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管理故事
7393800000042

第42章 在危机中浴火重生(4)

在市场竞争中,环境会有好有坏,经济状况有繁荣,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人力能左右的。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在绝境中寻找生机。虽然经济困难会使企业倒闭,但这反而是从逆境中崛起的最佳时机。事实证明,善于把握别人不看好的机遇的企业将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是一位擅长使用“冰淇淋哲学”的经营大师。

1954年,王永庆投资塑料业时,中国台湾对聚乙烯化合物树脂的需求量很少,台塑首期年产100吨,而台湾地区的年需求量只有20吨。这重重打击了台塑,使其差点倒闭。

面对这一现实,王永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作出了大胆的决策:继续扩大生产!他认为与其跟随市场的需求,不如自己创造市场。只有大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从而使产品突破地区的限制,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将台塑产量扩大6倍的同时,王永庆又创办了一个加工台塑产品的公司,就是现在的南亚塑胶工业公司,专为台塑进行下游产品的加工生产。按王永庆的说法,当时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经过不断地探索之后,台塑和南亚塑胶公司的业务开始好转,这也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件事,王永庆也总结出了许多经营诀窍。他曾说过:“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可能是企业投资与展开扩展计划的好时机。”他认为,在产品滞销与市场萧条的时候,正是企业拼搏的最好时机。经营者要有冷静的头脑,坚持下去,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投资计划,把握住时机,做有效的投资,把危机变成转机。

台塑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王永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的仍然坚持投资塑料行业的结果。所以说,逆境中同样可以找到发展机会。

王永庆曾说,冰淇淋店应该在冬天开业。其含义就在于冬天卖冰淇淋,生意肯定惨淡,卖者一定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那么,等夏天来临时,该企业就会比同行拥有更多的经验和优势。因此,如果企业陷入了困境,首先不应该感到沮丧,而应当把此当作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机会,一旦渡过了难关,那么当经营的旺季来临时,企业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行动指南

企业遭遇逆境的时候,不要沮丧,要保持沉稳的心态,在逆境中发现扭转局面的机会,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前瞻性,有超前的胆识。

189.过度自信终将祸及自身

一语道破

一个企业自信是必要的,但是过度自信可能就有问题。

故事溯源

1994年才进入市场的“三株口服液”,只用了两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80.6亿元。1995年和1996年,它的发展速度分别高达2000%和400%,很快成长为遍布全国十几个省、拥有600多家子公司、设立了2000多个办事处、拥有15万员工的大集团公司,并在全国建起了最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人称“三株速度”,创造了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进入1998年之后,偶然的一个事件阻止了三株公司的快速发展,三株集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击垮。

事件的主人公是湖南常德一位已77岁高龄、身患多种严重疾病的已经去世的老人。他的儿子子声称他父亲在1996年6月服用三株口服液后引起高蛋白反应并于两个月后死亡,因此向三株索赔300万元。事件一出,三株在常德的分公司将此事上报给了总部,并派了一名副经理去死者家中探望。

然而三株认为对方在没有证据就要求三株承担责任,这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们没有选择花钱与死者家属和解,而地选择了法庭。事后三株员工在反省时承认,在事件刚开始发生时,公司错误地估计了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当与对方无法调解时,三株没有及时请公安部门来进行严格的司法调查,从而及时澄清真相消除负面影响,也没有为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搜集证据。当后来出现法律纠纷而又难以裁定时,案情便变得极其复杂,这对三株来说是很不利的。即使事件演变为法律纠纷时,三株对案情的复杂程度依然没有足够的重视。

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产品,所以从来就没想到过可能会败诉。直到宣判当天,1998年3月31日,当三株发现法庭里全是等着报道的媒体记者时,三株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接着,三株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常德法院居然判三株败诉,这个判决给自信的三株人浇了一盆彻骨的冷水,从此,形势急转直下,媒体还对此大肆报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地方法院居然主动将判决结果寄送给媒体。而当三株想通过“组织”证明自己的清白时,一些权威部门做出的鉴定又将其打入深渊。

三株董事长吴炳新心情沉痛地说:“这次事件使我们的销售额从70多亿元一下就跌到10多亿,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40亿元,我们还损失了7亿元银行存款。”更为致命的不是这些能够算得清的经济损失,而是企业社会形象的崩溃和整个营销体系的瓦解。这两方面直接导致了产品滞销和大量的退货,经销商这时也趁机拒绝回款。于是工厂全面停产,15万员工有13万人下岗了,而留下来的骨干也因为士气低迷而纷纷离职。

社会上有关三株的流言使的吴炳新百口莫辩,三株公司陷入绝境。随后的一年,经过三株人的不懈努力,法院进行了复审,终于洗刷了三株公司的冤屈。但这个结果来的太迟,三株原来的市场占有率已不复存在,再也恢复不到往日的辉煌。

故事溯源

三株大厦崩塌的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产品太自信了。而这正是缺乏危机意识的表现。所以,企业不仅要对产品有自信,也要对市场的变化做好多手准备。危机管理是不能靠在实践中来摸索的,因为这样的摸索付出的代价太高。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都要明白:坐一辈子飞机都可能遇不到事故,但危机却肯定会到来。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190.土着人捕蟒

一语道破

不要被成就所迷惑,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有危机意识。

故事溯源

居住在印度森林里的土着居民长期以捕蟒为生。他们一般是俩人为一组在森林里寻找蟒蛇的踪迹,在发现猎物后,他们并不急于下手。因为蟒蛇这种庞然大物发起威来就连豹子和鳄鱼都抵挡不住。有经验的捕蟒人通常会实行盯梢的策略,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等候几天几夜。

他们要等待什么呢?很简单,他们要等待蟒蛇完成一次捕食活动。一般来说,腹中还有食物的蟒蛇会安静地在洞穴里待上数天甚至数十天,直到消化完成排出粪便,才开始进行下一次捕食。

蟒蛇捕食时十分专注,一旦咬住猎物,不管其如何整挣扎,也决不松口,同时将自己的身子绕上来,牢牢地圈住猎物,直到对方窒息,才慢慢地吞下猎物。令人惊奇的是,蟒蛇甚至可以吞下比自己重许多的动物。有经验的捕蟒人会等蟒蛇完全吞下食物后才出击。一个人挣开大口袋,另一个人就直接上去拖蟒蛇的尾巴。

这时,蟒蛇进食之后,正处在松弛状态下,甚至察觉不到人类的靠近。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半个身子已经被装进结实的口袋之中了。失去身体优势的蟒蛇无法完成缠绕动作,就很好对付了它自然就成为捕蟒人的“袋中之物”了。

捕蟒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就连一向以勇敢着称的喀麦隆的格巴亚斯族人,也有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敢于继承父辈捕蟒传统了。格巴亚斯族人捕蟒的方法一般是集体出击,钻进蟒蛇洞中,用火把晃花蟒蛇的眼睛,带头的人用缠着兽皮的胳膊为诱饵让蟒蛇死死咬住,剩下的人一起发力,连人带蛇一起拖出洞来,场面十分惊险,稍有失误就可能有人死伤。同样是捕蟒,格巴亚斯族人集体出动还有可能遇到危险,而印度人却可以只用两个人就轻松完成。其差异就在于后者选择在捕获对象最松弛的状态下手。蟒蛇在捕食之前警戒度高,战斗力强,这也是丛林中所有猛兽的生存本能。而经过捕食的一番战斗之后,蟒蛇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惬意地享受着美食。这时,它的心里没有战斗的念头和激情了,巨大的满足感让它无法觉察到潜在的危险。

事实证明:在取得胜利之后,容易使它产生自满的心理,这时恰恰是它战斗力最差的时刻,聪明的印度土着人成功利用了蟒蛇这一致命的弱点,而成功将它捕获。

故事溯源

在目标没有实现之前,很多人都可以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勇敢的迎难而上。而一旦达成一个或几个阶段性的目标之后,往往就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企业和人生中最为危险的时刻。

191.积极应对负面事件

一语道破

遇到负面事件,不要躲避,要正面应对,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故事溯源

1972年的下半年,在台湾的药皂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起G—11事件。一种来自美国的药皂被指称为其中G—11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害,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而其他药皂品种也不同幅度地受到了影响。短的时间内,药皂的销量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各地厂商的销售额大幅减少。

在众多的遭殃厂商中,损失最严重的是玛莉化工厂。1972年间,玛莉生产的含有G—11的药皂在台湾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5%~80%,现在,药皂出了问题,玛莉自然损失最惨重。

台湾的药皂市场是业内人士经过了20多年的不断开拓,才逐渐有了一番规模的,想不到,刚刚培养了台湾人使用药皂的习惯,市场经营也开始有回报的时候,却无故遭遇这么一场风波。突如其来的灾祸,让许多的药皂生产厂家都一时想不出办法应对。

损失最惨重的玛莉等药皂厂家并不相信这一传言,因为药皂是经过科学研究开发出来的,而且在发达国家也是以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在美国,市场上有400至500种药皂,它们都含有G—11,但从没出现过对人体有害的事情。并且就在风波发生期间,含有G—11成分的药皂在欧美市场依然销售地很好。

玛莉决定找出受害者,以查清事情的真想。于是,他们暗地里找了3年,却只发现了一个因G—11而受到毒害的例子。那是一种法国产的痱子粉,含有6%的G—11,在使用时,婴儿吸进了一些痒子粉,引起了身体不适。正常的痱子粉中G—11的含量都在0.6%之内,6%的含量明显超标,所以,才引起了事故。

但明显与药皂无关,因为药皂所含有的G—11很低,由于药皂作用在皮肤表面,用了以后还要用水冲洗,所以G—11根本不会渗入皮肤,更谈不上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找不到G—11对人体有害的例子。到此为止,事情总算有了答案。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但如果采用寻常的方法在报纸上澄清一下,肯定不会引起消费者多大的注意,恐怕还会被误以为是在自夸呢。

玛莉决定将大张旗鼓地对待这件事,可以既挽回了形象,又进一步做了宣传。于是他们便正式地发消息寻找G—11的受害者,使“含有G—11的药皂有害人体”的谎言被戳穿。

1975年7月1日,台湾的各大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一则“玛莉G—11征求受害人”的广告,面积占到报纸的1/2版或1/4版,广告的内容如下:凡在台湾居住6个月以上,使用过玛莉G—11药皂,发生了不良反应,经公立医院医师证明是由G—11引起的,每一名受害人将获得50万元的赔偿。

由于各大报纸都刊载了这则广告所以这则消息被传遍了全台湾的大街小巷。

7月4日,报纸上又刊登了第二则广告,标题是“玛莉G—11征求受害人,应征人‘0’”,副标题是“截止目前为止,无人应征受害人”。

7月7日,第三则广告又出现了,大标题是“玛莉G—11征求受害人,应征人‘2’”,广告内容中说明,其中一例应征者腿上出现红疹,现已指定医师对其进行复检;另一例没能提供检验报告,不符合应征资格,不予受理。

7月10日,即寻找受害人的最后一天,出现第四则广告,标题是“谁是受害人?”广告内容中说明,前一例应征者腿上所出的红疹经复检是由于食用海鲜导致的皮肤过敏,消费者已经自行了应征信函。

7月15日,玛莉药皂厂刊出第五则广告,巨大的标题写着是“我是受害人”,副标题“未经法院审判的死刑”。广告内容说明:在世界各地均没有发现因使用G—11药皂而健康受损的例子。三年前有关G—11药皂对人体有害的传言,都没有事实来证明。G—11药皂在这种情况下,被台湾若干专家擅自“判决死刑”,实属很倒霉。世界各国和地区,包括台湾在内,都没有禁用过G—11,而且还有相关的使用标准。因此特将真相公开。

至此,玛莉G—11药皂用事实说话,证明了自己是才是无辜的受害者,此后药皂的销售开始在台湾恢复。

行动指南

倒霉的事人人避之不及,可是躲避毕竟不是解决之道。在造成更大的损失之前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使事情不再恶化。当然,如果还能利用事情的负面影响,产生正面的作用,那就是更高明的做法了。

玛莉药皂厂聪明地利用反证法,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药皂的无害,挽回了声誉,使药皂重新获得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