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5
7204300000043

第43章 天下多事(2)

如果没有高晖带路,他们绝不敢贸然深入,现在有“唐奸”高晖带路,吐蕃大军长驱直入,一下穿过了邠州,接近长安心脏地带。

直到这时,李豫才得到吐蕃入侵的消息,震惊万分。

十月二日,吐蕃大军进攻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这次进攻让李豫的震惊再次升级,因为奉天、武功离长安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三十里!

李豫压抑住狂跳不已的心,连忙寻找对策,他马上想到了一个人——郭子仪!

李豫被逼得手忙脚乱完全是咎由自取,早在半年前,郭子仪就上疏提醒过李豫:“吐蕃、党项一直虎视眈眈,应该早作防备”。

奏疏不止上了一回,可惜,李豫一点都没听进去。

现在,李豫临时抱佛脚,指望郭子仪再次解救危局。

李豫下诏,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前往咸阳镇守,抵御吐蕃。

关内副元帅的名头看起来挺大,但仅仅是一顶帽子而已。

郭子仪此时最需要的不是帽子,而是兵,然而他却手中空空,李豫让他退居二线后,郭子仪就成了光杆司令,想要有兵,只能临时招募。

紧急招募之后,郭子仪终于有了班底——二十名骑兵。

郭子仪不禁苦笑,自起兵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么寒酸过。

苍蝇也是肉啊!

郭子仪带领二十名骑兵前往咸阳,一入咸阳,郭子仪被敌情惊呆了,据探马来报,吐蕃联合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大军已经渡过渭河,沿着秦岭山脉向东挺进,直逼长安而来。

郭子仪连连叫苦,马上派人回长安告急,请求增兵。

郭子仪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告急居然无功而返,程元振居然阻拦告急使者,愣是没让使者见到李豫的面。

这次阻拦的恶果在几天后出现——长安沦陷!

如果程元振没有阻拦,使者得以面见李豫,或许李豫能够增派兵马给郭子仪,一举挡住吐蕃大军东进的步伐。然而,程元振却阻拦使者,郭子仪增兵计划落空,只能眼睁睁看着吐蕃大军直逼长安。

在吐蕃大军逼近长安之前,也有小股唐军计划阻挡。

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率领两千精兵在盩厔(陕西周至)西面设伏,打退了吐蕃大军的一次进攻,暂时延缓了吐蕃军队的进攻速度。

然而,两千精兵对阵二十万大军,就如同蚂蚁伸出脚想绊大象一个跟头,想法不可谓不好,只是不太现实。

两天后,吐蕃二十万大军蜂拥而至,吕月将没能再次创造奇迹,他力战不敌,全军覆灭,自己也被生擒。

吐蕃大军顺势挺进咸阳西南的便桥,距离长安已是咫尺之遥。

消息传到长安,李豫呆立在原地,他知道军情紧急,没想到居然紧急到如此地步。

摆在李豫面前只剩下一条路——放弃长安,向东避难。

七年前,他曾经有过一次放弃长安经历,没想到,七年后,他又要放弃长安,两次唯一不同的是方向,上次是往西,这次是往东。

放弃国都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就很难刹住车。有唐一代,国都长安被多次放弃,万恶之源,就是公元七五六年李隆基的仓皇出逃,上行下效,他的子孙们延续了这个光荣传统,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十月七日,李豫放弃长安,巡幸陕州(河南三门峡)。

中国史官的笔杆子真不是盖的,明明是逃难,偏偏不说逃难,美其名曰“巡幸”。最搞笑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俘虏,押往金国,史书对此美其名曰“二帝北狩”,字面意思是,两位皇帝不是被俘,而是到北方打猎去了。

可问题是,别人打猎都是双程、往返的,他俩咋是单程的,一去不返呢?

不能再问了,再问史官们非得活过来群殴我不可!

李豫放弃长安的消息传到咸阳,郭子仪连忙引军从咸阳返回长安,他想追赶李豫东巡的脚步。

等郭子仪抵达长安时,李豫已经走远了。

世上的事总是无巧不成书,就在郭子仪遗憾不已时,意外收获扑面而来。

郭子仪居然在开元门内遇到了一帮异想天开的人。

在这帮异想天开的人中,领头的是神箭侍卫官王献忠。王献忠本来在李豫东巡陕州的队伍里,东行没多远,他便率领四百骑兵调转方向,返回了长安,他要做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就是裹胁李唐皇室的亲王,西上迎接吐蕃大军。

王献忠这么做有他自己的考虑,他知道,吐蕃长驱直入,一定会在长安建立伪政权,自己裹胁几个亲王过去,没准就有一个能当上“皇帝”,届时,他就是拥立“皇帝”的“开国元勋”。

王献忠一边打着如意算盘,一边裹胁着亲王们往西走,不料与郭子仪撞了个正着。

看到郭子仪,王献忠眼前一亮,如果能拉郭子仪入伙,事情就好办多了。

没容王献忠多想,郭子仪一声大喝,将王献忠喊下了马。

王献忠下马后,紧赶两步走到郭子仪的马头前,游说道:“如今皇帝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谁立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郭子仪冷冷地看着王献忠,这个家伙,脑袋里都想着什么?想当开国元勋想疯了吧!

郭子仪正准备开口,被裹胁的丰王李珙(李隆基的儿子)迫不及待地开口了:“令公怎么不说话啊!”

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想来,李珙被王献忠描绘的前景打动了。

郭子仪看了李珙一眼,哎,又是一个走火入魔的!

郭子仪大声斥责道:“胡闹!”

郭子仪一挥手,手下便将王献忠等人押了起来,一路扭送到潼关,交给了惊魂未定的皇帝李豫。

李豫一听前因后果,不禁愕然,刚离开长安,就有人动了活心眼。

李豫看了看丰王李珙,对于这个叔叔他实在不想说什么,挺大岁数的人,怎么不长脑子呢?

李豫没有当场处置李珙,而是让李珙回到给他分配好的营帐。

回到营帐,李珙心中不忿,忍不住口吐怨言。这几句怨言最终要了他的命。

经过官员上奏,李豫最终下诏,将李珙赐死!

从始至终,李豫所谓的宽恕都是假象,他只是在等一个处死李珙的借口而已,当李珙随意口出狂言,赐死的结局就向他迎面走来。

准确地说,这个结局在他一入潼关时就注定了,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别人谋逆,即便疑似也不行!

处死完李珙,李豫继续东行到陕州。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正在上演“改朝换代”的好戏。

“唐奸”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拥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改元,设置百官。

李承宏籍籍无名,他的祖父邠王李守礼(李治次子李贤的儿子)却有一定的名气,具有预知天气的特异功能,准确程度比天气预报员都准。

经过李隆基的探问,李守礼说出了真相:“这都是拜祖母所赐,我从小被她关进监狱,经常被杖打,背部伤痕经年累月。每逢天要下雨时,后背就会感觉沉重,每逢天要放晴时,后背就会格外轻松。”

幸福的人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被高晖、马重英推上皇位的李承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丰王李珙只是疑似谋逆就被赐死,何况他被人堂而皇之地推上皇位。

李承宏的“皇帝”生涯很短暂,前后不到半个月,从登基开始便进入了倒计时。

为李承宏按下倒计时秒表的是郭子仪,正是他设计收复了长安。

值得一提的是,当郭子仪决心收复长安时,他的手下依旧寒酸得可怜,居然只有三十名骑兵。

郭子仪不以为意,他把目光投向商州(陕西商州),商州将是郭子仪反攻长安的重要桥头堡。

郭子仪看重商州不为别的,只为这里有很多溃散的禁军士兵,只要前往商州将这些士兵收拢,反攻长安的兵马就有着落了。

果不出郭子仪所料,当郭子仪抵达商州时,溃兵正在商州城里闲逛,郭子仪一声令下,溃兵纷纷响应,一天的工夫已经云集了数千人,再加上其他地方收拢过来的兵马,总数达到了四千人,已经初具规模。

这时,李豫的诏书传到商州,征召郭子仪前往陕州晋见。

郭子仪没有应召,他给李豫回了一道奏疏:

臣不收复长安无以见陛下,臣准备从蓝田出兵,届时吐蕃兵必然不敢东下。

说干就干,郭子仪派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出自长孙无忌哥哥一脉)率领二百骑兵从蓝田出发,观察敌情。

长孙全绪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也是一个军事奇才,他率军挺进蓝田北部的韩公堆时,就率领二百骑兵拉起大旗,作起虎皮:

白天,二百骑兵在韩公堆附近广张旗帜,擂动战鼓;

夜晚,二百骑兵在那里点起无数堆篝火,远远望去,似乎有大军驻扎。

与此同时,前光禄卿殷仲卿也行动了起来,他自己招募了一千人的民兵部队,然后率领二百骑兵渡过浐水,作出一副进逼长安的态势。

长孙全绪和殷仲卿的兵都不多,但他们自己知道,吐蕃人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