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7208300000005

第5章 初露锋芒(3)

三杯酒下肚,杨俊兴致更高,他对司马懿说:“这回,我要提高难度了,就以我们饮酒为题。上联是:三杯过去,竟不知天南地北。”

这个联的难度较之上一个大了不少。坐在一旁的司马朗替二弟捏了一把汗。哪知司马懿已经胸有成竹,娓娓道来:“一语道来,却已是斗转星移。”

杨俊听了,乐不可支,连连夸奖道:“好一个‘斗转星移’,我看是‘石破天惊’啊!”说罢,他和司马朗推杯碰盏,又是几杯下肚。不觉间,已有了几分醉意。一旁的司马朗见杨俊已有些醉意,便劝道:“杨大人慢些喝。”此时的杨俊是越喝越高兴,哪还顾得了这些。只是,他一边喝,一边对司马懿道:“饮量岂止于醉。”

司马懿见杨俊又出一题,略加思索,答道:“雅杯乃游乎仙。”

没想到随意吟出一句,司马懿便可对仗工整,真是少有的奇才!虽然杨俊先前已经听说过司马府上的二公子聪慧过人,但今天一见,着实令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如此年幼的孩童竟然有这样的智慧。飘飘欲仙的杨俊望着司马懿,出了最后一联,同时也是他本人的感慨:“雏凤学飞,万里江山从此始。”

司马懿不紧不慢地答道:“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绝妙之对,和此情此景此人是何等吻合啊!潜龙,出自《易经》,原文是“潜龙勿用”,形容拥有巨大能量的事物在萌芽期潜伏于暗流之下。满腹才学的司马懿不就像一条潜龙一样,积蓄能量,等待某一天破水而出、施展自己的才华吗?

司马懿的才学,甚至让和他朝夕相处的哥哥司马朗都大吃一惊。司马朗在心里暗暗地想:希望二弟以后可以飞黄腾达,以光耀门楣,建功立业。

行孝举巧遇佳人

司马懿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才华,固然令全家人欣喜,但一家之主司马防的身体却让大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司马防毕竟上了年纪,虽不至于说老态龙钟,但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从长安出发,一路旅途劳顿,到达温县后不久,司马防竟一病不起。

这可急坏了司马夫人和她的儿子们。因为老大司马朗常年在外做官,鲜有机会回家一趟,而弟弟们又还年幼,所以,排行老二的司马懿便和母亲一起,担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

在学习之余,只要一有空,司马懿就会赶往父亲的卧房,洗漱打理,送饭喂粥,只要力所能及,都要事必躬亲。甚至有时候,司马懿靠在父亲的病榻旁边,一边拿着书卷学习;一边随时准备服侍病重的父亲。

司马懿对父亲的照顾可谓细致入微,每每汤药送来时,司马懿都要亲口尝一下,确认无误且冷热合适后,才会亲自给父亲喂服。在照顾父亲的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渐渐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以前父亲身体好的时候,对他们兄弟管教甚严,“四书”

“五经”是每日必学,每日必诵。当然,对于重忠孝的古代来说,《孝经》之类的也是少不了的。确实,在当时,小孩子们都以学习“四书”

“五经”为正途,“学而优则仕”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往大了说,可以报效国家;往小了说,可以得到一定的权力和优厚的俸禄。

这条路看起来固然没有问题,但在司马懿看来,却并非如此。入仕为官在和平年代是光宗耀祖、恩泽百姓的最佳方式。而如今,国家政权动荡,民不聊生,甚至像父亲这样的大官都束手无策,读书再出来做一个小官又能奈何?儒生读了这么多的书,做了官,却难以企及天下事,这样的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司马懿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来到书房,从里面翻出几本被父亲藏得很深的书,有《孙子兵法》,还有《易经》。他试着读了几篇,顿时被书中所描述的战场上的风云变幻和易理的神秘莫测深深吸引了。他如获珍宝,可惜,这些书只能算是一些“闲书”,倘若父亲没有生病,他是断不敢多瞧一眼的。在当时,这些书讲的都是一些在文人面前“不入流”的学问,而父亲希望他们能多多研读“四书”

“五经”,将来考取功名。孝顺的司马懿担心父亲不高兴,因而不敢光明正大地看,只得在诵读“四书”

“五经”之余,或者是在照顾父亲之余,从袖子里偷偷取出来研习。

寒冬的一天,司马懿还在思考刚才所读的《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用兵之道。忽然,父亲的老友钟砾求见,他带来了治疗父亲疾症的一个偏方。药方里面的其他草药都好办,但是有一味非常重要的药——鲤鱼,却令司马懿犯了难。古代不像现在,吃蔬菜都有大棚的,吃鱼肉都是养殖的,一年四季,只要想吃,都可以买到。隆冬时节,河里早已冰冻三尺,如何才能抓到新鲜的鲤鱼呢?

在哥哥已经外出做官的情况下,司马懿就成了家里事实上的长子。这一次,司马懿像往常一样,义无反顾地走了出来,他自告奋勇,要去河里抓鲤鱼,为父亲做药引子。

冬天的黄河边,寒风呼啸,河面早已冰冻三尺,人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司马懿和随从来到岸边,拿出铁镐等工具,朝着一块冰面开凿。因为温度实在太低,冰面的硬度超乎想象,司马懿和随从忙了一个上午,冰面只陷下去一点点,他们不得不暂时停工吃午饭。

吃完了带来的干粮,他们继续上阵。一个时辰以后,司马懿和随从有些体力不支了,于是,司马懿令随从在河边休息,他则继续开凿冰面。因为实在太累了,随从就慢慢睡着了,而司马懿还在努力凿着,一种希望父亲的病快些好起来的强大信念在不断地支撑着他。

终于,在司马懿的不懈努力下,冰面被凿开了一个窟窿。司马懿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但是,任务才完成了一半。他连忙找出带来的钓竿和鱼饵,在洞口旁席地而坐,开始“独钓寒江鲤”。

不久,钓竿微微晃动了一下。司马懿歪过头一看,一条黄河大鲤鱼上钩了!

可是,由于在冰天雪地里僵坐了一阵,司马懿竟不能动弹了。眼见手里的钓竿晃动得越来越厉害,可是手却动不了。随从睡得太熟,又离得太远,他在风雪的呼啸中根本就听不到这边的动静。司马懿只能干着急。

就在这时,一双纤细洁白的手接过了钓竿,一下子将它拉到了空中。上钩的黄河大鲤鱼被鱼线牵着在空中活蹦乱跳。司马懿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位陌生的少女。

还好,司马懿的嘴巴还可以动,他连声向这位少女道谢:“天气寒冷,身体僵硬,竟不能举起钓竿,多谢姑娘好心。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这位姑娘也不立刻回答司马懿,而是将鲤鱼放到一旁的小桶中,反问司马懿:“刚才,我经过此地,竟然看见有人坐在这里垂钓,真是好雅兴。所以,我下了轿子,想过来探个究竟。如此寒冬腊月,敢问这位公子为何独自在此垂钓?”

司马懿说:“姑娘说笑了。姑娘的问题问得好,但有一些纰漏,我不是独自一人,还有一个随从。”说着,司马懿把头往河边的一个方向摆了摆。

姑娘抬头望去,果真看见有个人在河边的树下熟睡。这一下,姑娘更加奇怪了,为什么主人在劳动,随从反而在睡觉?

司马懿看出了姑娘的疑惑,接着说:“姑娘有所不知,我父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刚才,我们有幸得到父亲故交的一个方子,里面需要新鲜鲤鱼一条,所以,我过来抓鱼。因为冰层太厚了,忙了大半天,我们才凿出一个洞来。我的随从太累了,我就让他休息了。”

司马懿的话令这位姑娘大吃一惊,她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看似富家子弟的男子竟如此有孝心。于是,她径直走到岸边,叫醒随从,一起扶司马懿起身。

这时,司马懿终于有机会细细打量这位女子了。眼前这位女子,肌肤如凝脂,头发如黑丝,身段柔美,气质不凡。一对柔似飘云的细眉下,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似寒冬里的一股温泉,让司马懿的心头暖流涌动。司马懿一下子被迷住了,等他回过神来,姑娘已经走远了。司马懿连忙喊道:“请问姑娘如何称呼?”

远处传来姑娘如银铃般婉转的声音:“小女子张春华,碰巧路过此地,公子保重。”

司马懿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感觉还行,忽然想起自己忘了问姑娘的住址,于是,他令随从跟在姑娘后边,找到她的住所。

当晚,随从回来说,这位张小姐住在距此地不远的北平皋村的粟邑令张汪府,应该是张大人的千金。

不久,因为开春天气转暖,再加上鲤鱼药方确实起了作用,所以,司马防的病大有好转。

渐渐地,司马懿“凿冰求鲤”的事迹在乡里传开了,邻里纷纷夸赞司马懿的孝举。后来,官府得知此事,便推举司马懿为孝廉。孝廉一职源于汉武帝时期,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用于推举孝顺父母、廉洁奉公之人做官。因为司马家族在河内一带颇有威望,再加上司马懿确有不凡孝举,口碑很好,所以,便自然而然地被推举为当地的孝廉。

司马懿举孝廉后,家里面考虑到司马懿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便开始为他准备亲事。司马夫人一连给司马懿说了好几门亲事,但司马懿都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掉了。细心的司马夫人看出了司马懿的心事,便找机会问他。司马懿的回答令她大吃一惊:“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这位姑娘就是那天为司马懿提起钓竿,扶他起身的女子。自从那天在黄河边见面以后,张春华那美丽的外表、不凡的谈吐、高雅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司马懿。得知司马懿的心上人是粟邑令张汪的千金后,司马家的人便请时任尚书的崔琰做媒,迎娶了张春华。

张春华也是爱好诗书的文气女子,早已对在当地小有名气且满腹才华的司马懿倾慕很久了,只是,对于她这样一个深居闺中的大户人家的小姐来讲,很难有机会得以谋面。而那天风雪中的邂逅,则是上天对他们的额外眷顾。

缓解父亲的病情,举孝廉,还能抱得美人归,司马懿的孝举真可谓是收获颇丰啊!

同一年,远在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也有一个人和他的心上人结为夫妻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可以说,他是司马懿后半生中最大的对手。关于诸葛亮娶妻一事,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诸葛亮的童年可谓坎坷,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和弟弟诸葛均一起随叔父在豫章生活。后来,叔父诸葛玄投荆州刘表,诸葛亮便来到了南阳生活(“躬耕于南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亮十六岁。都说文人孤傲,诸葛亮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但在旁人看来,他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只有他的好友徐庶、司马徽、黄承彦等人相信他确有真才实学。

上面提到的黄承彦就是诸葛亮的岳父。诸葛亮对外“征婚”,宣称要找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与她结为夫妻。至于相貌如何,并不重要。黄承彦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介绍给了诸葛亮。当时,南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黄月英虽天赋异禀、学识过人,但相貌奇丑。到底丑不丑,谁也没有见过。诸葛亮虽然早就听说过这样一些传闻,但还是非常高兴地迎娶了黄月英。此事很快传开。一时间,诸葛亮成了人们的笑柄。当时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打油诗:“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以上是很多书中对诸葛亮娶妻的说法,但似乎并不准确。有人认为黄月英其实非常漂亮,她是为了寻找一位真正赏识她的才干,而不是垂涎她的外表的如意郎君,才想出这种手段的。不过,不管黄月英相貌奇丑也好,貌美如花也罢,在后人心中,她已经成了智慧贤淑的代名词。相传,诸葛亮在蜀国军事行动中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就是得到黄月英的启发而发明的。

还是把话题转回到司马懿身上吧。司马懿和张春华二人结婚后,相敬如宾,其乐融融。张春华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聪明机智,满腹诗书。每天,她除了孝敬父母、洒扫饲种、操持家务之外,就是陪司马懿读书下棋。在和夫君纵论天下大事的时候,她那深刻独到的见解总是令司马懿佩服不已。

有一天,当他们谈到天下的局势时,她对司马懿说:“大汉从桓、灵二帝到现在,先有黄巾之乱,后有董卓之祸,宗室之内无中兴之才,满朝文武无救国之策。它的灭亡是迟早的事。夫君一直想要造福于百姓,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依妾身之见,目前,在汉室中很难找出大用之才了。刘表据荆州之险,只能勉强自保,而且,他不思进取,迟早会灭亡的;刘璋固守巴蜀,手下虽然有军队,但他没有雄心壮志,不足以成就大业;刘备雄心勃勃,却没有治国安民的才华,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立足之地。如今,各路诸侯拥兵自重,你争我夺,只为了‘权势’二字,谁又想到了天下苍生的安危呢?现在,大汉多么需要一位胸怀大志、腹藏良谋,熟知天下利弊,善解民间疾苦,能够治国平天下的人,出来收拾残局,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啊!妾身以为,夫君应该成为这样一位英雄。”

爱妻这一席话,说得司马懿热血沸腾、兴奋不已,但又忐忑不安、惶惑万分。他兴奋的是,自己的爱妻能有如此高见和抱负,竟和自己的夙愿不谋而合;惶惑的是,自己虽有志于救苍生社稷,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怀大志,这距离他的目标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不禁摇了摇头,说:“我虽有此志,但实现它又谈何容易?”

张春华反问道:“妾身听说如今曹操的势力发展迅猛,正在大肆招徕有才华之士,不知夫君有意否?”

司马懿摇摇头,说:“曹操乃阉宦之后,我等虽谈不上什么功勋家族,但好歹也算是北方的大世族,倘若我给宦官之后效命,岂不有辱我家族之光耀?”

张春华见丈夫心意已决,便决定尊重丈夫的意见,不再另言相劝了。不过,很多时候,麻烦会自己找上门来的。司马懿不愿意为曹操效命,并不意味着曹操就不会自己上门来找他。很快,这个麻烦就自己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