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类型片
美国电影的主流是好莱坞类型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富有创意的电影制作者在运用类型常规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创新元素融入其中,拍摄出广受欢迎而又独具匠心的杰作。类型电影的类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场景及视听风格诸方面。视听风格由画面构成、运动调度、音响处理和剪辑效果形成。
一、动作片
动作片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好莱坞影片类型。好莱坞动作片主要围绕影片中的男性动作英雄展开,因而就诞生了一批男性动作明星,如阿诺德·施瓦辛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哈里森·福特、史蒂芬·席格、尚格·云顿(Jean-Clande Van Damme)等。好莱坞动作片是动作明星的电影,他们是票房强有力的保证。在动作片中,女性经常扮演男性主人公的盟友或浪漫对象,但也有塑造强悍女主人公的时候,如《异形》(Alien)系列、《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2000)、《古墓丽影》(Tomb Raider,2001)等。
动作片往往有一个智勇双全、身手不凡的男(女)主人公对抗一群亡命之徒,经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打斗和枪战,最终战胜对手。虽然动作片一直受到故事情节薄弱、刻画人物乏力的困扰,但它仍然是好莱坞利润最高的类型电影。同时,许多动作片也逐渐与其他类型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如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等。
20世纪90年代早期较经典的动作片大多是封闭空间内的敌对双方的对决,如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虎胆龙威》(Die Hard)系列、史蒂芬·席格主演的《潜龙轰天》(Under Siege)系列等。在此以《虎胆龙威Ⅱ》为例,分析这类影片的特点。
影片开始,一群暴徒控制了机场(封闭空间),而主人公阴差阳错地置身于其中,到机场接妻子的英勇警探约翰·迈克莱恩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然,为了表现暴徒之残暴,总少不了送死的特警与暴徒的得意之作——一架载有200余人的飞机撞在了跑道上。约翰·迈克莱恩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悲伤的表情,动作明星的演技不经意间表露出来。这类影片总要制造一系列让主人公陷于绝境的时刻,但他(她)又总能死里逃生。当飞机将要压过约翰,数枚手榴弹投入约翰藏身的机舱的时候,观众紧张到了极点。直到约翰利用驾驶座的弹射装置脱险后,观众才得以喘口气,舒缓一下刚才的紧张气氛。接下来,隐蔽在军方的叛徒浮出水面,约翰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最后,约翰把打火机投向黑暗中的时候,整部影片达到了高潮。本片情节安排颇为巧妙,高潮一波接一波,在机场内外的有限空间中发挥出强烈的戏剧张力。但类型片总是换汤不换药,如《石破天惊》、《潜龙轰天》等片剧情也是大同小异。爆炸动作场面处理到位,加上制造情绪与氛围的配乐,一部不错的动作片就生产出来了。
随着观众口味的提高,动作片的创作者们不断地在类型片的框架内求新求变。他们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一隅,而是放眼世界。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007詹姆斯·邦德系列”就是这样经典的作品。《黄金眼》(Goldeneye,1995)、《明日帝国》(Tommorrow Never Dies,1997)、《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1999)、《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2002),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邦德系列”。像《霹雳娇娃》、《古墓丽影》系列等其实也是“邦德系列”的变种。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Brosnan,邦德扮演者)这样总结007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美艳的邦德女郎,新奇的道具,浪漫幻想和英雄主义赋予了这部电影长久的生命力。”引人入胜的间谍故事,异国风光与民俗的漂亮画面,引领时尚的品牌包装,高科技电影手段的运用,明星加盟,007电影系列就这样吸引着一批批青少年观众。
动作片与其他一些片种糅合,从而衍生出一些类型。在动作片中加入喜剧元素就形成了喜剧动作片。比如由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与丹尼·格洛弗(Danny Glover)饰演一对搭档警察的《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成龙与克里斯·塔克搭档合作的《尖峰时刻》(Rush Hour)系列等都属于这类影片。黑人与白人、黑人与黄种人,一个木讷、一个活泼,经历一系列磨难而最终大获全胜。在动作片中加入科幻元素就形成了科幻动作片,比如《骇客帝国》系列、《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黑衣人》(Man In Black)系列、《终结者》(The Terminator)系列等。在动作片中加入恐怖元素的有《刀锋战士》(Blade)系列等。动作片逐渐与其他商业类型片融合是动作片发展的主流方向。
自从李小龙成功打入好莱坞,东方功夫对好莱坞动作片的影响持续至今。合气道高手史蒂芬·席格从日本习得武艺,对日本文化的仰慕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中。《向往太阳》(Into the Sun,2005)这部他的最新作品,虽然没什么突破,但日本和服美女、灿烂樱花、武士刀却是其日本情节的明证。比利时的欧洲空手道冠军尚格·云顿功夫了得,演技却乏善可陈,这往往也是动作明星的软肋。随着香港电影人进军好莱坞,有了东方功夫的好莱坞动作片横扫美国和全球票房。如吴宇森的《断箭》(Broken Arrow,1996)、《变脸》(Face/Off,1997)等片成为好莱坞经典动作片。香港动作巨星成龙、李连杰等也成功闯入好莱坞,同样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香港动作指导袁和平、林迪安等人在好莱坞大展拳脚,为《骇客帝国》系列、《杀死比尔》(Kill Bill)系列做动作设计,为这些影片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吴宇森(John Woo)
在香港拍过《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等影片的吴宇森来到美国好莱坞,继《终极标靶》(1993)小试锋芒之后,在1996年他用5000万美元的成本,拍摄《断箭》。这部影片拍得触目惊心,高科技运用娴熟,表明吴宇森已开始掌握好莱坞的电脑制作技术。1997年,他拍摄了更富有人情味的《变脸》。这部影片投资8000万美元,首轮美国本土票房收入即达1亿多美元,很受美国和世界观众的欢迎。2000年,他在成功执导《碟中谍Ⅱ》后,被美国电影杂志评选为美国强力型七大导演之一,成为与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乔治·卢卡斯、霍华德·霍克斯、蒂姆·伯顿(Tim Burton)、马丁·斯科西斯比肩共行的导演。2002年5月,吴宇森的名字被浇铸在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上,让亿万影迷铭记。
下面以吴宇森好莱坞电影的代表作《变脸》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变脸》讲述了一个因为痛失爱子而决心复仇的英勇警探,由于工作需要,和一个疯狂的恐怖分子互换了面孔。但是发生了意外,两个人又充当起了对方的角色,表现的是一个在正与邪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在影片中,吴宇森除了保留常规动作片的模式之外,更加突出“家庭”这一主题,重视女性角色在戏中的分量。一般观众看到的FBI警探都是冷面型的,突破公式化的人物形象是吴宇森在这部影片中所追求的。以西恩来讲,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优秀警探,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的丈夫与父亲。他与女儿有代沟,和妻子有隔膜。当他五岁的儿子被凯斯特失手杀死后,整个家庭就一直处于黑暗和冰冷中,西恩和家人都无法承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女儿开始学坏,西恩和妻子的性生活不和谐等等家庭问题越来越多。
吴宇森说:“我以前也有这样的问题。我在香港的时候工作太疯狂、太投入,生活也不正常,日夜颠倒,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完整的爱给我的小孩和太太。我们之间有很多问题不去沟通,我觉得这是我的家庭危机。因为家庭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决定搬到美国去……每拍一部国际性的电影,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行为……至于西方人,我也希望能找出我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在《变脸》里面我找到一个相通之处,就是大家都有的家庭观念。”
在该片中,女性角色的戏份也比较重。她们各具性情,形象鲜活,刚柔并济。如西恩的妻子,代表现代女性刚强的一面;凯斯特的女友,代表女性温柔的一面。她们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并不是动作片里的花瓶。
在两位男主角的塑造上,吴宇森自有他处理人物的一贯手法。他认为人往往都有好与坏的两面,只是比重大小不同而已。西恩和凯斯特,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变脸后,坏人在对待家人方面反而比好人做得更好,如凯斯特给了西恩太太真正的浪漫,还教西恩的女儿怎样保护自己,在她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揍了人家。
吴宇森在选择两位主角时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在开拍前,吴宇森、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和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先花一些时间去揣摩角色个性,然后吴宇森设计了一些样式让两人模仿,例如说话的声音、走路的方式及小动作。拍摄时,吴宇森让演员放开去表演,因而有很多对白和感情戏都是现场即兴创作的。
吴宇森在不断刷新已有的艺术成绩和商业纪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暴力美学”。他善于运用慢镜头处理,加上翻飞的白鸽、煽情的音乐,为其暴力影像做出美妙的新包装。吴宇森用这一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传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如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
下面以第一场枪战戏为例做动作场面镜语分析(从凯斯特的弟弟被抓后开始):
镜1.变焦横摇。从排风扇口摇到凯斯特双眼特写。
镜2.全景摇。俯拍。飞机仓库的全貌。
镜3.中景。俯拍。西恩在仓库中小心搜寻凯斯特。
镜4.特写。凯斯特的脸。
镜5.特写。凯斯特换子弹。
镜6.中景。俯拍。西恩在仓库中小心搜寻凯斯特。
镜7.特写。凯斯特眨眼。
镜8.全景。摇。随西恩的运动摇到西恩与同事。西恩:趴下。
镜9.中景。同事回头。
镜10.中景。凯斯特开枪。
镜11.中景。移。西恩接住中枪倒下的同事,并开枪还击。
镜12.中景。凯斯特躲闪。
镜13.特写。枪击金属火光四射。
镜14.中景。西恩放下中枪的同事。
镜15.中景。凯斯特开枪。
镜16.全景。西恩躲闪。
镜17.中景。西恩在地上滚动。
镜18.近景。西恩滚出铁框。
镜19.全景。俯拍。凯斯特扔掉霰弹枪。
镜20.中景。仰拍。凯斯特扔掉霰弹枪。
镜21.中景。西恩对同事说:趴下。
镜22.近景。西恩摁住同事,并开枪。
镜23.特写。凯斯特从腰间拔枪。
镜24.中景。仰拍。凯斯特转身开枪。
镜25.近景。西恩欲开枪。
镜26.中景。西恩飞身开枪。
镜27.中景。凯斯特开枪。
镜28.中景。西恩在火花中。
镜29.全景。西恩在地上翻滚,躲闪子弹。
镜30.中景。侧面。稍俯。凯斯特开枪。
镜31.中全景。西恩从掩体起身还击。
镜32.中景。凯斯特躲闪。
镜33.中景。正面。西恩开枪。
镜34.中景。背面。西恩开枪,凯斯特在景深处躲闪。
镜35.中全景。凯斯特在掩体后还击。
镜36.近景。凯斯特在景深处开枪,镜头摇到西恩,西恩出画。
镜37.特写。凯斯特退弹匣。
镜38.近景。西恩上子弹。
镜39.特写。凯斯特上子弹。
镜40.中景。西恩上子弹后四周看情况。
镜41.全景。俯拍。镜头后移直至出现凯斯特手枪。
镜42.近景。凯斯特端枪。
镜43.中景。俯拍。西恩冲出掩体。
镜44.中景。仰拍。凯斯特开枪。
镜45.全景。西恩在弹雨中躲闪。
镜46.近景。凯斯特欲跳。
镜47.全景。凯斯特从高处跳下。
镜48.全景。西恩向上方开枪。
镜49.特写。西恩用枪打断锁链。
镜50.近景。西恩抓住锁链。
镜51.中景。背面。镜头向上摇,随着西恩上升。
镜52.中景。正面。西恩上升中开枪。
镜53.全景。凯斯特向下跳。
镜54.中景。FBI探员出现。
镜55.全景。凯斯特滑下过程中开枪。
镜56.全景。侧面。凯斯特滑下过程中开枪。
镜57.全景。FBI探员中弹。
镜58.全景。前景凯斯特开枪,景深处FBI探员中弹。
镜59.中景。正面。景深处FBI探员中弹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