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环境管理概述
1.校园环境建设适应育人需要
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提高环境质量,都离不开环境育人这一重要目标,从园林专业理论角度或是实践探索论证上都需要以育人为目的,这也是高校园林与办社会园林的不同点。高校是培养高、精、尖人材的地方,是科研、教学场所,是振兴国家走向文明源地,办好高校园林,是大家的心愿,追求一流的校园环境是大家的工作目标。
我们提出的“三服务、三育人”,即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是高校园林事业者信仰理念或工作的出发点。一流的大学除具备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环境,除足够的教学、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外,而且还应具有一个一流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校园绿地系统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所提供的环境空间,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莘莘学子,成为校园发展的重要载体。
园林建设必须适应育人的需要,也就是在前辈们的辛勤劳动基础上,坚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理念,与校园风貌相协调,以秀雅精细端庄为特色,创造具有“珞珈”风格的、为育人服务的校园绿化体系。
树木与树人
大学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如秀丽的山水、丰富的绿化植物、别具一格的早期建筑及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劳动结晶,给园林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时代在前进,高校事业在发展,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责任重大,在传承绿色文明,不断开拓创新过程中,坚持绿化工作适应育人的需要,树木与树人的工作非常重要,把此工作做好应做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一支适应校园建设发展的园林绿化专业队伍。
(2)认真组织和提高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爱绿护绿的管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蕴藏着人文精神,如通过师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增强了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切身体会校园环境独特的寓都于乐的作用。
校园精神与校园文化环境
(1)校园精神上,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人文气息,丰厚的历史底蕴,光荣的革命传统,严谨的校风,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让学生感受到勃勃生机和创新精神。
(2)校园文化环境方面,如标志性建筑独具风格,集中外建筑之长,它注重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对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特色。
(3)人文景观要主题鲜明。校园要多设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如爱因斯坦、闻一多等人的塑像。这些校园园林建设作品能够诉说一段历史、一个典故,默默地向求学者昭示着学校的传统、历史和骄傲,激励师生拼搏向上。
(4)资源要丰富、设施要齐全。学校要设有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等相关学科,这些专业支持着校园环境的建设;另外还要有可借教学科研、培育校园环境布置用的花卉温室;还要有足够的苗圃用地和多种园林机械。
(5)校容校貌景色要如画。要对校园的梅园、桂园、枫园、樱园、桃园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建设,使校园更具特色,让湖光泛色、广场增辉,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处处是美景。这一切,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充满了智慧和创造,构筑起启迪人的氛围。
服务与育人
学校的声誉同校园环境是紧密相联的。大学园林必须以全新的面貌来展现,以适应大学跨越式的发展,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要不断建设新的校园绿化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原有框架,不断进行完善,提高绿化档次。如广场前的绿化改造,对园林设施及植物进行精细的管理,提高了绿化整体水平。
(2)突出办学特色,重点建设景点,适应育人需要。也就是根据大学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批大的景点,如修建名人塑像等。
(3)规划校容布局,强化科学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校园建筑和园林绿化建设进行新的总体规划。继现已形成的景观系统:以山林为绿心,以各植物景点、绿化广场、水面为绿点,以道路网络为绿线,组成三个层次的景观结构,完善校园绿化工程。
(4)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后勤改革,服务育人,做让师生满意的后勤。园林绿化工作是高校后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园林与环卫服务中心在改革中争光排头兵。
大学园林与环卫服务中心承担全校的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处理、清扫保洁、会议花卉布置、悬挂横幅等及相关事务性工作。他们要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努力实现服务育人的工作目标。建立起一支能促进大学稳步发展的园林专业队伍。
服务是后勤永恒的理念,让师生满意和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是无限的,大学园林建设要做到第一,这是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
2.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指导
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学校风貌的主要窗口。为切实加强学校的校容校貌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营造“整洁、整齐、文明、大气”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坚持以“整洁大方、清新高雅、文化品位”为理念,探寻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信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全校师生身心愉悦,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
总体目标
通过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等校规校纪,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创建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师生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方案实施
(1)成立机构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包括,政宣与后勤办公室人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工作。
(2)宣传发动围绕目标要求,面向全校,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确保治理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自查自纠方案制定后,领导小组分两组进行校容校貌大检查,首先对操场花圃等处逐一检查,然后分别对每一个教室、办公室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一一登记,然后由后勤、政宣办公室梳理汇总。
(4)集中整治对梳理出来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治。
①彻底整治校园环境“脏、乱、差”现象。狠抓三扫(早上、中午、下午)和每周五的大扫除,通过全面整治,教室,办公室达到窗明几净、无灰尘、无杂物、无蜘蛛网、墙面无乱涂乱画痕迹;地面整洁,无纸屑、果皮、烟头、痰迹、污物、废弃物、积水,厕所干净无异味,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滋生的场所。
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各班设立卫生监督岗,每节课后派卫生监督员到自己班上的清洁区轮流值守,清扫清洁区垃圾,制止在清洁区乱丢乱扔行为,把乱扔垃圾的同学交学校处理,保持清洁区的洁净,彻底解决校园内地面到处是纸屑食品包装袋的现象。
②添置垃圾桶35个,所有垃圾一律入桶,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③规范校园内的各种标牌悬挂,教室围墙的黑板报和宣传栏的内容更换。
④对正门“整容”,即修补缺角,重新上漆。
⑤对教学楼、办公楼掉漆的贴字重新刷漆,掉了烂了的玻璃进行更换,车棚、栏杆铁艺围栏等进行修补加固。
⑥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做到绿化地无枯枝树叶、无杂草。
(5)营造氛围
①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如健身器材场地、跑道的修整,乒乓球场地的硬化。完善学校的校园广播系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先进人物事迹和师生的优秀稿件,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义的课外文化活动,少先队大队部充分职能作用,结合学校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主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和活动,如环保科技小发明、爱校爱家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师生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比赛等。
③开展校园文化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利用入学、毕业、节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④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校园的选址
一般来说,当学校的性质、规模及布局位置明确之后,有关部门必须进行选址的可行性论证。校园选址要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学校布点调整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其基本条件是:占地面积达标,就学距离适度,自然环境优美,公用设施齐全。
(1)是学校占地面积应达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各个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学校用地面积均有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时,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学校有许多难以达到面积指标,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学校面临调整。拆并。新建设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选址和规划设计,以确保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2)学生就学距离应适度。学生就近上学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徒步上学的体力消耗情况和上学途中所需时间等因素所决定的。在我国学生就学距离一般是:城镇小学宜在500米以内,城镇中学在1000米以内;农村小学宜在1000米,农村中学在3000米以内。超过此距离的学生可住宿就读。我国关于学生就学距离的规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规定基本相近。据日本《学校建筑规定设计》资料统计,日本小学就学距离为500~1000米,初中1000~2000米;美国小学就学距离为800~1200米,初中1600~2400米,高中2400~3200米;英国小学就学距离为400~800米,初中1500米。学生就学距离适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在教育方面的成本效益。
(3)学校自然环境应适宜。校址应选择安静的自然环境,尽量避免各类噪声;同时要远离空气污染源;凡堆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或有害物质的地方,绝对不能建学校;学校周围最好有良好的社区环境,如周围有少年宫、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总之,安静、卫生、安全的环境是校址选择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4)公用设施齐全。这主要是指学校周围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等。在城市学校,往往由于居民动迁等因素,一些学生上学地点较远,如果校址的周围没有交通网点,会对学生的上学带来极大不便,故学校不宜离公共交通站点太远。此外,学校最好也不要离医院太远,这样便于学生遇到疾病或突发事故时及时送医院就治。
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校址选定后,接着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包括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等。校园环境建设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什么是理想的校园环境?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能体现出以下特性,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理想的校园环境:
(1)教育性。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表现为一种耳儒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综合楼、实验楼以及带有天文观测台的科技图书楼等,都在暗示学生去渴求知识、向往科学。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其“润物无声”的功能,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陶冶学生的健全人格。
(2)艺术性。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就是一件完整立体的艺术作品。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体现美学原理,灵活运用“重复、层次、比例、调和、对比、简明、韵律”等美学原则,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体现出美感,引导学生爱美、惜美的心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情感体验。
(3)整体性。学校环境建设,要以学校的整体背景为依据。如果看到别的学校有漂亮的喷水池,别致的假山、荷花池,就如法炮制,结果弄巧成拙,使自己的校园环境不伦不类。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应有整体规划,既考虑到校园区域分配合理,又考虑到经费条件和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