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我看电商
7380900000020

第20章 电商导购

利用社交网络的特点为电商输送用户,形成互联网导购业态,这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一大特色。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网络营销成本太高,淘宝很多卖家试图在寻找更多针对性的市场投放工具。当然还有中国电商平台模式占据主流地位,有几百万上千万家以网络销售谋生的中小卖家,他们是导购网站潜在的衣食父母。

这几年,导购网站成为电商行业的一支新兴力量。

导购网站的经营模式很简单,通过用户分享(UGC)、编辑介绍(EGC)等形式,引导消费者访问其网站的商品链接,进入到淘宝、京东等各大网站购物。当购买流程完成以后,导购网站根据淘客或与其他网站的分成约定,取得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

为了吸引顾客上网浏览,导购网站的商品介绍并不仅仅局限于淘客商品,很多没有销售返点的商品,也在导购网站的展示范围。在此基础上,导购网站还可以直接开辟广告位置用于销售。

网站流量费用日趋上升是导购网站兴起的客观条件。

这些年各大B2C网站争先投放市场广告,导致电商类的推广费用不断攀升。在淘宝网,由于商家数量太大,虽是免费交易,但如果不做广告投放,你将失去持续交易的大部分机会,总不能仅指那几次大促销,平常日子里,商品搜索排名有一大堆复杂不可控的计算,你的商品被堆埋在据说超过十亿种的在线商品库里,潜在用户很难找的到。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广大淘宝卖家来说,上直通车和淘客分成就成为推动销售的主要形式了。

导购网站于是从这里找到了切入点:假设淘宝有十亿种在线商品,而某导购网站只有它万分之一的商品数,即十万种商品展示的话,哪怕后者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只有淘宝的千分之一,理论上讲,商品在导购网站被查找到、被显示出来的机会就是淘宝的十倍(万分之一的商品数,千分之一的用户访问量),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而且类似蘑菇街、美丽说这样的导购网站,通常都有针对性较强的用户族群,例如小姑娘、大学生、年轻女员工,其推荐的商品大多围绕这些用户的要求而展开。这样的针对性容易提升用户之间的互动,加上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容易受网购达人的影响,UGC之上再加上EGC的作用,使导购网站对于锁定的用户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以及较高的网站购买转化率。美丽说、蘑菇街都曾达到8%~9%的购买转化率,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淘宝大概也就是2%左右。

利用社交网络的特点为电商输送用户,形成互联网导购业态,这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一大特色。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网络营销成本太高,淘宝很多卖家试图在寻找更多针对性的市场投放工具。当然还有中国电商平台模式占据主流地位,有几百万上千万家以网络销售谋生的中小卖家,他们是导购网站潜在的衣食父母。

有趣的是,在中国,导购网站风生水起,比价网站却一直不瘟不火,这是因为在电商行业淘宝一家占据了太大市场份额。当一家公司居于垄断地位时,比价网站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为用户要比较的商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入淘宝一家网站就能一目了然。

导购网站虽然模式清晰,用户拓展得也很快,但这个业态的“天花板”是十分明显的,这是一个主要依赖于淘宝环境生存的业态,其经营土壤,全仰仗阿里、淘宝的鼻息。

人家只要阀门一关,这个业态就集体下岗。很简单,你95%的商品和成交都来源于淘宝,当规模不大时,淘宝自然乐见你小弟弟一样做个跟班,因为你也在帮助淘宝做生意,但如果你的势力过于强大,实际上就动到了淘宝的奶酪,那后者一定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淘宝本身做的就是商业房地产,它经营一个网络交易平台,把平台交易相关的各个环节都梳理好,淘宝就靠商家为吸引顾客向平台交广告费来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不要忘了淘宝至今是不收交易佣金的,广告收入,不管是首页Banner(横幅)、商品列表页右侧和底部的直通车,还是钻石展位、淘客推广,都是它实现网站收入的组成部分。

在淘宝商家云集,广告位置供不应求时,淘宝一定乐于见你协助它做生意,但前提是你一定不能是大公司。你的收入、用户量、规模一定不能达到对它产生威胁的程度,否则它一定会钳制你。很难想象当一家导购网站每日产生的用户访问和交易流量达到对淘宝广告收入构成威胁时,淘宝还能任由你无拘束的发展。

多大才是过大,对于淘宝来说,导购网站长成什么样的规模才是让它觉得舒服(comfort zone)没有不安全感?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以我作为退出电商江湖的行业老兵判断:个位数(single digit)。

从电商的生态环境看,导购类网站属于新一轮的划圈运动。

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买卖式B2C和在淘宝上开店做生意的卖家看做交易的核心部分——因为商务说到底是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那么平台其实是核心部分的延伸——它吸引客流,让客人汇集到一起,但它本身不介入买卖,它也不拥有任何一件商品,但是有统一的客服、收银和退货体系。

现在诞生了导购,实际上是电商平台的外延——它间接的为平台输送用户,有点类似线下购物中心的顾客班车,只不过这个班车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运作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形是,直接从事买卖生意本身挣钱最难,最辛苦,为商家修路搭桥提供服务的平台也好,导购网站也好,大多能够盈利。这是由于互联网世界的高度透明,导致用户流动性强,所以流量成为第一生产力呢?还是因为国内零售大多忽视运营细节,商品雷同,过度价格战,从而使本来可以盈利发展的生意变得亏损一片?这个问题还是留待大家思考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