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无鲜勿落饭
7223800000060

第60章 蛋清羊尾

能够登上“中国菜谱”的小吃不多,蛋清羊尾就是其中一种。

外地朋友来我们这儿,要我推荐当地最出名的小吃,我脑海里马上蹦出一个蛋清羊尾来。

诗人舒婷吃了蛋清羊尾后,赞不绝口,还形之于文,她在《大美临海》中写道:“炎炎盛夏我已经站在临海市的紫阳古街,极不雅观地手捧刚起锅的‘蛋清羊尾’,热腾腾软酥酥香喷喷,唇齿来不及盘点个中真谛,嗓子眼已经彻底没收了。深知午餐还有许多美味佳肴列队伺候,往嘴上贴了封条。否则就想守着油锅不走,吹着气卷着舌,吃个淋漓痛快。这道‘蛋清羊尾’,内馅是豆沙,以蛋清搅拌麦粉为皮,再裹以网油下锅,保持羊尾的蓬松形状。其工艺复杂考究,已具有1400多年历史。我虽猫在一旁揣摩半天,仍不得要领。”

蛋清羊尾虽是名点,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原料,不像做佛跳墙之类,光是用料就要准备几天,也不像《红楼梦》里的茄子,配料比主料更昂贵得多,让人有主次不分的感觉。

蛋清羊尾的配制,需要用的原料只有菜油、鸡蛋清(即蛋白)、猪油、豆沙和少许番薯粉。

简单的配料,能制作出绝顶好吃的东西,这才是真功夫,这就像大音稀声一样。

做蛋清羊尾,不仅比拼手劲,还要有定力、耐力,外加决心、恒心。这么说来,好像在学一门深奥的武功。

不是我故弄玄虚,做蛋清羊尾的确要点真功夫,有点武术功底的最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那种也行,像我等头脑不发达四肢也不发达的就不行,因为做这道小吃需要手劲。

先将豆沙加白糖做成豆沙泥,捏成比乒乓球略小的丸子,外面用猪油包裹好。

将鸡蛋磕碎,蛋黄去净,只取蛋白,加入麦粉,用筷子不断地上下搅打,不会一点真刀真枪的,想把蛋清打得能使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几乎不可能,我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每次筷子插上去,都像醉鬼一样东倒西歪。

将包裹了猪油的豆沙丸子放进搅打好了的蛋清里,豆沙丸子上就会挂上一层蛋清泡沫。然后,将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炸两次即成。

什么东西都经不起烈火焚身的考验,任何面食一进油锅,味道就更好,像油条,两团软不拉叽的不起眼的面条子,比筷子粗不了多少,一放进油里,然后再出来,变成蓬松的虚胖的油条,浮夸得让人叫好。王朔就说过,就是土坷垃放在油里炸,也保准香脆,何况是蘸了蛋清泡沫的豆沙丸子!

此时的豆沙丸子不下油锅,又有谁下油锅呢。

豆沙丸子一下油锅,五内俱焚,在煎熬中,像变身般地,它变得丰腴起来。

一万年太久,只需几秒。待到三分嫩黄,就要赶紧将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的蛋清羊尾撩上盘子。

然后,在它色泽金黄的身上如降甘霖般地撒上一些白糖,就可以吃了。一尝,外脆里嫩,油而不腻,香甜可口。这玩意儿要趁热吃,凉了就软塌塌的,口感差远了,敢情它也是“好花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的呀。

物以稀为贵,北京的白菜运到浙江,是谓“胶菜”,福建的芦荟进了京,美其名曰“龙舌兰”,这是鲁迅先生说的。这蛋清羊尾在别的什么地方,岂是市井小巷可见,平常百姓可尝?可在临海,蛋清羊尾还是平民化的食物,20年前我刚到临海,还是个高中生,第一次在临海新华书店的门口吃到这玩意儿,一气吃了四五个,有“此物不应人间有”的感觉。说实话,我对临海的热爱,始于一只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豆沙丸子一下油锅,五内俱焚,在煎熬中,像变身般地,它变得丰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