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佳译节选:“宏大庄严,回味悠长”
朱先生翻译的弥氏诗歌作已成为“精品”,即是其学识、思想感情和文学修养与原作相结合的结晶。这种结晶本身就是一种译者的再创造。此外,大量的翻译实践,使朱氏对翻译理论有了译介学角度的理解,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项艺术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作者特殊风格的坚持是朱译《失乐园》的指导原则。那么,《失乐园》的风格又有何独特之处呢?
朱先生在《弥尔顿抒情诗选》的“译者絮语”中曾谈及弥氏写作风格。他写道:“译诗贵在表达风格。弥尔顿的风格前期清新自然,后期刚毅宏伟;但也有时刚中见柔,柔中见刚。”【19】“刚柔并济”正是《失乐园》的独特风格,亦刚亦柔的诗歌节奏感使得全诗张弛有度,富有音乐性。朱维之在翻译时也注意到了《失乐园》“刚柔并济”的特点,因此他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应不同的场面,使得其译文保留了原文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可诵可唱可背。因此,朱维之版《失乐园》既具宏大庄严之感,又不乏温婉流畅、回味悠长之处。
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是世界所公认的传世杰作,写人类最初演变的史诗,它的题材是借用《旧约·创世纪》第二、三章的神话故事,故事以两条情节为主线,说明两个主题思想。一条主线:亚当失去地上乐园的主线,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采野果过活的自然生活,进入生产劳动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另一条主线:撒旦失去天上乐园的主线,说明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失乐园的悲喜剧。虽然英文原诗长达10000行,而且有着语言的差异,诗韵的要求,再兼顾翻译的信、达、雅标准,但是朱维之先生的翻译却做到了近乎完美。
下面欣赏几段朱先生的《失乐园》译文。
佳译节选一
At once,as far as Angels ken,he views
The dismal situation waste and wild.
A dungeon horrible,on all sides round,
As one great furnace flamed;yet from those flames
No light;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
Served only to discover sights of woe,
Regions of sorrow,doleful shades,w here peace
And rest can never dwell,hope never comes
That comes to all,but torture without end
Still urges,and a fiery deluge,fed
With ever-burning sulphur unconsumed.
Such place Eternal Justice has prepared
For those rebellious
他竭尽天使的目力,望断际涯,
但见悲风弥漫,浩渺无垠,
四面八方围着他的是个可怕的地牢,
像一个洪炉的烈火四射,但那火焰
却不发光,只是灰蒙蒙的一片,
可以辨认出那儿的苦难景况,
悲惨的境地和凄怆的暗影。
和平和安息绝不在那儿停留,
希望无所不到,唯独不到那里。
只有无穷无尽的苦难紧紧跟着
永燃的硫黄不断地添注,不灭的
火焰,洪水般向他们滚滚逼来。
这个地方,就是正义之神为那些
叛逆者准备的,在天外的冥荒中
为他们设置的牢狱
在这一段天使叛军在天地浴火湖中的翻译中,有几个词特别引人注目:望断际涯,悲风弥漫,浩渺无垠,烈火四射,滚滚逼来。译者用了三个四字成语:望断际涯、悲风弥漫、浩渺无垠,一下子把地狱火湖的无边无际,以及撒旦悲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处理“The dismal Situation waste and wilde”时,没有简单粗略地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成:阴沉的地方荒芜并且宽广。没有拘泥于原句的字词与结构,而是用了“悲风弥漫,浩渺无垠”八个字,宏大庄严,回味悠长。除此之外,原文中的“flamed”也没有简单地译为“燃烧,闪耀”,而是用了“烈火四射”,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炎热与残酷。朱维之先生诗一般的语言使译文深沉凝练,很好地表达了原文的内涵,体现出朱维之对原文透彻的理解和对汉语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这正是朱维之先生所提倡的翻译是一种再创造,不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原诗,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佳译节选二
For contemplation he and valour formed;
For softness she and sweet attractive grace;
He for God only,she for God in him:
His fair large front and eye sublime declared
Absolute rule;and hyacinthine locks
Round from his parted forelock manly hung
Clustering,but not beneath his shoulders broad:
She,as a veil,down to the slender waist
Her unadorned golden tresses wore
Dishevelled,but in wanton ringlets waved
As the vine curls her tendrils,w hich implied
Subjection,but required with gentle sway,
And by her yielded,by him best received,
Yielded with coy submission,modest pride,
And sweet,reluctant,amorous delay
他机智而勇敢,她却柔和而妩媚,
富有魅力;他为神而造,
而她为他里面的神而造。
绝对的治权在他那俊美的广颡
和高尚的眼神显露无余,
青紫色的鬈发从前额分开,
一绺绺地下垂,但没有垂到两个广阔的肩膀。
她那没有装饰的金发,
像头巾披垂到她的纤纤细腰,乱蓬蓬的,
好像葡萄的卷须,曲成波轮,
这意味着她的服从,要她使用委婉的主权,
她的服从,含着羞怯,带着骄矜,
温情脉脉,欲顺故忤,欲爱还嗔
该段关于对亚当,夏娃的描写非常地细腻、形象。在描写亚当、夏娃的一段中,译者把“fair large front”,“eye sublime”,“hung Clustering”译作“俊美的广颡”,“高尚的眼神”,“一绺绺地下垂”,把亚当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对夏娃形象的描述中,原文为“Yielded with coy submission,modest pride,and sweet,reluctant,amorous delay”,朱维之翻译为“她的服从,含着羞怯,带着骄矜,温情脉脉,欲顺故忤,欲爱还嗔”,译文采用4字结构,对原诗中的词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诗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又紧紧贴近原文,不得不称之为完美。
佳译节选三
How from that sapphire fount the crisped brooks,
Rolling on orient pearl and sands of gold,
With mazy errour under pendant shades
Ran nectar,visiting each plant,and fed
Flowers worthy of Paradise,which not nice Art
In beds and curious knots,but Nature boon
Poured forth profuse on hill,and dale,and plain,
Both where the morning sun first warmly smote
T he open field,and w here the unpierced shade
Imbrowned the noontide bowers:Thus was this place
A happy rural seat of various view;
Groves whose rich trees wept odorous gums and balm,
Others whose fruit,burnished with golden rind,
Hung amiable
那碧玉清泉如何流成涟漪的小河,
滚流着东方的珍珠和金砂,
在两岸垂荫之下蜿蜒曲折地,
流成了灵醴甘泉,访遍每一株草木,
滋养乐园中各种名花,
这些花和园艺的花床、珍奇的
人工花坛中所培养的不同,
是自然的慷慨赐予,盛开
在山上,谷中,野地里,
或旭日初暖时照耀的开朗田畴,
或正午太阳当头时的浓荫深处。
这里是如此气象万千的田园胜景:
森林丛中丰茂珍木沁出的灵脂妙液,
芬芳四溢,有的结出金灿灿的
果子悬在枝头,亮晶晶,真可爱。
关于伊甸园的一段描写:在对伊甸园中的这一段描述中,优美的译句和用词更把朱先生以诗译文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sapphire fount”中sapphire的原意为蓝宝石般的,朱先生译为碧玉清泉,把泉水的清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crisped brooks”的crisped原意为“皱纹状的”,朱先生译为“涟漪的”,不仅贴近原文而且用词优美,除此之外,Nectar——灵醴甘泉,the morning sun first warmly ——旭日初暖,open field——开朗田畴,odorous gums and balm——灵脂妙液,每一个词都像是一首诗,由此可见,朱维之先生的中文功力是何等的深厚。
弥尔顿的十四行诗其中有一首谈他瞎眼之事,朱先生在这首诗的翻译中也采用了跟原诗一样,韵脚对应,不仅完全再现了原作的风格,而且用直白且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朱译《失乐园》全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只列举一二,以飨读者欣赏。
注释:
【1】崔宝衡:《朱维之:南开人物志》(第2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4-241页。
【2】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序),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第2页。
【3】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序),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第5页。
【4】朱维之:《古希伯来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2页。
【5】朱维之:《翻译与文学修养》,《翻译通讯》(第2期),1981年,第12页。
【6】任东升:《朱维之对圣经汉译研究的奠基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5期),2005年,第119-123页。
【7】朱维之:《翻译与文学修养》,《翻译通讯》(第2期),1981年,第13页。
【8】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8页。
【9】朱维之:《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7-58页。
【10】伊爱莲:《圣经与近代中国》,蔡锦图译,香港:汉译圣经协会,2003年,第8页。
【11】柏拉威尔:《马克思和世界文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421页。
【12】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序),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第70页。
【13】梁一三:《弥尔顿和他的失乐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21页。
【14】陈惠荣:《证主圣经百科全书》,香港: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1年,第1215页。
【15】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6页。
【16】朱维之:《译诗漫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84页。
【17】朱维之等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页。
【18】朱维之等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19】朱维之等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