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6994700000029

第29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4)

第4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4)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首诊麻风新(复)发病例后,应立即登记和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按规定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即进行网络直报。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现病例(含迁入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例进行检查确认,填写《麻风病新(复)发病人情况登记表》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核查情况按季度逐级上报麻风新(复)发病例季度报表,对确诊的新(复)发麻风病例进行治疗和管理。无麻风新(复)发病例进行零报告。

(3)流行病学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病例报告后1周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籍贯、职业、居住地麻风病流行情况、家庭内成员麻风病患病情况、病人临床表现、诊治经过、麻风反应和畸残情况、实验室检测情况等,分析发病因素。

(4)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主要指病人的家庭成员,但也包括患者的周围邻居和朋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对至少3名以上密切接触者调查进行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填写相关登记表,并注意定期随访检查。

(5)疫点调查:对新(复)发病人所在的疫点(独立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城镇街道或厂矿、学校)的普通人群进行麻风病调查。基层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一同对疫点的全体居民进行逐一体检,筛查可能被传染而发病的遗漏患者,详细登记被查情况,对拒查和漏查者,将其名单交由村诊所医生进行补查。

(6)麻风现症病例监测

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所有现症病例每月1次进行随访检查,检查结果在患者麻风病历的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

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每例麻风现症病例填写《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于次年1月将本年度该卡录入数据库,并逐级上报。

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每例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进行1次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并进行相应登记。

(7)麻风病周围神经炎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按规定对所有现症病例每月1次进行麻风周围神经功能的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见最新版《麻风病防治手册》,并填写《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对确诊为麻风周围神经炎的患者,按照麻风周围神经炎治疗方案及时治疗,治疗期间每月随访检查并记录1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应将神经炎监测和处理情况逐级报告上级业务负责单位。

(8)麻风病耐药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如遇可疑耐药监测病例,应及时通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耐药监测。

5.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

(1)数据收集

①疑似麻风病人报告卡。监测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疑似病例应进行登记,并同时填写《疑似麻风病人报告卡》,在丙类传染病报告规定时限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报告。

②疫情报告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检疫机构应将填写的疫情报告卡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按规定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即进行网络直报。

③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于次年1月将本年度《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录入数据库,并逐级上报。各级单位应对登记报告卡填报内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复核。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于次年1月底前将本年度《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数据库上报省级。

④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应对麻风现症病人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麻风周围神经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填写《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对已发生神经炎的病例每个月进行1次检查并及时进行记录;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应将神经炎监测和处理情况每季度逐级报告上级业务负责单位。

(2)资料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定期对麻风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参考指标有:

①新发现病例,新发现病例数、发现率、年龄、性别、职业、发现方式、传染来源分布,平均延迟期、2级畸残比、儿童发病比、临床分型比、治疗分型比等。

②现症病例,现症病例数、患病率,2级畸残比、临床分型比、治疗分型比等。

③复发病,复发病例数、2级畸残比、临床分型比、治疗分型比等。

(3)资料的报告和反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应由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定期将有关监测报告、统计分析和半年、年度总结以电子邮件,同时以传真或信函的形式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防治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反馈(以文件、信函、督导等方式)。

三、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一)基本理论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从事猪的屠宰及加工等人员为高危人群,本病主要通过皮肤的伤口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一般细菌感染症状,重症患者可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链球菌脑膜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