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主动培养自省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要培养自省意识,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这不是我干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自省是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情商高的人最善于通过自省来了解自我。自省是现实的,是积极有为的心理,是人格上的自我认知、调节和完善。
自省者是高情商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审视自我,使个性心理健康完善,摆脱低级情趣,克服病态畸形,从而净化心灵。自省有助于强者伦理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也成为高情商者的特征之一。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哈佛告诉学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善待失败,不会自我反思,不问失败的原因。
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备别人,这便远离了别人的怨恨。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便是导致失败的缘由。真正的君子凡事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绝不会一味地去责怪他人,这才是自我修养的途径。
布森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制片人,但却先后被3家公司革职,在不断地被革职后他才体会到大机构生活对他不合适。他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霍士公司第二号人物,后来建议摄制《埃及妖后》,不料这部影片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也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在新阿美利坚文库任编纂部副总裁,但是几位东主延聘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这人意见不合,于是又被开除。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霍士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不过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布森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态度。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这些都是当老板的作风。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也不喜欢企业心态。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布森自立门户,摄制了一系列受人欢迎的影片,如《大白鲨》、《裁决》、《天茧》等。
面对一次次挫败,布森并没有把失败的原因推到别人身上,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仔细地反省自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后终于自立门户,获取了事业的成功。当一个问题出现后,问题并不在别的地方,很可能就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哈佛智慧告诉我们,遇到问题,首先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做人的责任,人只有通过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
在为成大事而艰难求索的征程中,为什么有人能够气贯寰宇,有的人却庸庸碌碌地走过一生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成功与失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就在于是否找到并很好地利用了成功人生的智慧之源——思考的力量。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统计分析后认为,成大事的智慧之源在于:找到了思考的力量;发挥外脑智囊团的作用;反思并善待失败。思考的力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大事,首先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老喜欢怨天尤人,总是念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仿佛这世界就他自己最好。领导没有给他加薪,他责怪领导太抠门,不配当领导;女友和他提出分手,他逢人便告女友太势利,是因为嫌他穷才离开他的,等等。他们会把这些失败与不幸都归结给别人,而不去找自身的原因,这样的人永远都会活在无休止的抱怨中。
世上有许多事情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但人们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不对自己的过去行为负责,就不可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面对自己曾做过的事,每一个员工应该做的是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而不是寻找借口逃避责任。真正严于律己者,一定是重于责己而宽以待人。重于责己者,虽然是细疵微瑕,也要昭彰于天下。正因为其敢于严厉解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不饰非,不诿过,才获得人们钦佩与景仰。职场能够信任他人,同样也会获得他人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真心的帮助,才能获得事业成功,远离失败。
从自身找原因,不仅能使自己真正了解自己,也正是进步的开始。犯错没关系,只要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我们就会成为赢家,因为我们向优秀挪了一小步。遇到事情能冷静分析,公正对待,全面了解自己,我们也会少去很多烦恼。
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不仅能让自己进步,更能让自己更好地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做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样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错误是成功的“垫脚石”
哈佛学者告诉人们: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难免磕磕碰碰的,因为每一次都是一段新的经历,跌倒受伤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再遇见相同的问题时,能够汲取上次的教训,那么你就是好样的,而上一次所受的苦、花费的精力也都是有价值的。
下班的时间已经到了,商场的经理查姆斯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回家,这时传来了敲门声。“请进。”查姆斯回答道。一个小伙子走了进来。“哈恩,你有事吗?”哈恩是商场笔记本电脑销售员。
哈恩一脸严肃,手里还拿了一个信封。“对不起,经理。今天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原来,哈恩一时大意,把一台价值两万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以一万美元卖给了一位顾客。他是特意来向经理承认错误的。
“这一万美元是我这几年工作攒下的,请您收下”说完将手中的信封递给了查姆斯。查姆斯接过信封放到了桌子上,然后问道:“你知道那位顾客的联系方式吗?你去找过他吗?”“我知道的,他付钱时留下了联系方式。我没有去找他。为什么要去找他呢?是我把两种笔记本电脑弄混了,是我工作的失误,我不想给您带来太多的麻烦。”
“所以,你就用自己的存款填补那一万美元?”查姆斯问。“是的,经理。这是我的错,我希望能够弥补它。”哈恩诚恳地答道。
我们是不是觉得哈恩很傻,哈恩完全可以向那位顾客追回一万美元的。如果他不希望因为追款引起太多的事,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一万美元存款悄悄地入账来了结这件事。他完全不需要冒着被解雇的风险跑到经理那里去承认错误,那似乎是多此一举。如果我们真是这样想,那就错了。一位哈佛心理学习说过: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是的,如果哈恩悄悄把自己的一万元入账的话,那么他就是一错再错的典型代表。
狼是一种异常聪明的动物,只要在某个地方受了挫,这绝对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且,它还会将自己的教训告诉它的同伴。一只狼在森林里寻找猎物,但是因为冬天了,很多动物不是冬眠了,就是南飞了,所以很难寻找。这时,他发现一棵树下有个坑,里面有声音传出来。它闻到了食物的味道,果然有一只鸡在坑里,它兴奋地绕着坑走了几圈,嗅不出什么异味,就扑到了坑里。这时它的左爪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原来下面有个铁夹子,白雪覆盖住了它,同时也遮掩了它的气味。狼知道猎人过不了多久就会听见声响,因为鸡更为惊慌地在坑里折腾。它狠狠心,把自己的爪子咬断,拖着一条残腿回到了狼群。
后来,整个狼群行动时,对这种陷阱更为敏感了,就算发现不了什么破绽,也不敢轻易靠近。而猎人只能再换方法狩猎了。
美国著名作家萨罗扬说,有本事的人之所以是有本事的人,因为他们通过失败得到智慧。在一个地方摔倒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对那里不熟而且没有经验,所以才会这样,拍拍尘土,重新站起来就好了。一个聪明的人,会记住这样的教训。下一次经过的时候就会有准备。
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犯同一个错误。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别人也会对你丧失信心,不再给你机会了。不在错误中找到实质因素,你的道路将越走越窄,最终进入死胡同;倘若一犯错便能痛定思痛地反省,及时纠正错误,你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的“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但反省并非只是一种心理活动,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要在这些错误中汲取教训。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应该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是懦夫,一个总是犯错误的人是傻子。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并不再犯同类的错误,那么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更重要。
其实,失败并不等于毫无所得,失败能让你知道什么是行不通的;失败的经验越多,知道失败的原因也越多。屡试屡败之后获得成功的人,不但学到了行不通的道理,同时也学会了行得通的方法!所以青少年要拥有成功的人生就要学会在失败和错误中学习成长。
在IBM发生的一件事,典型地体现出企业对待创新失败的宽容态度。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而公司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误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结果,这位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同等重要的职务。公司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公司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确实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错误可以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是因为错误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刻该改变方向了。我们应从失败中、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及新的希望。
人生的路上,每一路程都是不同的,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困难在前方等着我们。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之前的经历,比以前成熟了,所以面对相似的困难,我们会多几分把握。
如果一个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那么他也可能在那里摔倒第三次。一个有心人,绝不会让同样的错误反复纠缠自己。只有这样,之前的挫折才会成为人生的财富,要知道,只有那些善于汲取经验教训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不断减少你的错误
哈佛告诉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期望自己事业成功,仅有学校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具备社会生活的智慧。这就是不断减少你的错误的智慧。
生活是最严厉的老师,与学校书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犯错,然后从中吸取教训。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从错误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本身已铸成大错,还有一些人犯了错误却没能从中吸取教训。这些都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一个小城镇里,少年约翰和汉斯因为偷羊被捉,依照当地的风俗,必须在额头烙上英文字母“ST”(Sheep thief)的意思。汉斯觉得这是莫大的羞辱,就独自到远方流浪。但是,常有人问他额头上的字是什么意思。他整天痛苦不堪,最后抑郁而终。
约翰则坚持留在当地,勇敢去面对家乡父老,以具体的行动,证明他的改变。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约翰重新在当地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当他年老时,一个过路的旅客好奇地问当地人,这人额头上的字母是什么意思?“哦!我也不太清楚,那可能是圣徒(Saint)的缩写吧!”当地人骄傲地回答。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失足、犯错的时候。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永远懊悔过去,而在于跌倒后能再站起来。在哪里跌倒,就应在哪里站起来。你一定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你愿意,而且付出真诚的代价。“知耻近乎勇。”从曾经的误区中一步步走出来,你依然能寻觅到生活的路径与幸福的踪迹。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可怕的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则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