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
7346900000014

第14章 人际交往中的逆鳞不能碰(1)

“龙有逆鳞,人有禁忌”。与人交往,万不可口无遮拦。一旦触碰了别人的逆鳞,就会使对方难堪,甚至愤怒。古人讲的慎言慎行,就是告诫我们说话一定要先过大脑,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覆水难收,一定要左右权衡再口。

1.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通常来说,乐观、宽容的人有时能适当调侃一下自己,甚至是调侃一下自己的生理缺陷,但这仅限于对自己。我们在与他人聊天或交谈时,就要避开这类话题。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对于个头低矮的人,最好是不要提及“短”、“小”以及“木墩”、“武大郎”等与矮小相联系的话语,免得他由多心而伤心。

对于犯过罪、判过刑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监狱”、“罪犯”等与他的忌讳相关联之事。否则,他会认为你在指桑骂槐。

孟子说:“恭者不悔人,俭者不夺人。”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古人的话语非常值得记取。的确,大凡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从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据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曾做过唐朝检校刑部郎中的程皓,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每逢朋友中间有人说他人的坏话时,他从不跟着掺和,而且还说:“这都是大家乱说的,其实不是这样。”然后再说一番他人的好处。像程皓这样的人能不赢得他人的好感吗?人们肯定会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人们之所以有忌讳,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是自尊心问题。怕脸面上过不去。所以,你若想获得朋友,就一定不要触动他们的短处。

古代有一个生性古怪,对人尖酸刻薄的人,总好揭人短处并以此为乐事。有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酒,其中一个叫李大的因老婆管得太严厉而不敢多喝。这人便吵吵嚷嚷地说:“你们知道李大为什么不敢吃酒吗?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严了。有一次,李大喝醉了酒,还被老婆打了几个耳光呢!”李大被当众揭了短处,恼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欢而散。

另外,最容易伤到别人痛处的时候,也是安慰别人的时候。如果别人正处于痛苦之中,你在安慰对方时稍不注意,揭了人家的伤疤,那可就是火上浇油。

一个人失恋了,伤心欲绝,这时最合适的安慰方式就是和对方一起找些快乐的事情做,让对方在做这些快乐的事的过程中逐渐忘记痛苦。可是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故作高深地来一句“他一直就是在骗你,当初信誓旦旦说爱你都是假的!”这些话只能让失恋者更伤心。

当然,你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不小心戳到了对方的痛处,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补救,比如也适当戳一下自己的痛处。公司的刘宏天生秃头。一天,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天,得知刘宏的发明专利被批准了,快言快语的小章说道:“你小子,真够牛的,真是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刘宏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人人也都讨厌别人提及自己的忌讳。有时候,即使是赞美他人,不小心也可能冲撞了对方,引起对方的反感,有时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比如,聊天中开玩笑的人动机大多都是友好的,但若不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聊天中掌握一些分寸还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夫妻双方发生争执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人就是口不择言,喜欢揭对方的短,甚至让对方当众出洋相,没面子,无地自容,以降伏对方而获得快感,这种做法有点不地道。

比如丈夫在和妻子聊天时不经意地说:“女人嘛,做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你不但不会做,就算你会做,如果不是我娶了你,你今天能活得这么滋润?”这种话都太伤人了,但却偏偏有人以说此话为乐,意在显示自己的优越性。

某学生寝室内,同学们正在争排座次。孙同心直口快,与建斌争了起来,见比自己小的建斌非要排在最末位,就顺口说道:“好啊,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宿舍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好了!”原来建斌的脸上正好长满了疙瘩,这样被说哪有不恼火的道理!

孙同见惹来了风波,懊悔不已,但表面却不急不恼,巧借余光中的诗句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建斌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孙同的脸上长满了雀斑。

这样无意中刺痛了对方,那就对着自己的某个痛处狠狠开火吧!有这样的勇气和气度,你一定能化干戈为玉帛。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以至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点评:

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说话之前要想一想:若以我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我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再开口自然可以避免揭人伤疤的事情发生了。

2.失意人面前不谈得意事

许多事业成功或者取得一点小成绩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高人一筹,总是喜欢在人前炫耀自己得意的事情。每遇亲朋好友,也不管别人的心情如何,就迫不及待地吹嘘自己,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殊不知,这样的人是最令失意者反感的。

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对方就会认为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他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他最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决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他帮助,他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

不要在一个不打高尔夫球的人面前,谈论有关高尔夫球的话题,那会让你显得更加无知。同样道理,也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讨论你的得意,即便你说者无意,也难免听者有心,认为你是在自我夸耀,无视他的存在或鄙视他的无知,从此忌恨于你。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春风得意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在谈论你的得意时一定要看准场合和对象,如果你在失意者面前大谈你的得意之事,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因此当我们春风得意时,千万不要在失意者面前显现出来!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也不太容易,谁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意气风发,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时候谈你的得意,甚至也可以对你的崇拜者谈,享受他们钦佩的目光。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在他们面前谈得意,就像在秃子面前抱怨头发少,在瞎子面前说太阳不够亮。

所以你要诉苦,应找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人才舒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有一天,张栋梁约了几个朋友到家里聚会,主要的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处于心情低落状态的孙志强放松一点。

孙志强不久前因经营不力,没办法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此和他感情不和,想和他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了。其他的人都知道孙志强目前的状况,因此大家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刚做生意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就开始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而正处于失意中的孙志强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后来跟送他走的张栋梁生气地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张栋梁其实非常了解他的感觉,因为在以前他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房子、汽车,那种感受,真是生不如死。

失意的人非常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嘲弄,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在蔑视他。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失意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灵伤害。

但一般来说,即使你当面在失意者面前大谈自己的成功,他们也不会当面表现出什么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来讲,郁郁寡欢是他们的心态,但他们会对你的言行耿耿于怀,甚至会有一种仇恨心理。

这种心理不会立即表现在脸上,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任何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个失意者无力的辩解,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从此不再和你打交道,背后说你坏话、故意与你为难,于是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更有可能的是,你多了一个敌人,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擅长做事的人,看到不会做事的人,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的脑子不够用吗?”这话必定会让听话的人感到不愉快。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力避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不管你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有了得意事,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尤其在失意者面前,更要多点同情和理解,只有如此,你的得意才能持久,你的朋友才会越多。

点评:

古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在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时也要分清对象,再好的事你去和一个失意的人谈,也会变成坏事,甚至可能还会招来怨恨呢。

3.不要告诉你比别人更聪明

真正会说话能办事的人,从来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比他聪明,他们都是低调内敛的,他们从不自恃有才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真有才华,也不能显示得比别人聪明,那样做不仅会让自己失去更多的朋友,甚至还会招来忌恨。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只有让朋友表现得比自己聪明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聪明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聪明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守拙”,推崇“大智若愚”的表象。大家似乎都愿意在别人面前装傻,装糊涂,以此来掩盖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别人觉得自己更聪明。可以说,“让别人显得更聪明”是一种自我掩饰、一种自我保护,一种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更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

刘誉在大学里得罪了系主任,毕业时便被分到了科委当个小干事,实际上等于是个高级勤杂工。简市长爱下象棋,众人皆知,闲暇无事,简市长便叫刘誉陪他下几盘棋。

根据简市长的脾气,刘誉既不能胜他,以免背上骄傲自满的罪名,也不能轻易让他取胜,让他认为自己没有本事。于是这样让简市长觉得和刘誉下棋是一种乐趣。每次和人说起刘誉总说:“人聪明,但不骄傲,难得。”刘誉很快被提升为市委办公室主任。

刘誉参加了市象棋大赛,并赢得了冠军,但刘誉作为简市长的下属,回来后却只是谦虚地说只是随便下下。但谁都明白他是给简市长面子,市里棋坛不乏高手,冠军岂是随便下下就可以弄来的?

第二年春天,刘誉正要报名参加某市象棋大赛时,简市长叫他也给自己报个名。简市长虽爱下棋,却从未参加过本市大赛,他怕输了,脸上不光彩,但经过与刘誉这个上届冠军经常对抗,颇增了几分自信,他觉得应向全市人民显示一下自己的棋艺和智慧。他要刘誉去要求自己只参加决赛。

文化宫孙主任深知简市长的棋风。当年他在文化局当干事,就是因为和老简下棋发生了争执,从此长期得不到提拔。刘誉以孙主任过去的遭遇为鉴,决定要在这盘棋上做点文章。

决赛开始了,刘誉和简市长对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拼搏,终于简市长获胜了。周围一片溢美之辞。简市长也不禁挂出了一副“一览众山小”的神情。

后来,简市长退居二线时,极力推荐刘誉接替他的工作,他在给省委的报告中强调,刘誉不仅符合提拔干部的标准,而且具有谦虚、谨慎、好学的品质。

其实,刘誉是位家学渊源的棋手。他还没上学就跟着颇有造诣的爷爷学棋。爷爷不仅向他传授棋艺,而且教诲棋德,告诫他不可恃强凌弱,如碰到棋艺不高,又以权势压人的人不可故意失棋,否则失棋即是失德。刘誉原来一直都遵从爷爷的教诲。

不要告诉你比别人更聪明是一种做人的韬略,特别是当你发现自己的才能的确在别人之上的时候,尤其是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的上司的时候,使用这一策略更加重要。如果你表现得比他聪明,就等于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当你完全有能力赢了上司的时候,也要守拙,不要显示出你比他更聪明。

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的期限是6年,对吗?” 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这项期限。”这位律师后来对别人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非但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个声望卓著、学识丰富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些? 所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诉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一无所知。”而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则更加直白地训导他的儿子:“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更聪明。”

点评:

聪明又有才华是一件好事,这是事业成功的资本,但是如果你把这当做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资本,过分外露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终究会得不偿失,甚至会导致你的人际关系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