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6994600000001

第1章 解表药 (1)

第1章 解表药 (1)

一、发散风寒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麻黄

别名:狗骨、卑盐、生麻绒、龙沙、净麻绒、麻黄绒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煎服3~10g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1.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1匙,每日2~3服,血下尽即止。

2.伤寒黄疸:用麻黄1把,去节,加酒5L,煮至半升,1次服完,微汗见效。

3.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10g,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4.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1~2匙,热汤送下

急性中毒性反应,如头痛、不安、失眠、胸闷,心悸、流泪、周身不适、发热、大汗不止、上腹部不适、口干、恶心、呕吐、耳鸣、体温及血压升高,并可引起心动过速,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心衰等,长期服用可引起药物依赖

凡素体虚弱、汗出气喘者忌服,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体虚自汗、盗汗、气喘及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者慎用,使用前应详询用药史及过敏史,且用量不宜过大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桂枝

别名:柳桂、桂木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煎服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心悸等

1.冻疮:桂枝60g,加清水1 000ml,武火煎煮,煮沸后10分钟,取下盆装候温,将患肢浸入药液中,边洗边略加按摩,每次浸洗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洗1次,洗过的桂枝液可重复使用,浸洗后用干毛巾擦干,注意保温。一般冻疮初起,用此方浸洗1~2次,即可消散,较重需要4~6天方可见效。

2.截瘫、偏瘫、面瘫: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g,水煎2次,药液温搽于病灶区域或偏瘫患处,每日2次,温搽时以皮肤潮红为度

用量过大可以导致汗出、倦怠、心烦不安,或月经过多,甚至虚脱,腹痛,面部及周身红色斑块,奇痒

内服用量不宜过多,使用之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有桂枝过敏史者禁用。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

紫苏

别名:红苏、赤苏、香紫苏、苏叶、苏子、苏梗

辛、温。归肺、脾经

煎服3~10g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又可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1.子宫出血:将紫苏制成每毫升相当于2g生药的水提取液,分装成每瓶5ml,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纸浸润紫苏液外敷于出血处即可。

2.寻常疣:以鲜紫苏叶外搽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3~6次可愈。

3.蛔虫病:生紫苏子捣烂或嚼碎吃,成人每服50~70g,4~10岁20~50g,每日2~3次,空腹服,连服3次

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生姜

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

辛、温,归肺、脾、胃经

煎服3~10g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可解鱼蟹中毒

1.声嘶:鲜生姜200g,切碎如大米粒,加蜂蜜适量淹没姜米后加盖放阴凉通风处备用。用时取蜜姜半勺,口含缓缓吞入唾液,待蜜味尽、姜辣减后,嚼细吞食,每日3~5次,至咽喉爽利、发音正常。凡症见咽喉不利、声音不扬、发音困难或声音嘶哑,无论新旧皆可服食。

2.止血:生姜捣烂,敷在伤口处,止血效果特佳。

3.脂溢性皮炎:取姜250g,捣碎,布包,拧出姜汁,先用10%盐水洗净患部,擦干,再用棉签蘸姜汁反复搽洗患处,姜汁用完为止,每周1次。

4.面神经麻痹:鲜生姜一块,用刨开姜面反复向左向右交替涂搽患侧上下齿龈,直至齿龈有烧灼感或发热感为止,每日2~3次,7天为1个疗程。

5.尿潴留:生姜15~24g,咀嚼后用开水咽服。

6.胃、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水煎30分钟,每日3次,分2次服完

口服大量生姜可致鼻出血;外敷生姜及芋头后出现皮肤紫癜,伴头痛、头昏、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及皮肤、巩膜发黄,酱油色尿、有溶血性贫血迹象

阴虚内热、目疾、喉痛、血证、疮疡、肺热咳嗽、大便秘结者不宜应用;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皮肤病和高血压患者忌用;胆石症患者 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香薷

别名: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 香草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煎服3~10g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阴暑证,水肿脚气

感冒:1.5~3g香薷用开水400ml冲泡,加盖闷焗待温度降至30℃时倒出待用。每日1剂,分3次服完

本品辛温发汗力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忌用

荆芥

别名:假苏、姜芥、荆芥穗、线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煎服3~10g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期兼有表证,吐衄血

1.小儿感冒:用清洁棉布制成长方形小包,放入荆芥适量,加固后塞在患儿胸前6小时,用量1周岁以内5~10g,1周岁以上酌量增加,必要时隔6小时再用1次。

2.流行性腮腺炎:荆芥9g加水100ml,煎后滤除药渣,装入保温瓶内多次饮用,外用醋浸纱布敷患处,每日换3~4次。

3.产后眩晕:荆芥31g,炒至焦黄,研细过筛,每次6g,加童尿50ml服,每日1~2次

眼睑水肿,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点,烘热瘙痒,可伴有胸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常用量为4~9g,不宜久服。出现过敏者应立即停药,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防风

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百种、屏风草、 风肉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煎服3~10g

发表散风,渗湿止痛,止痉止泻。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腹痛泄泻

1.扁平疣:防风丸,每服10g,每日2次,一般连续服用1~3周,如果4周无效改用其他疗法。

2.崩漏:防风去芦头,炙赤研末,面糊为丸,用6ml酒调服。

3.排砷:每日用防风12g,绿豆、红糖各9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

主要为消化系统及变态反应,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 肤瘙痒,灼热,红斑

用药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有过敏史者慎用,用药后要观察患者,出现变态反应者立即停药,曾有防风过敏者禁用

羌活

别名:蚕羌、羌青、羌滑、护羌使者、胡王使者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煎服3~10g

散寒祛风,渗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期前收缩:羌活提取物制成的制剂,1g/ml,每日60~100ml,分3~4次服,疗程7~14天

偶尔出现头面四肢水肿,暗红色斑疹,小便量少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导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白芷

别名:香白芷、芳白芷、泽芬

辛、温,归肺、胃经

煎服3~10g

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阳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带下过多,疮痈 肿毒

1.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1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2.乳头皲裂:白芷10g,研为极细末,每日4次涂患处。

3.银屑病:川白芷冲剂,每克相当于原生药材5.6g,体重50kg者服用25g,60~80kg者服用30g,服后2小时照黑光,照光前配合外用川白芷酊。

4.头痛:每日以白芷30g,水煎后分2次服。

5.胃痛:白芷30~60g,甘草15~30g,水煎服,每日1剂,亦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味

有小毒,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心慌、大汗淋漓、血压升高、惊厥、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可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用量不宜过大,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阴液不足及里热过盛患者不宜使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卧龙丹、玉香丝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煎服

2~5g,入

丸散剂

0.5~1g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鼻渊,痹痛,寒痰停饮,气逆喘咳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3.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4.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棉裹一丸,塞耳中。

5.阳痿:细辛5g,代茶饮用数月。

6.口腔炎及口腔溃疡:细辛末2.5g,小麦调粉成稠饼,服用。

7.鹅口疮:细辛3g,研细末,放置于肚脐内,固定,2天后去掉,一般1次可愈

可致虚脱、头晕心悸、大汗淋漓、脉细微,呕吐、汗出、面红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大量服用可导致急性肾衰

用量不宜过大,轻症、年老体弱、儿童、产妇应限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藁本

别名:藁板

辛、温,归膀胱、肝经

煎服3~10g

祛风散寒,渗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痹痛

神经性皮炎:用50%的藁本注射液于皮损处皮下注射,一般每次注射2个病损,每周注射2次,每次5~10ml

头面及周身奇痒,面部、发根、躯干等处出现鲜红色或白色风团,以及全身性荨麻 疹等

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苍耳子

别名:苍耳实、牛虱子、胡苍子、棉螳螂、苍子、苍棵子、苍耳蒺藜、苍 浪子

辛、苦、温,有小毒,归 肺经

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用于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 痒等

1.牙痛:苍耳子6个,炒焦去壳,研成细末,与1个生鸡蛋混合,不加油盐,炒熟食用,每日1剂,连服3剂。

2.细菌性痢疾:苍耳子120~150g/d,每日3~4次,水煎服,或用鲜干苍耳子、叶60g/d,水煎服3~4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