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我们试图跳出常见的精神形而上的分析来对道家哲学进行新的诠释。我们将《庄子》看作对其所处时代的一种时而尖锐、带着挑衅以及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批判,并且,我们对文本中的一种模式进行了思考——这种模式常常以滑稽的方式呈现。但从存在主义角度而言,这种模式具有颠覆性意义,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克服不利的境遇,乃至在困境中茁壮成长。我们认为,《庄子》有别于其他文本,它反对“得意于成功,失意于失败”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倾向。它认为个人所接受的在社会中所形成的种种身份,可能最终只是一场虚幻的妄想。为了保持清醒与明智,《庄子》提倡培养一种面向世界尤其面向自我的幽默态度,以此消解那些僵化的教条、评判、偏好与厌恶。
最初构思本书时,我们希望它既是一本针对《庄子》的研究之作,也是针对“新道家哲学”的提纲[1]。但最终,我们决定暂时遏制这样的雄心壮志,只将精力集中在第一个目标上,至于第二个,只好留给下一部作品了。话虽如此,我们还是希望敏感的读者能从我们的解释要点中寻得一径,一条通向未来“新道家哲学”的路径。
我们谨向杰出的新道家学者陈鼓应先生致以最深切的谢意,他是我们的榜样,并慷慨为本著撰写了推荐序。我们还感谢塞思·克劳诺弗(Seth Crownover)和迈克·阿什比(Mike Ashby),他们仔细编辑了书稿,并校订了许多错误。感激史克礼(Christian Schwermann),他为本书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汉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资料。我们还要向任博克(Brook Ziporyn)致意,他启发并加深了我们对道家的理解。感谢莎拉·弗拉维尔(Sarah Flavel)、约翰·马拉尔多和玛丽·马拉尔多(John and Mary Maraldo)夫妇、戴梅可(Michael Nylan)、朱莉娅·詹森(Julia Jansen)、罗思文(Henry Rosemont Jr.)、陶德文(Rolf Trauzettel)、安德鲁·怀特黑德(Andrew Whitehead)、特伦顿·威尔逊(Trenton Wilson)、杨国荣、张颖(Ellen Zhang)等学者对本书的建议与意见。感谢罗伯特·卡莱奥(Robert Carleo)发明了“zhenuineness”一词,特指“真”这一概念。感谢王蓉蓉(Robin Wang)为我们分享了她作为“新道家”学者的切身体会与思考。还有,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感谢康特(Hans-Rudolf Kantor)。此外,我们亦希望感谢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温蒂·洛克纳(Wendy Lochner)的支持。还有一些学者与机构,他们允许我们引用其作品经修订之后的摘录:安乐哲(Roger Ames)编,夏威夷大学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的《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黄勇编,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的《道》(Dao);孔丽维(Livia Kohn)与三松出版社(Three Pines Press)。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依照学术惯例,我们二人为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所有错误和不足承担责任。
梅勒与德安博