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7362900000031

第31章 中美能源(1999)(1)

公司背景

1971年,中美能源控股的前身CalEnergy公司作为北美地热能源发展商而成立,在80年代,CalEnergy在美国主要开发地热能源。1992年,新的管理层修改了发展战略,把业务拓展至其他能源和全球市场。

1996年,CalEnergy收购英国大型天然气和电力零售服务公司Northern Powergrid。1998年,CalEnergy收购了美国地区能源提供商中美能源公司。1999年3月,CalEnergy被改组为中美能源控股公司。

巴菲特策略

1999年10月24日,巴菲特和沃尔特·斯科特、大卫·索科尔等人签约一起收购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简称“中美能源”),伯克希尔投资12.4亿美元购买普通股和无利息可转换优先股,获得9.7%的投票权和76%的公司权益。其余股权由沃尔特·斯科特和两位经理人大卫·索科尔与格雷格·亚伯分别持有。斯科特作为董事,控制86%的投票权,索科尔为公司CEO。

如此安排的原因是,美国《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禁止伯克希尔取得公用事业公司超过10%的控股权。该笔交易在2000年3月14日完成,中美能源继续作为独立公司运营。

2000年,巴菲特的购买价为每股35.05美元,买入3546.4万股,总价12.4亿美元。2000年,中美能源的每股收益约为2.59美元,买入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13.5倍,每股净资产约34元,市净率约1倍,净资产收益率(ROE)约为8%。另外,伯克希尔投资4.55亿美元购买中美能源的不可转换信托优先证券,年利率为11%。

开始时,巴菲特开出的购买价为每股35美元,并坚持“一口价”。但投资银行家们软磨硬泡,希望巴菲特提高收购价格,巴菲特最后“妥协”了,每股收购价提高了“惊人”的0.05美元。

2000年,伯克希尔收购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之后,使得中美能源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中美能源提供从能源开采、运输到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在美国和英国为180万用户提供电力服务,为110万用户提供天然气服务,拥有10000兆瓦的发电设施,另外拥有全美第二大房屋中介公司。

2001年,中美能源收购了拥有210万用户的英国约克夏电力,在英国拥有360万的用户,在全英国排名第二位。

2002年,伯克希尔又以购买股份和次顺位公司债的形式,提供资金帮助中美能源收购了两个天然气管道公司,运输能力占全美的约8%。伯克希尔以每股60美元购买了670万股股份,共4.02亿美元,另外购买了12.73亿美元的次顺位公司债,年利率为11%,加上2000年购买的4.55亿次顺位公司债,共持有这种高息债券17.28亿美元。这次增持后,伯克希尔持有中美能源83.4%的股权,把公司期权算入后持股比例为80.5%。

2002年,中美能源的每股净利润为7.2元,每股净资产为43.6元,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6%,60美元增持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8倍,市净率为1.3倍。此次收购使得中美能源的每股净利润由2001年的3.1美元提高至2002年的7.5美元,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都有显著增长。

2004年,中美能源终止了锌矿开发项目,造成一次性损失5.79亿美元,当年净利润下降60%。

2005年,中美能源签约收购一家为西部6个州提供电力服务的公司太平洋集团(PacifiCorp),伯克希尔将为此购买34亿美元的中美能源普通股,中美能源用这笔资金加上17亿美元的贷款来完成收购交易,交易于2006年完成。2005年8月8日,《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PUHCA)被废止,伯克希尔在2006年1月9日将其持有的中美能源优先股转换为拥有投票权的普通股。

2006年3月,中美能源买下太平洋集团时,伯克希尔以每股145美元,买下2326.8793万股中美能源的股票,出资额为33.74亿美元。当年,中美能源的每股盈利为12.3美元,每股净资产约为103美元,145美元的增持价格对应的市盈率约为12倍,市净率约为1.4倍。

此次收购完成后,中美能源的净利润大幅增长,2006年的净利润比上一年增长了62%,每股净利润从12.3美元增长至15.8美元。

自伯克希尔收购中美能源后,中美能源从来没有进行过分红,把所有利润都进行了再投资和收购,巴菲特喜欢这种滚动投资以在未来收获大量利润的方式。对于这种受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监管部门在审查收购者时会严格检查以往的信用记录,巴菲特为中美能源投入巨资的做法让监管部门感到放心,这也是伯克希尔能够顺利收购太平洋集团的原因。

中美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并于2008年9月投资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公司,购买了2.25亿股新H股,占9.89%的股权,每股8港元,总投资额18亿港元。

中美能源的负债率较高,例如2009年其有息负债达到约200亿美元,远超过净资产。但巴菲特认为中美能源具有抗周期的盈利特性,并且有多元化的盈利来源,能够规避由于某个监管部门的措施造成致命冲击。另外,伯克希尔并不为中美能源的负债做担保,万一存在风险也和伯克希尔进行了有效隔离。

中美能源的每股净利润从2000年的2.6元增长至2012年的20美元,增长了67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000年买入时的13.5倍市盈率到2012年时变成了1.7倍。中美能源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0%,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收购和利润全额再投资。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美能源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并不高,平均约10%,巴菲特早期对投资对象的预期收益率为15%,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会投资低投资回报率且受政府价格管制的中美能源呢?

原因之一是受伯克希尔的资本量所限制。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随着伯克希尔的投资资本越来越庞大,目标投资对象也会越来越大。然而这种大象级别的投资对象在市场中数量有限,而且符合回报率要求的标的更少,因此不得不放低投资回报率的要求。

原因之二是中美能源本身的商业特性符合巴菲特的标准。中美能源具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包括天然气、电力、房屋中介等,虽然受政府管制但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这些共用事业具有垄断性,随着美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电力和能源需求会不断提高,中美能源也能够从中受益。

原因之三是中美能源高超的经营能力能够提高总投资收益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伯克希尔是控股股东,中美能源从来不分红,把所有的利润用来再投资,最大程度地使利润增长。另一方面,中美能源通过不断收购使得每股净利润的增长率远超过净资产收益率,中美能源2000—2012年的每股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远高于约10%的净资产收益率,其中超出部分来源于收购产生的价值。通常情况下,价格高企的公司收购会造成价值流失而损害收购方股东利益,但伯克希尔进行的收购则另当别论。

有了并购和运营中美能源的经验后,巴菲特于2009年又斥巨资收购另一个受政府管制的资金密集型公用事业公司——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BNSF)。由于伯克希尔的规模庞大,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之前那种轻资产、盈利能力强的中小公司已经难以满足胃口,此类有着合理回报、垄断经营、盈利稳定的大型公用事业逐步走入巴菲特的怀抱,为伯克希尔的增长增添动力。

自我剖析:巴菲特致股东信

1999年

接下去要报告的是第二个购并案,这件案子是通过我多年的好朋友,Level3通信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伯克希尔董事——沃尔特·斯科特牵线而成。沃尔特个人也拥有相当多的人脉,其中他在一家能源企业——中美能源公司拥有相当多的股份,同时也担任该公司的董事。去年9月,我们共同出席一场在加州举行的研讨会,沃尔特不经意地问我是否有兴趣投资中美能源公司,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回到奥马哈之后,我看了一下中美能源的相关资料,并与沃尔特及中美能源才能兼具的总裁大卫·索科尔短暂地见了两次面,当场我就表示,只要价位合适,我想成交的可能性很高。

购并电力能源事业有些复杂,牵涉1935年订定的《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等各种行政法规,因此我们必须设计一个交易,以避免伯克希尔取得多数的控制权。最后,决定由我们出资购买11%固定收益的证券,加上部分普通股与可转换优先股的特殊组合,把伯克希尔对中美能源的表决权压在10%以下,同时又能持有该公司76%的权益,总计全部加起来的投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

而沃尔特也以具体的行动来支持这项合并案,他与他的家人同样投入了大笔的资金买进更多的中美能源股份,累计投资的金额超过2.8亿美元,这使得他成为拥有该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我想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人了。

虽然在能源事业有许多法规的限制,但我们极有可能在这个产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如果真的实行,这个数字铁定十分可观。

2001年

我们持股76%的中美能源公司,在2001年的表现相当不俗,虽然必须承担大笔的商誉摊销费用,但预期2002年获利仍将大幅成长,而依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以后这类账面成本将不再出现。

去年中美能源买进了一些位于英国的产业,其中包含拥有210万用户的约克夏电力,目前我们在英国拥有360万的用户,在全英国排名第二位。此外,我们在爱荷华州、加州及菲律宾都拥有重大的发电设施。

说来各位可能会相当惊奇,中美能源公司还拥有全美第二大的房屋中介公司,在许多大都市的排名都居首位,尤其是中西部的城市。最近,公司还买下了亚特兰大及南加州几家相当大的中介公司。去年以当地知名的品牌经营,总共处理了1.6万多件房屋交易,总成交值高达200亿美元。这项事业的负责人是Ron Peltier,而且我们在2002年以后的几年内,还有可能再继续买下更多的中介公司。

2002年

尽管受限于投票控制权的限制,使得中美能源现在的资本结构有点奇怪,但该公司仍然是伯克希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它的资产总额达到180亿美元,并成为伯克希尔非保险事业盈余的主要来源,展望未来,其成长依然可期。去年,中美能源买下了两条重要的天然气管线,第一条是从怀俄明州到南加州,名为肯特河的管线,每天运送9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且目前我们又另外投资12亿美元进行扩充,预计在今年秋天完工后,运输能力可增加一倍,届时将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用户所需。第二条路线则是从美国西南部一路延伸到中西部,全长16600英里,名为“北方天然”的管线,这项购并案更是引起奥马哈地区居民的注意,传为企业美谈。

自从1930年代初期,“北方天然”一直是奥马哈地区著名的企业之一,由地方上流社会的领导人士所经营,不过该公司在1985年(1980年改名为InterNorth)被规模不到它一半的休斯敦天然气所购并。该公司当时曾宣布将让总部继续设在奥马哈,并让原CEO继续留任,只是不满一年,这些承诺就被打破。休斯敦天然气的原任总裁接掌总裁职位,总部也搬到休斯敦,更有甚者,连公司名称都被后来新继任的总裁Ken Lay改名为“安然”!。

时光飞逝,话说到了15年之后的2001年,安然营运发生重大困难,被迫向另一家能源公司Dynegy借钱,并以“北方天然”这条管线作为质押担保品。结果不久之后,这条管线的所有权就移转到Dynegy的名下,只是没想到Dynegy没过多久也发生了严重的财务问题。中美能源在7月26日星期五接到Dynegy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希望将这条管线立即变现以取得现金。我想他们算是找对人了,紧接着在7月29日,我们就签订了一项合约,就这样,“北方天然”终于回到家乡的怀抱。早在2001年初,查理跟我压根就没想到,我们会介入能源管线业的经营。不过在完成肯特河管线扩充案之后,MEHC所运送的天然气,将占全美使用量的8%。而在这之后,我们仍将继续寻求大型的能源事业投资案,虽然在能源产业,《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PUHCA)依然对我们还有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