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7220100000007

第7章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桑齐奥(1483-1520)Raphael Sanzio意大利

1507年的拉斐尔(24岁)还是一个青年,梦想着超人的美与恬静的魅力,画那些天国中的人物与风景,使我们远离人世。1516年的拉斐尔(33岁)已经是在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中成熟的画家。他已感到一切天才作家的淡漠的哀愁。也许这哀愁的时间在他的生涯中只要一次,但又何妨?《西斯廷圣母》已经是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作品之一了。

——著名翻译家傅雷

拉斐尔·桑齐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那么拉斐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在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较量中,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他的艺术被后世称为“古典主义”,不仅启发了巴洛克风格,而且对法国的古典学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拉斐尔的“圣母”被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真正是不朽的作品”,“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在世界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他一生作有《坐着的圣母与睡着的圣子》、《阅读着的圣母与圣子》,《圣母子与圣徒》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西斯廷圣母》,这幅绘制于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内的圣母像,几乎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

在世界美术史上,只有一个拉斐尔,他创造了女性美的典范,以至这种典范到今天仍是后辈难以企及的;只有一个拉斐尔,他使圣母真正回到人间,成为我们理想中完美的化身。

这个历经几个世纪巍然不倒的艺术巨子,这个感召了众多同样伟大的艺术灵魂的画家,他因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模本的兴盛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标准。恩格斯在论及人类双手的神奇功能时,所列举的第一个范例便是画圣拉斐尔的壁画,在思想巨人的脑海里,拉斐尔的画作是人类艺术生活的瑰宝。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拉斐尔的这幅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玛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渥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接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和修道院的理想的突出的艺术表现之一。

——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

很多绘画赏析者都认为拉斐尔过于快活。他与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相比较,很年轻就解决了内心的冲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来推动伟大的灵魂。他的画作艺巧技精,却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他顺应教皇需求,也能讨教皇欢心,欢愉地摆动在圣母与情妇之间,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冲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朋友与情人的忠诚。他带给我们宁静,不提出问题,不制造疑虑,不制造恐惧,他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在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对立的协调。他的艺术将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哲学、历史、甚至战争,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顺遂幸福。

这样的评论不是完全正确的,从拉菲尔晚期所绘的《西斯廷圣母》便可以看出来。拉斐尔的这幅《西斯廷圣母》再也不同于过去天伦之乐型的圣母像,也不同于中世纪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消瘦、痛苦、呆板之模样,也不像威尼斯画派笔下那种放荡、轻浮、随便之极端,而是显出恬静、安宁、慈祥、贤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又能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拉斐尔让西斯廷圣母缓缓向人走来。

画面上的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瓦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为了使祭坛上的圣母有向人移动的感觉,拉斐尔使其画作平视点有三条(小天使、圣徒、圣母各成一平视点),因此观赏者越向画走近,圣母便越向人走来。此外,还放弃一般的远近法,使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模糊,似虚若实,又在金字塔稳定构图中,加上椭圆形的运动旋律(透过衣裳皱折和色彩安排)。这种弃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现出圣母不仅只是绝对美的观念、更是可以让人亲近依靠的圣母,是可以在她身上哀哭的圣母,这又意味着什么?拉斐尔晚年,从和谐、愉悦、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识、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对悲怜苦难者的描绘,绘画主题也从美走向苦难中的盼望。甚至导致艺术史分期,把拉斐尔晚期作品归于另一时代的启蒙。

殊不论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对绘画史分期的意义,就算绘画风格再有转变,它也仍是拉斐尔式的,但不可否认的,从绘画主题可看出拉斐尔走向另一种神秘体验。这是拉斐尔的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说拉斐尔不提出问题,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在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协调……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公平。可以这样说,拉斐尔处理过冲突矛盾与灵魂的挣扎,最后他把解决者置于走入苦难世界的基督与圣母。他在《西斯廷圣母》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作品不论从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神态表情上讲,都是无比的成熟与完美。拉斐尔把自己美好的理想寄托在圣母的身上,希望他笔下的圣母能为人类带来希望和美好的一切。

在许多西方人的心中,母爱是最圣洁无私、最宽容也最伟大的情感。“圣母啊,您像一只无底的杯子,充满人类辛酸的眼泪!”也许正因如此,《西斯廷圣母》才成为西方文化中长盛不衰的主题。

(佚名)

拉斐尔·桑齐奥1483年生于意大利山区的乌尔宾诺小公园。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乌尔宾诺大公的御用画家和拉斐尔的启蒙教师。15岁时拉斐尔在波伦亚画家的画室里学习,他勤奋地探索绘画的奥秘,能够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艺术的真谛。一年之后拉斐尔离开家乡乌尔宾诺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三年之后的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这时拉斐尔已经19岁。拉斐尔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色彩感觉与透视原理,绘画技巧相当成熟,才能已超过老师。

在佩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跨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画家群里。他那讨人喜爱的外貌和善于自持的性格,立刻就为自己开辟了艺术道路。佛罗伦萨给了拉斐尔从未有过的艺术教益。他急切地吸取着大师们作品中的成就,他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对待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既崇拜达·芬奇,也尊重米开朗基罗,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他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教皇朱理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教皇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刚满25岁的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在罗马与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不久梵蒂冈的画家们被告知:除了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之外,其余的画家们全被辞退了。教皇认为罗马只要有这两位大师就足够了。

在那段时间里,拉斐尔为教皇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兼画一些人物肖像。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优美生动,神态安详,色彩古雅,尤其是眼神的描摹,更是深邃清灵,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亦表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倾向。圣母形象的刻画是油画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内容深刻、厚重,画风苍劲,笔力健硕,线条犀利,成熟饱满;而生就一副天使般容貌的拉斐尔的圣母,则神态和婉优雅,面容清丽宁静。整个画面布局匀称,色调柔和华贵,线条细腻圆润。其代表作有《草地圣母》、《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等。

天才的成就,引来繁重的订画任务,这是拉斐尔的光荣,也是他的悲剧,太大的名望终于把他压垮了。1520年4月1日,他病了。医生为他诊断病情以后摇着头说:“您,亲爱的大师,您从年轻时候起就过着过于紧张的生活,现在受到报应了。人们都知道艺术家是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们不吝惜生命,而是让生命去燃烧。”一个星期以后的4月6日他死了。他死后的荣誉,将永远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今天,在罗马的拉斐尔墓地上,还可以看到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这里安息的是拉斐尔。在他的有生之年,万物之母惧怕被他超越;而当他去世后,万物之母也惧怕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