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7317500000017

第17章 当前“三农”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3)

2.版面分析

进入头版的“三农”议题共有13个,按降序分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农村文化建设及文体活动、三农综合及中央领导农村调研、改革开放惠农富农、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农村公共设施。

二类版面涉及的议题一部分在头版中给予了报道,如三农综合及中央领导农村调研、农业生产情况、改革开放惠农富农等;另一部分如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农资打假、农村环保节能减排、农村金融这4大议题在二类版面出现。

三类版面涉及9个议题,如土地问题、农民社会保障、农村留守妇女、农民先进典型、建设新农村、农村户籍改革、农村基层干部问题、农村法制建设、农民文化素质等。

总之,188篇关于“三农”问题议题的报道有132篇分布在三类版面,23篇分布在二类版面,33篇分布在一类版面。

“三农”议题的报道文章,一类版面占18%,二类版面占12%,70%都集中在三类版面。

3.报道篇幅分析

议题在千字以上报道占所有千字以上篇幅报道的比例,依次为: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18%)、统筹城乡发展(16%)、农村文化建设及文体活动(9%)、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9%)、三农综合及中央领导农村调研(7%)、农业生产情况(7%)、改革开放惠农富农(7%)、贫困地区扶贫开发(7%)、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4%)。

报道篇幅超过千字的大稿占40%,300-1000字的占33%,300字以下占16%,图片占11%。这说明《人民日报》在“三农”问题报道上,加强了报道的深度。

总之,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人民日报》从版面到字数占绝对优势的5大议题包括: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改革开放惠农富农、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农村文化建设及文体活动。

二、《农村大众》“三农”议程分析

(一)方法说明

样本选取:由于《农村大众》周末和节假日无报纸出版,按照选取《人民日报》样本的时间段来选择报纸,总共收集到《农村大众》13期,“三农”问题相关报道197篇。

分析类目:报道主题、报道版面和报道篇幅。

内容分析类目

报道主题

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农村计划生育;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农村新风;新农村建设;农村民主自治;农民就业增收;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设施;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法制治安;土地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农村文化建设;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农民社会保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惠农富农;农资市场;统筹城乡;农民典型宣传;农业生态环保报道版面。

头版(一类版面);2版、3版(二类版面);4版以后(三类版面)。

报道篇幅

300字以内(含300);300-1000字;1000字以上(含1000)。

内容分析

1.主题分析

在全体样本中,《农村大众》共涉及25个“三农”议题,其中前10位的议题按比例依次为: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31%)、农村计划生育(9.6%)、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6.1%)、农业生产经营(5.6%)、农村公共设施(5.1%)、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4.6%)、农村法制治安(4.6%)、农村新风(4.1%)、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3.6%)、新农村建设(3.0%)。

2.版面分析

一类版面的“三农”议题共有14个,按降序分别是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农村新风、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土地问题、改革开放惠农富农、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建设、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

二类版面的议题中除去大部分在一类版面中给予报道的议题,还有农村计划生育、农村公共设施、农村法制治安、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典型宣传。

三类版面涉及4个议题,即农村民主自治、农民权益保护、农资市场和农业生态环保。

总之,197篇关于“三农”议题的报道有29篇(14.7%)分布在一类版面,57篇(28.9%)分布在二类版面,111篇(56.3%)集中在三类版面。

3.报道篇幅分析

议题在千字以上报道占所有千字以上篇幅报道的比例,依次为: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46.7%)、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13.3%)、统筹城乡(10%)、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6.7%)、农民权益保护(6.7%)、新农村建设(3.3%)、农村基层干部工作(3.3%)、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3.3%)、农资市场(3.3%)。

报道篇幅上千字以上的大稿占15.2%,300-1000字的占43.1%,300字以下的占34%,图片占7.6%。这说明《农村大众》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侧重于信息数量传达,而深度报道的文章不多。

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大众》从版面到字数占绝对的优势的4大议题为: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新农村建设、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

三、媒介议程的综合解析

通过《人民日报》与《农村大众》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重点报道议题比较,我们发现媒介议程视角单一、正面宣传占主导、问题报道比例不足等问题。

从议题设置来看,《人民日报》的重点议题主要围绕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例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推动农村改革、改革开放惠农富农是其突出的两大议题;《农村大众》的议题则没有对主流党报的议题进行呼应,更多是侧重于服务农业。

这一方面说明《人民日报》发挥了党报的宣传引导作用,但这种宣传的功能过于单一,只是单纯为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纪念改革开放营造氛围,而相对于成绩意义类的文章来说,对“三农”问题本身报道量不足。另一方面,两份党报主题的显著差异也说明党报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在服务“三农”与配合中央宣传的协调上有缺陷。《农村大众》与宏观国家政策的互动性偏弱,议题主要围绕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流通,对于“三农”问题来说,从农民角度予以关注的也不多,综合的“三农”问题关注不够。

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及肖家村村民对报纸的态度时,现任村支书就告诉我们:“《人民日报》的政治性太强了,看不懂,不太喜欢看。”“《农村大众》的科技信息常关注”是本村村民比较常见的回答。这也说明两份党报在舆论引导上都有所欠缺。《人民日报》在进行对农宣传的过程中,应该把视点进一步下移,把视角向农民贴近。相反,《农村大众》则要在贴近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对“三农”问题展开报道,扩大农民的声音。

第三节“三农”问题舆论调控策略分析

“一项政策、一种主张只有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解释,才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经过新闻媒介广为传播的意见,往往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因此通过连续不断的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促进舆论的形成,对广大受众施加影响和引导,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言论行动,朝着有利于社会特定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新闻传播者的目的”。媒介议程设置,作为“影响和引导”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传媒体制的大背景下,尤其值得思考与关注。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宣传国家政策的重任,同时它也要凝聚人心、聚合人力,如何针对“三农”问题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关键要认清问题,并对症下药。

一、舆论调控空间

在“三农”问题的议程设置中,媒介议程意义非凡。一方面“三农”问题的公众议程内部的不一致,为媒介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政策议程的改进与推动离不开媒介议程对“三农”问题现实的反应和对公众议程的切实关注。

(一)公众议程与现实议程的对比

一方面,公众议程内部差异显著。就“三农”问题而言存在三个公众议程,即社会精英群体议程、网民群体议程以及农民群体议程,三个议程存在明显差异,即当前“三农”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公众议程。

社会精英群体议程对农业问题的关注,与我国的整个农业问题现实十分接近,如粮食安全、农业抗灾害能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问题;网民群体议程关注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教育医疗养老问题以及农资价格等;农民群体的公众议程没有涉及农业产业化、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等问题,但是他们对关系自身切实利益的问题认识比较深刻。这说明,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与政治性,个人经验以及精英与其他人的人际传播发挥作用的渠道并没有十分畅通。同时,这也为媒介议程提供了作用空间。

另一方面,公众议程与现实议程交错重合。通过将公众议程的三方与现实议程对比,我们发现:农民群体议程与农民群体利益最为切近,社会精英议程视角最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网民群体议程反映现实程度比较高,同时其涉及的群体也最为复杂,这也为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了一个路径,即关注网络,更能够贴近问题实际。

(二)政策议程、现实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对比

一方面,现实议程影响政策议程明显。以农业问题为例,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中农业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议题同时也是政策议程重点提及的。

另一方面,政策议程受公众议程影响。凡是进入公众议程的问题,都在政策议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及。这说明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公众议程对政策议程有明显影响。尽管当前的公众群体利益多元化,但是只要问题进入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策议程。尤其是对于社会精英群体议程来说,其涉及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农村社会问题、农民就业、土地制度、农民素质等问题都十分明显地出现在政策议程中。

但是,当前“三农”问题依然严峻的现实,充分证明政策议题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也需要政府自身做好组织层面的贯彻落实工作。

(三)媒介议程的问题呈现

1.关注现实议程有限

《人民日报》与《农村大众》的重要议题中,对“三农”问题现实议程关注较大的只有“农业科技和农村信息化”这一个议题,这说明媒介议程在设置过程中要进一步贴近实际。

2.关注公众议程不足

通过对两份报纸的内容分析发现,媒介议程主要围绕政策议程与现实议程展开,对于“三农”问题的公众议程关注不多,“三农”问题的相关报道没有关注其公众议程的内部不一致性。例如对于社会精英群体议程,媒介议程主要提到了农业科技与农村信息化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等。对农民问题涉及很少,没有形成显著的舆论关注点,对农村问题只涉及了农村文化建设。

而对网民群体议程与农民群体议程,媒介议程关注更少,虽然涉及的“三农”问题报道面比较广,但是反映公众议程的声音明显偏低。农民群体和网民最关注的农民医疗、养老等问题并没有在媒介议程中得到最广泛的关注。

此外,农民群体的声音在媒体上十分微弱,对农民的关注更多是以局外人的视角进行。在涉农报道中,缺乏对农民实际情况的了解,更多是对涉农政策的迎合。

3.影响政策议程有限

一方面,媒介受重大新闻事件影响显著。如改革开放30年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媒介议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份报纸对两大事件的报道力度很大。尤其是《人民日报》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对于这两大事件的报道,无论从版面还是从字数,其力度是居于首位的。

另一方面,媒介议程受政策议程的影响大于其对政策议程的影响。这与我国媒体的性质与制度有关,我国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尤其是对于有着较强政治性的“三农”问题来说,媒介议题基本上以对政策议程的报道为主,包括对改革开放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的报道。

《人民日报》、《农村大众》作为党报在发挥影响政策议程的作用上明显偏弱,议题选取过程中主要围绕农业、农村展开,对“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的关注较少。而国家政策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制定落实,最终还是作用于农民群体。媒介议程要影响政策议程,就需要考虑这种政策落实的导向性。同时,公共政策在具体细化落实上,需要媒体的进一步宣传引导,为地方各级政府配合中央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氛围。当然,由于政府政策资源的有限性,议题的涉及范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一些议题没有进入政策议程,如农村尚有劳动力的老年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