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网络帝国
6876800000124

第124章

恒星大厦可以说是徐烈从宁长明的手上“敲”来的,当时徐烈也完全没有想到半年后整个恒星系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其实有些太大了。

坐在恒星大厦顶楼十二层的总裁办公室里,徐烈颇有些指点江山、纵横开阖的意味。宋州是国务院重点“关照”的旅游城市,不能发展重工业,在2000年后,连污染较大的化工业和制药业也都迁出了市区内。

相类似的,为了让来宋州旅游的人有好的视野,城内也没有超过十层以上的建筑,在规划院的文件上,徐烈看到,国务院规定,整个宋州最高的楼层将不允许超过十二层。那么,也就是意味着恒星大厦将成为宋州的新地标。

徐烈参与过大厦的前期规划,楼面全部采用茶色玻璃版,造型近似于一块上下斜尖角的平行四边形,非常的奇特。整栋大厦在修建的时候已经成了宋州市民口耳相传的新鲜事物。

顶楼的十二层是恒星控股办公的地方,近八百平米的楼面里只有两间办公室,徐烈的董事长办公室和谢静的总经理办公室,还有一间超大型的会议室。

从十一层至第九层则是恒星远扬的办公场所,第八层是恒星科技研究院,第七层是恒星在线,第六层是恒星广告,第五层和第四层是宋州恒星与新恒星合并后的恒星连锁,第三层是恒星花卉,第二层则是恒业电脑。

第一层则是一座接待大厅,有三座德国斯耐德电气的进口电梯,直通任何一层。

宋州恒星和新恒星合并在一处办公是大势所趋,也是张秋心里早就惦念着的。不过合并后,张秋张岑兄弟的股权被摊薄,徐烈在新公司恒星连锁里的股份增至百分之六十五,张氏兄妹的股份则减少至百分之三十,剩下其余的归属于新公司的管理层和核心人员所有。

合并后,除了在临江保留一个由许婧任副总经理的分部外,其余的人员皆在宋州办公,不过税收仍然按照原有的注册地交纳,这也是临江市政府放行的条件之一。

之前的三栋别墅原来的业主署名都是徐烈,在人马拉回宋州之后,其中叶玲曾经居住过的那栋别墅被徐烈更换成了她的名字。公司原来就有叶玲的身份证号码等资料,又有和房管局相熟的于山出面,事情倒办得很顺利。

在搬进恒星大厦不久后,肖家村的员工福利中心也修建完毕。在它之前肖良家里的小别墅早已建造妥当,凌素芬和陈芳也都搬进去了,肖良不常在家,搬家的时候倒是回去帮了把手。

肖良家的小别墅和村长家的相比面积上还是差了些,这要说是在规划的时候肖良和徐烈打过商量,终究是一个村子里的,还是不要让村长难堪的好。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陈芳这个小富婆在,还有凌素芬帮衬着,从外面看着还不觉得有什么样,一进去却极具时尚之所能,连张秋走进去都摇头赞叹。

其实里面的装饰品倒不贵,只是配合得十分的地恰到好处,而且别墅内部的格局也不是像一般农村里修建楼房所设定的,而是按照外面商品房别墅一样的,这在装修起来,也十分的便给。

肖家村北头的度假中心常驻有五名服务员,分管房间和卫生等工作,只要是恒星系的员工在度假中心消费,包含他们的父母夫妻儿女这三大直系亲属在内,基本消费全免。所谓的基本消费就是包括一日三餐和住房在内。

徐烈未曾想到的是,有了度假中心的水上乐园外,肖娟还特别叮嘱在度假中心的客房后修建了一座游泳池。

这更是吸引了不少的人,毕竟肖家村畔的桃花江水质虽然清澈,但到了夜里,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在游泳池里畅泳。

在工程完工后,整座度假中心的预算早已用完,加上装修以及其它的装饰工程,原本几百万的预算添加到了一千万。当然,这对于手握四亿七千万——加上了原来新恒星的两千万账户盈余后——的徐烈而言,还算不了什么。

转眼间,就到了十二月底的圣诞前夕,央视的招标大会早已过了,但对标王念念不忘的张岑却不忘提醒徐烈,央视的广告相比地方卫视还是强大得多,现在再出手二套的次要节目还是来得及的。

经过两个月的修整期,恒星系每个月近两千万的纯利润让徐烈手中的现金一下膨胀到了五亿,但他直到现在还似乎没有使用的意思。

“你到底有什么打算?”虽然整个恒星系的人都在想这个问题,但直到恒星系的管理层碰头会的时候,张岑才提出来。

“不可说,不可说。”徐烈眯着眼,笑了笑。

张岑秀眉微蹙,倒不好在会上直接说什么,毕竟要顾虑到徐烈的地位和威信。

一个星期后,徐烈从宁长明的办公室回到恒星大厦,把肖娟和张秋叫到了十二层。

“去年洪水过年,整个省内被摧毁的小学大约有八十所左右,失学儿童在一千人以上。我曾和田文言聊过这件事,他说因为现在省里资金紧缺,王书记对此也非常的为难,”徐烈说到这里的时候,目光有些沉痛,“我决定以恒星连锁的名义拿出一千万帮助失学儿童重返学校。”

张秋先是一愣,接着说道:“这是好事碍…”

“对,是好事,”徐烈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但做好事也要讲究策略。娟姐,你先做一个宣传方案,题目就叫做‘恒星连锁爱心之旅’。”

“你这个的题目的意思是?”张秋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他笑了笑,问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代曾有人这么说过,”徐烈笑道:“这一千万的资金并不是一次性投入的,而是分阶段分批次……”

说到这里,晚来的杜琳推开门走了进来,笑道:“烈少。”

“在这偃旗息鼓的两个月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徐烈接过杜琳交上来的名单,笑道:“想必这些人,你们都有所耳闻吧?”

张秋和肖娟看着单子上赫赫的一长窜名字,不禁问道:“你看中了谁?”

徐烈笑道:“这一个。”

在单子的最后面写着一个让张秋和肖娟都极为陌生的名字——“赵单阳”。

“国泰君安……香港分公司……资产管理部门投资顾问……”张秋皱眉念道:“厦门大学毕业……系统工程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进入国内证券业……”

念到这里,他摇了摇头,说道:“我知道你是想以成立基金的形式对被大水冲毁的学校进行重建,可是这么一个操盘手,我看……”

他又摇了摇头,赵单阳的资历和上面几位比起来还是过于单薄了,而且又不是科班出身,把一千万交给他,张秋有些不放心。

徐烈倒是很能理解他的心思,只是他心中更清楚,这个赵单阳是什么样的人,他就是日后中国有私募教父之称的,中国阳光基金第一人。

徐烈对他的了解还是来自于自2006年底开始的那一波股市长红潮。从2006年至2008年,中国的股市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先是高高抛起,再高高落下,在2008年的时候从最高点六千点跌至谷底一千四百多点。而在最早之时,人人都沉浸在一种疯狂的境界中。

全民皆富,暴富,每个人都以为只要进入到股市里,就可以赚到钱,这是一种极为天真的想法,可在那时,连徐烈也被周围的情绪所打动。

而赵单阳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徐烈所熟识的。两人并没有见过面,也更没直接交谈过,在股市最高潮的时候,赵单阳也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员,媒体连报道都很少。

直到股市从六千点轰然塌到四千点的时候,他才突然横空出世,进入到媒体,进入到徐烈这样的普通投资者的视野里。

赵单阳手下只有一只私募基金——“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私募基金”。在所有的证券届人士纷纷建立信托的时候,他辙离了,那一天是2008年的1月2日,这个日子徐烈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他进入股市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