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50超级大国
7219500000024

第24章 悄梢崛起的巴西(4)

从20世纪末到2l世纪初,巴西又发现了几处新油田,并且陆续投产。

由此,巴西的石油日产量增加到205万桶,产量提高了46%。2008年世界油价大跌,使一些大型拉美石油公司,如康菲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开始收缩资本。与这些公司的运作相反,巴西的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宣布将其5年投资计划的规模增加55%,达到1744亿美元,跻身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商之列。对此,高盛的分析师们说,巴西石油公司逆市场潮流而动,使它最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商之一,并在下一轮油价上涨周期内获益。

面对巴西雄厚的软硬实力,总统卢拉鼓励巴西人道:“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巴西。”同时,卢拉明确宣称,巴西应该领导整个南美大陆。卢拉的经济顾问团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巴西将和中国、俄罗斯及印度联手,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联盟。从卢拉的豪言壮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巴西要当主角而不是配角。2003年9月坎昆会议失败后,巴西与中国、印度等国一道向发达国家施压,要求他们进一步削减农业补贴,并在2004年8月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取得成功。这一成功,被世界各国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胜利。

不论如何,巴西开始了奔向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之路,至于是在2020年还是在2050年实现这目标,就看它能否一路顺风,就看世界变幻不定的风向标指向何方了。

§§§第五节巴西——拉美未来的盟主

现任巴西总统卢拉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是关于卢拉是左派还是右派的问题。人们称卢拉为巴西的“卡斯特罗”,卢拉也坦言卡斯特罗是他最尊敬和崇拜的人。事实也是如此。这位2002年当选并获连任的巴西总统,拒绝承认外债,对“野蛮资本主义”进行严厉地谴责,从这一点来看,都是卡斯特罗等拉美传统左派思想的体现。于是,人们给卢拉贴上了“左派”的标签。但另一种声音却不以为然。这种声音认为,卢拉继承了几乎所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如私有化、从紧的财政政策等,因此卢拉似乎又不是一个左派。

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卢拉是一个斗士。卢拉谴责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的单边主义,并与委内瑞拉的“反美斗士”查韦斯一起掀起了拉美的“左翼”运动。这场运动,让玻利维亚、尼加拉瓜、智利以及阿根廷中代表左翼力量的政党,先后掌握了国家政权。2001年,卢拉作为巴西劳工党的领袖,成功发起了“世界社会论坛”。卢拉在世界社会论坛上激情洋溢地说:“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2007年,卢拉决定让巴西加入由委内瑞拉倡导建立的南方银行,以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卢拉所走的路线很清楚,就是要巴西摆脱对大国的依附。

要想摆脱对大国的依附,势单力孤是不行的。于是,卢拉立志于建立起一个“联合的拉美”。英雄所见略同,巴西前总统卡多佐也有过这个想法。卡多佐在20世纪60年代曾流亡法国,在流亡过程中,他意识到“阿根廷或乌拉圭人沟通起来要比一个法国人容易得多”。虽然沟通容易,但权力之争让这种沟通变得异常困难。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巴西与阿根廷争夺拉美大陆领导权,导致两国不和。德国总理科尔曾针对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卡多佐说:“在巴西,你的责任是要跟阿根廷做一样的事情。必须把你们的过去抛在脑后。你的历史责任是要在拉美建立一个伟大的地区联合体。”

但是,建立一个拉美地区的联合体并不容易,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的势力存在。只要美国的势力在拉美存在,所谓“拉美一体化”,只是“星条旗下的拉美一体化”。对此,加莱亚诺说得更明白:“只要不事先打破不发达和依附的模式,拉丁美洲只能使各自的仆役地位一体化。”

美国的存在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对于喜欢先发制人的美国来说,不会坐等拉美联盟的建立。1994年,在美国的推动下,在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确定2005年12月31日为建立贸易区的最后期限。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从表面上来说,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但是,有了美国的存在,各国总是心存戒虑。于是,直到现在这个自由贸易区还没有建立起来。美国主张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主要是为了阻止地区外大国插足其后院。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美国想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巩固自己在西半球的战略基地,抵御欧盟和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挑战。而美洲其他国家,担心美国以此来鲸吞整个美洲。本来是一场双赢的局面,在各自的猜疑中,一直处于悬停状态。

拉美地区的经济在过去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叶,拉美地区的人均收入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地区,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在1:2左右。但到了20世纪下半叶,拉美经济开始衰退,其发展速度落后于东亚。虽然拉美的经济在衰退,但经济总量还是要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因此,谁能成为拉美地区的盟主,就能在世界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曾爆发过四次震动世界的危机,即80年代初的地区性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这些危机都给有关国家,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带来沉重的打击,人民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这四次危机的根源都与过度依靠外资有关。此后,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这一系列的危机,为拉美的左派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左派运动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热潮。拉美左派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还要面临许多挑战,也要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制约。近几年来,美国一直在以反恐和扫毒为名加强对拉美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控制。比如,美国加强对古巴的封锁,通过种种手段干涉委内瑞拉内政等手段,来遏制拉美地区左派社会运动的发展,阻挠左翼力量掌握政权。

面对拉美形势的变化和面临的危机,左派领导人却没有找到可以替代现行发展模式的经济理论与模型,只能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温和的调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卢拉就任巴西总统以来,由于缺乏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只能继续过去那种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路线。然而,如何修正、完善和继续推行已进行了10多年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走出“发展一危机”这个不断重复的怪圈,恐怕巴西还处在“盲人摸象”之中,这是左派的无奈。

在拉美的左派组织中,多种思潮杂聚共存,既有马列主义、民众主义,也有无政府主义、托派、极左派,很难建立起统一的意识形态。虽然困难重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左派力量参政、执政,已成为拉美民众的一种广泛的政治选择。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挫折与低潮期,在反省中,拉美左派开始成熟起来,以反贫困、反不平等和全球化为主题的拉美社会运动继续保持着发展态势。

在这纷乱的政治形势下,巴西正在成为南美的巨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领袖作用。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巴西总统卢拉的人气正热,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一路春风。在伦敦“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卢拉与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分享讲台。在银行家们眼中,卢拉受到非常的重视,成了争相拉拢的对象。国际上一些分析家说,卢拉正在提升巴西的世界影响力,建立南美洲的“超级大国”的形象。巴西不崇尚武力,只崇尚经济,所要追求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式的超级大国。巴西要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成为与其他现存大国完全不同的巨人。

在巴西的雄心中,隐隐地包含一些苦涩。在过去,巴西以地区大国的身份,一直想在国际事务中起到更大作用,但多次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即使在“二战”期间,巴西作为唯一一个向欧洲派遣军队的拉美国家,却在战后谈判的“圆桌”周围没有自己的座位,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观。巴西总统卡多佐在成功阻止通货膨胀后,巴西的国家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到了卢拉这一任总统,巴西开始寻求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机会,并得到了一些大国的支持;同时,巴西发动南美自由贸易运动,与发展中国家结盟,不断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东风”已具后,卢拉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2004年,在世界贸易组织支持下,巴西逼迫美国降低了对国内棉农的补贴,同时也结束欧洲制糖业的贸易保护政策;从2007年开始,卢拉每隔5个月都会邀请45个国家访问巴西,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迫使富裕国家取消贸易壁垒;卢拉还与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结盟,反驳美国对委内瑞拉“没有民主”的指责,称“没人能宣称委内瑞拉不存在民主”。巴西这些举动大大地动摇了美国在南美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使自己在拉美的地位不断提高。

巴西的崛起不是源于武力,而是其庞大自然资源的存储量,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以及优势的农业,巴西已成为邻国和亚洲市场大豆和牛肉的主要供应者。美国商业部前官员大卫·罗斯奥夫说:“将自然资源转变成增值商品,大大增加了巴西的国际分量。”

自从美国独立开始,“门罗主义”成了美国与欧日等强国势力划分的思想基础。在“门罗主义”“授权”下,美国干涉拉丁美洲各国内政,将拉美国家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国,所以人们把拉丁美洲称为美国的“后院”。但是,现在这个“后院”开始“着火”,各“附属国”都在蠢蠢欲动,要脱离美国的束缚,这让美国坐立不安。不只是巴西,整个拉美地区正在摆脱美国控制,朝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要对自西班牙人征服以来的依赖外国势力、拉美国家之间相互孤立的历史挥手告别。委内瑞拉总统更是生猛地从卡斯特罗手中接过反美的大旗,在联合国讲演时极尽对布什的侮辱,而美国却奈何他不得。

巴西不再是“潜在的大国”,在拉美中,他起到地区大国所应起到的作用,使拉美不再是美国的专属之地。同时,巴西主导和推动了拉美地区一体的进程,使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虽然巴西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拉美的盟主,但是,一旦他登上了这个宝座,将会取得比“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更为有利的位置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