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极致之美100地
7353500000013

第13章 炫耀美丽No.1建筑艺术惊艳上演(2)

在挪威这块极北之地上,和欧洲其他很多地方一样有着众多教堂,但是,这里却有着一种风格独特的木板教堂,它体现了挪威人民特有的审美情趣,让人们在北极附近感受到清冷明丽风光的同时,又体会到这里的人民对质朴温暖的向往。这些木板教堂中,奥尔内斯木板教堂就是挪威现存的30余座古木板教堂中最著名的一个,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木造建筑可以与之相媲美。这座教堂因为它的圆木柱形似船桅杆,所以它又有个可爱别名叫“桅杆教堂”。奥尔内斯木板教堂是挪威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的“斯塔布希尔凯”(木制教堂) ,被尊称为“斯塔布希尔凯女王”。奥尔内斯的木质结构有着令人叹服的平衡状态,不但让它在众多教堂中显得独树一帜,也让它成为建筑艺术中毋庸置疑的一大杰作。

考古发现表明,这种木板教堂是在北欧尚未基督化以前修建的,那时,正是木板教堂建筑盛行的年代,它用垂直的柱子和木板支撑主体,每一根柱子和外壁厚板都被牢牢的嵌入底梁和上梁,而不使用一颗钉子和螺丝。在北欧,能够留存下来的木质结构建筑数量相当有限,因此这些结构独特的木板教堂占据了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史的重要位置,成为北欧重要的文明遗产。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1000年前后来到北欧的时候,接受了这种木头建筑的传统。直至13世纪,才出现了用石头作屋基以及用砖砌造的教堂。

奥尔内斯木板教堂共3层,呈四方形,全为木质,每一层都是尖顶和斜檐的形式,形似东方古代庙宇,这让人产生遥远的联想,也许是在千年前,这块欧洲半岛与古老的东方,有着如何的往来,但却让人无法清楚得知。奥尔内斯木板教堂内部装饰大多以暖色系的百年老松木为材料,陈设的年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些圣台、布道坛、边座以及唱诗班的屏饰,还有长凳和壁画,都是1700年以前保留下来的原物。屋角上的大木支柱,因为有梁和承梁固定,而省掉了其他支撑物,使得内部空间大为扩展,让来此祈祷的人们身心同静,感受空灵处天国的启示。而教堂中存有大量欧洲12世纪的木雕画,其中不少为方形浮雕板,周围饰有人像浮雕,以及草叶和龙纹装饰的墙裙,这又是比较典型的北欧风情。

这座古老的木板教堂至今仍保存完好,不管春夏秋冬,衬着北欧爽朗明快的四季风光,奥尔内斯木板教堂静静地站在青山绿水之间。

维尔茨堡宫德国最大、最奢华的宫殿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谷盆地,四周山峦起伏。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维尔茨堡宫掩映在山峦叠起的河谷之中,在史上这里是权力统治的中心,教区主教与巴伐利亚人先后成为这里的主人,其间各种饱含艺术精髓的壁画和雕塑等,各自悠然地散发着诱人光彩。

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不仅有啤酒的清香,纯朴的击鞋舞,还有数百年的王室庄严,如果想一睹德国18世纪的奢华与繁荣,那么请到维尔茨堡宫。

维尔茨堡宫至今仍是德国最大、最奢华的宫殿,它是在1719年由一批以诺伊曼为首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宫廷建筑师、油漆师、雕刻家共同建造的,包括了宫殿、花园和广场三部分。后来由于当地两任主教兼大公极力保护,使得维尔茨堡宫保存至今。它既是维尔茨堡主教兼大公府邸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欧洲封建王权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个被称为“万宫之宫”的维尔茨堡宫,整体呈现马蹄形,长175米,宽90米,两边的庭院环以气势恢弘的侧楼。宫内有四座“名誉之院”,5个大厅和300多个房间,可谓数量众多。主楼的门庭朝着花园,视野良好,整个大楼装饰为大理石雕。侧楼中心正面的椭圆形大厅,则是浓浓的巴洛克风情,庄重华美,其中可以看出已经融入了法国建筑风格。

主教宫气势宏大的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是阶梯之厅。这名字不仅指这里的阶梯,还包括了从这里通向第二层巨大屋顶壁画。这幅壁画出自威尼斯壁画家提埃波罗之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屋顶壁画。而这里最华贵的房间当属二楼的皇帝之厅,金灿灿的装饰、优雅的壁画,大量的流线造型和模仿自然界的明快色彩,使这一个房间内呈现出洛可可式风格。

南侧楼上的宫廷礼拜堂,可谓是18世纪时全欧洲最美的教堂之一。那阶梯室的穹顶是全世界最大的屋顶壁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壁画所在的角形圆顶长33米,宽18米,没有任何支撑物。这座宫廷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可以看到它运用了多种几何图形的结合,体现出西方美学的精髓,如椭圆形与三角形结合,再配以富丽堂皇的立柱,还有生动的人物雕塑,让人抚掌称奇。

亚琛大教堂极具宗教色彩的建筑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是著名的朝圣地。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亚琛大教堂融合了各式的建筑风格,令人眼花缭乱,站在这里就是观看一部欧洲文艺百科览胜。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大教堂,身上体现了欧洲的分分合合,让人对岁月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会为它沉淀下来的文化而兴奋不已,细品它的每一处,都是小中见大的文化教科书。

当年经常住在亚琛宫殿里的查理曼大帝为了显示他与罗马帝国皇帝的平等地位,梦想把亚琛建成一个罗马般显赫辉煌的城市。 785年,他下令建造了亚琛的宫廷礼拜堂,即遗留至今的亚琛大教堂,805年亚琛大教堂被定为主教教堂。

亚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礼拜堂,整体呈现出八角形,是一座极具宗教文化色彩的建筑,它不仅融合了拜占廷和法兰克式风格的精髓,还是加洛林时代文艺复兴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可谓万千荣耀集于一身。教堂内部以日耳曼圆拱顶为主,使用大量色彩斑斓的石头砌成,绚丽夺目。礼拜堂高达3.9米,而整座大教堂在建成后的许多世纪,一直都作为德国最高的建筑傲视着这块土地。

作为查理曼宫廷教堂的亚琛大教堂保留了千年来的历史原貌,而它的核心建筑则是夏佩尔宫。夏佩尔宫是当时阿尔卑斯山北部最大的圆顶形建筑,装饰华丽。它是整座教堂风格的集中体现,精心地融合了哥特、拜占廷和古典艺术风格的元素,让整个夏佩尔宫显得华丽而不流俗。这个阿尔卑斯北部最大的圆顶,因为见证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在欧洲历史上也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936年到1531年间的近600年光阴中,有32位德国国王在这里进行加冕,多次决定帝国命运的国会会议在这里举行,此外还进行过多次宗教集会。

为了容纳更多的人,教堂又增添了唱诗班席,若干个小礼拜堂和门厅在查理曼大帝死后的第600天启用。查理曼大帝的骨龛供奉在这里,整个骨龛用纯金打造,以显示查理曼大帝不朽的丰功伟绩。唱诗班堂内设有祭坛,祭坛右上方为一个镶有宝石的镀金讲台,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在1024年下令建造的布道台,这些昂贵讲究的设施,都体现了亚琛大教堂建造的精致。

这座建造之初就以让世人为之倾倒为目的的亚琛大教堂,从建成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接受膜拜,像座人间的圣城一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贝伦塔葡萄牙的自由女神像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耸立在特茹河畔。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500年的辉煌,500年的风雨,在贝伦塔的注视中转瞬即逝。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都已成为历史,而见证他们的贝伦塔依然屹立在潮起潮落的大洋边。涨潮时分,白色大理石的塔楼如浮在河面上,漂浮不定,美若仙境,俯瞰万年不变的海岸和沧海桑田的人世间。

里斯本是个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宁静而秀雅,享受着和煦的海风轻轻吹拂,千年来都这样轻悠地随着海风轻轻摇晃着每一天的光阴,但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它成为了欧洲海洋探险中心。随着海上通道的开通,在这个海岸线前沿,为了守卫古司和入口,阻止敌人入侵,在曼努埃尔一世时期的1514年到1520年,这里建造了一座五层防御工事——贝伦塔,它是当年扼守里斯本门户的军事要塞,曾一次次从散尽的硝烟中苏醒过来,也静静目睹了里斯本流淌的岁月和昔日曾有过的辉煌,它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贝伦塔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虽名为塔,但更像一座小型的碉堡,威严而守职地镇守在河岸边。整个塔分为塔身和壁垒两部分。塔身全部用大理石打造,壁垒有着许多炮台。岁月流逝,至今贝伦塔已经历了多次改造,其中以19世纪为最甚。现在该塔就保留了中世纪的风格,不过比那时一般的尺寸要窄了许多,而且有了四个拱顶房间;这些改造也让贝伦塔与时俱进,有了现代化的气息,因为时代的变迁,原来放置大炮的地方也功能不再,现在则设置了其他匹配物件,主要供游人参观。

回看当年建成之时,这座临水而建的塔是葡萄牙的防御体系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观望着往来的必经之路,战争时它可以第一个发现入侵者,也是第一个与外敌厮杀的战场;而它,也是当年航海家们扬帆出海之处。高高的贝伦塔见证了诸多航海家前仆后继的大胆探险——达伽马的找寻欧洲与印度的通商之路,哥伦布的发现美洲之旅,麦哲伦“地球是圆的”之印证。潮来潮往,航海先驱们也为人类的新时代发展与探索找开了一道新门户。这些显赫的人类海洋史,背后无不有着贝伦塔的影子。之后的时间里,贝伦塔虽然恪守着自己的职责,矗立海防前线,日夜守望着葡萄牙的安危,但随着其他新堡垒的建设,贝伦塔也逐渐失去了它建造时的主要功能,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它曾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今天,就像耸立在美国纽约入港处的自由女神像一样,这座耸立在里斯本港口的贝伦塔,这座阅尽人间无数沧桑的贝伦塔,仍然静静矗立,丰姿不减,成为了葡萄牙的象征。

悉尼歌剧院世界上最高想象力的建筑

绝美指数/★★★★★

绝美位置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矗立在贝尼朗岬角上。

绝美季节

一年四季。

最美理由

地球上的众多建筑奇观都有悠久的历史,而在这方面悉尼歌剧院显然是个异类,它之所以能让全世界人都记住它的名字,全凭独特而让人过目不忘的造型。在这点上,人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诸如巨大的贝壳、破掉的蛋、巨浪或综合音乐台等等描述被用在这个大胆的建筑作品上。在任何场合,悉尼歌剧院总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美的奇观。

自从建筑师乌特松用自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她宛如天鹅般高雅的外形后,悉尼歌剧院便成为了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它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耸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的贝尼朗岬角上,紧靠着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桥的一块小半岛,三面环海,南端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

悉尼歌剧院的创意来自丹麦建筑师约翰·乌特松,事情起于1950年。在当时,作为世界第五大洲的澳洲并没有任何称得上高水准的歌剧院或音乐厅,这让当地人无法忍受,于是他们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发出邀请函,准备展开一场建筑设计的选拔赛,为悉尼这个有300万居民的城市建造一个与之相称的歌剧院。1957年,丹麦建筑师约翰·乌特松凭借屋顶大幅展开的创新性设计令评审们印象深刻,取得了选拔赛的胜利。

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秉承了设计师最初的构想,以建筑造型的新颖奇特、雄伟瑰丽而成为悉尼的标志。它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的海景浑然一体。自1959年3月破土动工,耗资1亿多澳元,历时14年,于1973 年10月落成。落成仪式当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揭开了它美丽的面纱。

在建筑的内部,悉尼歌剧院也充分显现了它作为一个世界级歌剧院的意义。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媒体,且各种设备完善齐全,使用效果优良,成百上千场世界经典剧目在此华丽上演。

每天,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从世界各地前往歌剧院参观拍照,清晨或黄昏,无论海边散步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它优雅迷人的风采。

最美中的最美

悉尼歌剧院分为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三个部分,它们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上,每一个的屋顶都由4块巍峨的大“贝壳” 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3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突然转向,背海而立,看上去就像一个两个展开的蚌,强烈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力。这些“贝壳”屋顶由2194块弯曲形的混凝土预制件构成,每块重15.3吨,用钢缆拉紧拼接,外表用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铺盖,在阳光照映下,散发着耀眼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