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严己宽人
7099900000058

第58章 怜孤恤贫的陈希亮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曾任县令、宿州知府及开封府判官等职,官至太常少卿。

陈希亮从政三十多年,忠于职守,正直挚诚,被老百姓交口称赞,因此,在他每次届满离任的时候,老百姓都洒泪相送。

陈希亮不仅从政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在处理家事上,也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

陈希亮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哥哥家长大。他哥哥是个性情偏狭的人,存心侵吞全部家产。在他16岁时,他决定外出寻师,专攻学问。他哥哥霸占了田园房产,只将乡邻们的借款账单共三十万钱给了他。陈希亮把那些欠债的人都找来,当面将账单全部烧掉,然后背起书箧行囊,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结果,捷报传来,金榜题名,陈希亮进士及第。

这时候,哥哥年事已高,身体很差,两个侄儿陈庸、陈谕尚未成人。陈希亮不计前嫌,服侍兄长,教养侄儿。后来,两个侄儿也高中进士。

乡亲们感戴他的为人,亲切地称他的家门为“三俊”。

陈希亮在出外游学时,曾与同乡人宋辅一起去寻师访友。后来,当他在都城开封担任京东、京西转运使时,宋辅也到京城做了小官。可是,事隔不久,宋辅染病身亡,老母、孀妇和幼子宋端平失去了依靠,一家人生活艰辛。

陈希亮把宋母她们接到自己家中,他对宋母十分孝敬,一早一晚都行问安礼,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宋端平,要他努力读书。就这样,宋辅一家老小在陈希亮的关照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由于陈希亮薪俸不多,清廉自守,他本人又有四个儿子,再加上两个侄儿,本来十分拮据的生活,如今又添了宋母全家,负担更加重了。但是,他宁愿缩减自己的儿女们衣食,节约家庭的不必要开支,也要把两个侄儿和宋辅的儿子抚养成人。他一边亲自教孩子们读书,一边积极支持孩子们出外寻师访友。后来,这几个孩子先后考中了进士,由此走上了仕途之路。当陈希亮搀扶着宋母出堂接取捷报时,来人们都以为宋母是他的生身母亲呢!

由于陈希亮以身作则,教育有方,儿子们个个也很有出息,长子官至度支郎中,次子为滑州推官,三子是大理寺丞,四子虽然从未出仕,但他轻财好义,乐于助人,还是当时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挚友呢。

陈希亮终年64岁。当他辞世的噩耗传出时,亲戚朋友都为失去这个人而潸然泪下。

陈希亮为官清正廉洁,怜孤恤贫、无私助人的精神,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与借鉴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