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法寺
广法寺也叫广化寺,位于益阳古城贺家桥(今益阳市中医院东侧),是益阳最古老的寺庙,《益阳县志》称“广法寺乃寺之最早者”。
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太宗母亲牙疼,四处张榜寻医问药。来自益阳上乡的一位老和尚用秘制的龙牙前去打榜,结果,皇太后的牙疼真的给治好了。太后问:“禅师有何要求?”老和尚谢过太后,诚恳地答道:“老僧请求在家乡修建一座寺庙,以敬奉佛祖;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很快,皇上恩准了此事,派开国功臣尉迟恭和秦叔宝前来益阳主修寺庙。两人访遍益阳的好山好水,最后圈定两处道场。江南自隋文帝大规模毁佛以后,到了唐代,兴佛之风盛行。在两处基址无法取舍之后,在地方的支持下就加修了一座。一座是桃江三堂街的龙牙寺,另一座就是益阳城郊的广法寺。据说,增修的广法寺因“神通广大之法”而得名。当然,广法寺的修建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有人考证指出,贞观时太宗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了。不过千百年来,益阳老百姓就是以这种捕风捉影甚至张冠李戴的方式表达着对龙牙寺和广法寺的崇敬和喜爱之情的。
被誉为“邑中寺之最古老僧园鸿驻之地”的广法寺,从唐代到民国十八年弃庙办学前,曾“广有庙产”,并数次加以重修。其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分前后两殿,东西禅房分置两侧,院中有石砌化字塔。殿上所塑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韦陀等佛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相传广法寺有一镇寺之宝,为唐代所传的木鱼。木鱼驼背张口,口宽二尺,通体乌黑锃亮。其声清脆洪亮,有如钟磬,十分悦耳。寺内和尚在敲槌念经时,须重三下,再轻三下,然后逐字点叩念念有词,让诵经声与木鱼声和谐交织,如此这般,所发之心和所许之愿才能灵验。故益阳民间有“广法寺的木鱼——不敲不灵”的歇后语流传至今。
广法寺在唐代益阳县邑的城墙外不远处,坐北朝南,开门就是波光粼粼的资江。宋元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县邑不断扩大,广法寺四周渐成街市。清末,资水码头的大量修建,给临河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于是,县衙在广法寺外面的河岸修建了一处民用码头,并以寺庙命名,叫广法寺码头。民国时期,从城区汽车路到资江南岸的西流湾,在此渡口摆渡过河,方便两岸人员往来。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了轮渡码头。1975年益阳资江一桥修通后,码头和渡船渐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