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流程变革到底是正着来,还是倒着来。在华为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从上到下的变革, 把机关干部压到一线去。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变革——从一线往回梳理,平台只是为了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而设置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越全越好。“我们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真正伟大的商业组织,一定要有强大的“拉”力,或者说基于内驱力的动力。任正非也反思:我们过去的组织和运作机制是“推”的机制,现在我们要将其逐步转换到“拉”的机制上去,或者说,是“推”、“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机制。“推”的时候,是中央权威的强大发动机在推,一些无用的流程、不出功的岗位是看不清的。“拉”的时候,看到那一根绳子不受力,就将它剪去,连在这根绳子上的部门及人员一并减去,组织效率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作战。我们已明确变革要以作战需求为中心,后方平台(包括设在前线的非直接作战部队)要及时、准确满足前线的需求。我们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作战;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平台的客户就是前方作战部队,作战部队不需要的,就是多余的。后方平台是以支持前方为中心,按需要多少支持来设立相应的组织,而且要提高后方业务的综合度,减少平台部门设置,减少内部协调,及时准确地服务前方。
成为应用创新“造钟人”
阿里巴巴也是一个“平台级微杀手”。它的四大支柱性平台分别是:
1.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
2.相对开放的信息流平台;
3.支付平台;
4.淘宝平台。
这四大支柱性平台的诞生,有着大量的微小创新做基础。比如支付宝,支付宝早期的竞争对手Paypal为了担保交易采取的措施是:用户必须持有信用卡方能注册。对中国用户而言,这无疑增加了用户体验的复杂度。支付宝则采取了全新的模式,采用了一种担保交易模式,买家买货之后,货款先打到支付宝上,当买家确认收到货、没问题之后,支付宝才将货款付给卖家。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承担了一种第三方担保的角色,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深受用户欢迎。
在早期,马云频繁地与自己的会员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搜集各种各样客户的需求,为了一个问题,他可以在论坛里跟淘宝的会员泡到深夜。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马云花费大量的力气打造一个创新摇篮。
在众多创始人中,马云可能不是一个创新高手,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创新“造钟人”。他的理念是,领导人要善于打造一个好的体系,反对坏的体系。他曾经说过,这世界没有坏的员工,只有坏的领导和坏的体系,每个人都有最大的潜力。“我经常讲这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亲戚,家里着火了,他用木桶装水把房子扑灭了,第二天起来,连桶都拎不动,因为他房子烧的时候把他的潜力发挥出来了。”
马云的这种“造钟”哲学,有五个关键词,他自己也作过解读:
第一,有没有一个强大的远见,这个远见必须是使命感支撑和价值观支撑的。第二,有没有战略。第三,他们有没有制度体系的保障。第四,有没有人才。第五,有没有文化。企业是长期发展的过程,生意人可能抓住一票生意就发了,商人可能抓住一两个机会,两三年内也发了。
这就是马云总结的“造钟”秘诀:远见、战略、制度、人才、文化。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有两大核心:一是价值观,二是支撑价值观的元素。从基本面上讲,马云属于那种愿景领导者,讲述一个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听故事的人为此目标而奋斗。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真正的差距在于,一般企业只能把这个故事让人兴奋两三年,而马云却能不断地讲故事让人不断地兴奋下去。
在马云的“造钟”哲学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才是保证持续性创新的关键。为了保证这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更具系统力,阿里巴巴除了在产品、技术层面的“微小创新”外,在管理上也有不小“微小创新”,这些并不为为人关注,但其实更具杀伤力。
比如,团队和人才是关键,“你的工作就是把属下变成不是混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马云在组织架构上下了不少工夫,甚至有不少“微小创新”。在早期的阿里巴巴,有泾渭分明的管理线和业务线。一条“官路”,由Head、Manager、Director、VP、SeniorVP、CEO组成。另外一条是“学术线”,鼓励学术、研发和创新,来到阿里巴巴第一阶段转正以后变成勇士,经过3~6个月,跳过3级,升为骑士、侠客;侠客以后是Hero。达到Hero很难,Hero里面又分A、B、C 3级;然后到Master(大师);大师之后才是Chief,共分5档,每档又分3级,一共15级。
2004年,在CHO邓康明的建议下,阿里巴巴把以前的晋升通道进行了进一步细化,设置了M(管理)和P(专业)两个序列。管理序列设置了M1到M8共8个节点,专业序列则设置了P1到P6共6个节点。阿里巴巴的5000名员工全部规划到14个节点中。
2006年,随着阿里巴巴五大事业部的正式组建,原有的职级也进行了调整:阿里巴巴的M序列又增加了两个节点,马云“官升两级”,成为M10;而P序列也在连续两次调整后,从P6扩编到了P14。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阿里巴巴也允许P序列的员工在名片上印上与各自级别对应的M序列的总监甚至副总裁之类的头衔。
对于“平台级微杀手”而言,强大的价值观正是系统性应用创新的关键。事实上,这些“平台级微杀手”的竞争,已经不是基于产品、用于体验层面的竞争,而是基于价值观层面的竞争。
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所说:影响一家公司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价值观。我们将组织的价值观定义为员工用于确定优先事项的标准——他们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一份订单是否有吸引力,一位客户的重要性如何,以及一个新产品的创意是令人瞩目还是马马虎虎。
基于这种强大的系统力,阿里巴巴在应用创新的五项关键修炼上也都是五星级水平。
1.微杀手深度理解顾客。
“客户第一”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有效的行动。
2.微杀手是一种基因。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被称作六脉神剑。三剑说做人:诚信、激情和敬业,二剑说做事:团队合作、拥抱变化。一剑刺中要害,说的是“客户第一”。
3.产品挑选人。
不管是阿里巴巴的定位,还是支付宝的方向,马云的“先知者先行”能力令人惊讶。
4.结果为导向的创新。
马云下一个10年要达到的结果是:要为1000万家小企业提供生存、成长、发展的平台,为全世界创造1亿人的就业机会,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网上消费平台。
5.数据挖掘是关键。
2010年,马云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行专题汇报时,专门把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战略级产品进行总结,“我们由于掌握了阿里巴巴的内贸和外贸数据,掌握了淘宝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现在淘宝有两亿消费者,每天到淘宝上想来买东西的有4300万人,完成500万笔交易的大量数据),加上我们支付宝数据,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其实正在进入一个数据时代。我们今天掌握的数据,对国家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对个人消费,特别对制造业是巨大无比的宝库,所以我们准备做云计算,5年以后,我们的竞争一定是在计算数据上面的竞争。”
微创新:下一个世界级竞争武器
在过去,成就中国公司世界竞争力的一般有三个元素:技术、制造、消费。
“制造”是中国公司的传统优势,依靠强大的制造优势,有不少制造型的中国公司跻身世界一流。“技术”也是一个传统战场,依靠技术上的突破,有不少技术领先型的中国公司可以和跨国巨头一较高下。“消费”则是最新几年的热词,依靠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动力,一些本土公司可以问鼎世界级。
但是,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技术、制造、消费这几种路径仍属于传统的“跟随模式”,缺乏门槛性的竞争力。
数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问题就在于,我们在寻求超越、进化和升级,但是,遵循的创新路径基本上却是西方的模式和游戏规则,这就难以产生真正的超越。
“微创新”则不同,特别是平台级的“微杀手”,这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而非传统的“跟随模式”。掌握这种游戏规则的企业,拥有的是真正更高级别的战争。他们不仅擅长“微创新”,而且擅长复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复制这种“微创新”。
“微创新”绝对是下一个世界级的竞争武器,一个超越技术、制造、消费级的存在。
看看《财富》世界500强上的中国公司,2010年,中国上榜公司再创新高,达到54家。他们大部分都是国字头的企业,或者是资源垄断性企业,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建设银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对企业界的借鉴意义非常有限。但是,有一家公司的上榜则是意义非凡,那就是华为,第一次杀入世界500强榜单,就录得第397位的成绩,这才是“市场派”的方向和未来。
翻看《财富》中国500强名单,抛开那些央企和资源领先型企业,真正依靠创新立足的“市场派”并不算多,比如联想(第20名)、苏宁电器(第33名)、招商银行(第42名)、富士康国际(第44名)、万科(第45名)、美的电器(第47名)、国美电器(第53名)、格力电器(第54名)、比亚迪股份(第65名)、神州数码(第77名)、青岛海尔股份(第78名)、蒙牛乳业(第100名)、百丽(第135名)、吉利汽车(第176名)、腾讯(第188名)等等。
联想的世界级竞争力背后,有着强大的“微创新”基因。比如,考虑到很多人并不容易学会如何上网,1999年,联想推出的天禧电脑设计了一个一键上网的东西,获得了爆炸性的成功,年产值达到37.5亿元。天禧电脑的成功,让联想在立足消费者的“微创新”上找到了感觉和自信,据此,它不断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消费型业务模式,在并购IBM PC后,也把这种模式向国外复制。这种消费型业务模式的核心,就是“微创新”系统。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竞争力的代表,它的“微创新”也是渗透进骨子里的。比如,在上海万科的地产项目中,车道上没有减速器,取而代之的是由鹅卵石或者碎石子铺成的一条条减速带。万科称,这是采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开车人通过颜色和路面材料的变化来自然减速。
万科另一个为人称道的是物业管理。有一次,万科安全员在四季花城拉警戒线,有一个嘉和物业的参观者深受震惊:同样是拉警戒线,但万科这名安全员却把警戒线写有“注意安全”字样的一面非常整齐地显示在路人看得清楚的正面,并把有褶皱的地方用两手抹平。正是这样层出不穷的“微创新”,托起了万科品质的大旗,更为关键的是,万科建立了一个孕育“微创新”的用户体验文化,并把它渗透进公司的血液里,比如,“平平淡淡就是错,无功就是过”,“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是前进的基石”,“一言一行皆品质”。
作为中国互联网之王,腾讯凭借强大的平台级“微创新”,加快发起国际化进攻的步伐。腾讯有三大“微创新”武器:1. 平台级公司。“平台”就是在它的体系当中,插什么长什么,长什么活什么。当然,它也有缺点,比如它不够开放。2. 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是指腾讯有着强大的基础应用开发及创新,从QQ到QQ邮箱、QQ影音等,它负责搞定用户。商业模式创新则是腾讯庞大而精妙的微支付系统,它负责变现。3. 数据挖掘。通过对庞大数据流的挖掘,发现大问题及大趋势。
这腾讯三大武器中,前两个更多依赖对中国本土的深刻理解,只有最后一个,才是超越地域的存在。
事实上,所有这些“微创新”杀手都面临一个本土魔咒——很难把自己的彪悍与凶猛向本土之外的市场复制。但是,必须承认,这些“微创新”杀手也在升级和进化,他们正在潜心打磨自己的竞争利器,从本土凶猛到全球凶猛。他们正积极地进行全球化布点和实验,比如华为、招商银行、腾讯等。
风起青萍之末,革命发端于微小!
中国下一批世界级公司,将从那些“微革命”公司中诞生!
这种“微革命”,就是撬动地球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