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亲缘与契约
7042500000023

第23章 美丽为谁 (2)

宋人有词云: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骤。若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二十年前,一首香港流行歌曲写尽了眉眼中的爱和爱中的眉眼:“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过以后心里跳/忘了我是谁。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忘了我是谁……。那令人“不敢看、心里跳、眼泪垂、忘了自己是谁”的眉眼,该是怎样的风情万种?怎样的含情脉脉?那眉毛的形状似柳叶?似月牙?是含黛?还是笼翠?美丽的眉毛与美丽的眼睛一样,成了姣好女子的象征。男网虫甚至发明了“美眉”一词,专指年轻漂亮的妹妹。

除了眉毛的本意,“眉宇”还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器宇轩昂之“宇”即眉宇。某件事有了进展,便是“有眉目了”。描述某人长得清纯,赞他眉清目秀;某人长相猥琐,曰贼眉鼠眼。升官发财衣锦还乡者扬眉吐气,谋生求职再就业,就得低眉顺眼。眉开眼笑是开心,眉飞色舞是忘形,横眉立目是发怒,双眉紧蹙是发愁——愁眉苦脸。男女有情,不免眉来眼去。女孩子抛媚眼,更离不开眉毛——女加眉才是“媚”。菜做得好吃,本是舌头的事,上海人也喜欢说“鲜得来眉毛啊要落脱哉!(鲜得眉毛都要落掉了)”心灵之窗的眼睛,硬是被排在眉毛的后面,甚至不见了踪影。

上了年纪的人还相信眉的深浅与性格有关,他们相信浅眉毛的人凶,眉毛长得浓密、长得黑的人也凶。看来眉毛不深不浅、恰到好处者,便是最理想的受气包。我国的相书和评话还把眉毛与忠奸挂上了钩。关云长是卧蚕眉、林彪是八字眉,样板戏里的英雄则个个大眼加浓眉。一些日本妇女甚至相信眉毛的样子暗喻着婚姻的结局。如果眉毛的颜色在中间浅了一点,看上去好象断掉,便预示着夫妻俩不能白头偕老,务必把它修补完整。我国有一个流传千古的佳话,叫张敞画眉,已然成为闺房之乐的代名词。

其实,剑眉也好、卧蚕也好,上弦月也好、下弦月也罢,只要与脸型和五官相协调,能衬托出主人的优点,就是好眉毛。若是不顾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一窝蜂地盲目跟风,千辛万苦地赶上了时髦,却做了效颦的东施,岂不冤枉?瞧着对面的“吴倩莲”,我不禁想起前几天见过的一位大堂小姐——此女戴了一付扫帚似的假睫毛,怎么看怎么难受。偷笑之余,我忍不住轻轻地叹了口气。

欣赏

古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以喜欢的心情、愉悦的神态,领略美好事物的个中趣味,就是欣赏。热爱生命的人都懂得欣赏,青草上的朝露、缤纷的落花、都市的华灯和女人的霓裳,甚至商厦的繁华、大卖场的喧闹,都值得我们驻足、观赏。

林语堂先生说,三日不读《左传》,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除了自然界的景物,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值得好好鉴赏。一本好书、一幅佳画、一段美妙的音乐,都能使人得到美的润泽。熏陶是一种持久的欣赏,正所谓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孔夫子抱怨“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真正由内而外散发出美丽光芒的女人,仍然能打动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东晋的大将军桓温破蜀之后,秘密地娶蜀王李势的妹妹为妾。桓温夫人知道后,“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彼时,李势的妹妹正在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老夫人把刀一扔,叹道:“我见犹怜,况老奴乎?”对美的欣赏和爱惜,压倒了对情敌的醋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诗,写出了欣赏的最佳距离。两性之间的欣赏是需要距离的,无论婚否。民间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之说。话虽粗俗,却直指人性的弱点。张爱玲的说法要文雅得多——“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不少欣赏发生在“恨不相逢未嫁(娶)时”,有的人能把好感转化为友谊,有的人则会孳生出占有的欲望。

所以说,欣赏也像一把双刃剑,既能令人高雅,也能激起人的贪心和妒忌。《西游记》中,观音院的老和尚为了占有唐僧的袈裟,不惜谋财害命、终至引火烧身。传说北宋时的金人,读了柳永赞美钱塘的词句,垂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遂起意南侵。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外界的欣赏来肯定自己。但曲高和寡、知音难求,越是深邃的思想、先进的观点,越是乏人欣赏。“上帝啊!我是如此的杰出!”孤独的尼采只能自己为自己喝彩。同行之间的欣赏最难得,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上级对下属的欣赏最珍稀。至于“葡萄酸”,更是因为难以欣赏别人的成功而冒上来的酸水。怎样把由欣赏而产生的艳羡和倾慕变成积极向上的动力,而不是演变成嫉贤妒能的恶意,实在是一个亘古难题。

无论如何,只要人类还会欣赏,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在平凡的每一天,请您抽出一点时间,放下手头的俗务、忘却谋生的艰难,以平和的心态,欣赏一点什么吧。

“秀”时代

秀的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诗经》里说:荣而实者谓之秀;秀,出也。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有“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的名句。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用到了“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现在,秀指“美好、秀丽、特异、优秀”之意。重于内在的气韵,赞美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比如秀气清秀、山清水秀……

这几年“秀”忽然成了外来词,变作“show”的音译,有“表示、展览、炫耀、假装、出示、引导、说明、显示、展出”之意。脱口秀、时装秀、乃至脱衣秀屡见于报端。最先把“show”译为秀的是我们的台湾同胞,此人实在很有翻译方面的天才,真正做到了音、形、义的和谐,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汉语之美好特异、清秀美丽和英语之表演展示、炫耀假装合为一体,真个是天衣无缝中西合璧。

自此,“秀”便开始泛滥。广告秀,秀得越出位越异想天开越弱智恶心越能吸引眼球。名人明星也要做秀,没有正面的褒扬,来几道绯闻秀也行。政客秀自然更上一个层次,访贫问苦啦、慈善募捐啦,观众甚至很难区分,这些亲民形象是出自真心还是在作秀。

作秀之瘾仿佛会传染,除了名人和政客,普通老百姓也深谙作秀的好处。世界闻名的“英雄”驾车飞越长城黄河之后,普通农民也骑着摩托车自行车豪气干云地“飞黄”。虽然有人不幸出了意外,但“有关部门”的兴致似乎并未减少。

去年的某个时候,上海曾冒出一对年轻恋人,放话出来欲出售整个婚礼。诸如婚纱照啦、婚车啦、婚宴啦、婚房啦、喜糖啦、乃至蜜月旅行啦,只要有商家企业愿意赞助,他们全都乐意为之作秀。当时,此事在媒体上引起了一场小小的争议。这个上佳的作秀计划,后来好象是没有实现。不知道是那些商家企业太傻,不会抓住做广告的机会,还是这对年轻人太傻。

据说改革开放初期,北京曾经办过一个人体艺术画展,等待观摩的人排起了长队,很是踊跃。此展到了上海,却是鸦雀无声。这两年经常有前卫的年轻女孩,在影楼拍下自己的写真集(多是不穿衣服的),说是等老了以后自己欣赏。这等自做自看的秀,不骚扰污染大众的眼球,不妨听之任之。

最叫人受不了的秀,是时常见诸于媒体的某花季女孩身患重病,父母举债医治,望社会上的热心人帮助云云。某女孩的确应该帮助,社会上也不乏热心人。但长此以往司空见惯之后,人们的热心会不会冷下去呢?为什么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把普遍的帮助给予所有的病孩呢?媒体的呼吁只能救助一两个幸运儿,其他得不到公众关注的、同样急需帮助的病孩岂不是更悲惨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登峰造极的秀。时常有报道说某大厦有人欲跳楼、某大桥有人要跳河,惊动警察、消防员和大批的围观者。日前更有在网上直播自杀经过的奇闻。鲁迅先生说过,自杀者是极其有勇气的。我以为自杀是一件私密的事,真正想作”字就行了。

秀之泛滥贬值,也许是时代使然。当人们被淹没在人的海洋里面,想要拔尖、想要扬名、想要引起注意,又没有别的办法,就无所不用其极,把裸体、隐私、甚至阴私、死亡都拉出来作了秀。可惜的是,经过了种种聪明人的发明创造、挖掘整理,今后的作秀难度会越来越高。但愿一干作秀者也愈来愈聪明,名不符实之秀,痈自杀的人是任何人都劝阻不了的,“直播自杀”实在是最有创意的作秀。闹到后来,干脆连“秀”字也可以去掉,只需一个“溃红肿之秀,还是少做、不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