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7320800000041

第41章 后记(1)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要在本世纪中叶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集全民族之人力、智力和心力。而统一战线正是完成这一项任务的主要载体,不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各项事业的主要依靠方式之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但却不拘泥于其中,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合党的具体任务、路线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并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方式,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生动写照。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作用日益突出的时候,笔者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的心得体会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工作。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广泛地参阅、吸收了近年来同行、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该书的撰写得到了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龚平教授、卢英书记、王成光教授、黄元全教授不仅十分关注该书的撰写,还提出了宝贵而中肯的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成稿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鼎力支持,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爱人文廷海先生和爱子文宇晨在撰稿过程中所给予我的帮助和理解。先生自身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却在百忙之中既要关心写作的进度,指点文字,还要负担家务,辅导儿子的学习。爱子文宇晨处于紧张的初中学习阶段,却善于自我管理,减轻我的压力。远在重庆的老父也时时电话询问书稿的撰写情况,并殷殷咛嘱要注意身体健康。亲人们的爱与鼓励为我撰写此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精神支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有些理论观点没有详尽分析,因而难免在书中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

2012年5月于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

①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②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③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④ 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6页。

⑤《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9日。

⑥ 马克思:《马克思致路·库格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6页。

⑦ 斯大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14页。

⑧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9-491页。

⑨《论策略(提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译:《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第2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05页。

⑩《关于共产国际的策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译:《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件》第2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4页。

11《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2页。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83-391页。

13 马克思:《科苏特、马志尼和路易·拿破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2页。

15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7页。

16 恩格斯:《恩格斯致格·特利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9-470页。

17 恩格斯:《美国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4页。

18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25-226页。

19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29页。

20 列宁:《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6-297页。

21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33卷,第129页。

22 列宁:《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77页。

23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5页。

24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

25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8页。

26 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5页。

27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9页。

28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

29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33卷,第128页。

30 斯大林:《十月革命和中间阶层问题》,《斯大林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1页。

31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1479页。

32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7页。

33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3页。

34 恩格斯:《一八七七年的欧洲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4页。

35 列宁:《“贫农报”创刊四周年纪念》,《列宁全集》第33卷,第218页。

36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3-644页。

3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38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0页。

39 列宁:《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32卷,第469页。

40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1页。

41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页。

42《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人民出版社1982年 版,第10页。

43《〈共产党〉第五号短言》,中国社科院现代史研究室等选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 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4页。

44《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6-47页。

45《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40页。

46《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47页。

4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105页。

48《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105页。

49《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67页。

50《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67页。

51《与斯内夫利特谈话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

52《陈独秀致吴廷康的信》,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36页。

53《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页。

5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其派驻中国南方代表的指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324页。

55《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26-227页。

56《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35-239页。

57《张国焘关于马林的回忆》,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第127页。

58《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59《刘仁静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第62页。

60《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二七”惨案告全国工人书》,时光、周承恩等编:《“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第149页。

61《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146-148页。

62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页。

63 孙中山:《广州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演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87页。

64 孙中山:《党义战胜与党员奋斗》,《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9页。

65 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选集》,第546页。

66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3页。

67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2页。

68 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选集》,第546页。

69 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选集》,第539页。

70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18-119页。

71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选集》,第81页。

72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选集》,第592页。

73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0页。

74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20-121页。

7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2-693页。

76《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4页。

77《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李大钊文集》(下),第705-706页。

78《林伯渠在北京纪念孙中山诞生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2日。

79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79页。

80 孙中山:《复留俄同志函》,《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4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