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抽时间陪陪男孩,倾听他的心声
男孩好动、顽皮,有时行为还会比较反常,我们可能会因此而认为他不听话,进而用打骂的方式管教他。可事实上,男孩的这些行为也许是一种宣泄,可能是因为他的内心有各种情绪而导致的。所以,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从他的内心深处去体会他的感受。
倾听是了解一个人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即便倾听者什么都不说,只是认真地听,也是对倾诉者的一种尊重,也能给倾诉者一种安慰。
身为父母,我们希望男孩倾听我们的建议、教诲,然后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但是,我们却经常忘记换位思考,很少倾听男孩的心声,还一味地让他遵守我们的决定与要求,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010年8月至10月,由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组织的一项以“倾听孩子心声”为主题的调查,在我国10个省市的多所中小学展开。11月调查结束后,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小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并不是父母。
在随机调查的20807名中小学生中,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会和父母说。其中,小学生将父母作为首选倾诉对象的比例为34.21%,而中学生的比例只有17.79%。但将同学、好朋友作为首选倾诉对象的比例则比较高,小学生为42.89%,中学生为57.54%。另外,还有5.61%的中小学生选择与网友倾诉,而13.84%的中小学生则选择将心里话埋藏在心底。
调查还发现,很多孩子感到,除了学习,似乎与父母很难有话说。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即便是倾诉,他也会选择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倾诉对象去说。这份调查表明,原本该是与孩子最亲近的我们,却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倾诉对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而且,男孩原本就不擅长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他可能更倾向于用行为去表现他内心的不满、委屈等各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能够倾听他的心声,那么当他内心的倾诉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可能会冷静下来,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所以,我们不要总用简单的打骂方式去应对男孩的情绪,而应该抽个时间,耐心地听听他到底在想什么,让他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爱。
◆学会从忙碌中挤时间去倾听
香港有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广告词:“每天暂停十分钟,听听少年心底梦。”这则广告语的产生源于现代人逐渐加快的步伐。
但这种忙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应该学会从忙碌中挤时间,适当找一些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具体说,我们最好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与生活,当所做的事务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时,自然就不会出现休息时间被挤占的情况了。或者,我们也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时间和男孩沟通,比如,与男孩一起做家务时,可以找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聊聊;和男孩散步时,也是聊天的好机会,等等。
不过,我们最好不要在吃饭和睡前与男孩聊天,否则,如果聊天内容不愉快,会影响男孩的食欲与睡眠质量;如果聊天内容太愉快,会使男孩太兴奋而导致营养不吸收或睡意大减。
◆掌握倾听的几个要点
什么是倾听?我们一定会说:“不就是听吗?听他说不就完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听这种动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成,因为我们的耳朵一直在工作。可怎样才能听得有价值,怎样才能正确倾听,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要点:
第一,倾听的姿态。当男孩开口说自己的事情时,如果手中的事务不重要,我们最好先放一放,眼睛看着他,让他有想表达的欲望。当然,如果手头的事务刻不容缓,就可以告诉男孩:“稍等一下,我处理完这件事就认真听你说。”
第二,倾听的兴趣。我们在听男孩说话时,要表现出感兴趣来。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他说出来的话做出相应的表情,也可以用一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这样吗”、“我也这么认为”、“你的想法真好”……这样的语言会促使男孩继续讲下去。
第三,倾听的后续。有时候,男孩的诉说只是想表达某种情绪,并不需要我们帮他解决什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要管。对男孩的想法,我们也要有所思考,如果他做错了,我们要用委婉的语气提醒他,或者给他建议去弥补。
◆不要嘲笑男孩的某些想法
男孩都希望自己是英雄,所以他很多时候会向我们说一些豪言壮语,而我们也应该学会倾听他的这些语言。比如,他可能会向我们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他那么瞧不起人,我以后会比他更厉害!”这时,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心理,男孩都不愿意比别人差。所以,我们不要讽刺他或者打击他,而要说:“嗯,他瞧不起别人是他的不对,我们先不说他,我觉得如果你能继续努力,没准儿你真能做得比现在更好。”这样一来,我们就将男孩的注意力引到他自己身上,使他更关注自己的表现。
另外,有时男孩也会表达他的一些壮志,比如“我将来也要做一名飞行员”,或者“我将来也要成为一名神气的外交官”,这时我们不要打击他的梦想,而要先给予肯定,然后再鼓励他努力进取,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节 务必要懂得先认同男孩的感受
心理学上有一种“归因偏差反应”,指的是人们对事件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推论时,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原因,从而由于太主观而造成归因的偏向与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主观地对男孩的行为进行自以为正确的归因,从而出现“归因偏差反应”。一旦归因出现偏差,我们就不容易认同男孩的感受,与男孩的沟通也会出现障碍,那样我们也无从得知他内心的真正想法。
所以,我们要多站在男孩的角度考虑问题,认同他的感受,取得他的信任,使得他愿意和我们交流。
◆用简单的话语表示认同
男孩回家后对妈妈抱怨说:“我的钢笔又坏了!”
妈妈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是吗?”
男孩点着头说:“我就放在桌子上,有同学经过时碰掉了,还踩了一脚。”
“哦,”妈妈说,“那真遗憾。”
男孩接着说:“这是爸爸刚给我买的,真心疼!”
妈妈点点头:“嗯,我能理解。”
男孩想了想又说:“看来以后我得好好注意了,下次我会记得将钢笔放回铅笔盒,再出去。”
妈妈笑着说:“嗯,这就对了。”
上述例子中,妈妈的话并不多,但言语间的语气却表现出了对男孩的认同。也正是她的认同,男孩才有机会进行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认同男孩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要用多么复杂的语言去描述我们的感觉,像这样简简单单的“嗯”、“哦”、“好”等话语,再加上关心及认真倾听的态度,就能让男孩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不要直接否定男孩的感受
“不,你没必要这样。”
“你才不是那么想的,你就是贪玩。”
“你就是因为不想学习,才说头疼的。”
……
我们有没有说过这样一些话?这些话都是对男孩感受的否定。但这些话让男孩感觉到,我们在给他一种暗示,那就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受”。但在男孩看来,当他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他就会变得困惑甚至愤怒。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站在男孩的角度去思考,用他的感觉去体验,多理解他的感受,想想如果自己的感受被他人否定又是什么感觉,这样我们也许就能体会到男孩的心情。
另外,我们也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用一种主观肯定的眼光去看待男孩。比如,不能很肯定地认为男孩就是调皮的,不能很肯定地认为只要他挨批评就是他的错,等等。我们要综合考虑眼见的事情,并经过调查、询问,了解事情的真相。当我们对男孩始终抱有一种中正的态度时,也就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感受了。
◆避免过度认同男孩的负面感受
有的父母对男孩的负面感受会有过度认同的表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男孩也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哭泣,妈妈看到他哭泣可能比他还难过,因此会想尽快阻止他的哭泣。这其实并不是对男孩负面感受的认同,而是我们将他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某些痛苦叠加在了一起。
育儿专家小巫曾经说:“在孩子经受‘打击’而难过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采取‘我知道你痛苦,我愿意陪着你一起受苦,这样我们一起成长’的态度,而不是‘我受不了你的痛苦,我要尽快结束你的痛苦’的态度”。她是在提醒我们,要避免过度认同男孩的负面感受,尽量客观地评价他的痛苦程度,并控制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及时教他学会应对方法,使他能尽快战胜这种情绪,并能解决给他带来这种感受的问题。
第三节 敢于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
很多人都抱怨与孩子难以沟通,尤其是与男孩沟通。男孩一般不善表达,我们说很多话,他可能都不愿意说一句话。我们由此觉得男孩倔强、不听话,认为他不愿意和我们亲近。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可能是由于我们也不愿意和他沟通的原因,即所谓的等价交换。
我们不愿意将自己的事情透露给男孩,不愿意对他敞开心扉,在他看来,我们是神秘的;可我们却要求他必须透明公开,这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妈妈下班回到家,一脸苦闷。
儿子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呢?”
妈妈不耐烦地摆摆手说:“去去去!小孩子凑什么热闹,没你的事,快学习去!”
儿子撇撇嘴,默默地走开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关心过妈妈的情绪。
我们不对男孩敞开心扉,他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爸爸妈妈不愿让我参与其中”,当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自然就不愿意再和我们亲近了。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表现方式,也许就能收获另一种结果。
妈妈下班回到家,一脸苦闷。
儿子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唉,工作上有些事,让我感觉不太舒服。”
儿子又问:“什么事呀?很严重吗?”
妈妈摇摇头说:“倒是不怎么严重,就是觉得被领导冤枉了有点难过。”
“哦,”儿子紧接着又说,“和我一样,我要是被老师冤枉了也不舒服。”
“是吧?”妈妈认同地点点头。
儿子又说:“没事的,妈妈,上次我也被冤枉了,不过我跟老师解释了就没事了。您也去解释一下,应该也没问题。”
妈妈笑了笑,心情好了许多:“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找个机会和领导聊聊。谢谢你,儿子!”
同样一件事,当我们愿意向男孩敞开心扉时,他会给我们出主意,此时,我们有没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呢?而我们能将自己的事情告诉男孩,他也会更加了解我们,从而容易引起彼此情感上的共鸣,当我们再与他沟通时,就会顺畅许多。
所以,我们愿意向男孩敞开心扉,向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经常与男孩交换想法
男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玩具、喜欢穿什么、喜欢去哪里……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如数家珍;但反过来,我们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做什么……男孩的脑海里可能会一片空白。那么,既然要对男孩敞开心扉,不妨经常和他互相交换一下“情报”。
比如,当男孩说起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时,我们不妨也加上一句:“要说起来,我爱吃的东西也挺多的。”这就会引起男孩的兴趣,随着他的询问,我们可以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说出来。对于其他“情报”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当然,我们除了说自己喜欢的,也不要忘记说自己厌恶的,我们可以将自己不喜欢的某些行为和思想巧妙地告诉他,比如,不喜欢撒谎,不喜欢不守时等,这会让男孩自觉远离我们所厌恶的事情。
◆主动与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
有首歌里这样唱道:“心情好,心情坏,怎么开始怎么办。你有的不爽,让我来分担。”歌词虽然简单,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会让好心情更好,会让坏心情变少直至消失。
男孩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分享对象,当我们将自己的快乐、苦恼、痛苦等各种心情都说与他听时,会唤起他内心一种强烈的保护欲望。而且,当他看到我们肯将自己柔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时,他内心的温柔也会苏醒。
当然,我们的心情一定要是真实的,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了分享而分享。同时,我们也不能只给男孩分享快乐,对于生活、工作上的一些苦恼也要适当让他有所了解,这样他才会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不过,我们也不要总向男孩唠叨自己的痛苦,对于工作不顺心、生活很辛苦等问题,偶尔说一次还好,如果说得多了,男孩不但体会不到我们的苦楚,反而会觉得我们很唠叨,这甚至会成为他的思想压力。到那时,男孩就会害怕与我们沟通了。
◆巧妙处理敏感话题与隐私问题
对于男孩来说,敏感话题无非就是恋爱问题、性问题,隐私问题则是他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会巧妙处理,最好由男孩的爸爸来解决。爸爸没必要对这些问题讳莫如深,可以和男孩交交心,也可以讲讲自己年轻时与此类事情相关的小秘密,并告诉他自己是怎么处理的。
这时,我们不要觉得让男孩知道自己的隐私是多么丢面子的事情。当男孩感觉到自己在和父母共享秘密时,他反而会更加信任我们,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
第四节 要懂得分享男孩的喜怒哀乐
前面提到过,我们要对男孩敞开心扉,要与他分享自己的心情。而由于情感的对等,我们也要懂得分享男孩的喜怒哀乐。
有的父母对男孩的这些情绪不屑一顾,认为男孩还是学习比较重要,出现这些情绪只是他的无聊之举罢了。但我们对男孩情绪的忽略,却会使他变得不会表达,这对他内心的情感也是一种伤害。因此,为了男孩的心理建康,我们应该及时和男孩分享他的情感。
但具体到情感的类型,我们却又会出现不能等同视之的表现。
对于男孩的喜乐,我们自然是愿意与之分享的。我们的分享也会让男孩的快乐放大,他会因此感到更加开心。
不过,我们却不愿意和他分享负面情绪。的确,男孩应该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但处理问题是他表达情绪之后的事,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对他喜怒哀乐等各种心情的认同。
我们不仅要和男孩一起分享情感,而且要将他所有的情感一并接收,要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还要和他一起分享怒与哀,无论是他的好心情还是坏心情,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我们的分享将会让男孩生活得更快乐、更轻松。
◆平等对待男孩的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反应,我们不要主观认定男孩不该有悲哀,或者不能愤怒,我们要平等对待他的各种情绪。
当他快乐时,我们也要表现出快乐,听他讲快乐的故事,陪他一起笑,与此同时也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要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去寻找快乐。
当他生气时,我们要认真听他说出原因,认同他的感受,并引导他理智地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他悲伤时,我们要允许他哭泣,并理解他的伤感,给予他适当的安慰,少说“别哭了”,因为男孩也需要发泄情感。等他情绪稳定后,我们再根据具体事情给他提出解决的建议。
总之,对于男孩所有的情绪,我们都要有一个认同并分享的态度,这会使他的情感得到积极而健康地发展。
◆透过男孩的心情了解他的内心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都有原因。所以,我们要透过男孩的心情表达来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比如,男孩为某件事而生气,我们就要了解事情的始末缘由,然后再判断男孩生气是否有道理,如果没道理,我们要引导他正确看待事件本身,并帮他缓解坏情绪。
所以,我们与男孩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不只是单纯地笑过、怒过、悲伤过就算了,应该教他学会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使他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同时,我们还要教他学会应对负面情绪,比如,教他正确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等,使他不至于因受负面情绪影响而变得不求上进。
◆教男孩学会正确表达喜怒哀乐
男孩应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错误的表达方式不但不会让人理解他的感受,反而会因此招致他人的误解。
当他感到开心时,他可以欢呼跳跃,但不能太忘乎所以,避免乐极生悲。更重要的是,他不应该向人炫耀快乐,尤其是不能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否则会增加对方的痛苦。
当他感到愤怒时,他可以讲出来,但不要随便摔、砸东西,也不能借此搞破坏,更不能去伤害别人。
当他感到悲伤时,我们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事,并及时开导他,教他学会开导自己,使他不至于陷入悲伤而无法自拔。
总之,我们要教男孩有分寸地表达情绪,使他既不会压抑自己,也不会影响他人。当他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分享就能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第五节 善于用非语言方式与男孩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与语言沟通相对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有人认为,语言才能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所以非语言沟通只是语言沟通的一种辅助形式。其实不然,尤其在家庭教育中,运用一些非语言方式,反而会呈现不一样的教育效果。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而且,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也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针对一些男孩不善表达的情况,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我们的非语言沟通会向他传达更准确、更特别的含义。比如,我们用目光表达赞扬,男孩会感到高兴;我们用提高声调来表达不满,会使他感受到威慑力,等等。这样的表达会让男孩更容易接受,对他的赞许化在动作里,他会体会得更深刻;对他的不满表现在声调上,他会对自己的错误心领神会。
鉴于此,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沟通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如果能智慧地运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别将“打”误认为是非语言沟通
上三年级的男孩因为屡次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男孩的父亲。父亲非常生气,回家后便对男孩又打又骂。父亲一边打一边说:“不是要非语言沟通吗?好,我就用打来让你记住这个教训,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好好做作业!”
这位父亲显然误解了非语言沟通的含义,打不仅不是非语言沟通,甚至都不能算是沟通方式,只能算一种情绪的发泄。我们打男孩,只不过是在发泄对他的不满罢了,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并不大。
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什么是非语言沟通,可以上网搜索,或者多翻翻教育类书籍,以便详细了解非语言沟通的具体方式以及作用,要学会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向男孩传达我们的意图。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非语言表达方式
非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其具体的使用情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非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当男孩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可以和他拥抱,或者对他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这些动作对男孩来说是一种认可与鼓励,这样一来他就会充满信心,并努力做得更好。
又如,当男孩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这对他是一种安慰,同时也是一种鼓励与信任,他会因此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还有,当男孩犯错时,我们可以默默地用严肃与责备的眼神看着他,或者对着他摇摇头、轻轻叹口气,这些都是在向他表达我们的不满,使他能够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
另外,我们平时在男孩面前也要注意言行,我们要讲诚信、有爱心、爱学习、肯努力……这些做法都是在向男孩传递一种无形的信息,那就是要他也像我们一样行得端正。
当然,非语言表达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结合男孩的个性特点与具体情形来操作。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几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使用,也许会达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将非语言表达与语言表达结合使用
如前面的沟通公式所表现的,一条信息的传递是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结合。所以,我们不能在学会了非语言沟通之后,就只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有时候把语言与非语言方式结合使用,其效果会更好。
比如,面对男孩的好成绩,我们除了拥抱、微笑、竖起大拇指,也可加上几句:“儿子,看到你这样努力,我真的很高兴,我为你骄傲!”如此,男孩从身体到内心都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鼓励,他也会更加有干劲。
所以,我们在使用非语言表达时也要灵活,要让语言为非语言增添力量,让非语言为语言添加感染力。
第六节 放下架子,与男孩平等地交流
“我生他、养他、教育他,他当然要听我的!我打他、骂他,还不是为了他好?”这恐怕是我们很多父母的普遍认知,我们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并以我们的判断来对男孩的行为和思想指手画脚。我们认为这是在表现父母的权威,可是却让男孩离我们越来越远。
男孩已经十一岁了,爸爸妈妈总是训斥他,也总是要求他“必须”或“不许”怎样做。结果,他在家里不是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就是气急败坏地和爸爸妈妈顶撞吵嘴。可与此相反的,在学校,在同学面前,他总是眉开眼笑,也很愿意把许多心里话讲给同学听。妈妈为此感到很苦恼,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两面派”的孩子。
其实,男孩在家如此表现,是因为爸爸妈妈总是将自己凌驾于男孩之上,所以他才不愿意和他们亲近。而很显然,男孩的同学都是与他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情感,所以他在学校才会表现得与在家截然不同。
由此可见,我们与男孩之间的某些隔阂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他的这番话是在提醒我们,教育男孩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架子,与他平等交流就可以了。
◆学会放低我们的姿态
我们经常会俯视男孩,因为他个头小,还是孩子,但这种俯视的姿态会给男孩一种压迫感。所以,我们要放低姿态,给他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比如,我们和男孩进行沟通时,要么蹲下身子,要么弯弯腰,或者和他一起坐下来,当我们和男孩的视线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时,彼此的目光就能平行相交,这样,彼此都能看清楚对方的表情,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耐住性子与男孩进行交流
之所以会提到耐住性子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与男孩的交流总是急躁的,我们总是带有一种想要指出他的缺点,然后训斥他,并督促他改正的欲望。我们打着交流的旗号,但到最后却变成了自己滔滔不绝地说教,这显然不是平等的交流方式。
所以,我们和男孩交流时,要放慢说话的语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给男孩留出表达的时间,并主动倾听他的话语。可能最开始男孩说不出很多话,但只要注意引导,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对这件事怎么想”、“你的感觉如何”,就会激发男孩去思考。
同时,无论男孩说出怎样的话,我们都要保持理智与冷静,不要因为某些话不中听就变得急躁起来。我们要学会包容男孩的话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多询问、多倾听,以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不要丢掉父母应有的权威
我们希望能与男孩平等交流,但却不能丢掉自己最起码的权威与尊严。所以,我们也要掌握好平等的原则。比如,我们在家要时刻建立起家长的权威,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还要让男孩以孝为先,不要允许他直呼我们的名字;男孩与我们说话也不能口无遮拦,要懂得尊敬,尤其不能满口污言秽语或者动手动脚,等等。
只有为男孩立下原则规矩,他才不至于为了追求平等而逾矩。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父母,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的尊严,更不能对男孩低声下气。所以说,掌握好平等的度是格外重要的。
第七节 做个男孩的“学生”又何妨
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兴事物层出不穷,而男孩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高于我们。所以,在家庭中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我们总是要求男孩好好学习,也总是说一些重复了好多遍的话,而他却时不时地冒出几句新鲜词,使得我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而我们说的他又觉得“太古董”,结果就导致我们与男孩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
其实,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所以新鲜事物会越来越多,与其我们总是用男孩口中的“老一套”去教育他,倒不如做一回他的学生,虚心向他学习。当我们与他一样迈进“时尚圈”之后,也许就能理解他的某些“前卫思想”,而我们再和他沟通时,就能找到共同语言,沟通自然就会变得顺畅起来。
◆明确认男孩为“老师”的目的
为什么要向男孩求教?这可能是很多父母的疑问。
我们可以想想,平时在家,我们说教一箩筐,男孩不一定能记住几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用求教的方式问问男孩:“你希望我们作出怎样的改变?”这样会引出男孩与我们不同的思想,我们也能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他内心的需求与渴望。这就是我们把男孩当做老师的目的。
不过,如果男孩说的不正确,我们也不能为了求教而盲目表示认可,而应该委婉地指出他的想法哪里不正确,给他讲明白道理,使他知道自己的某些想法和要求是不合理的。
◆要有虚心求教的心态
向男孩求教,在很多父母看来,可能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但仍需要我们有虚心求教的态度。
当听到男孩表达某些新思想时,我们先别否定他,说他“不务正业”或者“总是关注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妨问问他,“这是现在的新思想吗?”或“请给我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吧!”
当然我们在问这些话时,不要带出训斥或质疑的语气,而要表现出一种想了解新事物的渴望。有时,我们也可以根据男孩的提示,自己去搜索一下他所说的话题,大致了解一下话题的主要内容,以便和他更好地交流。
另外,当我们了解了一些新思想之后,不要因为我们对其不认同就连男孩一并否定了,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和男孩互相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讲出来,告诉他我们不认同的原因,并引导他去思考。
◆尊重男孩这个“老师”
既然成为男孩的“学生”了,我们就要讲究“尊师之道”,应该尊重并承认男孩这个老师。否则,如果我们怀疑他的能力,或者看不起他,那么我们就无法从他那里有所收获。
所以,我们要尊重男孩,当他向我们描述他所知道的新事物时,我们要认真倾听,有疑问要及时询问,不要总说男孩的思想里有“乌七八糟的东西”,我们要看得到时代的进步,并承认自己逐渐落伍这个事实。而当他教我们认识并了解新事物之后,我们还要及时对他说“谢谢”,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和男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虽然这个世界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依然有必要了解一些传统知识,比如传统礼仪道德、是非判断标准等,这是男孩一生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而且,我们经历过许多事,比男孩更有社会经验,所以在处理事情方面会比男孩更加成熟。这也就是说,男孩需要从我们身上学的东西有很多。我们可以和他共同打造一个互相学习的氛围——男孩向我们学做人,我们向他学纳新。这样一来,我们和男孩就都会有进步。
另外,有时候男孩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也并不透彻,因此我们首先要判断这种新鲜事物是不是有意义的。如果有意义,可以和他一起搜索资料与知识,一起学习;但如果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就要提醒男孩注意回避。
第八节 我们犯错也应该向男孩道歉
《弟子规》中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我们一直用这样的话来教育男孩,提醒他要知错就改,并教导他,如果不改正错误,就是错上加错。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却并不践行这句话。当我们犯错后,很少主动向男孩认错道歉,虽然我们也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可在男孩面前,我们也许更看重自己身为父母的权威和面子,所以很难对他表达歉意。
而事实证明,我们如果不认错,不仅会伤害到男孩的感情,还会使他内心产生一种想法:既然爸爸妈妈犯了错都不承认,那我犯错也可以不承认。这种思想一旦根深蒂固,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不思悔改、没有廉耻心的人。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人都会犯错,改了就好,但如果不改,那就成真正的过错了。我们要成为男孩的好榜样,不能“过而不改”。当我们犯了错,不如诚心向男孩道个歉,这不仅不会有损我们的面子,反倒能让他更尊敬我们。
◆以诚恳的态度当面向男孩认错
有人认为,原本在男孩面前犯了错就已经很尴尬了,如果要认错,也可以拐一个弯,向他表达一下悔意就可以了。但我们应该知道,男孩的思维简单,一些隐晦的暗示他不一定能明白,而且这也不是诚心道歉的表现,他可能并不会得到心理安慰。另外,由于我们没有当面道歉,对所犯的错误自然也不会重视,也许过后还会再犯。
所以,如果我们犯了错,就应该诚心诚意、郑重其事地对男孩说一声“对不起”。这种道歉方式不仅是在提醒我们要牢记错误,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时也是在提醒男孩要避免和我们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借认错训斥男孩
妈妈的墨镜不知道被谁摔碎了,她误以为是调皮的儿子干的。后来,老公说是他不小心碰掉的,妈妈觉得自己冤枉了儿子,便忙去道歉。
妈妈对儿子说:“冤枉你是我的不对,你要原谅我。谁让你之前总那么调皮,总打坏家里的东西呢?所以我一下子就想到是你。如果你以后能老老实实的,乖乖地学习,少调皮,我就不会冤枉你了。”
儿子原本还因为妈妈的道歉有所感动,但听到后来就越听越不是味儿。
原本妈妈是来道歉的,可后来却变成了对儿子的指责。当我们的道歉变了味道,承受指责的反倒成了男孩时,我们的道歉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既然我们要承认错误,就要就事论事,要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反思错误,并认真考虑如何在未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至于男孩的问题,完全可以找别的时间委婉地向他提出来。
◆多进行自我批评
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也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所以我们也会经常犯错。但当我们发现教育出了问题时,却习惯于将这些错误归结于男孩,比如,说他笨,说他不好好学习,说他不懂我们的心,说他不知道体谅我们,等等。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与我们的行为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多从自身找错误,多进行一些自我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确实做错了,就要向男孩道歉,并积极寻求正确的教育道路。
第九节 掌握一些批评男孩的艺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遭受父母、老师的批评。男孩调皮、好动的本性注定他是“不安分”的,闯祸对于他来说可谓家常便饭,他也会因此经常受到我们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
男孩和邻居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扭打在了一起,刚巧妈妈下班经过,连忙拉开了两个孩子。但是,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训斥男孩:“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也不知道你的脑子想些什么,一说学习就不行,一说打架就这么来劲。肯定又是你欺负人家,我看你就是个不成器的东西,除了打架什么都不会干!”
妈妈的训斥声引得周围的孩子都来围观。男孩当众受到妈妈的训斥,他的脸一下子憋得通红,而妈妈的声音在他听来也变得格外刺耳。
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对男孩说一些狠话,甚至给他贴标签,这些都让他感到不舒服。其实这种批评方式不一定会让男孩受益,反而会让他因为自己当众出丑而感到无法忍受,因为他的自尊心已经被妈妈这种不艺术的批评方式伤害了。这样一来,他可能不会悔改,反而会自暴自弃。
批评并不是要我们毫无顾忌地运用严厉之词,而应讲究艺术。只有高明的批评才能产生教育奇迹,也才能给男孩以良性刺激。
◆不要用侮辱性的语言批评男孩
我们之所以会批评男孩,无非是因为我们爱他,我们想要帮他纠正错误,想要让他变得更好。那么,既然是出于爱的目的,我们就应该理智选择批评的语言,一定要避免用侮辱性的语言批评男孩,因为我们批评的是男孩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
比如,我们可以用建议式的批评方法。举个例子,男孩因为贪玩而没写完作业,我们可以这样说:“你总是贪玩不学习,这让我很担心,现在正是你学习的大好时机,我希望你能珍惜。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你玩,如果你能先写作业再去玩,这样就两不耽误了。”这样的话既指出了男孩的错误,还给他提出了建议,相信男孩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选择批评的时机
批评也讲究时机,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里批评男孩,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选对批评男孩的时机。
吃饭时不要批评男孩,否则他会感到精神紧张,出现害怕、愤怒、委屈等情绪,这将导致他食欲下降,不利于他吸收。
男孩临睡前不要批评他,否则他的精神会持续高度紧张,可能会难以入睡,即便睡着了也会因为心情不好而降低睡眠质量。
不要当众批评男孩。如果男孩在大庭广众下犯了错,我们当时要提醒他错了,但之后不要再多说,将一切问题留到私下或者回家再说。
如果一定要批评男孩,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交流时间进行。而且,即便是批评,我们也要尽量避免责问、训斥,而打骂就更不可取了,要尽量以理服人,使男孩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向男孩解释挨批评的具体原因
很多男孩之所以很排斥我们的批评,是因为我们对他的批评说得并不到位,可能只是在用难听的话让他感到难堪,但并没有说到他错误的点子上,这会使他感到不服气,也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们应该向男孩讲明白他挨批评的原因,当他心服口服时,自然也就肯接受批评了。
而我们在给男孩讲述原因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靠强制、压服来使他接受。我们可以给他讲讲我们对他所作所为的看法,指出他哪里做得不妥当,告诉他这样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然后给他时间去反思。
而且,我们不能总说“你这样做对你不好”一类的笼统老套的说教,应该就事论事,比如说“你骂人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影响你的朋友关系”,或者说“你不好好听讲,就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针对具体事情批评,才能让男孩真正信服。
◆及时刹住批评的势头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是让男孩认识并改正错误,使他有所进步。一旦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们就要适可而止,避免再进行没完没了的批评。而且,批评过后,我们还要给予男孩希望,提醒他“如果你能改正错误,并努力向上,你还是一个好孩子”,这样一来,男孩就不会因为受到批评而过度沮丧了。
另外,我们也不要翻旧账,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男孩的一个错误就展开说教,从而把他过去犯的所有错误全都翻出来说一遍。否则,原本思维简单的男孩会感到更加糊涂,甚至搞不清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批评他,而这也会引起他的反感,导致他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第十节 懂得如何有效地夸奖男孩
男孩不喜欢批评,但却对夸奖很受用。只要有人夸奖他,他就会格外开心。由此可见,夸奖对男孩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不过,有些父母并不擅长夸奖,即便说出一些夸奖之词,也起不到任何效果,下面这位妈妈就是如此。
男孩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他拿着自己的第一幅画给妈妈看,妈妈开心地夸奖道:“哦,你真棒!画得好极了。”男孩很开心,从此更勤奋了。每次画完,他都会让妈妈欣赏自己的作品,但妈妈的夸奖之词却无外乎就那么几句。
随着男孩的成长,他对画画渐渐失去了兴趣。妈妈好奇地问他原因,男孩无所谓地说:“反正好不好您都说我画得好,我怀疑您是不是真心夸奖我,所以我觉得画不画都一样。”妈妈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位妈妈的夸奖是典型的无效夸奖,甚至连男孩都能听得出这种夸奖是没有意义的,可见妈妈做的是无用功,也难怪男孩再也没有兴趣继续画画了。所以,夸奖和批评一样也需要技巧,这样才能激发男孩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
◆养成夸奖男孩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男孩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调皮捣蛋,不听我们的话,所以我们对男孩往往会批评多过夸奖。但事实上,男孩也有做得好的时候,比如,他会帮我们做一些家务,会帮我们提重东西,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多看看男孩身上的优点,多夸奖他,因为夸奖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好。
因此,我们要养成夸奖男孩的习惯。平时,我们要多留心男孩做了哪些好事,或者他有哪些良好的行为,如果我们对此感到满意,就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这会促使男孩做出更多让我们感到欣喜的行为,听到夸奖的他也会更乐于将好行为保持下去。
◆多夸奖男孩的行为而不是他本身
“你真帅!”
“你很聪明!”
“你是个好孩子!”
……
类似这样的夸奖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因为夸奖男孩本身会增加他的傲慢心。所以,我们应该夸奖他做出的良好行为,而不是他本身。
比如,男孩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出了难题,我们可以说“看到你的努力有了成果,我很开心,相信你照这个势头努力下去,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说法会给男孩以希望,他也会由此获得努力的动力,也会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的夸奖还要具体。比如,男孩帮我们提了很重的袋子,我们可以夸奖他说:“多亏有你帮忙,那个袋子真的很重,要是没有你,我可能都拿不回来。”这样的夸奖远比我们说“你是个好孩子”有意义得多,男孩也会由此明白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夸奖要兼顾结果与过程
很多男孩可能都有过好心办坏事的经历,比如,想帮我们刷碗,却摔碎了碗;想帮我们收拾屋子,却弄坏了东西,等等。有的父母很在意男孩做事的结果,因此会说:“你看你,净帮倒忙!”这种说法会伤害男孩,也会让他原本做好事的念头就此打消。
所以,我们不要等男孩做出成绩来再去夸奖他,有时虽然他做事的结果不太好,但我们也要看到他做事的初衷,用刷碗这件事来举例,当男孩打碎碗时,我们完全可以说:“你能帮我刷碗真的太好了,不过碗上沾了洗涤液就会很滑,下次你要注意,用两只手拿好,这样就不会摔破碗了。”如果我们这样说,就是对男孩行为的肯定,与此同时,他也能从中学到生活常识,并乐于帮我们做事。
◆偶尔可以借他人之口夸奖男孩
我们可以当着别人的面夸奖男孩,但要注意夸奖的方式。比如,听到邻居夸奖我们的孩子成绩好,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再次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包含着鼓励的夸奖才是有智慧的夸奖。
另外,有时我们也可以借男孩崇拜之人的口来夸奖他。比如,男孩崇拜他的叔叔,我们就可以在男孩从叔叔家回来后,对他说:“今天叔叔打电话夸你有礼貌。”因为男孩不愿意在崇拜的人面前丢面子,即便他并没有崇拜的人所夸的那样好,但他也会为此而努力。
当然,这种借他人之口夸奖的方式尽可能是真实的,而且也不要经常用,否则会助长男孩的骄傲情绪。
第十一节 不以“势”而以“理”服男孩
男孩放学刚进家门,放下书包就打开了电视,因为他喜欢的动画片马上就要开演了。
妈妈见此情景,连忙劝道:“好孩子,听话,先写作业去。”
男孩眼睛都没离开电视,只说:“我想先看动画片,看完我再写。”“不行!”妈妈厉声阻止道,“先写作业,然后再看。从小就得养成好习惯,听话,快去。”
男孩有些不快地说:“听话,听话,我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妈妈这时已经没了耐心,高声说道:“因为我是你妈妈!”说完,妈妈上前关了电视。
男孩生气了,想去打开电视。妈妈一看他还敢跟自己反抗,就过去直接打了他屁股两下,并嚷道:“写作业去!我看你还敢不听话!”
男孩委屈极了,摸了摸屁股,愤愤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表面看来,似乎是妈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妈妈的“势”到底要比男孩的“势”更强一些。可事实上,男孩并没有从心底服气,他也许在想:“难道妈妈就能逼迫孩子听话吗?难道妈妈就能用打的方式让人屈服吗?”带着这样的疑问,他的内心不可能真正服从妈妈,即便是按照妈妈说的做了,他也会心不甘情不愿,因为妈妈并没有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
所以,若要让男孩对我们的教育心服口服,我们就要收起“强势”的态度,给他讲清楚道理,让他明白我们的意图,这样,他才会进行反思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学会“重且舒”地去说话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是《弟子规》中的几句话,意思是,说话要吐字清晰、缓慢,要将重点讲出来,不能太快、太急,也不能含混不清。
当我们以势压人时,说出来的话大多都是高声调的,且语速极快。这样的话在男孩听来就像一阵疾风暴雨,根本无法听到心里。而我们也只是在发泄情绪,或者强迫男孩听话,但并不能真正让他明白我们的不满。
因此,我们说话要学会“重且舒”,要一字一句地讲清楚,并指出男孩哪里做得不到位,还要说出我们的希望。要尽量少用“听话”、“我是你妈妈,你必须听我的”之类的话。只要我们把道理讲明白,男孩自己弄懂之后,自然就会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
◆针对具体事实讲贴切的道理
给男孩讲道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要针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帮他进行分析,并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思考,使他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我们应该减少使用那种“万能道理”,就是不要总说“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功”一类的话,而是要具体到细节方面讲道理,可以说“粗心大意要不得,这不仅影响你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你未来的生活也会有负面影响,我希望你平时多注意,改掉这个毛病”。这样一来,男孩就不会因为道理太笼统而不愿意听,而且还会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另外,如果男孩暂时不愿意听,我们也不要急着批评他,或者强势要求他必须听话。我们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想想我们讲出来的道理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真的符合男孩目前的情况。如果不相符或者是错误的,就应该及时纠正,不要强迫男孩听从。否则,他可能会产生对立情绪,或者变得非常听话而失去基本的判断力。
◆给男孩反思的时间
男孩思维简单,对于某些话的理解并不一定到位。我们期望他能迅速改掉毛病变成一个好孩子的心情虽然急切,但也不要由此就强迫男孩立刻作出改变,而是要给他反思的时间。
当我们讲完道理后,用不着再反复向男孩重申,而是允许他自己去思考,并观察他日后的状态。如果他有所改正,我们就不用总是提点他;如果他依旧不以为然,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所讲的道理并不适合,是不是要改变讲述方式,或重新考虑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
◆不要讲太多大道理
虽然我们强调不能以势压人,而要以理服人,但也要掌握好分寸,如果总是给男孩讲太多大道理,可能到头来起不到什么好作用。而且,男孩也在成长,对于有些道理,他会通过自己的实践有所感悟,如果我们依然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他可能会反感。
所以,我们可以将男孩出现的不当行为归类,比如,学习方面的、生活方面的、道德方面的……不同方面的问题要有相应的道理去应对。同时,我们也要信任男孩,有时男孩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我们就要鼓励他自己去解决。而且,随着男孩的成长,我们要减少说大道理的次数,而增加与他沟通的时间与次数,在沟通中,将一些人生道理穿插进去即可。
第十二节 允许男孩申辩,给他解释的权利
平心而论,所有人都希望事情能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关于教育男孩这件事,也不例外。我们期望男孩一切都听从我们的指挥,但事实并不如人所愿,男孩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因为不满我们的说法而申辩。尤其当他感觉自己受了冤枉时,他内心那种想要向我们解释的欲望就会更为强烈。可我们却经常不准他开口,因为我们认为,男孩是在强词夺理,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是在狡辩,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位妈妈这样说:“我最讨厌儿子犯了错误还不承认,反而解释一大堆。他自己什么样还不清楚吗?解释有用吗?像这种知错不改的毛病,我当然不能惯着,我要是不好好说说他,他还‘天不怕地不怕’了。反正我不允许他狡辩。”
的确,有时候男孩会为了免受打骂或惩罚而狡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一概而论,认为男孩所有的申辩都是强词夺理。如果我们剥夺了男孩为自己解释的权利,也许他的自尊会受到伤害,个性也会被抹杀,而他与我们之间的感情也会因此遭到破坏。
其实,听听男孩的想法和道理,也许我们还能从中听出他的另外一面。所以,多听听男孩的解释,给他申辩的权利,也是保证他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对男孩的所作所为不要“想当然”
男孩与我们朝夕相处,对于他的喜好、缺点,我们的确了如指掌。于是,很多父母一看见事情的表象,就很肯定地认为是男孩的错,然后便开始训斥、说教,甚至打他。
但男孩总会长大,他并不会一直那么幼稚地去处事。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这就说明,他做某些事的初衷并不是想要调皮搞破坏,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去看待他。
所以,我们要学会置身事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除了询问男孩,还可以从老师、男孩的同学等其他人那里了解真相。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想当然地作出错误的判断了。
◆多问几个“为什么”与“怎么了”
既然给男孩解释的权利,那我们与他交流的开场白就显得很重要。但无论怎样,也不要像下面这位爸爸一样。
儿子因为经常不好好听讲而受到了老师批评,爸爸得知情况后很生气。他去学校接儿子,看见儿子第一眼就说:“你又想玩了是吧?你说,上课不听讲,你脑子里都想些什么?我供你吃穿,供你上学,你就这么不让人省心?你倒是说啊!我看你还能说出什么花儿来!我看透了,你就是欠揍!”结果,儿子一句话都没说,爸爸的训斥倒是越发升级了。
这位爸爸从一开始就判定是儿子的错,他所有的话都是在指责儿子,儿子当然无法开口。因为儿子无论说什么,都会被爸爸认为是狡辩,接下来还可能会遭到更加严厉的斥责。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我们的问话方式将决定男孩是不是真的可以获得解释权。我们应该平复自己的心情,不要指责,而是平静地问男孩:“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平静地对他说:“来吧,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了。”当然,也许以前我们习惯于训斥或打骂男孩,他对我们突然的改变会不适应,此时我们可以再加上一句“说吧,放心,我不骂你,也不打你,我只想听听你的解释”,这样他也许会乐于开口解释。
◆别纵容男孩胡搅蛮缠
对于“允许申辩”这一点,有的父母可能走了极端,将“允许”变成了“放纵”。结果,男孩抓住父母的心理,当发生事情时,无论是不是他的错,他都要申辩一番,而有些事情原本是他不对,经过一番申辩后,却成了他没错。如果男孩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就要注意纠正自己的态度了。
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听男孩解释的同时,要结合事实真相去考虑。如果男孩解释得合理,我们可以认同;但如果他真的是在狡辩,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阻止他再为自己狡辩。
第十三节 与青春期男孩谈谈爱情与性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孩的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此时,不仅男孩会因为遭遇青春期而烦躁,我们其实也一样,担心指数会不断上涨,而担心的原因,就是青春期的男孩也许会触及到别的领域——爱情与性。
当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他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萌发并慢慢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并格外关注自己有好感的异性,他会产生想要与之接近、了解、结为朋友的冲动。而且,他对自身生理的各种反应也很好奇,性冲动会诱使他想要了解性方面的问题。
而男孩对爱情与性关注的时期,往往被我们认为是危险期,我们会担心他因此过早地陷入情网并做出傻事。所以,只要一看见男孩和女孩在一起,我们几乎就能肯定他已经涉足了爱情,甚至有时还会怀疑他是不是已经偷吃了禁果。
但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向往与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性冲动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过,我们担心他会因为早恋而耽误成长,怕他会过早涉足性爱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我们需要好好和男孩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教他学会正确面对爱情与性。这样,我们既能帮他顺利度过青春期,我们自己也能放宽心。
◆给男孩讲讲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电视、电影、动画片、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爱情,这些都会使青春期的男孩渴望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但这些作品中的爱情大部分是虚构的,男孩从中并不能真正了解爱情。所以,我们要给他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我们可以从自身说起,说说我们夫妻之间的爱情,讲讲我们的恋爱基础、恋爱过程,讲讲我们是怎样决定为对方负责、为家庭负责,讲讲我们又是如何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等等。
通过讲述,我们要向男孩传达这样一种思想:爱情,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对象,在互相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而男孩目前各方面能力都还不具备,对爱情的理解也并不深刻,因此,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未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伴侣,收获一份真正的爱情。
◆教男孩正确与异性相处
青春期的男孩向往与异性相处,而同学们也会就这方面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与猜测,他们可能会随着自己的猜测而瞎起哄。但这样一来,男孩就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相处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他一些指导。
我们可以提醒他,与异性交往要自然,要克服羞怯心理。与异性相处时,要保持稳重,不要做过多的肢体亲密动作,也不要说一些粗俗不雅的话语,有问题要好好讨论,有事情要好好商量。只要他不失常态,保持一种风度与优雅,他才能与异性和睦相处。
而我们也不要过分紧张男孩的某些行为,男孩女孩之间偶尔打几次电话、发几条短信、过年过节送几张卡片等行为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过多担心,他就不会被“逼”成早恋。
◆引导男孩科学地了解性知识
男孩在性方面的萌发,会促使他想要了解这个神奇的生理反应。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他也许会通过看黄色书籍、视频,或者浏览黄色网站等各种错误渠道来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心理。
所以,我们要引导男孩科学地去了解并学习性知识。可以为他准备正规的青春期教育类书籍,讲解人体生理变化的科学类书籍,让他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也可以搜索一些正规的青春期教育网站,引导他在上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另外,如果男孩的学校开设了生理课,我们提醒他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读一读他的生理课本,并及时坦诚地解答他的各种疑惑。
◆帮助男孩认识不良性行为的危害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与不良性行为有关的新闻,太多青少年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性教育而身受毒害,有的伤身害体,有的伤害他人,有的因此而触犯法律,有的甚至丢掉了性命。
所以,当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平时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可以选择一些能起到启示作用的案例归纳起来讲给男孩听,以此给他一个警示。当然,我们不要因此就说教,也不要给男孩留下“只要与性有关的事情就都是罪恶的”印象。我们要理智对待性教育,要将科学的性知识与反面事例教育相结合,引导男孩认识到不良性行为的危害,并教他学会理智看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