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无鲜勿落饭
7223800000031

第31章 尝鲜无不道春笋

春光里,竹笋破土而出,“尝鲜无不道春笋”,油焖春笋、腌笃鲜、雪菜春笋、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糟烩春笋、枸杞春笋,都是时令美食。另有一种凉拌吃法,以春笋搭配莴笋生食,入口极为爽脆,它有一个别致的称谓:小青青白娘娘。多么江南的称呼啊。

去年开春时,山里的朋友邀我去挖笋。他家在宁溪山里,有茅屋,有竹林,笋发得到处都是,山乡的黄泥笋很是出名,山里人甚至把春笋冠以“山头黄鱼”的美名。去时,刚下了一场春雨,竹林清新湿润,三三两两的村民,扛着锄头上山挖笋,露出地面的春笋当然不会放过,就是地底下的春笋也不会漏网——他们会从泥土的隆起,判断地底下是否有笋。春天到了,蛰伏一冬的笋使足劲往上顶,想钻出地面见见春天的阳光,扒开泥土,果然有鹅黄笋芽,一锄下去,一支三四寸长的春笋就到手了。

在竹林中,如果你静心倾听,似听见春笋拔节的哔剥声。江南方言里,小孩到了十二三岁,长得很快,身材也变得瘦长,谓之“拔节”——这个词语,老让我想到春天里的笋。当地有这样的风俗,挖笋时,大人带着孩子到竹林中,边摇青竹边念:“摇竹娘,你也长,我也长,今年是你长,明年我与你一样长。”笋长得很快,几天前还是矮矮壮壮的一小截,没几日,就变得修长修长,再过一段时间,就成了绿汪汪的毛竹。家长希望自家的孩子,长得跟竹笋一样快。

剥了壳的春笋最是雪白鲜嫩,还能掐出水来。难怪,在我们这里,形容少女的容颜不是什么“桃花脸”“芙蓉面”,而是用“雪白笋嫩”这个词。金庸写黄蓉出场:“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若让当地人写,肯定会写黄蓉长得“雪白笋嫩”,一句“雪白笋嫩”给人留有多少想象的余地啊。除了“雪白笋嫩”,这里的人还以“笋梗样”形容小伙子长得挺拔俊秀,如果一个小伙子被人赞为“笋梗样”,必定受女孩子青睐。

春笋不仅嫩,而且“肥”——是白胖白胖的那种肥。清代乡贤张泰有诗:“古寺春山笋蕨肥,行穿石径绿侵衣”,说的就是春笋的肥嫩。杭州人认为,笋是“蔬菜中第一品”,没有比春笋更鲜美的蔬菜。

清代乡贤贺正修有诗:“夏近笋初老,春深花欲稀”,咏叹的是春笋短暂的青春期。清明前是笋的二八年华,清纯饱满,过了清明,笋就成了迟暮美人。到了谷雨,很多的笋就会变成小毛竹。

老外很感叹中国人在吃上的探索精神,在他们眼里,毛竹就是毛竹,怎么可以跟吃挂上钩呢。据说他们会把竹笋翻译成竹芽,对于“雨后春笋”之类,他们就完全不知怎么翻译了。有一回跟一老美进餐,来一道笋烧肉,他第一次吃到笋,我告诉他,这笋跟他手中拿的筷子是一回事。他的表情极其惊诧,其实,不怪老外,“竹子不长秦岭北”,哪怕是一山之隔的北方人,也常搞不懂我们南方人为什么如此偏爱春笋。

在美食家眼里,笋是至鲜至美之物,李渔就说过“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明代诗人张廷登道“樽开小酌笋犹肥”,张诗人说,雨后竹笋正肥,最宜作小酌菜肴。丽水、台州、衢州一些山里产黄泥笋,丽水遂昌的竹笋还在《舌尖上的中国》亮过相,大大出了回风头。其实台州、衢州一些山区的笋也很出名,这些地方山高背阴,松竹遍布,山笋的味道特别鲜美。清代的文学家潘耒尝过台州的春笋后,留下一诗:“嫩如荔新剖,脆若藕初削。甘芳无留滓,软美不烦嚼。”春笋嚼起来,爽脆之中还有丝丝的清甜。他甚至说“愿作台山农,长年分此乐”——为了吃到台州的春笋,他愿意留下来作个山农,与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简直同出一辙。

春笋不管烧什么都好吃,被称为荤素百搭,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一道笋烧肉,让人叫绝,硕大的冬笋块鲜嫩十足,和着肉香,鲜美至极,而肉也带着笋的清气,全无油腻。至于油焖春笋,更是我的至爱,嚼起来嚓嚓有声,用土话说,吃起来“爽爽声”,十分带劲。上海人夏天时喜欢吃番茄煸尖冬瓜汤,一道寻常不过的汤,看上去偎红倚翠,喝下去十分开胃。福建菜中有鸡茸金丝笋,把冬笋丝切得细如金丝,与鸡茸、蛋糊融为一体,鲜润爽口。

春笋炒咸菜,十分常见,多以鲜笋炒之,但是鲜笋的味道绝对比不上腌过的春笋。一到春天,我的二姑姐就会把春笋切片,放入雪菜坛子,与雪菜共腌。腌过的春笋又鲜又酸,有泡菜的爽脆,用以炒咸菜,味道极美,十分开胃,用以下饭,再好不过。

春笋还可以裹上面糊,放油里煎炸,黄金色的油炸春笋甘甜可口。与白米共煮粥,叫“金煮玉”,济公和尚曾赞道:“拖油盘内烰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看来,济公也是个好吃的主儿。

还有一种叫小野竹笋的,叶细枝韧,僻寂之处,野地荒郊,常见其身影。剥下它的外衣,是青玉簪般细细的一小条,有一种孤高之美,别有淡泊出尘的气质,切成小段炒腊肉,是青白之中的几笔朱红,雅致可口。

除了鲜笋,笋干的味道也绝佳,天目笋干相当出名,这个声名远扬的笋干专指野生石竹竹笋所制的“色如鹦哥绿”的青笋干,分为焙熄、小挺、秃挺、肥挺几个等级。张生记的笋干老鸭煲很出名,跟选材好有关。烧老鸭宜用野笋干,野笋干吸足了厚厚的老鸭油,味浓鲜香,比老鸭还受欢迎。而烧红烧肉,最好选毛笋干,特别能吸油,烧好后,肉肥而不腻又有笋的鲜味。

除了笋干,清顾仲《养小录》里还提到一种笋粉:“鲜笋老头差嫩者,以药刀切作极薄片,筛内晒干极,磨粉收贮。若调汤,或炖蛋,或拌肉内,供于无笋时,何其妙也。”其实,我觉得真正称得上“何其妙也”的不是笋粉,而是笋茄——将竹笋去皮后放入大镬里煮熟晒干,加盐烧开,再用文火煮,六至七个小时,捞出来烘晒,一周后就成了笋茄,经年不坏。笋茄是素食极品,济公就赞曰:“若禽之初羽,貌陋而性至善”,看来这笋茄里,还含着佛家的清净淡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