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金融自由化是西方金融财团的一个美丽的陷阱,也是摇摇欲坠的美元霸权加强自身统治地位的最后一搏。不过,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对于中国来说,金融自由化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一来我们不可能再次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二来想发展壮大自己,也必须借助国际市场这个大熔炉千锤百炼。凡此种种,使得金融开放成了中国金融业必须破釜沉舟、迎接挑战的不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融入国际金融格局,锤炼出一批真正的金融巨子,又能避免落入西方金融财团的圈套,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中国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迫在眉睫的待解命题。
1.面对经济泡沫的两难选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论述,经济泡沫就是指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我们知道,一种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经常会随着供求关系而经常波动,时高时低。不过,正常的波动总是围绕产品价值进行的,一般不会严重背离生产产品时所花费的成本。比如,一个人到市场上买山鸡蛋,假设平时是5毛钱一个,但某天散养区发生了瘟疫,大量蛋鸡死亡,这时候山鸡蛋肯定就会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此时,面对供不应求的场面,卖山鸡蛋的农民估计就得涨涨价了,单价6毛钱、8毛钱甚至一元钱,都有可能。此时,价格已经开始波动,高于其生产价值,这种因涨价而引起的泡沫是合理的经济泡沫,毕竟价格和价值还没有背离到一个离谱的份上。不过,如果此时卖鸡蛋的老农仍不满足,渐渐涨到5元钱、10元钱一个,而且造成市场恐慌,形成抢购风潮,进一步刺激老农涨价。这就不是经济泡沫了,而成为了泡沫经济,危害是非常之大的。泡沫经济中的经济泡沫膨胀得超出合理的水平,严重背离其经济基础。如果社会中总的生产没有增加多少,但GDP却节节攀升,此时,这种不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价格上涨就会演变为泡沫经济,从而增加了经济风险,既有害于个人,也有害于国家。
中国存在经济泡沫吗?回答是肯定的。每个国家都会有经济泡沫的情况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是泡沫经济。那中国存在泡沫经济吗?回答也是肯定的,这就让人担心了。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恰恰符合泡沫经济的一切特征,已经严重背离了正常的市场规律。那么,中国目前较为严重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出现的呢?
原因得追溯到10年前,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不倒,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最终使香港度过了危机,而由于人民币的坚挺,东南亚国家也没有在压力下继续崩溃。不过,中国经济在那段时间里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从那以后,中国走上了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复苏之路,并逐步将房地产行业确立为支柱产业。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成为另一个经济增长的引擎,保证了中国经济又一个高速增长的10年。
房地产市场,并不单纯只是关于买卖双方的市场。事实上,房地产经济本身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繁荣,有力支撑着一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众所周知,楼盖起来了,要入住还需要装修,另外家电、家俱必须一应俱全,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成家立业中的这个家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要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这就促使了一个庞大产业链条的繁荣,从上游到下游,无数人因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赚得盆钵满溢。其中单单建筑工程量的增长,就直接带动了建筑材料流通的繁荣,目前建材市场的火爆便是明证。各地建材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建材在建筑工程中占有的比重在40%以上,特别是由于装饰装修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得建材行业较长时期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每年因为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带动了商业、建材、林业、轻工、机电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产品销售的巨大市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也为林工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国家林业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木材销量中的相当部分用于建筑业。
一般认为,房地产业能带动建筑、建材、冶金等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20多个大类近2000种产品的发展。房地产就像是一个魔方,变化多端的辐射效应,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谓是魔力无穷。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昔日风光无限,长期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房地产行业,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中国经济的“内患”之首。这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泡沫化。2005年前后,中国房地产价格开始脱离正常价格轨道,慢慢失去控制,整个行业也开始进入泡沫化阶段。2010年两会期间,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面对记者提问时说,年轻教师的住房问题成了他这个校长最大的困扰之一:“每次开座谈会或者路上遇到,都会和我谈房子问题。”“清华附近的房价已经升至每平米2~3万,别说年轻教师买不起,我也买不起!”顾先生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如果都买不起房,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严重程度,可谓让人瞠目结舌。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大城市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天天在涨的房地产交易价格已经一再突破人们的底线。越来越多需要买房的人无房可住,而“炒房团”却层出不穷,在对升值预期和热钱的共同作用下,很多普通市民也竞相贷款,将投资房地产作为一项“精明”的理财方式。
在此期间,很多所谓经济学家高论频出,为飞速上涨的房价寻找理论依据,推波助澜,其中,城市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貌似有几分道理的解释,其实并不能自圆其说,城市化是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漫长过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把农村人口全部搬入城市,更不该是房价在一年内翻番的借口。况且,判断泡沫经济的依据也很明确,信贷扩张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实施激进的信贷政策,以及相应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增加近三成,不仅导致了全年股市尤其是房产价格两位数的上涨,其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各地地王频频露脸,纷纷以天价中标新的土地开发板块。就此而言,中国房地产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这是任何为高房价涂脂抹粉的说辞也回避不了的。
房产泡沫并不只是个美丽的肥皂泡,如果破裂,其后果简直跟核弹爆炸不相上下,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杀伤力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对此,同济大学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孟凡辰博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首先,中国房地产价格已经在核心城市高达房价收入比36倍,而饱受房产泡沫重创、房价回落尚未探底的美国加州房价收入比也不过只有8~10倍。一旦中国房产泡沫破裂,首先面临重创的将是中国消费增长希望所在的中产阶级,即白领房奴,他们将面临房产价值不抵贷款、负债。其次,2009年房产消费高达全国消费总额的50%以上,换句话讲,被刺激内需的50%功效都被用于造成中国收入两级分化最主要的一个行业,即房地产开发。即让房产开发商等获取高额利润,为社会创造最低报酬的农民工就业,由此结构性地减少了可持续的内需。第三,钢铁、水泥、玻璃等涉及房产领域的行业,中国乃至全球产能已大幅过剩,刺激内需而依赖房地产实际是保护甚至加大了这类产能的过剩,由此从整体上严重损耗、浪费中国经济,尤其是农民工过去30年血汗的财富积累。第四,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模式中科技、产业化含量极低,而建成后房产空置率又极高,节能、减排标准落后,实质上在削弱中国产业全球的整体竞争力,大量占用了中国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科技投入相比严重不足的国力、财力。
有学者将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经济增长方式比喻成吸食鸦片,当时飘飘欲仙,过后生不如死。房地产行业对经济拉动作用的短期效果的确明显,但中长期来看,危害极大。普通纳税人和消费者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为短期享有暴利的房地产商人包括政府财政兑现买单。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常常伴随产能过剩,透支了资源,透支了财富,也就等于透支了普通老百姓未来的消费需求,届时,经济滑坡将不可避免。
有人也许会问,房地产会如何破裂呢?眼下好像看不到房价下跌的影子。实际上,当房地产价格进入泡沫化阶段以后,其投资行为更像是赌博,一种“勇敢者”的游戏,就像是一个被抛上天空的石子,无论你用多在的力,在到达顶点之后,迎接它的只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房地产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再也找不到更勇敢的人接盘时,投资者的信心将无法维系,价格泡沫也就只有循环下跌这一种结果了。
经济形势恶化之前投资信心通常变得脆弱,这也是为什么资产泡沫往往在经济衰退之前就爆破。况且,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日益严重,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渐渐高涨,国际热钱已经在大规模涌入中国境内,国际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寻找做空工具并启动布局。从香港上市的银行、地产、建材生产商,到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均在其视野之内,当“空袭”过后,不只中国房地产市场届时将是一片废墟,整个中国经济也将面临重建。
既然房地产泡沫危害如此之大,难道政府会视而不见吗?其实,这正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既想防止经济过热,打击房地产泡沫,又投鼠忌器,怕泡沫破裂,经济衰退。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泡沫居高不下的潜在原因。
首先,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开支都来源于此,况且,由于卖土地的收入到账神速,在拉动GDP提升的效果上立竿见影,政绩效应明显。于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保八”目标下,各级政府纷纷出让土地使用权,增加财政收入。在2010年的两会上,梁季阳委员炮轰“土地财政”的著名发言,便是针对于此。
其次,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萧条,会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投资能力,继而使得进一步减少投资总额。影响涟漪般扩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钢铁、水泥、陶瓷、木材等建材商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仅不敢追加投资,恐怕削减现有产能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三,政府若想消除房地产泡沫危机,必须采取一定的信贷紧缩政策,并对投资行为进行规模限制。但是,如果采取的措施实施过分,又会令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人民币升值的迫切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引擎已经险象环生,如果房地产为主的内需引擎再熄火,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将不会再继续延续。不过,仅仅依靠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促进经济增长,更无异于饮鸩止渴,仅仅将泡沫破灭的时刻延后,但破坏力却将继续增大,况且,在透支居民有限收入后,拉动内需的经济增长也将无从谈起,由此带来的风险积累将会对未来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
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与其被人利用,不如自己忍痛割爱。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2010年两会之后,国务院连续出台多项严厉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以打击各种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行为,凸显其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其中,国务院2010年4月17日下发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明确要求,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而关于二套房的认定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定,将大大限制投资房地产的行为。透过这些政府调控行为,我们看到了房地产泡沫缩小的曙光,不过,房价泡沫何时破灭恐怕仍有待时间来验证。
2.两种声音——人民币究竟该升值还是稳定
人民币到底会不会升值,又该不该升值?一个看似很“专业”的问题,最近逐渐变成全民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与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不同,政府之间是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先是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大发牢骚,温家宝总理则明确表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紧接着美国逾百名议员联名上书,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随即我商务部迅速回应“美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并强硬表态“奉陪到底”……
在国际上,中美之间关于汇率的争论你来我往,激战正酣,但是在国内,本应该给政府出谋划策、拨开云雾的经济学家们竟也分作两派,捉对厮杀。这不禁让人们诧异,到底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呢?
主张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一方,阵容齐整,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和新锐经济学者薛兆丰为代表。茅于轼的观点是,人民币不但应该升值,而且应该大幅升值,一次调够。茅于轼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求之不得的事,老早就该升值,马上就可以升值,而且长期目标是汇率的自由化。升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好处的,是双赢的。而且,提升人民币汇率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要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就是要减少出口,增加内需,并用内需来取代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