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亚健康评估与干预
6870200000006

第6章 干预亚健康——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健康的重要性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关键?健康由4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15%,环境——17%,医疗——8%,个人生活方式——60%。如此看来,健康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合理膳食约占13%,心理平衡约占30%,其他因素约占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占了健康中很大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说,如果人体处于“平衡状态”,人的健康状况通常良好。可是紧张性刺激能破坏这种“平衡”。长期处于心理方面的紧张性刺激下很容易生病,如果这种状态在长时间内都不能得到改善,免疫系统最终会“举手投降”,人们的身体防线将彻底崩溃。因此,心态不良,抵抗力就会下降。一旦心理出现了问题,轻则会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重则可诱发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还会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力,引发癌症等恶性疾病出现;而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关键也在于人本身心理健康的水准,只有那些心胸开阔、心态平和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与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维持心理平衡即中医所谓调摄情志的方法。情志即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

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情绪的变化,能影响脏腑的功能,平时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客观对待周围事物的变化,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黄帝内经》提倡“恬淡虚无,志闲少欲”。人一旦遇到强烈的外界刺激,超出心理可承受的能力,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健康长寿多与开朗乐观为伴,忧郁烦恼总与病夫相随。美国某医院对45名医科大学毕业生观察30年发现,凡喜怒无常、沉湎在个人情感中的人,有77.3%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和情感失调等症。还有调查则证实,80岁以上的老年长寿者中有96%是笑口常开、心态良好的。“五志伤五脏”。也就是《素问》所言:“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怒伤肝——中医说肝气宜调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发怒时,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人们常感到面红目赤、胁下痛、胀闷不舒,或是没胃口,或是突如其来的腹痛腹泻,甚则吐血、晕倒昏厥。妇女时常压抑情绪、闷闷不乐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中医所说“肝气横逆乘克脾土”。

现代研究认为,人经常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会引起胃肠功能混乱或是消化性溃疡,生活中也常见因暴怒引发血压升高而出现中风或诱发心肌梗死而猝死的。《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因此,“戒怒”对健康有益。

喜伤心——平时也时有耳闻心脏病患者在突来的狂喜的情况下,而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乡试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不识人。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精神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使心神失常。

思伤脾——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如果思虑劳神过度,也会损伤脾气。还会产生诸如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大多与过分思虑用脑过度有关。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百病随之而起。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周遭的事情,应随遇而安。

忧伤肺——过度忧愁悲忧的情绪,则不仅损伤肺气,也影响食欲。传说战国时期的伍子胥,由于被楚王派兵追杀,仓皇逃命。一到了文昭关,门卫森严,无法混出去。这时,他饥累忧惧,穷愁交加,一夜之间竟然须发皆白,就是因为过分忧愁所致。《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年纪轻轻的就经常咯血。《灵枢》曰:“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恐伤肾——恐则气下,恐为肾志,过度恐惧则损伤肾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下肢瘫软无力或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这是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

要懂得运用理性与智慧控制情绪。愤怒时要控制,以宽容心对待;过喜时要收敛,以平常心对看待;悲伤时要转移情绪,忧伤时要学会释放,惊慌时要镇定,凡事都应冷静,处之泰然,如此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帮助我们远离亚健康状态。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如果以平和心态看待人生,用平和心境对待世界,积极而不消极,乐观而不悲观。在这样的心态下,人体能把全身各系统、各层次、各方面的免疫力、抵抗力充分地调动整合起来,形成极为强大的对付各种细菌、病毒、癌细胞的综合抵抗力,全身生理功能稳定,疾病就不会发生,如果发生了也能很快恢复。

那么,如何保持一颗健康平和的心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一个心境随遇而安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太完美的追求,但这种人的长处在于永远满足,永远快乐。不管是身居陋室,还是恰逢重大变故,只要善于适应环境,在“劣势”中发现“优势”,把一些“短处”当作“长处”对待,从事物的一面想到事物的另一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说:“人生的快乐,完全是在于人的心理。只要你认为自己是愉快的,那就一定会愉快起来。寻求人生快乐的惟一之道就是如此。”

一、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反映心态平衡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头时,也能把心理上的重担卸掉,使心态轻松自如。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十之八九,所以着名学者吴阶平教授告诫我们要想得开,并学会以理智克制感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都是开阔心胸的表现。

二、自己创造快乐

快乐并不是放在餐桌上一块可人人享受的蛋糕。任何快乐都需要我们细心地经营,慢慢地创造。快乐,就沉淀在我们内心深处,堆积在远山近水之间;生命的律动会让我们不停息地打造快乐。获得快乐要靠我们的行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为快乐加分。

安排活动:不开心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呆呆地坐着,可以安排一些活动来分散注意力,如散步、逛街、做点家务事等。

呼吸新鲜空气:把肺中的废气尽量呼出,然后大口地吸入清新的空气,默念“感觉真是好极了”。

听音乐:闭上眼睛,放飞自己的心灵去触摸音乐的灵魂,放松,放松……

欣赏风景:欣赏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关系,自然界没有失去什么,而我们的心里却盛满了收获。

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快乐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总是得到乘法的结果,一个人的快乐与他人分享时,这种快乐就放大了。

开放式的交流:当我们敞开心扉,不设防地与人交流时,才能真正获得彼此理解的体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

看看电影:英国心理专家认为使观众如痴如醉的电影剧情可以治疗一直隐藏在心底的创伤,可以令不愿说出的人尽诉心中情,从而一吐为快。

三、积极思维,乐观态度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刚好相反。纳粹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们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做一项工作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四、稳定情绪,培养耐心

稳定的情绪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人类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烦恼,那么要怎样才能使我们有稳定的情绪呢?一位师父率领众弟子经过一片树林,这一天非常热,每个人都觉得口渴。于是师父告诉一个弟子:“去我们刚才经过的一条小溪,取一些水来。”这个弟子回去后发现那条小溪非常小,人经过后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于是他回去说:“那水已变得很脏了,不能喝。继续走吧,前面有一条大河,到那里我再取水。”弟子愁眉苦脸地望着师父,希望师父能谅解他。可是师父说:“不,你回到小溪那里。”弟子只好又回去取水。不一会,弟子又回来了,“师父,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坚持了,水还是脏的,时间都浪费了。”“再去。”师父仍坚持让弟子去,弟子没办法只得遵从。这位弟子第3次来到小溪旁,水已像原来那么清澈,变得纯净。这时弟子笑了,提了水跑回来:“师父,谢谢您给我上了一课,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括我们的心理情绪在内,只要有一点耐心,我们心灵的溪流会重新变得清澈。我们应该学会“等待”的艺术,以稳定情绪状态。

五、森田疗法

目前国内外报道保持良好心态的疗法主要有:森田疗法、自我认知疗法、疏导疗法、催眠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暗示疗法、娱乐疗法等。其中森田疗法是目前较广泛应用的方法,它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疗法,主要要点如下。

1.要经常保持充实的生活。

2.从端正外表做起。

3.不要感情用事。

4.不要发牢骚。

5.不要以病为借口逃避现实。

6.不要做完善欲的俘虏。

7.靠努力产生自信。

8.学会豁达。

9.顺应自然。

10.避免长期休养。

六、情绪锻炼

保持乐观的态度,心胸开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情感个性中的弱点,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学会情绪锻炼,使自己的情绪稳定饱满,这无疑是走出心理亚健康的一条重要保证。所谓情绪锻炼就是在各种情况或遭遇下,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的排遣法和转变法。

1.转移注意

当情绪糟糕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2.放松

当感到过分紧张、烦恼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使自己的身心放松。

3.宣泄

有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大哭一场或向知心朋友、亲人诉说出来。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的郁闷。

4.自我语言暗示

语言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暗示和调整作用。因此,当不高兴时,可以连续默念“喜笑颜开”等使人高兴的字句,而且想象那些使人愉快的场景。在愤怒时,心里默念“不要发火,要息怒”。在感到紧张时,心中默念“不要慌张,急则失误”等,不良的情绪和心境便会逐渐变好。

5.自我鼓励

任何人在痛苦、受打击或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就会感到有力量而振奋起来。

6.对比解忧

能够恰当地把自己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和别人对比,可能就会成为优点。比如老年人可能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和别人相比,却有很多的时间来慢慢处理。因此恰当地对比,就会发现许多事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没有什么严重的,不值得时刻放在心上作茧自缚。

7.暂时回避

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皆可有意避开。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非原则性问题),不必计较,也不用认真对待。

8.环境调解

在不愉快时,到公园或结伴郊游、踏青去,或参观书展、画展等,使不良情绪得到转变。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我们必须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圆满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十分愉悦,也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