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埃及
4.3.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埃及别称“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基座的绶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国歌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歌》,国花为莲花,国石为橄榄石。货币为埃及镑。
4.3.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埃及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 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6%为沙漠。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1 350公里),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埃及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 000平方公里)。
埃及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使农作物受害。
4.3.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埃及人口7 367万(2006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埃及历史悠久,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了奴隶制的统一国家。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埃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征服。公元19世纪末,埃及被英军占领,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掌握了国家政权,结束了外国人统治埃及的历史。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宣布成立,1971年更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4.3.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埃及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铝、铜和滑石等。2003年,埃及首次在地中海深海发现了原油,在西部沙漠发现了迄今最大的天然气田。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埃及是非洲工业较发达国家之一,但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传统工业。近十几年来,成衣及皮制品、建材、水泥、肥料、制药、陶瓷和家具制造等发展较快,化肥可自给,石油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
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盛产棉花、小麦、水稻、花生、甘蔗、椰枣、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长纤维棉花和柑橘驰名世界。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甘蔗、高粱、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农产品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
旅游收入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财政来源除税收外,运河收入、旅游收入、侨汇和石油收入构成了埃及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货币为埃及镑。
4.3.5 首都、行政区划
埃及首都开罗,人口776.5万(2004年12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公里的尼罗河畔。开罗历史悠久,有“千年古都”和“千塔城”之称,也是西亚、北非地区的文化中心。
埃及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4.3.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协商会议与人民议会并立存在,但无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咨询机构。
2.外交
埃及外交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3.与中国关系
中国和埃及两国有着传统的友谊,2 000多年前就有了友好的交往。1956年5月,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5年,中埃两国的贸易额超过2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1%。
4.3.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服饰
埃及的传统服装是阿拉伯大袍,在农村不论男女仍以穿大袍者为多,城市贫民也有不少是以大袍加身。20世纪20年代后期,西方服装逐步进入埃及。当地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等。在一些边远地区,女子外出还保留着蒙面纱的习俗。
此外,长短袖的两用衫(即猎装)也是埃及人夏季正式和半正式的礼服。一般政府官员、职员、学生大多穿衬衣、长裤、牛仔裤、毛衣、夹克等。
2.饮食
埃及人的主食有米饭、面包等,荤菜有牛肉羊肉,素菜有洋葱、黄瓜等。埃及人通常以“耶素”(不发酵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是失礼的行为。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他们习惯用右手就餐,认为左手不洁净,忌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给别人递送食物及其他物品。
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爱喝一种加入薄荷、冰糖、柠檬的绿茶,认为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们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不吃海参、虾、蟹等海味,不吃除肝以外的动物内脏,不吃鳝鱼、甲鱼等形状怪异的鱼。埃及人还不吃红烩带汁和没熟透的菜,不喜欢吃整鱼和带骨刺的鱼。他们绝对禁食自死之物、血液和猪肉,以及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也禁止使用猪制品。
当地人就餐前一般都要口诵“以大慈大悲真主的名义”。请客时菜肴丰盛,气氛热烈,主人总是希望客人能多吃点。
3.节日
埃及的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独立日(2月28日)、西奈解放日(4月25日)、五月节(5月1日)、国庆节(7月23日)、建军节(10月6日)。
此外,按照伊斯兰教教历,还有一些伊斯兰教节日:穆罕默德诞辰(3月12日)、斋月(9月)、开斋节(10月1~3日)、朝圣日(12月10~13日)等。
4.礼仪
埃及人与朋友相见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意思是“先生”,原来这一称呼只限于王室,现在这一称呼已被广泛使用。
埃及人与宾朋相见或送别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或施拥抱礼。还时兴亲吻礼,并有多种亲吻礼节:如男女间亲昵性的亲吻、抚爱性亲吻、敬重性亲吻、崇敬性亲吻。“亲手礼”往往是对恩人的亲吻礼的另一种形式。“飞吻”为情人间的一种亲吻礼。“吻脸”多是妇女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即先亲一下右颊、再亲一下左颊;若亲戚或关系密切者,还要再亲一下右颊;男人间也互相亲吻,不过他们是先亲左颊、再亲右颊;若是亲戚或关系密切者,再亲一下左颊。
埃及人谈话时习惯站得靠近些,他们会用目光注视对方但不盯视。他们认为用手指招呼人是不礼貌的。
5.喜忌
在埃及,忌讳夸人身材苗条,因为他们认为体态丰腴才算美。埃及人忌讳称道别人家里的东西,忌讳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男士不主动和妇女攀谈。
埃及人喜欢金字塔形莲花图案,喜爱绿色、白色、红色、橙色,忌讳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因此他们常把蓝天说成是绿色的。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忌讳猪、狗、猫、熊。埃及人喜爱数字3、5、7、9,忌讳13。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是承担清扫厕所任务的,因此使用左手为他人服务是蔑视人的做法,并有侮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当众吐唾沫,认为那是对仇人的诅咒举动。埃及人特别忌讳谈“针”这个字和借针使用。一到了下午3点至5点,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按伊斯兰教义,妇女的“迷人之处”是不能让丈夫以外的人窥见的。即使是同性之间,也不应相互观看对方的私处,因此,短、薄、透、露的服装是禁止穿的。哪怕是婴儿的身体也不应无遮无盖,街上也看不见公共澡堂。在埃及,人们看不见袒胸露背或穿短裙的妇女,也看不到穿背心和短裤的男人。在埃及,穿背心、短裤和超短裙的人是被禁止到清真寺去的。人们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举止恭敬、态度虔诚,忌讳踩祈祷用的垫子。
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祟。埃及人打哈欠时会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而打喷嚏倒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人如果在众人面前打喷嚏,则应说:“我作证,一切非主,唯有真主。”而旁边的人说:“真主怜爱你。”打喷嚏者应接着说:“真主宽恕我和大家”。
4.3.8 旅游资源、旅游业
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风景优美的海滨,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成为世界上旅游业相当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旅游业的规模长期居非洲各国首位。
1.旅游景观
(1)开罗
开罗是一座古城,古埃及许多王朝都以此为统治中心,并在附近修建了金字塔和大批陵墓。开罗的主要景点有:埃及博物馆,金字塔,尼罗河,古城堡,汗·哈利里市场,法老村等。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最著名的是开罗西南郊的吉萨金字塔,以胡夫王金字塔即大金字塔最大。此金字塔旁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也是极为著名的古埃及文明遗迹,狮身人面像和吉萨金字塔距今约有4 700年的历史。
(2)苏伊士运河
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3)亚历山大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临地中海,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05万,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东地中海的最大港口。亚历山大有诸多名胜古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主要景点有夏宫、卡特巴城堡、“自由”号游艇、珍宝馆、孔姆地卡等。
(4)卢克索
位于埃及中东部的尼罗河上游,这里有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以及雄伟的圆柱大殿和画廊。卢克索地区有古墓500多座,乘船可达著名的帝王谷。
(5)阿斯旺
阿斯旺是阿斯旺省首府,是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它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市内保留了大量寺庙和陵墓,埃莱方丁博物馆藏有本省的历史文物。这里有世界最大最高的水坝阿斯旺高坝,以及世界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湖。
2.旅游业
旅游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已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8%左右。旅游业带动了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8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12%左右。
埃及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各项服务设施齐备。2005年,前往埃及旅游的外国游客达到860万人次;而2004年度前往埃及旅游的外国游客为810万人次,同比增长6.2%。到埃及旅游人数居前5位的国家是:德国(97.9万)、俄罗斯(94.2万)、英国(83.7万)、意大利(82.3万)、法国(49.5万)。阿拉伯国家前往埃及旅游的人数达170万次,其中利比亚(37.6万)、沙特阿拉伯(36.1万)居前两位。
4.4 南非
4.4.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南非的全称是南非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因地处非洲南部而得名,别称“黄金之国”。
1994年3月15日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批准了新国旗。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黑、黄、绿、红、白、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构成,象征种族和解、民族团结。
1995年5月,南非正式通过新的国歌,新国歌的歌词用祖鲁、哲豪萨、苏托、英语和南非荷兰语5种语言写成,包括原国歌《上帝保佑非洲》的祈祷词,全歌长1分35秒,并以原国歌《南非之声》雄壮的高音曲调做结尾。原国歌名为《上帝保佑非洲》,歌曲由黑人牧师诺克·桑汤加在1897年谱写,1912年首次在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上作为黑人民族主义赞歌被歌唱出来,在非洲深受广大黑人欢迎。
南非国歌为《南非的呐喊》、《上帝保佑南非》。国石为钻石。货币为兰特。
4.4.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北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国土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原。卡斯金峰高达3 660米,为全国最高点。西北部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狭窄平原。
南非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四季。12月~次年2月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气温为-10℃至-12℃。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 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
4.4.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南非人口4 690万(南非统计局2005年中估计),主要由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构成,分别占总人口的79.5%、9.1%、8.9%和2.5%。黑人主要有祖鲁、科萨、斯威士、茨瓦纳、北索托、南索托、聪加、文达、恩德贝莱9个部族,主要使用班图语。白人主要是荷兰血统的阿非利卡人(约占57%)和英国血统的白人(约占39%),语言为阿非利卡语和英语。有色人是殖民时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隶的混血后裔,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语。亚洲人主要是印度人(约占99%)和华人。有11种官方语言,英语和阿非利卡语(南非荷兰语)为通用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和后来南迁的班图人。17世纪后,荷兰、英国相继入侵南非。20世纪初,南非一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由于南非白人当局在国内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在以曼德拉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下,为推翻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由各种族参加的大选,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4.4.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和铝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居世界第二位,氟石、磷酸盐居世界第三位,锑、铀居世界第四位,煤、钻石、铅居世界第五位。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黄金出口额占全部对外出口额的1/3,因此又被誉为“黄金之国”。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非洲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南非经济的四大支柱,深矿开采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南非的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5。南非的电力工业较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干冷发电站,发电量占全非洲的2/3。
4.4.5 首都、行政区划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3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约220万;立法首都开普敦是南非国会所在地,也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人口约300万;司法首都布隆方丹为全国司法机构的所在地,人口约50万。
南非全国分为9个省,各省有立法、任免公务人员的权力,负责本省经济、财政和税收等事务。根据2000年通过的《地方政府选举法》,全国共划有284个地方政府,包括6个大都市、47个地区委员会和231个地方委员会。
4.4.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994年4月,南非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种族平等的临时宪法。1996年5月,南非制宪议会通过了在临时宪法基础上起草的新宪法,新宪法于同年12月开始生效。根据新宪法,南非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组成。新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由总统、副总统及总统任命的27名部长组成,总统和内阁成员共同行使行政权。
南非奉行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保持和发展双边友好关系。其外交政策六大支柱是:保证人权;在全世界促进自由、民主;尊重公正原则及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参加解决冲突的国际机制;在国际舞台上维护非洲利益;促进相互依赖的世界。
中国与南非于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2004年,两国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十大贸易伙伴之一。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两国贸易额达到98.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
4.4.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服饰
在城市之中,南非人的穿着打扮基本西化。在正式场合,他们都讲究着装端庄、严谨。因此进行官方交往或商务交往时,最好穿样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装或裙装,不然就会被对方视为失礼。城市外,南非黑人通常还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不同部族的黑人。在着装上往往会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2.饮食
南非当地白人平日以吃西餐为主,经常吃牛肉、鸡肉、鸡蛋和面包,爱喝咖啡与红茶。黑人喜欢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他们不喜生食,爱吃熟食。
南非著名的饮料是如宝茶。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会送上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时是自制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3.节日
南非的主要节日有人权日(3月21日)、独立日(5月31日),国庆日(5月31日),自由日(4月27日),青年日(6月16日,纪念1976年索韦托惨案),妇女日(8月9日),遗产日(9月24日),和解日(12月16日,阿非利卡人的节日,祖鲁人称之为和解日)。
4.礼仪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礼仪广泛地流行于南非社会。
目前,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与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5.喜忌
南非人视羊为宠物,对双角卷曲的羚羊尤为喜爱。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们特别忌讳外人说到自己的祖先时言行失敬。跟南非人交谈,有4个话题不宜涉及:一是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二是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矛盾,三是不要非议黑人的古老习惯,四是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贺。
4.4.8 旅游资源、旅游业
南非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居民的人种构成复杂,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沙漠,气候也属多种类型。当地非洲人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颇具特色,有许多旅游点和旅游城市。
1.旅游点
(1)比勒陀利亚
是南非的政治中心和第四大城市,也是南非最古老的城市,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该市有伏特莱克纪念碑、比勒陀利亚美术博物馆、迈尔罗斯大厦、天文台、国家动物园和3处市立自然保护区。
(2)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由于盛产金矿,故称“黄金城”。旅游景点有非洲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铁路博物馆、美术馆和天文台,以及斯特里登塔、德兰士瓦蛇类公园、黑曼伊斯坦公园等。
(3)金伯利
以盛产金刚石闻名于世。此地的金刚石最早发现于1871年。在此可参观矿井,如深100多米的“巨洞”矿井。附近有金伯利露天采矿博物馆。威廉汉弗莱美术馆藏有许多文物。
(4)开普敦
是南非最大的省开普省的行政中心。该市背山面海,风光绮丽,气候宜人,多文化古迹,是重要的海滨游览胜地。这里有壮观的峡谷、美丽的沙滩、高山和港口,还有海军基地、渔村和葡萄园。
(5)德班
位于东海岸,是全年阳光灿烂的旅游胜地。在南部海滨和北部海滨,可以进行冲浪运动,有咖啡馆、公园、剧场、游泳池和水族馆。
(6)克鲁格国家公园
是世界最大的动物禁猎地之一,位于东北部德兰士瓦省。最好的旅游时间是冬季和春季,此时草类植物的高度比较低,容易观察到各种动物。
2.旅游业
南非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灿烂,素有“游览一国如同环游世界”的美誉。据统计,2004年南非共接待外国游客670万人次,远远高于2003年的460万人次。2004年南非旅游业产值达到156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4%。与此同时,旅游业给拥有4 600万人口的南非创造了120万个就业机会,这对失业率高达30%的南非来说非常可贵。
2006年,南非旅游业的增长率达到13.9%,比同期全球旅游业4.5%的增长率高3倍。2006年,外国游客赴南非旅游的总数增加到842万,其中,非洲游客增加到了626万,增幅为16.9%;美洲游客增加到了35.8万,增幅为11.2%;亚洲和澳大利亚游客增加到了30万,增幅为9.8%;欧洲游客增加到了138万,增幅为5.6%。旅游业对南非GDP的贡献率增加到8.3%。南非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对南非GDP的贡献率到2014年时要达到12%。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中东和非洲四个重要旅游客源国家的概况。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素以“石油王国”著称,国家较为富裕,政治、文化和生活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服饰、饮食、节庆、礼仪都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沙特拥有很多的伊斯兰教景观和遗迹,已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大的旅游国。以色列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资源短缺,但经济发展很快,服饰、饮食、节庆和礼仪主要受犹太教的影响,旅游资源丰富,国内旅游发达,出境旅游比例较高。
埃及位于北非及西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活习俗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有风景优美的海滨、丰富的文物古迹,金字塔名扬天下,旅游业的规模居非洲首位。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黄金之国”,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居民人种构成复杂,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风土人情和音乐舞蹈颇具特色,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
复习思考题
1.伊斯兰教对沙特阿拉伯的民俗风情有何影响?
2.沙特阿拉伯为何能成为阿拉伯国家中最大的旅游国?
3.犹太教对以色列的民俗风情有何影响?
4.埃及境内有哪些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
5.南非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案例分析:让笔记“对号入座”
张莉是某跨国公司的驻华商务代表,因公司将要开拓非洲市场而前往埃及和南非进行考察。为了避免旅游途中遇到不可预见的麻烦,她就这两国旅行的注意事项专门咨询了有旅游经验的朋友。不知是由于朋友讲述得太快,还是张莉记录太慢,事后她对自己的记录感到了迷惑,不知自己所记的内容究竟分属哪个国家了。以下是她的简要笔记:
1.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沙漠之国;
2.黄金之国,有三个首都,游览一国如同环游世界;
3.好望角是最繁忙的海上通道,西方海上生命线;
4.尼罗河,苏伊士运河,纳赛尔水库;
5.约翰内斯堡,黄金之城;
6.千年古都开罗,千塔城,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开罗塔;
7.传统服装为大袍,妇女爱戴耳环手镯,猎装是半正式礼服;
8.喜爱羚羊,敬仰祖先;
9.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忌讳使用左手,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
10.忌吃猪、狗肉,不吃海参、虾、蟹,不吃鳝鱼、甲鱼;
11.喝如宝茶、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自制的啤酒;
12.忌讳夸人身材苗条,忌讳称道别人家里的东西,忌讳谈论宗教纠纷;
13.喜欢莲花图案,喜爱绿色、白色、红色、橙色,忌讳蓝色和黄色;
14.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贵宾,宾客要将羽毛插在帽子上或头发上;
15.忌讳猪、狗、猫、熊,喜爱数字3、5、7、9,忌讳数字13;
16.进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忌讳踩坐垫、穿背心、短裤和超短裙。
思考题
已知上述内容与埃及和南非两个国家有关,这16条记录应分别对应哪两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