扬州标志性景观五亭桥,“一门留景五亭桥”,凡到此的游客均要摄影留念,同时还可尽收白塔于另一门之中。

六、漏景——墙内开花墙外香

漏景是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中国园林中,在围墙、廊壁的侧墙上,常常通过各种造型的花窗、漏窗、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呈现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的景观。漏景作为一种构景手段,往往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花窗或花棱窗,如墙中空窗(不装窗扇的窗,但各有其形)、漏窗(窗洞中镶嵌各式窗格、窗花),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透漏进来的景物时隐时现,千变万化,触目动心,引人入胜。这样,漏景可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视觉的有限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漏景手法的使用对窗的要求甚高,这些窗型别致,富有民族气息,窗户通常在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漏窗不安装玻璃,而是雕刻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者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鹿、鹤、兔等动物。

七、借景——巧妙利用园外景色,构成丰富景观

(一)借景手段的作用

借景,就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巧妙地收进园内游客的视野中来,与园内的景物融为一体,让游客的观赏能任意流动与收放。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这种封闭的空间如果不加以掩饰和突破,就会使人产生狭小的感觉,从而降低景观的美感。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须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客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借景这一构景手段就恰到好处地解决这一困扰,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借”来的景观,只要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就能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把园外的佳景通过门窗或其他途径引人园内,使之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所以借景意味着园林景象外延。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园内空间,打破了园内空间的局限,而且非常巧妙地把建筑物同周围的自然环境沟通、协调起来,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感受。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如北京颐和园就处处展现着借景的生花妙笔,如游人由颐和园东宫门进入,出仁寿殿沿玉澜堂四合院东南侧小路南行,此时有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远借西山群峰和玉泉山“玉峰塔”,与昆明湖组成美丽的湖光山色,宛如天然的巨幅图画。

(二)借景的类别

借景不受空间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有远借、近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总之,凡是能触情动人的景观、景物、景色、景致,都可以“借”,甚至可以全方位借景,全时令借景。可借的因素有山水、日月、云雾、雨雪,还有飞禽、游鱼,甚至风声、雨声、涛声、钟声……近借、邻借一般通过漏窗和园墙来进行;远借则可借园外高大的物体(山或塔);应时而借的景物则是应时的特定景色,如春观蜂蝶飞舞、秋观霜叶红紫、雨听雨打芭蕉……

(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如“门泊东吴万里船”。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三)借景方法

(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四)借景内容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蝶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等。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常用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锡寄畅园借景中锡山和惠山,只用了三分人工就获得了十分效果,小园变成了大园。苏州园林借景条件较差,但也不放过可借的景观,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可算是生花之笔。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八、移景——可以“移动”的园林景观

移景是园林构景中的一种仿建手法,移景和复制不一样,由于园林总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只能用写意的手法,使其在“神似而未必形似之间”。

移景以皇家园林最为突出,颐和园、圆明园内有很多景色是移植而来的。如谐趣园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江南名园——寄畅园建造的,原名惠山园。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无锡的寄畅园精致、玲珑、秀美。而移景的谐趣园也不大,园子内主要就是一个池子,夏天有荷花,周边长廊环绕,池子上有曲桥相连,建有几座凉亭,附近堆积有江南的假山石,当然,还有几个厅堂。在颐和园中,谐趣园也算闹中取静的江南一景。再如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该桥是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构景中,还有障景、点景两大手法。其中障景就是园林中起到屏障作用的景观。为了满足园林主人各方面的行为需求,园中难免有不雅的场所或器物,为不使之影响全园的景致,往往在其前方造一景观将其遮挡住。这一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称为障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最讲究含蓄,给人以曲折多变、繁复多姿的感觉,所以古典园林中的主要风景总是处理得隐而不露。进入园林大门,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或是山石参差、藤萝掩映,或是曲径回廊、深造莫测。但沿径走去,行不多远,前面就豁然开朗,气象万千,别有天地,这一隐一显,增加了园景的层次,给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从而激发观者的游兴。另外,我国园林还常通过障景等手法,把园内划分为若干景区,使游客在游览线路上依次观赏到各种迥异的由山水、建筑和花木所组合的景观特色,起到曲折含蓄、步移景异、引人入胜、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世界四大园林流派是___、___、___和___。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的象征性园景是___。

2.中国皇家园林主要有___、___、___等。

3.组成中国园林的基本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用于游览赏景的有:楼___、___、___、___、___、轩、榭、舫等。

二、名词

囿与苑,叠山,太湖石,对景。

三、问答题

1.简述中式园林和西式园林的造景理念和园林特色。

2.简述中国园林中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风格。

3.中国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中国园林植物配置中常用的植物:梅、兰、竹、菊、柳、荷的象征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