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文化传统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为世人所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
法国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
2.民俗风情
(1)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 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在出席庆典仪式时,法国人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服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的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2)饮食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法国饮食源远流长,品种繁多,用料讲究,颇具特色,其烹调技术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法国菜的口味特点是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喜欢用酒,肉类菜通常不会烧得太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不吃辣味食品。
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奶酪消费量居全球之首,有“奶酪王国”之称。
法国人一年到头离不开酒,但饮酒不过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顿顿离不开酒。他们习惯于餐前饮用开胃酒,饭后喝干邑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佐餐时,吃肉类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等海味时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于吃鱼,也可用于吃肉。法国人不仅看菜下酒,什么酒用什么杯子也很有讲究。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可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法国女士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
(3)节日
法国的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复活节(3月22日~4月25日),劳动节(5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日(5月8日),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40天),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国庆日(7月14日),圣母升天节(8月15日),万圣节(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圣诞节(12月25日)。
(4)礼仪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或女士之间见面时,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礼来代替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一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男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一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一般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者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做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拇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拇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送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位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作为礼物。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5)喜忌
法国人为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送花时要格外小心。忌送菊花,因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忌送黄色花,因为黄花象征不忠诚。玫瑰花只能送单数。除了表达爱情外,不能送红色花。不能送杜鹃花、纸花,他们认为不吉利。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
男人忌讳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忌讳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会很不高兴的。
法国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隐含着凶险。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乌龟。
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
3.3.8 旅游资源、旅游业
法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保护完好的文物古迹。近年来,法国旅游部门和相关行业注意旅游市场的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旅游产品拉开档次,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旅游大军,使旅游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1.旅游资源
(1)旅游城市
1)巴黎
巴黎为历史名城,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和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称,也是西欧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巴黎位于法国北部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巴黎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工人数量约占全国的1/5,汽车工业居全国首位。在轻工业产品中,巴黎有传统的服装、化妆品、装饰品和时髦家具等,这些产品都享有世界声誉。巴黎香水享誉全球,有“梦幻工业”之称,被法国人视为国宝。
巴黎的主要旅游景点有:阿尔卑斯山区、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凯旋门、卢浮宫、亚历山大三世桥、塞纳河、圣心教堂、艾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等。此外,巴黎市还有约70座博物馆。
2)马赛
马赛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贸易港口,法国重要工业中心,世界最大的客运港之一。马赛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圣母加德大教堂是马赛的象征,旧港区是整个马赛地区的中心和精华所在,伊夫城堡因为大仲马写出的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而声名大噪。
马赛的主要旅游景点有:伊夫岛、圣母加德大教堂、旧港、马赛美术馆、隆尚宫、圣维克多修道院等。
3)里昂
里昂为法国第三大城市,为欧洲最重要的丝绸产地和贸易中心,又因拥有几百幅壁画而被称为“壁画之都”。在十字架—鲁斯街口,有一幅面积为1 200平方米的名为《卡尼》的壁画,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城市壁画;全市有博物馆21个,最出名的有丝织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里昂四季温和,非常适合旅游。
里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圣让首席大教堂、高卢—罗马文化博物馆、卢米埃尔纪念馆、印刷博物馆、丝织博物馆、古罗马大剧院、里昂装饰艺术博物馆、白莱果广场等。
4)尼斯
尼斯是法国第二大旅游胜地,最近40年,已发展成为全欧洲最具魅力的度假胜地——黄金海岸。尼斯是北欧王公贵族避暑的胜地,狂欢节是欣赏“更美的尼斯”的大好时机。到香水之城葛拉斯,一定要参观“国际香水博物馆”。英国人漫步大道、俄国东正教大教堂、马塞纳广场、马蒂斯博物馆、夏加尔美术馆、圣雷帕拉特大教堂等都是旅游的好去处。
尼斯的主要旅游景点有:蒙特卡罗、葛拉斯、亲王宫、大赌场、尼斯当代美术馆、埃兹、尼斯歌剧院、海洋学博物馆。
5)普罗旺斯—埃克斯
普罗旺斯是法国著名旅游胜地,薰衣草的故乡,位于法国东南部地区,法国人称之为“蓝色海岸”。从山巅到海滨,那里处处阳光普照。农民在田间种植上层层叠彩的玫瑰、石竹、紫罗兰,香溢百里。紫色的薰衣草海浪更是如梦似幻,令人如入仙境,流连忘返。
埃克斯是法国南部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是近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的出生地。圆形竞技场是一座可容纳2万人的巨型竞技场,也是亚耳的标志性建筑;古罗马剧场是与圆形竞技场齐名的古罗马建筑;米拉波大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大道;格兰特美术馆是当地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普罗旺斯—埃克斯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圆形竞技场、塞尚画室、梵高医院、米拉波大道、古罗马剧场、圣苏维尔大教堂、梵高的吊桥、亚耳古代博物馆。
6)戛纳
戛纳是欧洲著名旅游胜地,国际名流社交场所,与临近的尼斯、摩纳哥的蒙地卡罗并称南欧旅游三大胜地。戛纳位于尼斯以南25公里,濒临地中海,是阿尔卑斯省会城市。这里海滩蔚蓝、棕榈青翠、气候温和、风光明媚;占据了阳光、大海、橄榄园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戛纳,是日光浴者的天堂,也是弄潮儿和划船者的乐园。那里大型活动和节庆颇多,除了作为世界影城的国际电影节,每年2月有金合欢节,还有国际赛船节、国际音乐唱片节、含羞草节等。戛纳有近9万名常驻居民,而每年要接待超过24万名游客。
戛纳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城堡美术馆、影节宫、列航群岛等。
(2)旅游名胜
1)巴黎凯旋门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
2)埃菲尔铁塔
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 000吨,分三层。
3)卢浮宫
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
4)巴黎圣母院
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
5)巴士底狱遗址
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6)先贤祠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公元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7)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简称其为“博堡”。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7年建成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8)巴黎协和广场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
9)香榭丽舍大街
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 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等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
2.旅游业
法国位于欧洲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这使得法国旅游业高度繁荣,处于世界旅游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法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接待量非常惊人,2002年接待外国旅游者逾7 600万人,旅游者主要来自德国、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
法国的国内旅游有以下几个特征:法国的度假旅游者当中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占绝对多数,出境旅游水平比大多数西欧国家低得多;度假旅游的高峰期十分集中,即集中于夏季的7~8月;度假旅游的交通工具高度依赖于私人汽车,绝大多数人是驾车旅游;城市的度假旅游人口比例高于农村的比例。
2001年,法国的出境旅游者为1 600多万人次,旅游花费175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3.8%,居世界第五位。法国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等。2006年法国旅华人数为40.21万,同比增长8.12%。
3.4 意大利
3.4.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国名
意大利全名为意大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taly),国名由南部一部落名演变而来,原意为“牧羊场”。
2.国旗
意大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公元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
3.国徽
意大利国徽呈圆形。中心图案是一个带红边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国;五角星背后是一个大齿轮,象征劳动者;齿轮周围由橄榄枝叶和橡树叶环绕,象征和平与强盛。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意大利文写着“意大利共和国”。
4.国歌
意大利国歌为《马梅利之歌》,国花为雏菊,国树为五针松,国石为珊瑚。货币原为里拉,现通用欧元。
3.4.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意大利面积301 31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
2.自然条件
意大利海岸线长约7 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 810米,居欧洲第二位;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2℃~10℃,7月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 000毫米。
3.4.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意大利人口5 788.82万(2003年年底)。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居民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2.发展简史
公元前2000~前1000年,不断有印欧民族迁入境内。公元前27~公元476年为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并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向英、法宣战。1943年墨索里尼被推翻,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6年宣告废除君主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国。战后意政府更迭频繁,但政府的内外政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4.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资源状况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黄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
2.经济发展
意大利的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制革、制鞋、纺织、家具、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
意大利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
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
3.4.5 首都、行政区划
1.首都
意大利首都为罗马,人口约264.4万(1999年年底)。
2.行政区划
意大利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103个省、8 088个市(镇)。
3.4.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总统对外代表国家,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理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议会是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外交
意大利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立足西欧,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欧洲应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依靠北约,重视同美国的传统关系;强调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加强地区性合作;认为联合国应在世界新格局中发挥主导作用。
3.与中国关系
1970年11月6日,意大利与中国建交。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意大利佩尔蒂尼总统、卡尔法罗总统、钱皮总统、阿马托总理、贝卢斯科尼总理、普罗迪总理等曾访问中国。中国李先念主席、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朱镕基总理等也曾先后应邀访问过意大利。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联合公报,决定建立中意政府委员会。
3.4.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服饰
意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一般是穿西式服装。尤其是在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时,他们十分注意着装整齐,喜欢穿三件式西装。在婚礼上,新娘喜欢穿黄色的结婚礼服。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常举行规模盛大的化装游行,从小孩到老年人,都穿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
2.饮食
意大利人用餐十分讲究,几样菜要分道吃。首先是冷盘,头盘一般是各种面食、米饭、汤或其他主食等。第二盘是各种肉、鱼等,接着是各种蔬菜等。然后是甜品、水果和冰激凌等,最后是咖啡。意大利的比萨饼美味无比,真正的比萨饼是在烧木材的炉子上烤出来的,再加上莫兹阿勒奶酪。意大利人把各种面食类如葱卷、馄饨、通心粉、炒饭等作为菜用,而不作为粮食食用。
意大利盛产葡萄酒,酒的名目繁多,是家庭的必备饮料。午饭和晚饭时,男女老少很少不喝葡萄酒,客人来了也以酒相待。意大利人年均饮酒量大约120升,但人们很少酗酒,席间也不劝酒,各人量力而为。意大利人习惯吃西餐,以法式菜为主,大多数人也都喜欢中国饮食。他们一般重视晚餐,用餐时往往边喝酒边聊天,一顿饭往往要吃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在意大利,进餐的习惯是男女分开就座。在用餐过程中,不要把刀叉弄得叮当作响,在吃面条时,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往嘴里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喝汤时不要发出响声。每道菜用完后,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盘里,表示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务员也会撤走盘子。
3.节日
意大利全年有大约1/3的日子属节日。意大利节日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分为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除了公共节日外,各地还有许多地方性节日。
意大利的宗教节日如下。
(1)圣诞节(12月25日)
圣诞节,是意大利最隆重的节日。一般放假至元旦后,或放至主显节,共有1~2个星期的假期。12月24日晚是圣诞之夜,人们要进行守夜,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意大利人过圣诞节要全家团聚,所以是个团圆节。
(2)主显节(1月6日)
亦称“显现节”,原是纪念“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圣婴耶稣”的节日,也是意大利的儿童节。传说这天骑着扫帚的巫婆会从屋顶的烟囱钻进屋里来,把礼物装在靴子里送给小孩。于是,大人们就把给孩子的各种礼物装在长筒靴中,放在壁炉上,而淘气的孩子会收到样子像黑炭块的糖。
(3)狂欢节(复活节前41天)
亦称“谢肉节”,在大斋前一天举行。根据基督教教义,大斋期间基督教徒不应食肉,也不应该举行婚礼和其他娱乐活动,所以在大斋开始前举行一次狂欢活动。现在的人对教规不是很在意,狂欢节的传统反而延续下来了。
(4)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4月初)
是庆祝耶稣死后三天又复活的节日,时间在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这是圣诞节后意大利的又一重要节日,一般放假一星期,人们习惯利用这个假期外出旅游。彩蛋、兔子和小鸡是这个节日的象征,代表着新生命的诞生。
(5)八月节(8月15日)
是古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节日,庆祝圣母升天。一般要举办盛大的八月节舞会。在这一天,意大利的城市里从市中心到郊区,都将举办专业的舞蹈表演,音乐由乐队现场演奏,观众也被邀请加入到舞蹈表演中来。人们要在八月节前后度假,避过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6)万圣节(11月2日)
类似于我们的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故人的日子,意大利人要扫墓并以菊花祭奠逝者。美国风格的万圣节活动在意大利并不流行。
意大利的非宗教节日主要有:
1月1日的元旦节、2月14日的情人节、3月8日的妇女节、4月25日的意大利解放日、5月1日的劳动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6月2日的国庆节等。
4.礼仪
意大利人开朗、热情,十分注重礼貌,见面有互致问候和拥抱的习惯。问候时,按情况分别称对方为“先生”、“夫人”、“小姐”等。对待长辈、上级以“您”尊称。如果是较熟的朋友则以“你”相称,以表示亲近。意大利人的姓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名,后一部分为姓。意大利人有称名而不称姓的习惯,对长者、有地位的人或是不太熟悉的人,则称呼他们的姓。意大利妇女结婚后,一般都保留自己的名字而改姓丈夫的姓。游客在意大利遇到困难,一般都会得到意大利人不求回报的热情帮助。
在意大利,互相赠送礼物也是很普遍的。意大利人交谈的话题一般有足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及当地新闻等,应避免谈美式足球和政治。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宴会时,要让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动刀叉进餐,先生们才可用餐。进出电梯时,要让女士先行。
意大利习惯对死者进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讲究,就像一座花园,里面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意大利人时间观念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特别是出席宴会、招待会等活动时,他们习惯迟到。
5.禁忌
意大利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13”这一数字象征着凶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征。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因为菊花是丧葬场合使用的花,是放在墓前为悼念故人用的花,是扫墓时用的花。因此,人们把它视为“丧花”。如送鲜花,切记不能送菊花,如送礼品切记不能送带有菊花图案的礼品。
如送其他鲜花时要注意送单数。红玫瑰表示对女性的一片温情,一般不宜送。
意大利人忌讳用手帕作为礼品送人。认为手帕是擦泪水用的,是一种令人悲伤的东西。所以,用手帕送礼是失礼的。
意大利人还忌讳别人用目光盯视他们。认为这是对人的不尊敬,盯人者可能还有不良的企图。在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时,忌讳用食指侧面碰击额头,因为这是骂人“笨蛋”、“傻瓜”。一般也忌讳用食指指着对方,讲对方听不懂的语言,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将不可收拾。
意大利人忌紫色,也忌仕女像、十字花图案。意大利人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爱动物图案,尤其对狗和猫都异常偏爱。
3.4.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旅游资源
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八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1)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中心。罗马有“三多”,即雕塑多、教堂多和喷泉多。梵蒂冈在罗马市内,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罗马既具备现代化城市特征,又遍布历史遗迹,特别是古罗马时代的废墟,还有许多文艺复兴时代的巴洛克式美丽建筑。罗马的科洛塞奥姆大斗兽场已有1900年的历史。市内帝国大道两旁,集中了大部分罗马帝国的古都遗迹,矗立着罗马帝国的元老院、神殿、贞女祠和一些皇帝的宗庙。
(2)佛罗伦萨
是意大利重要的文化、历史旅游中心(在亚平宁山脉北段范围内,其未受破坏的城市中心,遍布公元12~17世纪的建筑物。市内的乌菲齐美术馆有“文艺复兴的艺术宝藏”之誉,藏有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品,包括达·芬奇、波提切利和米开朗基罗的著名绘画。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存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在教堂和历史建筑物中,还有其他许多艺术品。
(3)威尼斯
威尼斯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宝库,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它保留着中世纪的曲折街巷、开阔的圣马可广场和城市内运河系统。威尼斯号称“水都”,106条河流和水港将全城分割成118个小岛街区,而400多座拱桥则将各街区连为一体。市内没有汽车,游览该市只能乘交通船、小汽艇或步行,这些可使旅游者体验到工业革命前的城市生活。
(4)米兰
在米兰的众多古迹中,教堂是一大艺术特色。其中以杜奥莫广场旁的杜奥莫教堂最负盛名,这所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为欧洲三大教堂(其余二者为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佛罗伦萨大教堂)之一。在斯加广场有达·芬奇全身雕像。在米兰艺术博物馆珍藏着著名大型装饰油画《最后的晚餐》。金碧辉煌的拉斯加拉歌剧院素有“歌剧圣地”之称。
(5)帕拉迪索国家公园
位置接近意、法边界,以其稀有动物著称于世。滑雪中心集中于奥斯塔谷地,主要有切尔维尼亚和库马约尔。
(6)里维埃拉海岸
里维埃拉海岸是利古里亚沿海的意、法边界与拉斯佩齐亚之间的一段海岸,是意大利著名的海岸游憩胜地。该段海岸以山地为背景,海岸地形多为悬崖峭壁,间有沙质海滩,许多地方也有卵石分布,冬季气温较高,几乎没有霜冻,这里可开展的旅游形式多种多样。
(7)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南部,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西西里岛多山,人口集中于海岸一带,内地酷似沙漠。该岛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艺术宝藏,在阿格里真托有希腊神庙,在锡腊库萨有罗马废墟,在卡塔尼亚有中世纪城堡。此外,岛上还拥有优良的沙滩和疗养旅游胜地,如切法卢、陶尔米纳、巴勒莫等。
2.旅游业
旅游业在意大利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旅游业已成为意大利重要的外汇来源和带来就业机会的一个行业。
意大利以其优良的气候、地中海海岸、湖泊风景、历史名城和各种体育运动胜地强烈地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旅游者。1992年到达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为2 611万人,占地中海区全部游客的1/5以上。外国旅游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其艺术、历史旅游地,也有相当多的人是为了进行几种体育运动,还有的选择了这里的风景旅游地。国际旅游者高度集中于意大利北半部,其到达人数可达全国国际旅游到达人数的2/3,意大利中部的罗马大约拥有国际到达人数的1/10。这说明,意大利的湖泊、山地、历史和文化资源更受国际旅游者的青睐。
意大利的国内旅游者数量庞大,虽然不致造成交通拥挤,但他们在城市和海岸却融入国际旅游者的潮流,造成拥挤现象。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在7、8月为旺盛的高峰季节,一般仅这两个月的游客就占全年国内度假旅游者总数的2/3,并占有总床位日的一半。这种拥挤状况,随着意大利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可能会有所缓和。
目前,到国外度假旅游的意大利人数量相对较少。出境人数估计仅为入境的外国旅游者的十几分之一。意大利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意味着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可在国内得到满足。然而,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购买力的日益增强,因此也推动其出境旅游极其迅速地增长。意大利的出境旅游者以去法国、西班牙、巴尔干半岛者最多,其次是去英国、德国、瑞士和奥地利。2006年意大利旅华人数为19.53万,同比增长10.36%。
3.5 俄罗斯
3.5.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国名
俄罗斯的全称是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这也成为此后国家名称的来源。
2.国旗
俄罗斯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国徽
俄罗斯的国徽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罗斯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
双头鹰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及各民族的联合。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娅·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娅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由此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索菲娅后来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
公元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20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4.国歌
俄罗斯国歌为《俄罗斯联邦国歌》,国花为葵花。货币为卢布。
3.5.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俄罗斯面积为1 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 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 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2.自然条件
俄罗斯的地势总的说来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多样,但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国70%。主要平原大体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东部为崇山峻岭盘踞的山地,南部边境也多高大山脉绵延。
俄罗斯海岸线长33 807公里,河流与湖泊众多,注入北冰洋的主要大河有北德维纳河、伯朝拉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大河为阿穆尔河,属于大西洋水系的河流有涅瓦河、顿河等。俄罗斯著名河流伏尔加河为内陆河,它注入里海。最主要湖泊除里海外还有贝加尔湖,它是世界最深(最深处达1 620米)和蓄水量最大(23 000立方千米)的淡水湖。
俄罗斯所处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37℃到-1℃,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 000毫米。北部沿海和岛屿属寒带气候,南部的黑海沿岸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沿海小面积的地区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一些特征,远东地区有温带季风气候,广大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许多山区为山地气候。总体上讲,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短促凉爽,冬季漫长寒冷,气温的日和年较差都比较大,空气较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和降水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3.5.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俄罗斯人口1.423亿(截至2006年9月1日)。全国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82.95%,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可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发展简史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的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俄罗斯于1905年发生了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发生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来,苏联解体。1992年俄罗斯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3.5.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资源状况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4 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 000年核能发电量为1 310亿千瓦/小时。核电占俄电力的10%。煤蕴藏量2 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2.经济发展
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纺织、食品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电力、煤、机器设备、黑色及有色金属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器设备、食品、化工产品等。
3.5.5 首都、行政区划
1.首都
俄罗斯首都为莫斯科,人口约850万(截至2002年12月)。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市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2.行政区划
俄罗斯由88个联邦主体组成,包括21个共和国、7个边疆区、48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9个民族自治区。
3.5.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各联邦主体的权利、地位平等。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国家杜马是俄罗斯的立法机构,俄罗斯联邦政府是俄罗斯联邦的执行权力机构。
2.外交
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的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与中国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不断,经贸交流不断加强。
3.5.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服饰
俄罗斯人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俄罗斯人穿戴与欧洲流行的穿戴已无多大差别,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冬天则罩长外衣、戴皮帽。女子穿连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秋冬两季戴呢帽或皮帽、罩长大衣,夏天系花头巾。
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人多穿西装或套裙。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必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摘下手套和帽子,并且要摘下墨镜。
2.饮食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
俄罗斯人一般以面包为主食,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他们喜爱牛、羊肉,但不大爱吃猪肉。俄罗斯人的早餐一般较简单,吃上几片黑面包、喝一杯酸奶就可以了。但中餐和晚餐很讲究,他们要吃肉饼、牛排、红烧牛肉、烤羊肉串、烤山鸡、鱼肉丸子、炸马铃薯、红烩的鸡和鱼等。他们爱吃中国的许多菜肴,对北京的烤鸭很欣赏,但不吃海蜇、海参、乌贼和木耳之类的食物,有的人还不吃虾和鸡蛋。不禁酒,也不禁食猪肉。
俄罗斯人在中餐和晚餐一定要喝汤,并且要求汤汁浓,鱼片汤、肉丸汤、鸡汁汤等都深受他们的喜爱。凉菜小吃中,俄罗斯人喜吃生西红柿、生洋葱、酸黄瓜、酸白菜、酸奶渣和酸奶油拌色拉等,他们吃凉菜的时间较长。他们喝啤酒佐餐,酒量也很大。喜欢烈性的伏加特酒,对我国的“二锅头”等白酒也是爱不释手。他们在喝红茶时有加柠檬和糖的习惯,通常不喝绿茶。酸奶和果子汁则是妇女儿童喜爱的饮料。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
用餐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直接用匙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
3.节日
俄罗斯的法定节日有:元旦(1月1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6日)、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胜利节(5月9日)、独立日(6月12日)、十月革命节(11月7日)、宪法日(12月12日)。
4.礼仪
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喜欢谈笑,组织纪律性强,习惯统一行动。他们与人见面先问好,再握手致意。亲人和好友间见面和告别时,习惯于接吻和拥抱,要在对方面颊上连吻三下,顺序是左—右—左。在迎接贵宾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接受。称呼俄罗斯人要称其名和父名,不能只称其姓。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
俄罗斯人与人相约讲究准时。他们尊重女性,在社交场合,男性还帮女性拉门、脱大衣、在餐桌上为女性分菜等。他们爱清洁,不随便在公共场所扔东西。他们重视文化教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欣赏。当代俄罗斯青年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崇拜西方文化。他们普遍习惯洗蒸汽浴,洗法也很特别,洗时要用桦树枝抽打身子,然后用冷水浇身。
俄罗斯人酷爱鲜花,无论生日、节日还是平常做客,都离不开鲜花。赠送鲜花,少则一枝,多则数枝,但是必须是单数。三八妇女节时,给女友送相思花;送给男人的花一般是高茎、颜色艳丽的大花;有人去世时,则要送双数的鲜花,可以送康乃馨或郁金香。
5.禁忌
通常情况下,俄罗斯人在寒暄、交谈时,对人的外表、装束、身段和风度都可以夸奖,对人的身体状况则不能恭维,这习惯正好与中国人不同。在俄罗斯,几乎听不到诸如“您身体真好”、“您真健康、不生毛病”这类恭维话,因为在俄罗斯人的习惯中,这类话是不准说的,人们觉得说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与俄罗斯人交往不能说他们小气。初次结识不可问对方私事。不能在背后议论人。对妇女忌问年龄。
俄罗斯人认为,如果在路上看见有人手提空桶或者挑着两只空桶,是不祥之兆。如果遇见桶里盛满了水,就是好兆头。俄罗斯人也不喜欢“666”这个数字,认为它是魔鬼。俄罗斯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忌讳黑色,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他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杯盘表示祝贺。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它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
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